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學生這廂有禮了

學生這廂有禮了

9月1日,是無數頑童鬼哭狼嚎的一天。因為,開學了。學齡兒童都要收拾起玩心,進入人生的學習旅程,正式成為一名小學生。其實,中國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學校,兒童入學是影響孩子一生的大事,在古代也不例外,入學禮十分隆重,和成人禮、婚禮、葬禮並稱「人生四大禮」。不妨探究一下:古代入學有哪些講究?

學生這廂有禮了


古代入學

學生這廂有禮了



時間:閑時入學忙時耕

兒時一直疑惑:為何9月是下學期,2月是上學期,明明是9月入學(升學)的,不應該是「上」學期么?


其實,秋季入學,古已有之。古代是農耕文明,一切圍繞農業開展,學業也是如此——得選擇農閑時,如此家長孩子都不耽誤。


除了秋季入學,也有春季入學和冬季入學。在漢朝,就有三種入學時間:「正月農事未起、八月暑退、十一月硯冰凍時。」這三種,「八月暑退」和現代開學時間最接近。到了南北朝,則是春夏務農冬季入學。此後,冬季入學成為古代鄉村小學主流,時間為農曆十月。陸遊《冬日郊居》中說:「兒童冬學鬧比鄰,據案愚儒卻自珍。」自注即稱:「農家十月,乃遣子弟入學,謂之冬學。」


古代開學時間不同,學期長短也不一樣。冬學一般只有三個多月,譬如明朝,冬學是從臘月到次年三月。而春學和夏學,大多為「八月制」和「十二月制」,比如八月制多為「上元入學」,「八月終解館。


如今規定孩子必須滿7歲才能上小學,古代更晚,在8歲至15歲之間。因為「八糊塗」,所以現代家長忌諱八歲上學,這在古代是主流,許多名人都是8歲入學,比如東漢哲學家王充、宋代文學家蘇東坡等。

《尚書大傳.略說》則說:「十有三年始入小學」,是13歲入學;同篇中還有「十五始入小學」的記載,是15歲入學。由此可見,在古代,大齡入學是傳統。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明清。


不過,古代社學門檻很低,入學不需要考試,招生數額也沒有限制,有些地區實行了強制入學,規定:「民間子弟八歲不就學者,罰其父兄。」可見,古人也是十分重視教育的。

學生這廂有禮了



孩童鬧學堂

學生這廂有禮了



準備:書筆文物茶壺碗


在古代,大多數入學用品都是文房四寶,家境富裕的則帶更多生活用品。紅樓夢第九回中,賈寶玉要去私塾上學,襲人為他準備了書筆文物,又說:「大毛衣服我也包好了……腳爐手爐的碳也交出去了。」後來打架,又看出自帶茶壺蓋碗,還跟著四個小書童,外加幾個年紀較大的僕人伺候,可見排場之大。

此外,入學當天,父母還要準備祭拜聖人的禮物。這一禮儀源自《學記》:「大學始教,皮牟祭菜,示敬道也。」西周時期,祭拜品為芹(寓意勤奮)、藻(寓意早起)等一類菜肴。後來逐漸演變為肉類。舊時在潮汕地區,孩子入學當天還要腳穿大紅木屐並抱一隻大紅公雞、一株長命蔥、一箱蔥餅,寓意為一鳴驚人、獨佔鰲頭、聰明伶俐。

學生這廂有禮了



學生給老師送肉脯


不過,更令人想探究的是,古代學子的書包長什麼樣?筆墨紙硯如何安放。


其實,常看古裝片應該對劇中迂腐書生背的有一片擋雨布的「筐子」頗有印象,其實那是趕考或遠行才用的書包,名為考箱、箱籠。參見大慈恩寺那幅摹刻《玄奘負笈圖》,畫面上玄奘便背負著裝有佛經的行囊,稱為行笈。這種箱子用途很廣,不但可以遮風擋雨,還有夾層可以放置貴重物品,還能掛油燈可供夜間行走。

學生這廂有禮了



《玄奘負笈圖》


書箱是最能體現讀書人身份乃至夢想的東西,它所承載的不僅僅是一摞摞線裝古書,還有「黃金屋」、「顏如玉」的夢想,所以大都製作精良,到後期多為脫胎漆器,有些還用硃砂或金粉來描繪,四周以精細竹絲為飾,邊角用銅件包角,花樣百出。


平時學子多用手拎的木箱或竹箱,有三層的,也有兩層的,裡面分層放筆、墨、紙、硯。講究一些的學子會用一塊布把筆墨紙硯等裹起來。還有專門裝書的書囊,《中山狼傳》中的東郭先生為了搭救狼,就騰出書籍,把狼裝在了書囊中。


不過竹木太重,不適合孩童,後來就改良成布做的書袋子,也叫褡褳——像個口袋,中間開口,兩端裝東西的布袋。大褡褳可以搭在肩上,小的還可以掛在腰帶上。不僅讀書人用,做生意的、賬房先生都用,如今的背包、提包,可算褡褳的兄弟。

學生這廂有禮了



禮儀:開筆破蒙三叩首


古話云:「入泮宮,出府學,上青雲路。」其中「入泮宮」指的就是在州縣考試中得了秀才的童生們入學做生員時舉行的入學典禮。


古代,「泮」指學校。源自春秋時,魯僖公為了興學養士,在魯國都城泮水岸邊,築起了規模宏大的泮宮。這是周代諸侯國中最早的學宮,相傳孔子常帶弟子游泮。以後各諸侯國爭相仿效,也在國內修築泮宮。從此,泮宮就成了諸侯國大學的代名詞。


所以古代開學典禮也叫「入泮禮」,這是一個相當莊重的儀式,不能有絲毫馬虎。《禮記.王制》記載:「學童首先換上學服,拜筆、入泮池、跨壁橋,然後上大成殿,拜孔子,行入學禮。」

學生這廂有禮了



孔廟舉行「入泮禮」


「入泮禮」的第一個環節是「正衣冠」。學童們一一站立,由先生依次為學童們整理好衣冠。《禮記》有云:「禮義之始,在於正容體,齊顏色,順辭令。」先正衣冠,才能做好學問。然後拜孔夫子,雙膝跪地,九叩首;再拜先生,三叩首,並贈送六禮束修,六禮包括芹菜(勤奮好學)、蓮子(苦心教育)、紅豆(鴻運高照)、冬子(早早高中)、桂圓(功德圓滿)、乾瘦肉條(弟子心意)。之後,學生間互相鞠躬,表示互愛互助。


由於筆在學子必備的文房四寶中最為重要,有的地方入學時除了拜聖人和夫子,還要拜筆師——蒙恬,表示感念蒙恬發明毛筆。


接下來是「開筆破蒙」,包括硃砂開智、擊鼓明智、描紅開筆等內容。先用硃砂在剛入學兒童的額頭點紅痣,意為「開天眼」,因「痣」與「智」諧音,寓意兒童從此眼明心明,妤讀書,讀好書。再擊鼓,引起學生對學業的重視。最後描紅,孩子們描的第一個字,是大楷「人」字,寓意讀書的根本還是在做人。

學生這廂有禮了



硃砂開智


經過這些儀式,孩子們才正式成為了孔門弟子,從此便踏上了「路漫漫其修遠」的求學之路。


文章來源:《中華手工》2015年09期


圖片來源:網路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民俗中國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喜愛7這個數字?
晉南地區華佗祭祀習俗調查
中國的神仙跟凡人一樣累
比起這場霸屏的離婚,學學古人如何放手
織女只是被拐婦女,而七仙女是個天使投資人

TAG:民俗中國 |

您可能感興趣

有禮貌也很懂禮儀 這幾個生肖的人不得了
這是年度最有禮儀的乞丐,約個會也這麼有內涵!
開學季,獻禮教師節,漢城湖這廂有禮了
謙虛有禮才會常遇貴人,這是人生的一把金鑰匙
一位溫柔有禮的病人
做個有禮貌的孩子吧
公共場所發生這一幕 男子把鼻屎摸到別人手上 竟還被誇獎有禮貌
「岳父大人,小婿有禮了」——學會這些就可以喊你對象回家過年啦
這隻小松鼠來要花生吃,態度竟然超有禮貌,讓人忍不住要多給點
如何培養孩子做一個有禮貌的小客人?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禮的靈魂萬里挑一
有禮薦書 有錢買不到
一個有禮貌的人 擁有無窮的力量
進店有禮,精美禮品送不停!
我是如何誇獎孩子,讓孩子從無禮變得有禮貌的
「高提士在現場」李昊桐回國獨家第一訪!有爆料有教學有禮品!
生完孩子婆婆一分錢沒給,反而扣下收的所有禮金,這也太不要臉了
你減肥、節儉、努力工作、待人有禮,這不是為了取悅別人
喝茶要有禮,叩指禮你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