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向古人學習處世之道

向古人學習處世之道

一、向孔子學習謙虛

向古人學習處世之道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


過於自信是危險的,離成功近,離失敗也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這是自然界展現給我們的謙虛。


謙虛就像人生田地里一株低頭的稻穗,剝開才能看到它充盈著豐收的喜悅。放低姿態,學會謙虛,才有益於個人發展。


二、向莊子學習換位思考

向古人學習處世之道



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不會換位思考的人只會看到別人的缺點與不足,當我們進行換位思考時,當我們真誠的考慮到對方的感受和需求,多一份理解與寬容時,意想不到的回報便悄然而至。


三、向諸葛亮學習修身

向古人學習處世之道



諸葛亮在誡子書中寫到:」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諸葛亮的前半生在「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精神境界中,躬耕苦讀於隆中;後半生身體力行,完善自我,盡忠蜀漢,奉獻一生。「 淡泊」與「寧靜」就是要通過學習「明志」,樹立遠大志向,在時機成熟時」至遠「,轟轟烈烈地干一番事業。


這就告訴我們,先要放空心靈,才能容納更多知識,獲得更大智慧。

四、向阮籍學習慎言

向古人學習處世之道



《晉書?阮籍傳》中說:「籍雖不拘禮節,然發言玄遠,口不臧否人物」。俗話說「誰人背後不說人,誰人背後無人說」。

可見,想管好自己的嘴,做到靜坐常思己過,閑談莫論他人很難。


當然,慎言並不等於明哲保身,也不意味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而是對自己說的話負責任。


五、向鄭板橋學習糊塗

向古人學習處世之道



鄭板橋說過:「聰明難,糊塗尤難,由聰明轉糊塗更難。」一紙「難得糊塗」,寫出了鄭板橋一生為人處世的宗旨。


人不妨活的洒脫些,逍遙,自在,不必對所有事情斤斤計較。


凡事知上下,知輕重,知緩急,而不要自尋煩惱。所以,在生活中只要不是原則性問題,我們大可不必非黑即白地苛求他人。


許多事情都沒有標準答案。不妨在」糊塗「的視角里讓別人輕鬆,也給自己的心輕鬆。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行天下網 的精彩文章:

道德經 第七十九章 利而不害
寬容別人,就是解放自己
每一個走進你生命的人,都不是偶然
秋季進補食物的七個「第一」

TAG:道行天下網 |

您可能感興趣

學為人處世之道
學習佛菩薩的處世之道
跟佛菩薩學為人處世之道!
李蓮英的為人處世之道,值得今人學習
黛玉的為人處世之道
道家處世之道
古為今用丨道家處世之道
古為今用 道家處世之道
古人的成語智慧,蘊含著為人處世之道
以孔子為鏡,學處世之道
阿曼的處世之道
道教人生處世哲學
《紅樓夢》里襲人的處世之道
十三條為人處世之道
聰明女人的處世之道!
實用的處世交友觀人之道
鬼谷子的處世之道
《紅樓夢》里深藏的為人處世之道
經典語錄:做人的涵養,為人處世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