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標槍,戚繼光部下普通士兵可擲出數十米遠,令倭寇聞風喪膽

標槍,戚繼光部下普通士兵可擲出數十米遠,令倭寇聞風喪膽

標槍,是人類歷史有據可考的最早的遠程兵器之一。在古希臘軍隊中,斯巴達人可以將標槍輕鬆地擲出三十多米,遠距離殺傷敵人。古羅馬重裝步兵的投矛更為犀利,他們可以將加有皮帶環的,長約1.5~2米,重達五公斤的標槍投出八十米的驚人距離。標槍在刺中對手盾牌後,標槍上的倒鉤短時間內無法拔出,嚴重影響了盾牌的正常防禦使用。在西歐,標槍做為常規武器一直使用到中世紀。

標槍,戚繼光部下普通士兵可擲出數十米遠,令倭寇聞風喪膽

據記載,英國國王亨利八世就是使用標槍的高手,他擲出的標槍百發百中。直到十六世紀,英國國王拉伯雷仍將投標槍作為武士的必修課。1908年,第四屆現代奧運會上,標槍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

標槍,戚繼光部下普通士兵可擲出數十米遠,令倭寇聞風喪膽

因為上述原因,每看到轉播的奧運會奮臂投擲標槍畫面,多數國人都會聯想到古希臘奧運會或者是西方的雕塑,似乎標槍屬於歐洲國家專利。其實,東西方文明是共通的,與歐洲人相比較,我國先民使用標槍同樣歷史悠久,而且花樣翻新,出奇之處更令歐洲人驚嘆不已,原來標槍也可以這樣玩!

簡單舉例,國粹京劇中的「打出手」是刀馬旦傳統武技之一,一般多為該劇作的高潮部分。在京劇《白蛇傳》水漫金山一出中,白蛇被法海手下團團圍定,這些跑龍套的分別站在舞台四角,將手中的短槍擲向白素貞,白素貞站在中央毫無懼色,用手中槍撥或者雙足亂踢,將擲向她的槍一一打回。只見台上短槍如亂蝶飛舞,煞是好看,每到這時,台下觀眾往往彩聲大作。歪果仁雖然看的不明究竟,但也會深受感染,會不由自己的大鼓其掌了。

標槍,戚繼光部下普通士兵可擲出數十米遠,令倭寇聞風喪膽

這些投擲的短槍,就是標槍的變種,只是用於藝術表演而已。

考古研究發現,最遲至舊石器晚期,我國先民就懂得製造複合工具了。他們將石制的尖狀器安裝在木棍上做成了石矛,長柄是刺的矛,短柄用於投擲的是標槍,短柄的則是射的箭。只是石矛首與矛形石簇很難分辯,以至於學界爭論不休了。西南各省少數民族地區,人們就地取材,用竹為柄製作的標槍重量雖小,鐵鏃卻極為尖銳,甚至有的槍鏃乾脆就是竹木削尖為之,但是威力絲毫不遜鐵制。狩獵物被標槍擲中,往往洞胸穿首,當場斃命。

標槍,戚繼光部下普通士兵可擲出數十米遠,令倭寇聞風喪膽

徐霞客在其遊記中記載了他在貴州地區的驚魂一幕,正在避雨之際,突然身後出現了四個持鏢負弩,懸劍橐矢的強人,徐霞客立即渾身淌汗,面如紙色。幸虧這幾位盜亦有道,並沒有殺人越貨,後人有幸讀到了《徐霞客遊記》。這四人手中所持的鏢,就是現代人所說的標槍了。西南地區各民族的標槍各有特色:羌人標槍形似無羽之箭,鏃體細長,安裝鐵鏃的前端特別細,不是平時勤於練習,根本不能嫻熟使用;苗族和瑤族則喜歡在標槍的鏃尖上敷毒,凡中槍者即毒發身死。直到清代,西南地方人民仍然多用標槍,據納蘭性德記載,「獠童兵器,每洞各習一種,其習標槍者鐵刃重二斤」。

標槍,戚繼光部下普通士兵可擲出數十米遠,令倭寇聞風喪膽

在古代歐洲,標槍是騎士的主要武器。但在中國,自古人們就喜歡群毆,戰爭也多是人海兵團作戰模式,所以,標槍並沒有成為軍隊中的主要裝備兵器。

標槍,戚繼光部下普通士兵可擲出數十米遠,令倭寇聞風喪膽

歷史發展到宋代,西南地區少數民族的作戰模式傳入中原,標槍這才引起重視,從此成為軍中常規武器。據《宋會要》記載,宋太宗聽說南方以標槍旁牌為兵,於是命令大臣學習借鑒其術,「軍士之用標牌,此其始也。」《武經總要》一書中繪製的「梭槍」,就是宋代軍中配置的標槍。書中記載,「梭槍,長數尺,本出南方,『蠻獠』用之,一手持旁牌,一手以擲人,數十步內中者皆踣。以其如梭之擲,故云梭槍,亦曰飛梭槍。」北宋周邦彥《汴都賦》中,記載了當時汴梁城禁軍軍訓場景——於是訓以鸛鵝魚麗之形,格敵擊刺之法;剖微中虱,貫牢徹札;揮鉈擲鏼,舉無虛發。

標槍,戚繼光部下普通士兵可擲出數十米遠,令倭寇聞風喪膽

鉈是短矛,鏼是一種鐵槍,同是用於投擲的兵器。顯然,在北宋軍中標槍已經有長短區分了。《水滸傳》中,地飛星「八臂哪吒」的項充使用的兵器就是團牌與鐵標槍,地走星「飛天大聖」李袞使用的武器則標明為「南蠻盾」與落葉標槍。地捷星「花項虎」龔旺更是了得,可以在馬上使「飛槍」。

標槍,戚繼光部下普通士兵可擲出數十米遠,令倭寇聞風喪膽

《水滸傳》成書於明,在明代,標槍在軍中應該仍是尋常兵器。《明史-兵志三》載「閩漳、泉習鏢牌,水戰為最。」

出身於游牧民族的蒙古騎兵可能自幼狩獵的緣故,大多擅使標槍,他們使用的標槍既可以兩頭刺敵,也可以投擲殺敵,元軍使用的標槍有三種:第一個是「欺胡大」,槍體略長,槍刃為三角形,桿尾的刃是花瓣形;第二個是「巴爾恰」,槍體也長,前面槍刃近乎斜方形,桿尾的刃作圓頭釘形,兩頭可刺,也可以投擲殺敵;第三名為「三尾擲槍」,前面槍刃為圓頭釘形,桿尾處有三尖刃,卻不在尾端,而是裝在尾端旁邊,似乎有箭羽的作用。這種標槍柄較短,雖然也可以在馬上刺敵,但主要作用仍是拋擲殺敵的,故此也被稱為「三尾擲槍」。

標槍,戚繼光部下普通士兵可擲出數十米遠,令倭寇聞風喪膽

明代軍中使用的標槍,槍桿以纏軟的稠木或細竹製成,長約七尺,前粗後細,鐵鏃較重,因為重心在前,可以投擲出很遠。明軍投擲標槍的考核的標準為三十步,約為五十米。其中另有一種兩頭帶刃的標槍,長68厘米,刃長23.5厘米,尖尾長7厘米,兩頭尖、中間粗,有如長箭,兩端都可以刺人,便於投擲。明軍標槍多用於步戰,而且在作戰時必與藤牌配合使用。明人茅元儀《武備志》書中雲「梭槍長數尺,本出南方蠻獠用之,一手持旁牌,一手摽以擲人,數十步內中者皆踣。以其如梭之擲,故云梭槍,亦云飛槍。」戚繼光為抗倭練兵時,規定「試標槍,立銀錢三個,小三十步內命中,或上、或中、或下,不差為熟。』在投擲練習時,除單獨投擲之外,還有一手持藤牌投擲。」「標中銀錢者,以銀錢賞之」,連續三次沒有投中的,就要處罰。

正因為練兵刻苦、獎懲嚴明,在抗倭的戰場上,明軍標槍藤盾大顯神威,令入侵的倭寇聞風喪膽。

標槍,戚繼光部下普通士兵可擲出數十米遠,令倭寇聞風喪膽

清代的標槍多以木竹為柄,上加鐵鏃,形制與明朝彷彿。有一種新研發的標槍,鏃長六寸,槍桿柄長1.8~1.9尺,重不足二斤。純鐵打制則全長不足二尺,重約四斤,訓練有素的士兵可於五十步內準確的擲中目標。清王晫《兵仗記》雲「執牌人所用者為標槍,若梭槍。搗馬突槍、犁頭標、紫金標則其類也。」清軍的標槍雖然多了一些制式,但多數為水軍使用。

標槍,戚繼光部下普通士兵可擲出數十米遠,令倭寇聞風喪膽

與西方社會不同,標槍沒有在中國發展成為一種競技運動,與滿清政治上閉關自守、經濟上自給自足有關。

現代奧林匹克的體育競技,被稱為和平時期的戰爭,我國田徑項目與西方歐洲相比,一直是短板,標槍、鐵餅、鉛球這些投擲類項目也需要加大投入,努力縮小與體育強國之間的距離。

註:本文為中華冷兵器原創,主編飛紅巾、作者獨孤慕雨。未經書面授權禁止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謝謝合作~

→ 歡迎對刀劍等冷兵器感興趣的朋友加龍泉師傅私人微信:lqbjjs

→歡迎想要了解更多冷兵器知識的朋友,關注微信冷兵器第一自媒體號:中華冷兵器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火攻失敗,幾千士兵驚散,李世民的孫子李沖被部下殺死
關羽部下,不知死活跟趙雲動手,被趙雲一槍刺死
他是周總理最得力的部下,號稱暗殺大王,被叛徒出賣犧牲
劉亦菲出席撈金,胸部下垂,玉女形象蕩然無存,網友:不忍直視!
林彪粟裕都是他部下,地位僅次於朱德,太仁慈死於叛徒槍下!
明代打擊倭寇勁旅都能以一敵百,主將天下無敵卻嚴令部下不習武!
楊鈺瑩復出不穿內衣真空上陣撈金,胸部下垂,網友:用力過猛
開國元帥徐向前,指揮過為無數場戰役,他的部下也都很有出息
「最美野長城」被抹平前的照片:戚繼光部下雕琢的圖案仍清晰可見
他槍口下救出一元帥,是最後見首長的部下,也是最後離世的老部下
明朝最後一個皇帝,被吳三桂處死後,部下成果敢人,堅守中華情
倒戈十一次的將軍石友三,火燒少林寺事關北伐,當漢奸後被部下活埋
此人部下三位被授大將,跟蕭勁光關係莫逆,林彪都稱讚他會打仗
部下勸他砍死她,戚繼光居然給她跪下!
將強強三軍!晚清最牛將領帶出一批悍不畏死部下,全部捨生取義!
陸遜軟刀子殺人不見血,關羽冷暴力對待部下,身首異處!
林彪四野圍困長春,鄭洞國無奈放棄抵抗後,因何還命令部下開槍?
面對部下十七士兵頭顱被戳槍尖示眾,郭子儀、郭晞父子作何反應?
過氣的明星復出撈金,沒穿內衣胸部下垂,網友評價「太辣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