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爐瓶三事」:即將無限意,寓此一炷煙

「爐瓶三事」:即將無限意,寓此一炷煙

「爐瓶三事」:即將無限意,寓此一炷煙 點擊播放 GIF/57K



凈手焚香,雅趣非常

北宋人稱品香、點茶、插花、掛畫為「四般閑事」。焚香與品茗,是古人雅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儀式,且漫漶成一組難解的玲瓏,難捨難分,特別是到了明清兩代,無論是演義小說、戲曲彈詞,還是文人詩詞、丹青畫作,但凡有茶事的章節,必定少不了焚香的情趣。

「爐瓶三事」:即將無限意,寓此一炷煙



古人對生活細節的要求可謂細緻入微,焚香時,在幽靜的雅室中,置一座高香幾,几上放香具,即所謂的「爐瓶三事」。「爐瓶三事」,籠統來講無非是焚香的器具,但在凡事皆講究的古代禮節中,是和「陸羽造茶具二十四事」一般的雅緻細膩。

「爐瓶三事」:即將無限意,寓此一炷煙


「爐瓶三事」:即將無限意,寓此一炷煙



「爐瓶三事」也稱爐瓶三式、爐瓶三色,是古人熏香時所用的一套香具。「瓶爐三事」一詞曾在《紅樓夢》里出現過,第五十三回《寧國府除夕祭宗祠,榮國府元宵開夜宴》里講到元宵節之夜,賈母在花廳里擺了十來桌宴席,每一席旁邊設一幾,几上設爐瓶三事,焚著御賜百合宮香。這「爐瓶三事」原是舊時北京通行之語,是指香爐、箸瓶、香盒三種器具,為焚香必備之物。焚香時,中間放置香爐,兩邊分別放置箸瓶和香盒。

「爐瓶三事」:即將無限意,寓此一炷煙



清代孫溫繪《紅樓夢》局部(每個席桌上都陳列著瓶爐三事)

「爐瓶三事」:即將無限意,寓此一炷煙


此處需要注意的是香爐中焚的香,並不是現在的線香,而是香面或香條,所以會用到銅箸與銅鏟,而箸瓶就是用來盛放這些工具的,而香盒就是用來裝香面和香條的。


>>>>


「爐瓶三事」之香爐


香爐是「香道」必備的器具,歷代使用的香爐包括博山爐、手爐、香斗、卧爐、香筒等不同形制的香爐,舊時廟堂里的香爐大多為銅、鐵鑄成,有些器型較小的香爐是用玉、石、陶、瓷、木、銅等製成,置於几案,實用、觀賞兩相宜。

「爐瓶三事」:即將無限意,寓此一炷煙



博山爐

「爐瓶三事」:即將無限意,寓此一炷煙



手爐

「爐瓶三事」:即將無限意,寓此一炷煙



香斗

「爐瓶三事」:即將無限意,寓此一炷煙



卧爐

「爐瓶三事」:即將無限意,寓此一炷煙



香筒


「日照香爐生紫煙」,唐代大詩人李白的《望廬山瀑布》千古流傳,作品描寫廬山香爐峰上,初日映照,紫煙氤氳,瀑布高掛,飛流奔騰,展示了盛唐氣象和時人對香爐的偏愛之情。在人們的生活習慣上,香爐被認為最大的功能,便是一件敬佛或是祭祖的禮器。其實香爐也是文人雅士的心愛之物,置於廳堂或擺於書房案頭,讀書時點上一炷清香,便有了「紅袖添香夜讀書」的美妙意境。靈性的香爐賦予人們更多的生命靈性,它助人穿越時光隧道,追逐並領略博大深遠的歷史文化。

「爐瓶三事」:即將無限意,寓此一炷煙



>>>>


「爐瓶三事」


香盒


香盒用來盛裝焚香時所需的香料。古時焚香均使用香面或香屑,所以要用盒來貯放以備使用。在「瓶爐三事」中,香盒是必不可少之物。李漁也說,香盒與箸瓶「皆香與爐之股肱手足,不可或無者」。


香盒的組成非常簡單,就是盒身和蓋子兩部分,大小通常為手掌可握,有竹、木、象牙、漆器、金屬、玉、瓷等多種材質。小小的香盒,匯聚了雕刻、鑲嵌、描金、書畫等諸多工藝,精美別緻,充滿雅趣,是既有實用價值,又可執於手中把玩的藝術品。

「爐瓶三事」:即將無限意,寓此一炷煙


「爐瓶三事」:即將無限意,寓此一炷煙


「爐瓶三事」:即將無限意,寓此一炷煙



>>>>


「爐瓶三事」之箸瓶


箸瓶在香事中是必不可少的盛物之器,主要用於盛放香箸、香鏟等焚香用器,亦稱香瓶。以前曾有人用各種漆瓶和瓷瓶來盛箸、鏟之類,但箸、鏟均為銅鐵製品,瓷漆瓶都不適用,僅能作為陳設之用,形同虛設。最合適的還是銅瓶,以宣德之器為最佳,但不易得到。箸瓶厚料為胎,入手沉墜,器身直筒形,盤口束頸,反映了古人對生活細節的講究。

「爐瓶三事」:即將無限意,寓此一炷煙


「爐瓶三事」:即將無限意,寓此一炷煙


「爐瓶三事」:即將無限意,寓此一炷煙



「爐瓶三事」雖然是焚香的重要器物,但還有一些器物也是不可缺少的。如隔火,其是香爐焚香用來蓋火的用具。因為爐中不能斷火,也不可能使火太旺,太旺則香易味變。所以必須保持香爐中的火溫適宜,焚香才有意趣。隔火一般為砂片、瓷片、玉片等。

「爐瓶三事」:即將無限意,寓此一炷煙



在凡事皆講究禮節禮儀的古代,古人對生活細節的要求可謂細緻入微,焚香亦是如此。「爐瓶三事」和茶事的繁瑣規矩一樣,擺設也有一定要求,一般中間放置香爐,香爐兩邊各置箸瓶、香盒。

「爐瓶三事」:即將無限意,寓此一炷煙


「爐瓶三事」:即將無限意,寓此一炷煙



時至今日,相對於焚香成風的過往瀟洒,「爐瓶三事」顯得日漸凋零。歷史便是這樣,人們無法記住過往歲月中所有慷慨流麗的細節,「爐瓶三事」的命運即是如此。人們記住了茶事,記住了茶藝,記住了茶鼎、茶甌、茶磨、茶碾、茶臼、茶匙等名目繁多流程繁瑣的茶具,卻經常忘記了焚香,忘記了「爐瓶三事」,同樣忘記了歷史上的人們曾經袍袖廳堂里氤氳如夢的富麗與悠然。

「爐瓶三事」:即將無限意,寓此一炷煙


「爐瓶三事」:即將無限意,寓此一炷煙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道知行 的精彩文章:

楊絳:人的可貴在於人的本身
秋日薄暮,人與海棠俱醉
9月24日,中山市國學與當代企業經營管理論壇,邀您不見不散!
曾國藩的修身養性之道——靜坐,平淡,改過
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

TAG:大道知行 |

您可能感興趣

香文化香合5爐瓶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