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十萬壯士從軍去,不復山河誓不還——觀《誓言》有感

十萬壯士從軍去,不復山河誓不還——觀《誓言》有感


十萬壯士從軍去,不復山河誓不還——觀《誓言》有感



十萬壯士從軍去,不復山河誓不還,在某些人看來是笑談,但筆者卻深深為這種骨氣和血性而感動,因為當今這個時代,我們太需要這種先國後家,先人後己的奉獻精神,或許大家還記得前幾天剛剛處理了侮辱革命先烈邱少雲案,讓人不禁深思,到底是今天人的思想出了問題,還是今天的社會出了問題,為什麼我們要一再質疑革命先烈的真實性,為什麼我們可以將當年從炮火中錘鍊出來的那份寶貴的革命品質當作酒後的笑談來肆意污衊,早幾年曾聽說過有人說董存瑞炸碉堡是假的,這幾年又聽說當年的革命小英雄劉胡蘭是假的,再過幾年,又有什麼打假鬥士會跳出來質疑哪個英雄是假的,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

關於國共內戰,我不想多說,因為畢竟是兄弟鬩牆,自家的事,誰也叨叨不清楚,但是僅八年抗戰,我們這個曾經被西方人看作是東亞病夫的民族究竟出了多少英雄,或許我們應該有個數,英雄的名字我們不可能一一銘記,但是英雄們的品質,卻該讓現在的每個人好好學習,好好反省,有人不以為然,就像那些打假鬥士時常教訓現在的年輕人:那些都是假的!是政治宣傳的需要。但是請問各位我們這個國家為什麼能夠一直存在?我們這個民族為什麼一直沒消失?靠的是什麼,不是靠的那些只會口誅筆伐的刀筆小吏,也不是靠的那些明哲保身的聰明人,而是靠的革命烈士的那份堅守和責任。


國人自古懦弱而自大,這是實情,雖然我們一直自詡為一個熱愛和平的民族,但這份自誇的背後卻也隱藏著幾分無奈和屈辱,我們聽慣了漢唐的盛世讚歌,卻不知道劉邦當年征伐匈奴失敗屈膝和親的狼狽,我們聽慣了士大夫們教給我們的氣節和忠孝,卻不知道為了權力前見子殺父,後見弟殺兄的悲劇。好不容易出了一批英雄,卻都已經死去,一半是被敵人殺死的,一半是被自己人的唾沫星子淹死的,前明出了個袁崇煥抗擊滿清,蒙冤而死,臨刑之前悲痛高呼:死後不愁無勇將,忠魂依舊守遼東。可百姓卻要食其肉,啖其骨,後清出了個譚嗣同,為求變法誓死不逃,甘願以血薦軒轅,可在刑場上得到的卻是百姓幸災樂禍的眼神和這就是造反者下場的竊竊私語。抗日戰爭中一批英雄兒女倒在了鬼子的屠刀之下,本應留得生前身後名,可沒想到這群不肖子孫竟然質疑其祖宗的功績。讓人不得不質疑吾民真可救乎?


五千年的民族歷史能夠延續至今,幸而有這些英雄,這是誰也質疑不了的,沒有這些英雄,我們捱不過八年抗戰,沒有這些英雄我們打不走那些虎視眈眈的侵略者們,沒有這些英雄,或許今天的你和我甚至沒有存活於世的機會,我們暫且不論那些英雄人物是否為政治宣傳所虛構的人物,我只知道當那些革命老兵參加某檔節目時齊刷刷走出後台,相互攙扶向觀眾敬禮時,我的眼睛是濕的,他們僅僅是一個兵,或許百年之後沒人記得他們的名字,但是我們一定要為他們那種保家衛國的精神和情懷點贊,因為很多人忘記了,他們不僅僅是一個英雄,也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他們也有妻兒老小,他們也有過恐懼畏縮,但他們最終能夠突破人性,甘願放棄一切,就當得起偉大二字。我想當戰爭再一次出現在這片土地上,他們依然會拿起槍灑盡最後一滴血,而我們呢?



十萬壯士從軍去,不復山河誓不還——觀《誓言》有感


當我們有一天真正的把英雄當作心裡的英雄,或許我們這個民族還有救,當我們有一天人人都爭做英雄的時候,我們的民族必然強大,一個民族的凝聚靠的是精神,靠的是英雄,今天的日子好了,吃得飽了還穿的暖了,但是多少人的精神世界還是窮的叮噹響,我想以後如果有了孩子,我一定還會給他講王二小的故事,一定還會讓他聽聽當年那些曾經點燃一代人青春的革命歌曲,不僅讓他懂得珍惜,還要讓他懂得感恩,感恩當年那些流血的前輩,感恩他們曾經的奉獻和忠誠,感恩他們當年的勇氣和決心,因為我知道一個人必須要有一種悲天憫人的情懷,這種情懷才是決定人格高低的重要憑證。當年的英雄們有這種情懷,因此他們創造了不朽的功績,打下了今天的鐵桶江山,今天的後輩們也要有這種情懷,才能不忘初心,守住自己心靈的一片凈土,創出一個真正和諧文明的世界!



十萬壯士從軍去,不復山河誓不還——觀《誓言》有感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拍案驚奇 的精彩文章:

他是大清王朝德行最好的皇帝,後世卻罵聲不絕!
這個國家當初死活要加入中華帝國,最終如願以償!

TAG:拍案驚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