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寶寶為什麼夜哭?心理學家的答案出乎你意料

寶寶為什麼夜哭?心理學家的答案出乎你意料

有些嬰兒經常會在夜半啼哭,需要喝夜奶加以撫慰。有很多兒科或保健醫生認為:夜奶頻繁會導致嬰兒睡眠不足,影響大腦發育,要戒夜奶。不過,心理學家李雪卻不這麼認為,她反問:假如你自己夜裡餓了或是被噩夢驚醒,是希望老公不搭理你呢,還是給你沖杯熱牛奶,來個溫情的擁抱?


那麼,面對孩子夜哭這一問題,家長到底該如何應對呢?


本期專家:李雪,知名心理學專家。


寶寶為什麼夜哭?心理學家的答案出乎你意料



李雪,從事心理學研究近10年,擅長從精神分析心理學的角度,詳解母嬰關係對孩子一生性格命運的影響,在年輕媽媽群體中大受歡迎,追隨者眾。李雪的文章《痛苦的中國式家庭陪伴》《婚姻最大的殺手是付出感》等,在網路上被閱讀超千萬次,轉發上百萬。


她的新書《當我遇見一個人》自上市以來穩居新書榜親子教育第一名

今天(9月2日)下午4點~5點,在醫知袋鼠育兒QQ群,李雪老師將為家長們揭開「孩子壞習慣背後的真相」,歡迎收聽並提問哦~~


袋鼠麻麻將挑選5位現場積极參与互動的網友,每人贈送李雪老師親筆簽名的新書《當我遇見一個人》1本。


具體參與方式,請見文末


1嬰兒為什麼夜哭?


李雪:他/她要通過媽媽的撫慰來確認自己的存在

李雪認為,嬰兒和成年人不同,尚未建立客體穩定性。就是說,一個東西,看見的時候就是存在的,看不見就不存在了。「我家的貓就是這樣,如果乒乓球滾進沙發底,小貓不會去找,但大貓會,因為大貓知道,乒乓球雖然看不見,卻還是存在的。」


這就是為什麼嬰兒喜歡玩「藏貓貓」的遊戲,大人用手把臉蓋上,再打開手,露出臉,嬰兒會很驚喜地笑,因為對他來說,「剛才你明明不存在,怎麼又出現,然後又消失?又出現、又消失……太神奇了」。大一些的孩子已經建立了客體穩定性,於是這個遊戲便不再逗笑。


有時候,媽媽只是去上了個廁所,嬰兒都會大哭,因為他真的以為媽媽消失了。嬰兒需要經常通過媽媽的撫慰來確認自己和媽媽的存在。就像照鏡子一樣,嬰兒通過媽媽溫情的容顏,映照出自己,感受到自己。有些「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記不住自己和別人臉部的細節,因為他們曾經很少得到媽媽深情的注視,即使看到媽媽,也常常是空洞無物的眼神。


《生化危機》系列電影情節支離破碎,如同噩夢一般,很像嬰兒的思維過程。嬰兒的世界充滿幻想,沒有邏輯,但有其美好創意的一面,弗洛伊德稱為「初級思維過程」。這種初級思維過程通過父母的撫慰逐漸人性化、邏輯化,成為孩子天馬行空般創造力的來源。


嬰兒莫名其妙地夜哭、焦躁、驚恐,很可能是因為感受不到媽媽的存在,陷入混亂的初級思維過程,無法將現實和幻想區別開來。李雪認為,如果這個時候還要訓練嬰兒「獨立堅強」、「完整睡眠」,無異於將他推進無底的地獄。若是任憑嬰兒哭,他確實會哭累了自己睡著,腦神經繼續發育,只不過發育的是「被迫害妄想」、「偏執分裂」的神經迴路,為嚴重的人格障礙埋下伏筆。

2寶寶夜哭該不該撫慰?


李雪:任何違背人類本能的育兒法,都會帶來人性的逆轉


應對孩子夜哭這件事其實很簡單:順著母親的本能去撫慰他。任何違背人類本能的育兒法,都會帶來人性的逆轉。無論孩子的「正面」行為,如微笑,還是「負面」行為,如哭鬧,若都能得到及時而溫暖的回應,他會感覺自己的雙腳紮根大地,踏實而心安。其實,他只是一個正常的孩子,得到了本應得的愛而已。



寶寶為什麼夜哭?心理學家的答案出乎你意料


母嬰之間心的聯結增加,孩子經常感受到母親的存在,就會減少夜哭的次數。如果媽媽和孩子的聯結不深,請不要責怪自己,因為媽媽在嬰兒時期,也沒有被自己的母親深情地看見過。


那麼,怎麼做才能增加聯結,提升自己的心理能力呢?李雪強調,我們看似在談親子關係,看似為了孩子,但更重要的是療愈自己,讓自己成長。在為任何人好之前,先為自己好,讓自己好起來是為別人好的前提。嬰兒是上天賜予父母的禮物,是父母療愈自己的最佳機會,這個機會用好了,父母就可以像乘火箭一樣迅速成長。如果沒有覺知和成長的意願,結果很可能是父母沒成長,孩子也繼續成為苦難的輪迴。


媽媽平時可以有意識地多感受嬰兒,比如讓自己全身放鬆,觀察嬰兒的呼吸,同時也感受自己的呼吸,母嬰之間呼吸的節律如協奏曲一般。這就是一種催眠練習,能夠很好地增加心與心的聯結,讓人活在當下,存在感十足。當人體驗到當下的存在感時,「頭腦的我」卻很容易焦慮、恐慌,練著練著就想逃離當下,思緒飄走。如果有情緒升起,則繼續觀察這種情緒,不評判、不阻礙、不逃跑,讓情緒自由流動。這就是提升覺知力和平等心的方法。嬰兒天然地活在當下,和萬物聯結,我們藉由嬰兒的存在覺知自己,事半功倍。珍惜這神奇的生命,深愛他,就是重新療愈自己「內在的小孩」,讓曾經受傷的自己和孩子共同長大,再一次用心靈去生活。


看了本文,是否完全顛覆了你之前的認知?你是否有種「三觀盡毀」的感覺?李雪在她的新書《當我遇見一個人》里說:「早期我們和父母的關係,內化成我們的性格,決定了命運。人的一生,就是在一遍遍輪迴童年的幸或者不幸。童年經歷如木馬程序一般寫進每個人的潛意識,精準控制著人生輪迴」。



寶寶為什麼夜哭?心理學家的答案出乎你意料



李雪自稱是「受苦專家」,她的童年可以用「凄慘」來形容,甚至好多人說,如果搞「比慘大會」,李雪肯定能爭奪頭籌。她曾經一度沉浸在自己的痛苦裡,並引以與眾不同,為此自戀,後來了解到許多人的童年故事,發現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兒,她童年所遭受的遺棄與痛苦,很多人同樣經歷過,只是形式及程度不同而已。童年的痛苦實實在在讓李雪的人生充滿坎坷與不幸,同時也實實在在推動著她一步步探索生命的真相。她希望從自己開始,傳遞給這個世界的,是儘可能接近真相的、自由的能量,幫助同樣被不幸童年困住的人,多喘一口氣,多一些選擇。


你在育兒的過程中,內心是否也充滿著糾結與迷茫?回首自己的童年曆程,是否也有無法抹去的陰影?或許李雪的這本書《當我遇見一個人》能給到您答案。


周五粉絲福利


在寶寶成長的過程中,總會出現一些不恰當的小毛病,比如咬手、說髒話、抓人、打人、哭鬧、不聽話,父母對此給予嚴厲責備,孩子卻屢教不改,但是你可曾想過,這些壞習慣背後的隱藏著什麼?


孩子的行為的背後,蘊藏著他們的內心世界,父母只有讀懂了這些,以孩子需要的方式幫助他,才能正確的引導孩子的成長。


本期袋鼠公開課,袋鼠麻麻邀請到知名心理學專家:李雪,她將從潛意識的角度深度剖析孩子行為背後的真相


時間:9月2日下午4點~5點


流程:主題講座+課後答疑


福利:在答疑環節,還請大家積极參与互動,袋鼠麻麻將挑選5位網友,每人贈送李雪老師親筆簽名的新書《當我遇見一個人》1本。


講題大綱:


一、壞習慣的背後,是愛的匱乏


二、訓練出來的好習慣,必然能帶來幸福的人生嗎?


三、好習慣如何形成?


四、壞習慣如何形成?


五、內心不被外在的要求割裂,美好的狀態自然會呈現。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知袋鼠 的精彩文章:

有一種怪病,會讓寶寶愛上吃頭髮、沙子、塑料
新生兒必須擠乳頭 否則長大乳頭內陷?
懷孕了皮膚變糙?妊娠紋、乾燥瘙癢知道怎麼應對嗎?
這項運動對孕婦順產很有利!很多明星都在做
一上午連抽三管血!為什麼孕期一定要做糖篩?

TAG:醫知袋鼠 |

您可能感興趣

孤單時你最想幹嘛?科學家的答案讓你出乎意料……
順產和剖腹產的寶寶到底誰更聰明?答案出乎你的意料!
意識是什麼?物理學家尋找答案
為什麼媽媽在家時,寶寶更喜歡哭鬧呢?答案太暖心
寶媽胸小,寶寶註定要吃奶粉?答案出乎意料
為什麼寶寶在媽媽面前特別容易哭鬧?答案很暖心!
為什麼寶寶聽到別人哭也會哭,答案很暖心
當你老了,還會玩微信朋友圈嗎?心理學家給出了這個問題的答案
有了孩子後,屋裡亂點好還是整潔好?心理學家告訴你答案
為什麼故宮裡沒有樹?答案出人意料!
为什么妈妈在家时,宝宝更喜欢哭闹呢?答案太暖心
為什麼媽媽在家的時候,寶寶更容易哭鬧呢?看到答案後,心都化了
故宮為什麼沒有樹?答案出人意料
為什麼故宮裡沒有樹?答案出人意料
黑洞的盡頭是什麼?科學家給出答案
皇帝最受不了兒媳婦做什麼?答案出人意料!
什麼樣的女孩容易當備胎?答案出乎意料
趙麗穎回應最理想型的男神,答案有點出乎意料啊!
你家寶寶愛自言自語嗎?看完這個你就知道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