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奇!古代皇帝打獵咋喜歡在馬背上放頭豹子?
利用獵豹輔助狩獵便不能像獵狗一樣由著它鞍前馬後地蹦來跳去,而是要讓它出擊前養精蓄銳,放在馬背上,無疑是一個極好的選擇。至於馬會不會反對?那就是騎手和馬溝通的問題了。
歡迎關注公眾號【老薩有發現】(sashuchang2015)
會騎馬的豹子
人會騎馬不新鮮,偶爾馬戲團的狗熊和猴子也有一兩頭會騎馬的,但豹子騎馬?且不說豹子有沒有這個技術,那馬能讓它騎嗎?
然而,在大唐章懷太子墓的壁畫中,就出現了一頭騎在馬上的豹子,端坐在騎手的後方,儀態悠閑自如
這位章懷太子李賢是武則天之次子,一生頗為悲劇,最後可說間接死於親生母親之手,年僅三十二歲。但他並不是紈絝,而是一位曾經多次監國,頗具才能和英氣的年輕政治家。所以,認為他會專門養一個世界水平的馬戲班子,肯定不符合太子的性格。這幅壁畫中所繪的,是唐朝貴族生活中常見的一個場面——圍獵。
唐朝貴族的圍獵,與其前期統治階層的尚武精神有關。圍獵時常常出動上千人,而且有明確的分工。有的負責預先偵察獵物分布,有的負責圍獵人員的駐營供給,有的負責驅趕獸群進入伏擊圈,還有的負責防衛有野獸受驚瘋狂之下反撲射獵的指揮部。總的來說,這相當於一種中等規模的軍事演習,可以有效地讓貴族們不至於在久處安逸的狀態下失去對於戰爭的感覺。此前此後的王朝也有進行這種活動的傳統。
章懷太子《狩獵出行圖》局部,可見圖中後部兩人的坐騎上都有動物端坐
這頭坐在馬上的豹子,便是一頭用於圍獵的獵豹。獵豹是一種能夠馴養並用來協助捕捉獵物的動物,古羅馬和土耳其、印度都有馴養獵豹的記錄,作為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動物,用它參加圍獵顯然比獵犬有效多了。而另一頭,從其兩耳尖尖來看,則是一頭猞猁,也是用於圍獵的。
唐朝人養猞猁是一種風氣,在李世民的侄女金鄉縣主的墓中,還出土過馬後帶猞猁的陶俑呢
猞猁是一種中型貓科猛獸,今天野外依然偶然可以看到,甚至在青藏一些地方仍有飼養的,猞猁腿短,捕捉獵物方面肯定不如獵豹。但在唐朝男女貴族都養這種寵物,可能是當時一種很酷的行為
而獵豹出現在唐朝的壁畫上是有些奇怪的,原因是這個時代的中國沒有野生的獵豹。確切地說,在中國有史以來便不曾存在過野生獵豹。
中國古代和現代都有豹,比如著名的金錢豹、雲豹等。中國豹類有的十分珍惜,比如罕見而美麗的雪豹。
頗有些學者認為,《山海經》裡面提到的「仁獸」騶虞的原型便是雪豹。
儘管騶虞的原型還有大熊貓說和馬來貘說,但雪豹似乎最為接近,理由是騶虞被形容為「匪兕匪虎,匪熊匪羆。白質黑章,猊首虎軀。尾長於身,是曰騶虞。」(《楊文敏集》第一卷),而雪豹正有一條非常長的大尾巴,而且毛色黑白間雜,又穿行於雪線之上,符合古書中這種動物不踐踏青草的特點。
有趣的是雪豹對自己的大尾巴好像也很自豪,經常會叼來玩耍
儘管中國有品種豐富的豹子,但歷史上能夠馴服用於協助人類捕獵的獵豹,偏偏產地不在我國。
獵豹,是一種很特別的貓科動物,從分類角度來說與豹子相距甚遠。幾乎所有的「大貓」如獅子老虎豹子美洲虎都是豹屬,唯獨獵豹自成一屬,即獵豹屬。它們在進化的道路上很早就分道揚鑣了。
獵豹曾經廣泛分布於美洲、歐亞和非洲,有著各式各樣的品種,曾經有一種上新世獵豹(Acinonyx)在中國生活過,形態也與今天的獵豹比較相似,但在史前時代就已經絕滅了。
曾在中國生活過的史前獵豹(想像圖)
今天的獵豹有非洲和亞洲兩個亞種,但歷史上它們的分布區也從沒包括過中國,分布圖上土黃色的部分是現生種獵豹曾經的分布範圍,可以看出,喜馬拉雅山脈和喀喇崑崙山脈成了它們試圖進入中國時無法逾越的地障。
那麼,李賢的獵豹又是從哪裡來的呢?《中國國家地理》曾有文章專門論述,認為是中亞通過西域運進中國的。李世民以「天可汗」著稱於世,而他的兒子唐高宗李治,也就是李賢的父親也很有開疆拓土的雄風,李賢生活的時代正是唐朝疆域最為廣闊的時代,其西部邊境已經抵達中亞西亞,絲綢之路暢通無阻,弄幾頭獵豹來玩玩應該不是難事。
而飼養這種寵物的習慣,也在此後多個王朝中有所體現。例如,描述忽必烈狩獵的《元世祖出獵圖》中,也有一個騎手背後坐著一頭獵豹——看來,獵豹這種動物騎馬還是挺有傳統的呢。
《元世祖出獵圖》局部,這頭獵豹,應該也是通過西域來到中國的進口動物
那麼,獵豹為什麼要放在馬背上呢?這主要是針對獵豹的習性而做的特殊安排。獵豹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動物,最高時速可以達到112公里,用於追捕獵物堪稱最佳選擇。
這個速度的含義是獵豹和博爾特賽百米,可以先讓博爾特跑六十米,而最後還是獵豹獲勝
不過,獵豹有個要命的短板,就是不善於長跑。它的奔跑時間不能超過三分鐘,否則可能會因為身體過熱而死。奇妙的是大多數動物都不善於長跑,動物界最善於長跑的動物就是我們自己——人,天曉得造物主為什麼賦予了人類這麼一個奇特的功能。
所以,利用獵豹輔助狩獵便不能像獵狗一樣由著它鞍前馬後地蹦來跳去,而是要讓它出擊前養精蓄銳,放在馬背上,無疑是一個極好的選擇。至於馬會不會反對?那就是騎手和馬溝通的問題了。
到了明朝,西域的通路漸漸荒廢,中國也就不再能見到獵豹的蹤影了。
有個問題是,咱們中國人很聰明,也不乏一擲千金的土豪,要人有人,要錢有錢,怎麼沒人把獵豹一直馴養下來呢?
這就不怪咱們了,這是因為獵豹的繁殖在古代始終是一個難題。歐洲和中亞、印度曾經飼養過獵豹的國家都曾經試圖繁殖獵豹,卻極難成功,最後不得不一直依靠從野外捕捉小獵豹來解決需求。這樣一來又間接造成野生獵豹數量的銳減,以至於亞洲獵豹一度在1948年宣布絕種(後來在伊朗重新發現),非洲獵豹數量也令人擔憂。
難道人工飼養的獵豹會自動變成太監?
直到上個世紀後期,科學家才揭開了這其中的謎團。原來,造成這種情況背後有兩個原因。第一,由於某種尚未查明的原因,獵豹在距今不足一萬年的時候曾經有一次幾乎完全滅絕,因此現存獵豹均屬近親繁殖,存在遺傳缺陷,所以難以受孕是正常的;第二,獵豹的懷孕是需要特殊條件的,那就是瘋狂的奔跑。
自然界獵豹之間的求偶酷似奧運會的百米決賽,往往有多頭雄獵豹同時追求一頭雌獵豹,而雌獵豹選擇配偶的方式便是拔足狂奔,誰追得上這位長腿MM,才有機會求愛。而雌獵豹似乎也只有在狂奔之後才會產生足夠的激素滿足受孕需求。
這是符合達爾文理論的,有利於產生跑得快的下一代,而速度正是獵豹的生存絕技。
不過這樣一來,人工飼養的獵豹難以懷孕便可以解釋了——古代馴養的獵豹通常都是被圈養的,哪裡有空間舉行這種追逐求愛的儀式呢?
如今,人們飼養獵豹普遍會給其更大更類似野生環境的空間,其繁殖問題已經有了很大改善
據說,渡渡鳥絕種以後,人們忽然發現當地的大顱欖樹也開始越來越少,只死不生,這兩件看似八竿子打不著的事情,最終被發現了其中的聯繫——原來大顱欖樹的種子外殼很硬,只有經過渡渡鳥吞食後,將其外殼消化掉,種子才能夠發芽。
當時對這個故事只覺得奇妙,沒想到,類似的事情也發生在獵豹的身上,看來,對自以為是的人類來說,大自然還有太多的謎團,隱藏在我們的視線背後。
【完】
歡迎關注公眾號【老薩有發現】(sashuchang2015)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清代皇帝怎麼吃餃子?乾隆喜歡吃鴨子餡臨清餃子!
※盤點古代君王們的性怪癖,隋煬帝喜歡在顛簸御車上臨幸女子!
※歷史上竟然有喜歡戴「綠帽子」的皇帝
※靠搶頭帕「勾搭」自己喜歡的姑娘 丹巴古怪民俗
※矮馬,原來齊白石這麼喜歡畫鐵拐李!
※古代女子為什麼喜歡與和尚偷情?
※中國古代女子頭上為什麼喜歡戴那麼多首飾?
※圓滾滾的可愛龍貓,你喜歡嗎?
※一貫的奇趣鬼馬與瘋狂,慵懶浪漫的街頭風格,你喜歡哪一款?
※喜歡拿著星巴克杯子裝逼的你,知道它背後的故事嗎?
※中國古代女子頭上為什麼喜歡戴那麼多首飾?只是為了勾引男人嗎?
※我就是喜歡給皇帝戴綠帽子
※歷代帝王最霸氣的詩歌,氣吞山河,你喜歡哪幾首?
※貓頭套,你喜歡嗎?
※獅子座跟白羊座是絕配?白羊座喜歡虐獅子座倒是真的!
※古代帝王為何喜歡封禪泰山?
※漢代女人喜歡穿開襠褲?竟然是為了方便皇帝臨幸!
※喜歡藏獒的女子和她的愛寵,這麼霸氣的寵物走在街上誰敢靠近?
※古代皇帝到底喜歡什麼樣的女人?你生在古代會不會深得皇帝寵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