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網路安全中的生物識別:毫秒級大數據計算的未來

網路安全中的生物識別:毫秒級大數據計算的未來

作為2016年國家網路安全宣傳周重點活動之一,網路安全博覽會9月19日起將在武漢國際博覽中心舉行。在9月18日的新聞發布上,互聯網、運營商等行業的多位嘉賓就互聯網安全問題發表了見解,並且都對「網路安全靠大家」這一主題從個角度進行了闡釋。


但網路安全不僅需要打響「人民戰爭」,更是科學技術問題。不管是網路欺詐還是對應的安全措施,都隨著科技的發展表現出越來越高的科技依賴性。這其中,生物識別技術在互聯網安全、信息認證方面扮演起愈發重要的角色。


如今,人臉識別技術不僅在很多互聯網支付平台上已經開始運用,很多銀行、互聯網公司也都在使用。在接受果殼網提問時,螞蟻金服副總裁陸傑訊談到,中國的人臉識別技術之所以領先,應該歸功於我國公安部在十多年前的高瞻遠矚——我們在發行第一代和第二代身份證時,建立了全中國13億公民高清的人臉資料庫系統。所以十幾年後可以用這個大數據進行人臉對比。

網路安全中的生物識別:毫秒級大數據計算的未來



但生物識別遠不止面孔識別這一項,紅膜識別、眼紋識別、指紋識別、聲紋識別、步態識別、筆跡識別……諸多項目分析結合起來,可以更加嚴格、謹慎地進行身份認證,最大程度避免誤判。但我們都知道,進行識別分析需要有對比樣本,也就是說都需要建立完整的資料庫。而相比人臉識別,這些資料庫的建立難度都要大得多。


嘉賓介紹,這是由於人臉基本上是一個公共資產,而指紋是隱私資產,世界範圍內,一般只有執法機構才有權去採集指紋。所以即使像蘋果系統,我國國內所有的指紋採集也都只在設備端,沒有上傳到雲端,也沒有進行任何第三方對比。

網路安全中的生物識別:毫秒級大數據計算的未來



但人臉作為生物識別的一個因素,它是有局限性的,比如隨著年齡的變化、外觀特徵會有變化。所以真正的生物識別,需要多維度進行綜合判定,實際最終是一個大數據的引擎。不僅只是看生物特徵,還要看行為特徵,賬戶特徵,乃至實名制體系……這需要多維度信息的打通。


但可以期待的是,隨著時間的前移,大量的數據每天都在沉澱。而嘉賓認為,隨著演算法的精進,未來3-5年內,生物識別可以完全取代密碼。密碼其實是人類使用智能設備的一個階段性產物——以前大家用鑰匙開門,但鑰匙會丟;後來發明了密碼,但密碼會被偷,電信欺詐可以把密碼騙走。但一個人的面孔、指紋、聲紋等等特徵,是非常難被完完全全拷貝盜用的。將成百上千個維度信息——基於某人生物特徵的信息,聚合起來進行毫秒級的大數據的演算法對比,這是我們的未來。


嘉賓最後說:「大家在科幻片里看到的,走到哪裡眨一下眼就可以開門,我相信這個願景會在未來幾年成為現實。」(編輯:不啟軒)

網路安全中的生物識別:毫秒級大數據計算的未來



果殼網


ID:Guokr42


整天不知道在科普些啥玩意兒的果殼

我覺得你應該關注一下


本文來自果殼網,謝絕轉載

網路安全中的生物識別:毫秒級大數據計算的未來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果殼網 的精彩文章:

都開學了,別再癱了!怎樣坐才舒服?
製糖業怎樣劫持了科學:把心臟病的黑鍋全甩給脂肪,要臉嗎?
提不到DNA?頭髮蛋白質也能透露身份的秘密
鏟屎官必看,如何養好貓主子!
沒吃蒜都遭人嫌棄,根治口臭,你需要這5條建議

TAG:果殼網 |

您可能感興趣

海洋世界中的10種「最大」的生物
全世界已知的「千年不死」的生物
鮮為人知的十大遠古超級生物
全球十大傳說中的恐怖生物,未知世界生物體
鮮為人知的十大「遠古超級生物」
AI距離匹敵人類大腦還有多遠?人工神經網路和生物神經網路最詳細對比
美國十大生物「入侵」的物種,網友︰只缺一個中國大廚
印度全國人口生物數據或已被CIA掌握
全球最毒的十大生物,知道的人有多少?
遺傳分析走向大眾:計算生物學家為分析解釋遺傳測序數據開發平台
盤點鮮為人 知的十大「遠古超級生物」!
地球最大的樹,重達幾千噸,世界最大生物!
世界毒物的聖地,全世界最毒的十大生物有七種都出自這裡!
大自然給我們的驚喜,15個世界上最大的生物
揭秘全世界最長壽的10大生物,錦鯉、蛤蜊竟然也在其中
全球微生物組大數據搜索引擎上線
海底人,人類猜想中的生物!
盤點十大遠古超級生物,2.4米巨型蜈蚣嚇傻路人
十大最不知名的印度神話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