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北川清代指路石碑至今仍管用

北川清代指路石碑至今仍管用

原標題:北川清代指路石碑至今仍管用


□黃志富 本報記者 王向華 裴蕾 文/圖


現代人可以用導航儀導航,那麼,在交通不便、沒有科技的古代,特別是在地理位置偏僻的地方,初來乍到的外地人又是靠什麼導航呢?

日前,記者在北川縣通口鎮戰鬥村問路時,在三溪口路邊堡坎里看到一塊清代石刻指路碑。石碑長50厘米、寬40厘米、厚12厘米,上面陰刻的楷書文字至今清晰可見。它不但為往來此地的路人指明了通向附近幾個鄉鎮的方向,還說明了具體的里程。指路碑碑文為「左手下走通口十五里,右手過河下走香水二十里,左手上過河走草鞋街(指現在的北川縣永安場鎮)五十里,右手順河上走曲山(原北川老縣城曲山鎮)六十里」。落款為「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八月十六日。信士 王再貴 全家立」。


「這樣的指路碑原先有好幾塊,可惜目前就剩下這一塊了。」戰鬥村4組村民、98歲的王俊逸老人說,儘管已經時隔160多年,但這上面說的路線、路程,至今還是準確的。


王俊逸老人12歲到通口鎮三溪口李家作童養媳,至今耳聰目明。據王俊逸老人回憶,她70多年前到這裡來時,石碑就已經立在原來的老路邊了。聽上輩人說,以前出門全靠步行,有錢人騎馬,由於三溪口地處偏僻,外面進山來的過客經常會走錯路,誤入山間小道。於是就有樂善好施的當地村民做了這塊指路石碑。


作為地處綿陽安州區、江油市和北川縣三地交界的通口鎮,過去是重要的商旅繁華之地。只是近10年以來,隨著水泥公路的四通八達和北川縣城搬遷新址,才逐漸失去了昔日的繁華和重要的通行作用。

76歲的村民唐祖珍告訴記者,2009年6月,北川縣文物普查隊在通口鎮進行田野文物調查時,發現了這塊指路碑。村民聽說是文物,就在修建公路堡坎時,將指路碑字面向著大路彎道,碑體鑲嵌在堡坎里,讓它繼續發揮著指路作用。


「新中國成立前,農村都有立指路碑的習俗。」當地有一定文化功底的老人李成芳說,如果哪家有人久病不愈或遇事不順,家人就會在三岔路口立一塊石碑,碑上端寫上「指路碑」,中間寫上具體內容,也有樂善好施的人出於功德立碑。「用今天的話說,就是民間人士做民間公益。」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網 的精彩文章:

紮根山區32年 他挖掘出幾項「非遺」
汪曾祺《後十年集》前記
觀趙劍溪山水畫有感
「當代帕格尼尼」阿卡多 來深獻藝
龍山土家族九子鞭《十二月》武當山奪金

TAG:新浪網 |

您可能感興趣

揚州大虹橋「藏」清代曹寅題石碑
盜賊砸碎清代龍王廟漢白玉石碑
康熙名臣曹寅題寫石碑藏身揚州瘦西湖大虹橋南側橋腹中
何店貫庄發現一清代石碑,解讀隨州姜氏源流
衡水深州發現兩通明代玉皇廟石碑
刺眼!西湖「斷橋殘雪」石碑遭潑紅漆
返鄉大老闆用清代的舊石碑蓋房子,石碑裂開,怪事也接二連三發生
韓國文物石碑沉入大海14年,如今自行浮出水面,漢字清晰
唐太宗昭陵石碑背面,下雨天竟會出現「麻姑獻壽圖」
「金石碑版」《中山王國銅器銘文》拓片
石鼓鎮,因鎮上有一面漢白玉雕刻的鼓狀石碑而得名
《海賊王》漫畫最新話,沒有這四塊紅色石碑,路飛就當不了海賊王
西楚霸王墓:石碑被毀,墳被剷平,現僅存舊址和殘碑
明朝天啟年間,江蘇鎮江發現刻有神秘預言的石碑,不久天啟駕崩!
中國最早的石碑教科書——《熹平石經》
千年古村裡發現兩塊清代石碑 上面寫有神秘文字
身在三國 卻知清朝康熙年間的事 諸葛亮墓穴中的石碑一語道破
那些年被意外發現的「寶貝」:明代石碑藏豬圈,清代牌匾成切菜板
泉州老人發現明朝石碑 翻修廚房翻出古董綠青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