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最適合講斯諾登故事的美國導演

最適合講斯諾登故事的美國導演

最適合講斯諾登故事的美國導演



「我最想做的就是對支撐美國資本主義的價值觀提起控訴」

本報特約撰稿 謝來 發自北京


9月16日,好萊塢首部關於「稜鏡門」泄密者愛德華·斯諾登的真人改編電影《斯諾登》即將上映。該片之所以令媒體和影評家翹首期待,不僅僅是因為電影將披露圍繞斯諾登的層層迷霧,還由於該片的導演是以政治電影的犀利剖析而蜚聲國際影壇的著名導演奧利弗·斯通。從越戰時一路高舉「反戰」大旗,到對美式「主旋律」和爆米花商業電影的尖銳批評,這次,斯通將怎樣講述一個「泄密者」的故事?


「斯諾登是個英雄」


「我認為斯諾登是個英雄,值得我們讚揚。」這是2013年奧利弗·斯通出席上海國際電影節活動回答媒體提問時對斯諾登的評價。

如他一貫以來言論大膽、語驚四座的風格,斯通毫不掩飾對這位爭議人物的褒揚,以及對美國政府的批評:「他(斯諾登)沒有傷害任何人,對民眾沒有任何害處,但他不利於美國政府。」


2013年6月,前美國中央情報局僱員愛德華·斯諾登將兩份絕密資料交給英國《衛報》和美國《華盛頓郵報》,這些資料揭開了一個名叫「稜鏡」的大規模竊聽計劃,美國乃至全球輿論隨之嘩然。斯諾登隨即遭美國政府通緝,輾轉香港,後飛往俄羅斯,最終他的避難申請獲得俄政府批准。


這些驚人之舉讓30歲的斯諾登從一個無名之輩成為很多人心目中的英雄,以及另一些人眼中的叛徒。2013年末,他入圍《時代》周刊年度人物十大候選人。在亞馬遜網站上,與愛德華·斯諾登相關的書籍多達900多本;以他為主角的紀錄片《第四公民》摘得第87屆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獎。這樣一個兼具眼球效應、戲劇化衝突和政治爭議的故事,是任何有野心的導演都不願錯過的。


但或許因為「稜鏡門」事件本身的高度敏感性和斯諾登本人的神秘莫測,好萊塢一直沒有動作。直到2015年,有媒體得到消息,大導演奧利弗·斯通正在著手將斯諾登的故事搬上銀幕,他為此已經親赴俄羅斯與斯諾登會面。


拍攝《斯諾登》如一場秘密行動

正如奧利弗·斯通常被稱為「風格很不好萊塢」的美國導演,《斯諾登》出爐也有別於典型的好萊塢商業片,從拍攝到上映經歷了一波三折。


《紐約時報》披露,自從斯通決定拍攝一部關於斯諾登的傳記影片,他便用盡一切辦法確保拍攝順利推進:因為擔心美國情報部門干涉,風險太大,於是拍攝地點移師德國,用慕尼黑郊外充當美國馬里蘭州和弗尼吉亞州的鄉間,甚至還找來德國臨時演員扮演美國人。


拍攝過程本身也像是一場秘密行動,為防止美國政府的監聽,斯通多次全面檢查自己在洛杉磯的辦公室是否被安裝了竊聽器。


這部影片甚至還有自己的代號「薩沙」——斯諾登的俄文名字。拍攝過程遵守詳盡的安保規範。導演團隊避免在電話或電子郵件里談論製作的細節,而是改用用手寫筆記,或在公園裡長時間地邊散步邊交流,保存劇本的電腦也從來沒有接入過互聯網。如果必須郵寄劇本,手稿會被打散封裝進四個包裹,使用多個不同的快遞公司發往不同的地址。


根據維基解密披露,斯通向斯諾登的俄羅斯律師阿納托利·庫切列納支付了100萬美元,以獲得這位律師以斯諾登為原型所寫的俄文小說《章魚時間》的改編權,但實際上,斯通支付這筆費用只是為了獲得和斯諾登見面的機會。

2015年初,斯通為這部影片的前期投入已經欠下幾十萬美元的債務,但是資金仍然短缺。最後,他的製作人拉到一些歐洲合作夥伴,拍攝為此推遲了三個星期。美國的各大片商都不願發行這個片子,最後被獨立電影發行公司「開放之路」拿下,而在此之前,斯通甚至都沒聽說過這家公司。


電影原計劃在2015年12月上映的,但先是改檔今年3月,後來又改到9月16日,推遲上映使得《斯諾登》與四年一次的美國總統大選「撞車」,本片或許將引發輿論的唇槍舌劍,成為大選的熱點話題之一。


被越戰改變的美國導演


有影評人說,或許沒有哪個導演比斯通更適合講述斯諾登的故事:一個滿懷愛國熱情的青年應徵入伍,立志報效祖國,卻發現理想破碎,曾經堅守的信念在謊言中土崩瓦解。這是33歲的斯諾登曾經歷的,同樣也是70歲斯通的人生縮影。

斯通的青少年時期在60年代的紐約度過,那時的年輕人都在聽披頭士和滾石樂隊,深受精神自由、男女平等、黑人平權、性解放等新興風潮和社會運動影響。


同齡人羨慕的眼光中,斯通高中畢業即被耶魯大學錄取,但這所頂級學府並沒有給他足夠的吸引力,在耶魯僅僅讀了一年之後,他就退學前往越南「支教」。在綠野田間做了一年的鄉村教師之後,斯通經墨西哥輾轉回了美國。


1967年,斯通再返湄公河畔時,不是來教書,而是因為戰爭。他已經穿上軍裝,成為陸軍第二十五步兵師士兵。


但在遍布泥沼的南亞戰場,斯通很快發現,自己的到來不僅沒能給這塊土地帶來和平和安寧,反而背上了終身難以擺脫的噩夢。一年半後,被戰爭徹底改變的斯通,帶著劫後餘生的無盡疲憊,和兩枚政府頒發的勳章回國。兩次天壤之別的越南之旅深深地烙在斯通身上,他也多次坦言,對自己人生產生最大影響的就是越南戰爭。


越戰結束回國以後,斯通進入紐約州立大學學習電影,他在老師馬丁·斯科西斯的帶領下以攝影師的角色進入電影圈,其後他出任了一些編劇和剪輯的工作,這些工作為斯通日後的成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游離於主流之外看世界


從1976年進入好萊塢開始,斯通做了整整10年編劇。1986年,他從自己的戰爭日記和書信入手,著手創作一個新劇本,或者說更像一本他本人的戰地自傳。


其中許多地方都可看出導演的生活與思想經歷和影片主人公重疊交織:一個來自平民家庭的19歲大學生克里斯,棄學到越南參戰,從此墜入深不見底的痛苦深淵……斯通將自己親歷越戰的心路歷程層層剖析開來。這就是著名的《越戰三部曲》的開篇作《野戰排》。


影片並沒有個人英雄式的主人公和戲劇化的情節,斯通所做的只是將自己親歷的戰爭夢魘搬上大銀幕,血淋淋地呈現給觀眾:正在談笑的人突然失去了一隻胳膊,笑容還凝結在臉上;直升機衝過叢林田園時,螺旋槳氣流吹開防雨布,下面是觸目驚心的美軍屍體;寧靜的村莊突然槍聲四起,但卻怎麼也找不到敵人在哪兒……


許多觀眾尤其是參加過越戰的老兵認為,影片真實地反映了越南戰爭的實際情況。斯通用電影語言塑造了一種身臨其境的戰爭體驗,同時也帶領了整個越戰片類型進入反思的創作轉折。在片尾,畫外音傳遞了離開越南的主人公內心獨白:我們對抗的不是敵人,而是自己。


《野戰排》最終摘得1987年奧斯卡最佳影片大獎,斯通也憑藉此片收穫了第一座最佳導演的小金人。它還躋身全美票房的第三名,而且因為片中觸及戰爭問題的新鮮視角,它也使斯通成了政治題材創作的佼佼者。


對於斯通而言,越戰是一個原點,由此開始決定了他看待美國的所有視角。


《野戰排》之後,斯通將越戰反思從戰場的直接描寫轉到國內,改編越戰老兵的自傳創作了《生於七月四日》。之後跳出美國老兵的視野,用亞洲人的視角,再度重新反思越戰。這就是根據越南女作家黎里的自傳改編的《天與地》。至此成就了經典的《越戰三部曲》。在片尾,斯通借主人公黎里之口說出了自己的心聲:我命中注定,將永遠活在兩者之間:東方,西方;和平,戰爭;越南,美國。


除了戰爭片,斯通還打造了一個又一個關於理想支離破碎,現實一片狼藉的故事:《刺殺肯尼迪》中,一個深得人心的反戰總統被陰謀家擊倒;《天生殺人狂》將大眾媒體變相地讚頌暴力的荒誕邏輯揭露得淋漓盡致;《華爾街》中,貪得無厭的銀行家被一個充斥著作弊與暗箱操作的金融系統吞噬……無論在何種場合,斯通從不避諱對「主旋律」電影的批評,在他看來,美式主旋律戰爭片習慣於為戰爭賦予正義,挑起觀眾對於戰爭的嚮往,而非反思。


斯通曾說過,他最想做的就是對支撐美國資本主義的價值觀提起控訴。從某種角度看,這與斯諾登的選擇不謀而合。不論怎樣離經叛道,充滿爭議,他們都在以游離於主流之外的視角看世界,在主流官方聲音和背後的事實真相之間奮力砸開一道裂縫。


更多精彩詳見《國際先驅導報》(即《參考消息》原創版)紙質版,由新華通訊社主管,參考消息報社主辦,周五出版,4開32版,國內外發行,全國各地郵局均可訂閱,各大城市報刊亭均有發售。


郵發代號:1-65


年定價:98元


零售價:2元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際先驅導報 的精彩文章:

美國中情局的「特異功能」迷狂
蔡志忠:把最喜歡的事做到極致
那些年,我們打敗過的外星人
中國崛起的西方敘事:徘徊在「威脅」和「機遇」之間
「斬首」也好「定點清除」也罷,美軍行動前都做了什麼?

TAG:國際先驅導報 |

您可能感興趣

霍華德親口講述和哈登科比的故事|一心贏球,恩怨都是媒體無事生非?
霍華德親口講述和哈登科比的故事,一心贏球?
霍華德親口講述和哈登科比的故事。一心贏球, 恩怨都是媒體無事生非?
向阿拉伯世界講述「中國故事」
不再探索查爾斯和艾瑞克的故事,X戰警還有其他的故事要講
迪士尼資深畫師講述創作《星戰 x 卡爾文與霍布斯虎》漫畫背後的故事
親口講述郭德綱移民爆料幕後的故事 福爾摩斯的即視感
三國演義的故事
最適合七夕的愛情故事
奧斯威辛集中營倖存者,講述他們的故事
海倫凱勒的故事關於海倫凱勒的故事
海洋之歌導演最新動畫《狼行者》 獵人和狼女的百合故事
故事不過是故事——重讀斯蒂芬?金的《論寫作》
荷法兩國聯合收購的倫勃朗肖像畫背後的故事
奧斯威辛集中營倖存者,講述他們令人心酸的故事
《美國恐怖故事:洛亞諾克》大反轉?
美國科學的故事
十二年完美博弈,菲爾普斯和羅切特的泳壇故事
講述奧特曼宇宙警備隊中不為人知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