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關於年輕人現如今的旅遊方式,好奇心日報有 56 個發現,比如「被動旅遊」

關於年輕人現如今的旅遊方式,好奇心日報有 56 個發現,比如「被動旅遊」




對很多人來說,類似「出差順便在周邊逛逛」,「去另一個城市探望異地戀男/女友」,「支教並走訪周邊的村莊」這一類「被動旅遊」可能更接近他們的旅行常態。


關於旅遊,我們發現一些東西「過氣」了。




比如旅行社,根據國家旅遊局的數據, 2015 年全國旅行社的利潤總額同比減少了 34.14%。特別是國內游,千篇一律的所謂特色和毫不走心的服務都引起了人們的不滿,遊客通過旅行社進入景區的比例已經從 2010 年的 60%-70% 下降到 2015 年的 20%-30%。



攜程、途牛這樣的線上旅遊服務商是旅行社虧損的原因之一,但 2016 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這些公司自己也在經歷整體虧損。無論是被冷落還是在燒錢,旅行社和線上供應商都在找方向。




同時,很多新事物開始出現或者更流行了。



人們不再滿足於單純的旅遊,於是有了一邊旅遊一邊打工、上課、做志願者或者禪修的項目和服務;人們追求一切領域的個性化和當地化,住在當地居民開的 Airbnb 里,吃房東推薦的當地人常去的小餐館,穿得和當地人並無二致地走在本地居民區。各種創業公司也希望開發讓人得以通過一個智能手機解決旅遊中做攻略、預定服務和寫遊記等等所有問題的應用。




但是,關於年輕人旅行的判斷和基於此推出的所謂吸引人的服務,很多情況下都是錯的:




年輕人都有「說走就走」的情懷,一言不合就辭職來一個間隔年。



年輕人都在想盡辦法窮游,花最少的錢玩最多的地方。




年輕人容易受到社交網路的影響,在旅遊方面做決定和找信息的時候最信賴社交網路。



……




誠然,社交網路、消費升級和追求個性是年輕人旅遊的背景,但要理解這個市場,上述的刻板印象並不能給出真正有用的建議。




基於此,我們回顧了好奇心日報從旅遊行業大會、業內公司,到各種各樣的年輕旅遊者(比如經歷過間隔年的年輕人)的報道,也採訪了窮游私人定製、Hive、白日夢旅行這樣的新型公司或項目。與此同時,為了知道更多年輕人的看法,好奇心研究所針對旅遊消費、個人旅遊體驗、對旅遊景點的看法、旅遊方式做了多個調查。






我們最主要的發現是,雖然年輕人總是被貼上「愛玩」「會旅遊」的標籤,旅遊 KOL 通常會特別針對年輕人做類似「去海島開始世界上最幸福的工作」「年輕人第一次叢林游」的營銷,但年輕旅行者並不都是說走就走的所謂旅遊達人。




對很多人來說,類似「出差順便在周邊逛逛」,「去另一個城市探望異地戀男/女友」,「支教並走訪周邊的村莊」這一類出行可能更接近他們的旅遊常態——我們給這種方式取了個名字:被動旅遊。









被動旅遊的一大原因是忙




在我們介紹過的一份報告中,出生於 20 世紀 80 年代早期到 21 世紀初的千禧一代被描述為更拼的一代人:由於經濟不景氣、初入職場的危機感、以及技術的發展使工作與生活的界限逐漸模糊,他們中的 43% 都是工作狂,而全年齡段的這一比例只有 29%。他們在職場上比父輩更努力、更有危機感,而且對工作看得更「長遠」了。




在國內, 996 (早上九點到晚上九點,每周六天)工作制下的年輕人也並沒有太多時間專門休年假。好奇心研究所針對國內讀者的調查也顯示,沒人能夠接手休假期間的工作、沒辦法和周圍人的年假湊到一起去旅遊是年輕人休不完年假的兩個主要原因。






另外,年輕人其實討厭在人擠人的黃金周出行,因為在這個時間段去往任何一個地方都會被中國人淹沒。




告別學生時代不久的年輕人,還記得自己當初總在利用得天獨厚的假期(和翹課)優勢錯峰出行。工作之後,他們也希望繼續這種不用擠火車也不用在景點數人頭的旅行。於是很多年輕人果斷地放棄黃金周出行,他們理想中的假期是利用周末加年假拼湊一個小長假出來,並且早早訂好特價機票……當然完美規劃的假期有時會因為到時候請不出假而泡湯。




有時候他們只能利用兩份工作之間的間隙出遊,當然這種間隙可能是給自己放個假,也可能是裸辭之後一時沒找到下一份工作。




關於出差,國外針對年輕人旅遊趨勢的研究用到了一個詞 bleisure(business+leisure),年輕的職場新人帶著拼勁和新鮮感,把出差當成是工作中可以出去走走的機會,無論有沒有實際意義上的旅遊環節。




而對學校里的年輕人,留學或交換學習、異地戀和出差也成了各種被動旅遊的契機。規模越來越大的留學生、交換生群體,最初出去的目的中多多少少帶有遊玩的成分。異地戀的年輕人把收入的相當一部分貢獻給交通業和旅遊業。




因此對於很多年輕人來說,一年中這種被動旅遊的次數超過了主動旅遊。「說走就走」的情懷更像是噱頭,這些經常被動旅遊的年輕人,需要靠譜和能夠滿足需求的服務。這裡有一些我們關於被動旅遊的觀察:









被動旅行的相關表現差不多是這樣的




1. 並不是所有間隔年都是充分準備甚至自主決定的。現實生活中的 Gap Year,很多情況下是因為沒申請到學校,還沒找到工作或者是找不到工作而發生的,更像是掉到人生的 Gap 中掙扎的一個 Year。




2. 有的人只是單純地想逃避,把自己先「扔」到一個完全的異鄉,有的人是暫時的求職或求學失敗之後被迫空閑。




3. 打工旅遊的年輕人有時會吐槽「全在打工,沒時間旅遊」。




4. 換一個地方生活的不適應、條件艱苦和語言不通都可能成為問題。但對於滿懷期待參加義工項目的年輕人,最大的困擾集中在「做的事情有意義嗎?」




5. 間隔年或支教的時候沒有壓力又有大把零碎的時間,兩三天的周邊游需求更大。




6. 留學和大學時期申請海外交流學習中,與同輩群體一起深度游的機會很多。這段時間可能會成為近五年或十年最長的旅遊階段。




7. 遊學和留學生在旅遊方面還有個煩心事,父母或朋友拜訪的時候,不知道該帶他們去哪裡玩、以及沒法玩到一起。




8. 年輕的職場新人比其他人更喜歡出差,不管時間多少,他們都期盼著出差的時候能順便玩一玩,雖然不一定能如願。




9. 旅遊愛好者出差的時候不一定有機會出去玩,但會努力在吃東西和住酒店方面下功夫,在不花費太多額外時間的情況下尋找有當地特色的東西。




10. 長期出差的人最大的期望是出差這件事盡量不要打亂自己的生活習慣,他們可能更喜歡連鎖酒店標準化的服務,被當作熟客對待之後會假裝無奈地發個朋友圈表達一下欣慰之情。




除了被動出行之外,有關年輕人怎麼出門旅行,我們還提出並試圖解答了以下這些問題。









年輕人如何挑選旅行目的地?




1. 並不是中老年人才喜歡度假。在我們的調查中,「做了大半年工作狗,想對自己好一點」超越了「出去看世界」和「說走就走」的情懷,成為年輕人出門旅遊的最大動機。




2. 不像旅行目的地推薦的推薦更受歡迎,公眾號的文章或者知乎熱帖,只要能把日本的美食、台灣人的友好、山間民宿的避世其中之一講得清楚生動,就足以讓年輕人動心了。




3. 早就看膩了老套的景點,「鮮為人知」成了當今對旅遊景點的最佳封號之一。




4. 找旅遊攻略的地方,之前螞蜂窩和窮游是主流,現在更喜歡用知乎甚至朋友圈,在這樣的平台似乎更容易找到「鮮為人知」的景點和靠譜的玩法。




5. 做攻略的時候被信息爆炸困擾,希望有一個針對自己需求一次性解決所有問題的靠譜參考資料。




6. 這個參考資料曾經可能是 Lonely Planet,而用過一次之後,就會因為旅行信息太過時而慘遭淘汰。




7. UGC 遊記最大的問題是乾貨太少,好奇心研究所曾做過一個「你在找旅行攻略的時候無法忍受什麼?」,1036 人無法忍受沒有乾貨的旅行心情類 UGC 攻略,393 人無法忍受「你推薦個餐館,連地址都沒有」。




8. 雖說是在社交網路時代,但決定旅遊目的地時,還是會最先考慮自己喜歡的書籍、電影中描繪的地方。



在好奇心研究所「你都是如何挑選旅行目的地的?」這項調查中,3650 次表態中,最多贊同指向了這一選項。



9. 決定出境游前很多人可能不會有明確的目的地,已經包裝好的產品因為降低了規劃成本,會影響旅遊者的決定。(@窮游「私人定製」業務主管白一帆)




10. 在熟悉一個旅行地點後,第二、三次去更會以興趣為中心選擇旅遊目的地,比如騎行,潛水,滑雪等,因為會對當地最好的潛水地點、滑雪場有所了解。









吸引年輕人的旅行要素有哪些?




1. 年輕人巴不得旅遊的時候越接近當地人的生活越好,他們並不想咋咋呼呼一眼看起來就是遊客。




2. 在好奇心研究所的相關調查中,有超過五分之一的人表示會特別留心當地人喜愛的小眾景點和美食。




3. 點評網站上受到全球遊客喜愛的場所和本國老年人會去排隊的場所,毫無疑問選後一個,會覺得便宜又特別。




4. 在吃東西上假扮當地人的方式還有去逛當地菜市魚市野生菌市場,再買點沒人吃過的食材和調味料,比買那種爛大街的旅遊紀念品高級多了。




5. 但也有一種情況會讓他們破例改變自己的一些偏好,就是帶父母出去旅遊的時候。




6. 選擇住當地 fancy 的民宿,不然住連鎖酒店什麼的,和出差又有什麼兩樣。




7. 住青旅和 Airbnb 有時候的主要目的是滿足「認識當地人」的需求,又不想用 tinder 之類的軟體。但是有時候對服務本身並不是特別滿意,比如住得不舒服。




8. 當然會被設計感、洗漱用品的品質、spa 、健身房之類獨特的東西吸引,但乾淨還是對酒店的基本要求。




9. 酒店很美的話,不太在乎在當地具體怎麼玩,可能出行前連行程都沒規划過,但卻極度在意住宿品質。




10. 嘗試當地的公共交通,包括語言文字完全聽不懂看不懂的那種。可能打個Uber,從會英語的車主那裡了解當地國計民生,不是為了省錢,是為了接地氣。




11. 在住宿方面,男性最看重的是空調(76%)、免費使用的小冰箱(61%)、大屏幕電視(52%)、陽台/平台(34%)和每日家政服務(27%)。(@英國在線預訂網站 Sunshine 的數據)




12. 女性最看重的是海景(85%)、浴缸/獨立浴室(59%)、和舒適的床(56%)。女性對酒店的使用場景是:「啊這美麗的 view,啊這愜意的生活,啊這美好的人生。」(@英國在線預訂網站 Sunshine 的數據)




13. 旅遊是一件個人化、隨意的事情,年輕人對政府舉辦的所謂「旅遊節」並不感冒甚至一無所知。




14. 年輕人當然在乎旅遊中的多種體驗,在花費一定時間和金錢的情況下,他們希望能夠在旅遊的時候能順便打工、上課或者做志願者。




15. 定製游的消費者以蜜月和家庭旅行為主,比如不經常出國的年輕夫婦和要帶老人、小孩出去旅遊但不願費精力主導的父母。




16. 非一線城市的學生群體更容易被機構提供的體驗式旅遊服務吸引(眼前一亮的感覺)。(@Hive 前員工周星星)











年輕人想跟誰一起旅行?




1. 不太喜歡旅伴,但需要陪伴式服務。年輕人在旅遊中追求自由,但並不意味著他們會拒絕各種服務的陪伴。特別是對獨自出行的旅遊者和沒空做攻略的旅遊者。




2. 在一項「發生了什麼小事會讓你覺得整趟旅行都被毀掉了?」的徵集中,我們發現超過一半的表態都來自於對旅伴的不滿。




3. 一個合適的旅伴的評判標準是:需要在對旅遊景點的偏好、逛街、體力方面都跟自己匹配。




4. 旅遊這事還被年輕人當做檢驗戀愛能否繼續的重要手段。




5. 不介意一個人旅遊,互聯網能解決大部分問題。但一個人旅遊的人也會遇到一些麻煩:主要是酒店費用沒人分攤、看到好風景卻只能拿自拍桿拍照,在車站、景點上廁所也是個大問題。




6. 會搜索適合獨自旅行的地方。「獨自旅行創意」(solo travel ideas)在網路上的搜索量增加了 50%,「獨自旅行目的地」(solo travel destinations)的搜索量則每年增長 60% 還多。(@Google數據)




7. 中國女性其實更愛獨自出遊,現在已經至少有 43% 的中國女性選擇過獨自旅行,略高於全球 41% 的平均水平。(@TripAdvisor 的數據)




8. 女性本身就比男性對旅遊更感興趣,也包括獨自旅遊以及從準備事無巨細的攻略中得到樂趣。




9. 但在真正旅行過程中,女性更在乎旅行的安全感。




10. 年輕人喜歡自由行,但並不能推斷出他們討厭跟團。不喜歡傳統旅遊團的主要原因是老套的導遊、景點和購物店。




11. 跟團的原因之一是「安全感」,對自己(以及學生黨對父母)的心理安慰。




12. 如果一個旅遊團不太去那些討厭的地方,能推薦年輕人喜歡的小眾景點,還能解決拍照、一起吃飯的問題,年輕人沒理由討厭它們。




13. 有時候,和出行前那一大堆想做你生意的公司比起來,旅行過程中怎麼吃喝玩樂,遇到小問題時怎麼尋求幫助是個空白點,常會有一下子不知道該找誰了的感覺。




14. 想讓年輕人為旅遊中的某項服務發朋友圈,除了提供和他們以往認知不一樣的東西,更有效的是提供讓他們能廣而告之「我過得很棒」的東西。









年輕人在旅行的時候怎麼花錢?




1. 現在嚴格意義上的「窮游」並不流行。年輕人也會帶著「來都來了」的心態進行一些窮家富路的消費。




2. 比起省錢,他們更在乎的是自己最看重的一兩點關鍵服務品質不打折,以及省錢的方式是否符合自己的習慣偏好。




3. 精打細算,即使是出境游,也能在淘寶上辦簽證,預定各種服務,比在當地購買更便宜,甚至免稅店的會員卡都能在淘寶上花小錢搞定。




4. 不知道去哪裡玩的時候,特價機票是個做決定的方法,但是如果買了特價機票,「就要在別的地方對自己好一點,比如吃好一點」。




5. 在吃上花錢並不吝惜,在好奇心研究所「你旅遊的時候都是怎麼敗家的」調查中,關於吃的選項「來都來了,從米其林到路邊攤都要品嘗一遍」得票排在第三位。




6. 對老套的旅遊紀念品很厭倦,但對網路上經常出現的網紅伴手禮之類的各地特色食品很熱衷。




隨著旅遊市場的增長,年輕人的選擇也變得更豐富,他們肯定不是傳統的「來都來了」打卡集郵型選手,早幾年湧現的「用腳丈量土地」「在旅行中結交好友」也有了更年輕豐富的版本,當代年輕人又在實際操作中發現了許多新的旅行需求和選擇,解鎖了更多樣的隱藏旅行人格。




年輕人愛玩、會玩,願意看世界;也精打細算,順勢而為,享受生活,很多情況下,他們更願意自己的旅行看起來像一場精心策劃的「生活在別處」。




好奇心研究所是好奇心日報的一個調查欄目,這是一個探討各種生活方式問題的互動平台,它針對的可能是生活方式的變化和潮流,也可能是某個品牌的服務。你可以在這裡投票、吐槽、表明態度。






微信小程序成了大新聞,它會改變什麼?





那些取代「輕奢」的時髦貨,其實從來都沒有談過「輕奢」





米其林終於發了它的上海清單,說實話,好像沒有太意外的事發生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據說阿里音樂估值 30 億,不懂它做啥了能值那麼多錢
Instagram 到底有多受廣告主青睞?| 好奇心小數據
《識汝不識丁》點擊過億,我們和導演聊了聊,「腐」生意現在怎麼做?
Zara 母公司業績太好,將延續「開旗艦店+在線商店」的策略
Google 的人工智慧聊天應用來了,它可能沒你想的聰明

TAG:好奇心日報 |

您可能感興趣

如今是日本旅遊勝地,那裡並不是天堂,當年卻殘殺700中國人!
1930年代的日本旅遊海報,不說明還以為是現在的作品
旅遊發現一個保持單身的女人,50歲了還經常去夜店
日本旅遊發現真的沒有霧霾,原因讓很多人自愧不如!
這國人口39,還算上了狗,去旅遊發現總統是導遊
睜眼看世界:1930年代的日本旅遊海報,不說明還以為是現在的作品
最適合女人旅遊的12個地方,每年帶我去一個,可好
到印度旅遊,發現這裡窮人的日子不好過
日本旅遊看好多人在廁所里吃飯,進去發現很適合!
連續4年被評為全球旅遊最佳目的地,現開放5年多次往返簽!
出去旅遊之前,學會這幾個拍照姿勢,讓你比原來好看100倍!
最適合女人旅遊的12個地方,每年帶我去一個,可好?
到日本旅遊,發現一個像初戀的美女
最適合女人旅遊的10個地方,每年帶我去一個,可好?
100年前日本人拍的旅遊宣傳照,今天依然別有韻味
到尼泊爾旅遊,發現這裡的人們早婚遭遇,很多人沒成年
最適合女人旅遊的10個地方,爭取每年去一個,可好?
到美國旅遊,發現一個只剩下了上半身的女人
成功抗擊乳腺癌13年 現如今每年安排出國旅遊如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