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千古一帝和大詩人被「歷史學家」說成胡人,竟讓很多漢人信以為真

千古一帝和大詩人被「歷史學家」說成胡人,竟讓很多漢人信以為真

上世紀某歷史界「民國大師」陳寅恪,好做異論奇說,發千年之新論,相繼發明了「李唐皇帝胡族破落戶說」「唐朝胡化論」「李白西域胡人說」。

隨著年代推移,該大師的眾多徒子徒孫也成了所謂史學界的「權威專家」,替他賣力鼓吹,將他奉若神明。


陳寅恪:【李淵之先本為鮮卑雜胡,其家世為鮮卑破落戶,中國歷代皆有湯武革命之舉,中原皆以自立為國,獨唐高祖起兵太原時,實稱臣於突厥,而太宗(李世民)又為此事謀主,後來史臣頗諱飾之,以至其事之本末不明顯於後世。】——《論唐高祖稱臣於突厥事》

陳寅恪:【夫以一元非漢姓之家,忽來從西域,自稱其先世於隋末由中國謫居於西突厥舊疆之內,實為一必不可能之事。則李白其人本為西域胡人,絕無疑義矣;其父之所以名客者,始由西域之人其姓名不通於華夏,因以胡客呼之,遂取以為名;六朝隋唐時代蜀漢亦為西胡興賈區域」,至入中國方改李姓也。】——《李太白氏族之疑問》

從此當了一千多年漢人千古明君、不世英雄的大唐太宗皇帝李世民,及其子孫一眾大唐皇帝,甚至還有詩仙李白,就莫名其妙被改了戶口本,變成了胡人。而這一謬論甚至流毒至今,亦為今天網路上一小撮人長期散布,有些是不識者為人所欺,以訛傳訛;有些就不免是曲解歷史,別有用心了。

其目的無非或為摧折華夏民族愛國熱情;或為異族王朝如蒙元滿清的統治罪惡辯解,才硬要將李世民和康熙乾隆等滿清皇帝等同,將輝煌燦爛的大唐王朝和黑暗專制的滿清王朝等同,才故意攪渾水罷了。

狐狸小編特撰此文:大唐王朝是以漢民族為主體的華夏王朝,李淵李世民以下大唐諸代皇帝,皆是漢人,中國最偉大的詩人的李白同樣也是漢人,請聽到「李世民、李白是胡人」之論的朋友切勿上當受騙。以下一一駁斥陳寅恪的種種謬論,正本清源,以明是非:

唐太宗文武大聖皇帝:李世民。

千古一帝和大詩人被「歷史學家」說成胡人,竟讓很多漢人信以為真

其一,辨析李唐皇室的血統。

毋庸諱言,過去幾千年的封建帝制時代,一直都是父權制社會,因此對某個王朝、某個家族、甚至某個具體個人的民族屬性判別,按傳統觀念都是從父不從母,即父系決定論。——道理再簡單不過,皇位和家族權利財富的傳承皆來自於父系。很多朝代婦女甚至根本沒有完整繼承權。

顯然這個問題上,並沒有辦法套用現代男女平權觀念,去替古人糾正其三觀。歷史就是這樣已經發生的事實,主觀上可以不願接受,但其客觀確實存在。

從五胡亂華時代起,許多胡族王朝的皇帝都收納了漢人后妃,生下皇子繼承皇位,如此情形司空見慣,即使特別標榜「旗漢不婚」的滿清王朝亦不例外。但這些有漢人血統的皇帝,其自身認同依然是胡族,而非漢人,他們治下的王朝也並沒有因此就變成漢人王朝。

就以滿清為例,而即使不舉康熙帝玄燁生母佟氏(玄燁即位後改佟佳氏,遼東佟氏有漢人和漢化滿人兩種爭議說法)的例子;嘉慶帝生母魏氏(即《還珠格格》中的令妃娘娘)也是確鑿的漢人無疑。然而嘉慶帝並其子孫道光、咸豐、同治、光緒諸帝,仍是滿人無疑,無論當時後世,同樣沒有任何人包括他們自己,會視其為漢人,或認可他們治下的滿清因此變成了漢人王朝。

那麼依據同樣的標準,既然胡族皇帝並不會因為母系祖先是漢人、就因此被認為漢人;那麼漢人皇帝又為什麼會因為收納了胡族后妃,子孫就因此也變成胡人呢?此論豈不是荒天下之大謬?持此論調的逆向民族主義者,能夠自圓其說么?

因此,李唐皇室的母系祖先,如竇氏,獨孤氏,長孫氏雖為鮮卑後裔,但唐朝歷代皇帝的漢家天子身份根本不用質疑。同樣道理,如鄭成功父親是漢人,母親是日本人,但他仍然是100%的中國人。鄭成功開拓台灣,也和日本全無關係。

此外,根據歷史記載,鮮卑人自認是黃帝少子昌意之後,亦有一說是秦始皇時期的逃亡漢人。


《魏書卷一帝記第一》:「昔黃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內列諸華,或外分荒服。昌意少子,受封北土,國有大鮮卑山,因以為號。」

《史記索隱》引東漢應奉上奏漢桓帝書云:「秦築長城,徒役之士亡出塞外,依鮮卑山,引以為號。」

《翰苑集》引《漢名臣奏》云:「鮮卑者,秦始皇遣蒙恬築長城,徒亡塞外。鮮者,少也。卑者,陋也。言其種眾少陋也。」

五胡十六國時期,鮮卑人進入中原建立政權,後來由拓跋鮮卑建立的北魏帝國統一了中國北方。漢人馮有成為北魏的攝政太后,開始推行漢化改革;馮有的孫子北魏孝文帝元宏更進一步改鮮卑姓氏為漢姓,盡棄胡族風俗語言服飾,此外,更鼓勵鮮卑人和漢人通婚;評定士族門第,制定漢式官制朝儀,將北方漢人士族大家全面納入統治中樞。

北周宣帝死後,楊堅以漢人之身,國丈之尊,執掌北周國政;鮮卑大將尉遲迥不服,據鄴城起兵,關東八州皆反;老將軍韋孝寬領軍東征,未來的隋帝國第一名將楊素亦在軍中,一舉平之。

隨後楊堅代周稱帝,敕令盡棄胡姓,禁絕胡俗,光復漢統。從此自慕容氏滅冉魏入河北起,在北中國叱吒數百年之久的鮮卑人也正式成為了歷史名詞,徹底融入漢族。

換言之,從隋朝建立起,這世界上就再沒有鮮卑人了。明智如獨孤伽羅,成為新帝國的皇后,輔弼隋高祖楊堅開創開皇盛世;頑固抗拒漢化的鮮卑反動派,如尉遲迥及其同黨都被直接消滅,成為歷史塵埃。是以,即使按所謂血統成分論,楊廣也好,李世民也罷,一樣都是100%的漢人。

到了唐初,如皇后長孫氏、大臣長孫無忌、大將尉遲敬德,人家都已經是正兒八經的漢人。換了哪個傻瓜跑去和人家說:「你姓這個姓,明明應該是胡人啊」」,恐怕不死也得去掉半條命,信不信呢?

當時有影響甚大的著名高僧法琳,積極投身佛道之爭,出於抵制道教發展的宗教目的,對李世民胡說「陛下並非老子李耳後人,而是胡人後裔」,被勃然大怒的李世民下獄,以訕謗罔上之罪,死於流放途中。

可笑時至今日,一些人仍拿法琳和尚的鬼話當論據,四處以訛傳訛,無非也是和法琳一般,並非當真針對李世民子孫的血統,而是別有其他用心罷了。

其二,論所謂「李唐皇室胡俗說」。

連同「李唐皇室閨門失禮說」,都被上世紀的「民國大師」當成了「李唐皇室胡人說」的重要論據。其實純系一家之說,想當然耳。

北魏時期,胡漢通婚極普遍,所謂胡化漢人、漢化胡人都常常混居一起。那麼用隋唐皇族與胡姓通婚,或是沾染所謂「胡風」,來認定他們本身一定是出於胡族,豈非自相矛盾?

唐太宗納弟婦、唐高宗納父妾、唐玄宗納子媳這些事,本是統治者私德;包括唐朝公主相對開放的私生活;其實皆是華夏曆朝亘古皆有,從春秋戰國到秦漢南北朝,稍懂歷史的,都知道例子不勝枚舉……根本不足以證明是所謂「胡風」影響。會如此認為的,只好說少見多怪。

還有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吮父乳事,與所謂「胡俗胡禮」更全無關係。


《史記》:周文王姬昌「龍顏虎肩,身長十尺,胸有四乳」,因此被周太王認為「吾世當有興者,其在昌乎!」

可見古人對男性多乳症有崇拜,認為是聖人的象徵。而《新唐書》:李淵「體有三乳,性寬仁」,亦可看做他作為開國帝王的異象。


唐高祖神堯皇帝李淵:

千古一帝和大詩人被「歷史學家」說成胡人,竟讓很多漢人信以為真

玄武門之變發生在六月,古人沒有空調電扇,即使是皇帝也沒轍,李淵乘涼散熱,赤露軀體原是常理。其實變相說明他被尉遲恭等人囚禁時的狼狽,堂堂天子竟然連件御袍也來不及披上。

而李世民同樣不待李淵正裝,便迫不及待做出這種可以說是肉麻的舉動,乃是因為是日政變關鍵不在玄武門,而在皇宮大內;不在李建成,而在李淵。

李世民此次成敗關鍵,在於就他以斬首戰術挾制了李淵,他老子不是史書和相關影視小說里的窩囊老好人,而是大一統王朝眾得天下最速的開國之君。

英雄一世的李淵,臨老居然會千古艱難唯一死,忍下兩子慘死、自己被逼宮的奇恥大辱,亦或說出於王朝建立者與家長族長的立場,選擇了顧全大局妥協,而不是為帝王尊嚴去魚死網破,讓李世民省去了一番說服天下的周折與整合中樞的血腥,自然是意外之喜,難怪竟會喜極而泣,抱著李淵肉麻表演一番。

其三:論所謂「河北胡化說」。

從初唐起,不斷有突厥、契丹、回紇、高句麗、沙陀各部被遷入中原,其部酋為唐政府效力為唐將,中間也確實有過處置不當,後突厥回漠北復國這樣的反覆。

然則就總體趨勢而言,一直是這些胡部被漢化,胡人被漢人融合,而從來不是相反。即使到唐末才遷入的西突厥沙陀人,經過五代幾十年融合後,也徹底泯滅民族意識,和漢人毫無區別了。

而安史之亂後的河朔三鎮,以地相傳,父子相承,唐朝中樞不能干預其繼承和內務,但畢竟還是漢人節度和兵士為主。

當地佔絕大多數的漢人,在和內遷胡人的混居中,變得和胡人一樣尚武輕文、不讀詩書、桀驁不馴、強悍難治,確是不假,所謂「尚攻戰而不崇文教」,確是不假。

但其地域民族認同感一直是漢非胡,而不是一些一知半解之人以為的那樣,當真變成了胡人。更不說河朔三鎮同樣還有大量的漢人士子,一樣參拜孔廟,傳承六經,參加朝廷科舉。

所謂「民國大師」一生能翻閱到的資料,在今天信息爆炸時代隨手可得,因此他們的許多結論,都有時代局限性,並不能盲目迷信。陳寅恪以河北地域重武輕文,便大呼這是」漢人被胡化「之謬論,更是不值一哂,彷彿我漢人天生就該用天靈蓋去頂狼牙棒不成?

對所謂「河北胡化說」,不妨反問,唐朝滅亡後,那些據說是「胡化了河北」的胡人怎麼突然都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唐末可沒有再出個發布「屠胡令」的冉天王去殺光他們吧? 後周至北宋都領有河北,當地主體民族是漢人還是胡人?這是個常識。 甚至被契丹割去的幽雲十六州,當地主體民族是漢人還是胡人?這還是個常識。

其實唐朝真正缺失根本不在河北,而是因為安史之亂導致河西隴右失陷,雖中途有歸義軍起義,宣宗復河湟,但很快就是殘唐和五代兵亂,中原政權無暇西顧,漢人在當地不佔優勢,反而被吐蕃強制同化,即令人痛心的「漢人學作胡兒語,反向城頭罵漢人」,這也是後來西夏得以成功立國的重要原因之一。

當然,「河西蕃化」是國力衰落和軍事失敗所致,和唐皇室的民族血統更加毫不相干。

其四,唐朝皇室和帝國精英對胡人的態度。

不要單看那些「胡漢一家」純為統戰需要的朝廷官面文章,從各種細節上,可看出歷代李唐皇帝都堅持漢本位思想,對胡人的輕視和警惕是一以貫之的。

如唐高宗李治之母長孫氏、祖母竇氏、曾祖母獨孤氏,在一些血統論者眼裡,他大約是個「漢人血統比例很低」的「准鮮卑人」了。而李治對胡人是什麼態度呢?


二月,甲寅,上御安福門樓,觀百戲。乙卯,上謂侍臣曰:「昨登樓,欲以觀人情及風谷奢儉,非為聲樂。朕聞胡人善為擊鞠之戲,嘗一觀之。昨初升樓,即有群胡擊鞠,意謂朕篤好之也。帝王所為,豈宜容易。朕已焚此鞠,冀杜胡人窺望之情,亦因以自誡。」

李治登樓觀看民情,胡人們特意聚在一起踢球,想討好他。而李治寧可把球燒了,也不給胡人可乘之機,「冀杜胡人窺望之情」。


唐高宗天皇大帝李治

千古一帝和大詩人被「歷史學家」說成胡人,竟讓很多漢人信以為真

攻滅東突厥後,帝國宰相魏徵在朝堂議政時公然說「夫戎狄人面獸心,弱則請服,強則叛亂」,並舉西晉令漢胡雜居中原,「伊洛之間,遂為氈裘之域」為前車之鑒。

李世民雖被諸胡部落尊為「天可汗」,但對胡人亦有清醒認識「戎狄人面獸心,一旦微不得意,必反噬為害。

大唐是詩的帝國,帝國精英留下了大量以漢喻唐,誓平胡虜的不朽名篇,試舉幾例:


《前出塞九首》 杜甫

驅馬天雨雪,軍行入高山。徑危抱寒石,指落曾冰間。

已去漢月遠,何時築城還。浮雲暮南征,可望不可攀。

單于寇我壘,百里風塵昏。雄劍四五動,彼軍為我奔。

虜其名王歸,系頸授轅門。潛身備行列,一勝何足論。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

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

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塞下曲》 盧綸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從軍行》 王昌齡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

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葉城西秋月團。

明敕星馳封寶劍,辭君一夜取樓蘭。

《塞上曲》 戴叔倫

漢家旌幟滿陰山,不遣胡兒匹馬還。

願得此身長報國,何鬚生入玉門關。

《出塞詞》 馬戴

金帶連環束戰袍,馬頭沖雪度臨洮。

卷旗夜劫單于帳,亂斫胡兒缺寶刀。

《古從軍行》 李頎

白日登山望烽火,黃昏飲馬傍交河。

行人刁鬥風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雲萬里無城郭,雨雪紛紛連大漠。

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

聞道玉門猶被遮,應將性命逐輕車。

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

《軍城早秋》 嚴武

昨夜秋風入漢關,朔雲邊月滿西山。

更催飛將追驕虜,莫遣沙場匹馬還。

當然還有最著名的《胡無人》 :


嚴風吹霜海草凋,筋干精堅胡馬驕。

漢家戰士三十萬,將軍兼領霍嫖姚。

流星白羽腰間插,劍花秋蓮光出匣。

天兵照雪下玉關,虜箭如沙射金甲。

雲龍風虎盡交回,太白入月敵可摧。

敵可摧,旄頭滅,履胡之腸涉胡血。

懸胡青天上,埋胡紫塞傍。胡無人,漢道昌。

詩仙李白祖先出處不詳,據說生於安西碎葉,因此也被一些津津樂道於道聽途說之人,當做了胡人。


詩仙李白:

千古一帝和大詩人被「歷史學家」說成胡人,竟讓很多漢人信以為真

哪怕他寫下了殺氣騰騰的「履胡之腸涉胡血,懸胡青天上,埋胡紫塞傍,胡無人,漢道昌」,也被視而不見,實在可笑。看陳寅恪胡扯李白是「胡人」的那幾條笑掉牙論據,什麼「青蓮語出自西竺",什麼」伯禽小名為明月奴」,居然就得出個「則其人本為西域胡人,絕無疑義矣」的結論,這是在侮辱正常人基本智商么?

唐朝大詩人有胡人血統嫌疑的,元稹確是鮮卑皇族後裔,劉禹錫可能是匈奴後裔,不過唐朝時他們的家族都早已被同化了上百年、幾百年。

所以他們依然是不折不扣的漢人,華夏本就以文明與認同分,從不單純以血統論。大唐雖確實從文化高度歧視胡人,不必否認;但祖先是胡人而一心想歸化為漢人的,其子孫完全被一視同仁厚待,這是另一種形式的開放和大度。

不算胡人為鎮將節帥這些特殊例子,即使要躋身文化精英士大夫階層也並不難。如宣宗時名相白敏中的祖先白孝德是龜茲王子,安史之亂時從軍平亂,為一時名將封昌化郡王。從此在大唐為官。一個家族不過百年數代人,便能擔任宰相,並託名為白起後人,再找不到半點胡蹤胡影。

陳寅恪其人,正屬於」知識越多越反動「的反動學術權威典型,誅心而論,他大約是自己和王國維等死忠滿清的遺老交好,就恨不得將漢人先賢都考證成胡人,以此摧折我民族志氣。什麼「唐朝不重儒學」便為胡化,更是標準腐儒聲口;

他大概萬萬想不到,科技發展如此迅速,時代早已進步到不再是他們幾個尋章摘句老書蟲胡扯,就能壟斷知識欺騙大眾的地步了。

而迄今尚有一些人僅僅因為對「民國大師」和「歷史學家」的盲目迷信,拾其牙唾,流毒無窮,是做此文以示正聽。

如果您喜歡本文,請您關注狐狸的微信公眾號:狐言論史huyanls1012)。狐言論史,告訴你教科書和影視小說外的歷史。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詩人徐志摩後人沒人會寫詩,四個孫子中,只有一人會說漢語!
古代女詩人寫給丈夫或情人的詩,真美!
古時姓王的十大詩人
迷人的詩人小說家卡達萊
「十全老人」乾隆,沒想到你竟是這樣的詩人
古今詩人中情商最高的人是誰?不是李白杜甫
誰是唐代詩人里的好男人?
莎朗·奧茲:我不是女性詩人,詩人就是詩人
來大詩人白居易的墓地,追憶動人的千古絕句~
「十全老人」乾隆,原來你是這樣的詩人
大詩人白居易最服的那個人是誰
因十首唐詩而出名的普通人,愛死這些詩人了!
宋朝一土豪請一詩人吃飯,詩人大開眼界,出來感慨啥叫人傻錢多
白居易是偉大的詩人 他做官也很成功
古代最有良心的詩人是誰?小學、高中各不同,美女的回答讓人驚!
古代詩人離世也是夠奇葩的
乾隆為何能成為史上寫詩最多的詩人?有個秘密大家都不得而知
唐代一著名詩人,我們語文課都學過他的詩,但他卻是文壇千古恥辱
遼國唯一詩人畫家皇帝的陵墓千年找不到,墓內藏有一件感人寶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