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傳承300年的欖雕,如今只剩一對倔強的父子在堅守

傳承300年的欖雕,如今只剩一對倔強的父子在堅守

【本文首發在微信:物道(wudaoone),專註中國精緻生活的文化平台】



傳承300年的欖雕,如今只剩一對倔強的父子在堅守


一粒欖雕 萬千世界


文 | 物道


一顆直徑不到2厘米的橄欖核,究竟能藏著多大的世界呢?人物、動物、美麗的風景、迷人的詩詞歌賦……凡你所想,它都在纖毫之處鮮活再現。橄欖核雕,從明清開始就在宮廷和民間都頗為盛行的手工藝,其魔力,就在於以微小見眾生,見世界,見匠人的鬼斧神工。


這是廣州海珠區南華東路上的一家欖雕店,曾昭鴻坐在工作案前,打量著手中的一顆欖核。他手裡拿著一把鋒利的鐵刀,思忖片刻,刻了下去,手指嫻熟地變換角度,力道時輕時重,木屑便飛了出來。看著、看著,會被他指尖不停跳動的小欖核所吸引,你忘記自己站了多久。

小小的欖核經過一刀一啄的精心雕刻,在這個工業化機械化生產的時代便顯示出了獨特的韻味,曾昭鴻在昏黃的燈光下雕刻的剪影,更代表了多少傳統手工藝人寂寞又倔強的身姿。



傳承300年的欖雕,如今只剩一對倔強的父子在堅守




傳承300年的欖雕,如今只剩一對倔強的父子在堅守


欖雕,是徑寸之核上的萬千春秋


300多年前,廣州橄欖核雕(下稱欖雕)從增城新塘走出。以一雙巧手,幾把刻刀,徑寸之核上演變著森羅萬象。從東坡夜遊赤壁的花船到靜立江邊的小蠻腰,從尋常百姓家到藝術殿。它走過了戰火紛飛的動蕩年代,走過了大大小小的改革。


歷史上最廣為人知的欖雕作品,莫過於被收進台北故宮博物館的《蘇東坡夜遊赤壁》,被稱為雕刻之王。現代欖雕作品繼承傳統,小巧玲瓏,運用了鏤雕、浮雕、圓雕、微雕等手法創作,精雅別緻,令人嘆絕。



傳承300年的欖雕,如今只剩一對倔強的父子在堅守



傳承300年的欖雕,如今只剩一對倔強的父子在堅守



台北故宮博物館收藏的清代陳祖章制橄欖核舟


明朝散文作家魏學洢的《核舟記》就對與欖雕一脈相承的核桃核雕進行了描述。

「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以至鳥獸、木石,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


「通計一舟,為人五;為窗八;為篛篷,為楫,為爐,為壺,為手卷,為念珠各一;對聯、題名並篆(zhuàn)文,為字共三十有(yòu)四。而計其長,曾(céng)不盈寸。」



傳承300年的欖雕,如今只剩一對倔強的父子在堅守



欖雕,是對手藝的死磕,對自己的殘忍而不宣


曾昭鴻說,「300年過去了,在廣州,懂欖雕的人也所剩無幾了,一個是我,一個是我的兒子。」他是目前廣州為數不多的欖雕手藝人,依然堅持開班授課,希望盡自己所能,把欖雕手藝傳播出去。


做欖雕不容易,你看到寸徑之上的一顆小彌勒佛,從選核到成品就要用掉4/5天,而且前提還特別多。揀欖核-開胚-鏤空雕刻成型-打磨-修邊,經過這些工序,一件作品才算完成。即使是比較簡單的選核,雕刻師也要花上1天甚至2天的時間,複雜的作品時間就更長了。



傳承300年的欖雕,如今只剩一對倔強的父子在堅守




傳承300年的欖雕,如今只剩一對倔強的父子在堅守




傳承300年的欖雕,如今只剩一對倔強的父子在堅守



曾昭鴻《欖雕之觀音送福》(背面為《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微雕)


我問,揀欖就這麼重要嗎?曾昭鴻解釋,因為欖雕工匠要根據欖核的形狀來構思造型,在選擇欖核時就必須一一定下來。這種巧思巧藝是一件成功的工藝品的靈魂,欖雕也不例外。欖核造型確定之後,就是開胚-鏤空雕刻成型-打磨-修邊,這些都是要下苦工的。


「久而久之,手上的刀傷、手指的變形以及視力的下降,頸椎的勞損等都是這行的職業病。能出品的核雕都是顆顆心血,每一件均是精品。」 所以,你會看到曾昭鴻刀下的《水鄉風情》,在雕琢蝦蟹的生動異趣之外,還挑出了0.4毫米之細的簍繩,這或許是對江南水鄉日常生活的寫照。



傳承300年的欖雕,如今只剩一對倔強的父子在堅守




傳承300年的欖雕,如今只剩一對倔強的父子在堅守




傳承300年的欖雕,如今只剩一對倔強的父子在堅守



曾昭鴻《水鄉風情》,曾展覽於國家博物館


欖雕,是父與子之間的落子不悔


欖雕在國內發展了千年,繁盛過,也敗落過,直到今天,欖雕工藝雖被列入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里,可手藝依然日漸凋零,前路未知。即便如此,曾昭鴻依然在欖雕手藝的基礎上進行創新。他首創欖雕鑲嵌工藝,打破了欖雕體積小、形狀單一的局限性。他說,「無心插柳柳成蔭。不過這個鑲嵌工藝,也給一個個『長不過寸,高不過分』的欖核賦予了新世界吧。」



傳承300年的欖雕,如今只剩一對倔強的父子在堅守




傳承300年的欖雕,如今只剩一對倔強的父子在堅守



曾昭鴻《雙龍戲珠》


回想這些年與欖雕的點點滴滴,曾昭鴻認為自己是快樂的,只有一件事,他憂喜參半、五味雜陳──大學畢業兩年的兒子曾憲鵬辭掉了原本外企的工作,向父親專心學習做一個欖雕手藝人。



傳承300年的欖雕,如今只剩一對倔強的父子在堅守



《釣叟》



傳承300年的欖雕,如今只剩一對倔強的父子在堅守



《溫和常樂》



傳承300年的欖雕,如今只剩一對倔強的父子在堅守



《漁獲》


傾注一輩子心血的手藝能被兒子認可並繼承,曾昭鴻又感動又自豪,兒子從小就表現出很高的藝術天賦,私心裡,他也夢想過這一天。然而,曾昭鴻也深知手藝人的孤守和生存之難,不免為曾憲鵬的未來憂心。但他最終也豁達面對兒子的選擇:「路是他自己選擇的,抵達的終點在哪,也只能由他說了算。」


誰說不是呢,在人生所有的選擇里,都是但憑熱愛,落子無悔,只求無愧。



傳承300年的欖雕,如今只剩一對倔強的父子在堅守




傳承300年的欖雕,如今只剩一對倔強的父子在堅守



曾昭鴻與曾憲鵬父子聯合創作《鄭和寶船》


文字為物道原創,圖片「陳小鐵」授權提供,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人生總有不期的美好,和不息的守望。


關注「物道」,發現更多中國精緻生活之美。



傳承300年的欖雕,如今只剩一對倔強的父子在堅守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物道 的精彩文章:

真以為清朝像狗血穿越劇那麼無聊,你就太小看古人了
乾隆一生所愛,盼它永固江山
70歲的他掄起斧頭,就能劈出一把戰場上的武琵琶!
逃過《百鳥朝鳳》的宿命,這個鐵匠依然每天雷打不動上山打鐵
槐夏午蔭處,桑葚煮酒香

TAG:物道 |

您可能感興趣

93歲的他,堅持43年為李小龍父子掃墓,他到底為什麼這麼做?
161031 「亦致父子」神同步!這對父子真的不是親生的嗎?
一對父子有60多歲尷尬年齡差,小兒子的存在是為了更好照顧大哥
他如今93歲,四十多年從未間斷給李小龍父子掃墓
從36歲被囚禁到90歲,張學良:因為愛國,我們父子倆有了這樣的下場
娛樂圈的10對「最強父子檔」,總有一對你不知道
170618 又是一年父親節,怎能不來一首楊洋的《父子》?
25歲的兒子和60歲的父親痴迷健身,如今父子出馬代言廣告年入百萬
娛樂圈10對「最強父子檔」,總有一對你不知道
父子倆躲進深山40年,兒子45歲卻如孩童般天真,至今沒見過女人
娛樂圈11對「最強父子檔」,總有一對你不知道
李小龍的至交好友,93歲仍堅持為他們父子掃墓,還是個日本人!
這3對皇帝父子,都娶過同1個女人
1915年越南,一個鄉紳家裡,一對父子在美美的吸食鴉片
老牌明星娶小21歲嬌妻,54歲才當上爸,如今父子看起來更像爺孫
26年每年一张的父子合影照片,眼看你长大,我变老,模糊了视线
這對父子竟是相伴40年的戀人,如今想結婚,卻被法官拒絕
盤點娛樂圈11對最強父子檔,總有一對你不知道
火影忍者:2017年日曆,父子兩代都很萌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