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朝生暮死?錯,蜉蝣才不是短命鬼

朝生暮死?錯,蜉蝣才不是短命鬼


朝生暮死?錯,蜉蝣才不是短命鬼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憂矣,於我歸處。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憂矣,於我歸息。蜉蝣掘閱,麻衣如雪。心之憂矣,於我歸說。——《詩經·曹風·蜉蝣》。生命如此美麗,卻如此短暫而脆弱,而我又即將去往何處?自古以來,文人騷客常借感懷蜉蝣之「朝生暮死」來表達對生的眷戀和對死的困惑。然而事實上這是個誤會,蜉蝣才沒有那麼短命。



朝生暮死?錯,蜉蝣才不是短命鬼


蜉蝣目(學名:Ephemeroptera)通稱蜉蝣,屬於古翅下綱,是最原始的有翅昆蟲,雖然化石記錄不完全,但有證據表明:上白堊紀(2.8億年前至3.25億年前)已有蜉蝣存在。目前蜉蝣目中已知約有2000種,其中約600種見於北美大陸。除南極外,蜉蝣類昆蟲見於所有陸地地區。




朝生暮死?錯,蜉蝣才不是短命鬼

漫長的未成蟲生活:蜉蝣的變態類型古老而特別。它們一生經歷卵、稚蟲、亞成蟲和成蟲4個時期,比其他不完全變態昆蟲多了一個「亞成蟲期」。




朝生暮死?錯,蜉蝣才不是短命鬼


蜉蝣成蟲交配後,雌蜉蝣可產幾百到上千粒卵。卵被產在水中,每粒卵上都有向外延伸的纖毛狀物質,把自己纏在水草或水底的砂石上,自然溫度下,經過半月左右的胚胎髮育階段就能孵化出稚蟲。



朝生暮死?錯,蜉蝣才不是短命鬼


剛出生的稚蟲靠皮膚吸取水中的溶氧生活。蛻過一次皮之後,稚蟲腹部兩側長出氣管鰓,從此就可以用鰓在水中呼吸了。不同種的稚蟲具不同的適應性構造,有的具適於挖掘的鄂及附肢,生活在石塊縫隙中;有的種身體扁平,能在狹窄的空間移動,或適於附在水生植物上。蜉蝣稚蟲需在水中生活1年,一般蛻皮20~24次,甚至多達40次,才能爬出水面羽化成亞成蟲。




朝生暮死?錯,蜉蝣才不是短命鬼


亞成蟲是不完全變態類昆蟲發育過程中的一個特殊階段,僅見於蜉蝣目。這個時期蜉蝣介於稚蟲期和成蟲期之間,樣子跟成蟲差不多,也長出了翅膀,氣管鰓已經消失,改用氣門呼吸,但複眼和足尚有一部分未完成。仍需要經過一次蛻皮才變為成蟲。亞成蟲期歷時較短,一般經數分鐘到一天左右即脫皮變為成蟲。



朝生暮死?錯,蜉蝣才不是短命鬼


朝生暮死的美麗:相比人類,一年的壽命不算長,但對比同類型昆蟲,一年的壽命也不算短。那麼「朝生暮死「的說法又從何而來呢?



朝生暮死?錯,蜉蝣才不是短命鬼


蜉蝣進化為成蟲之後,外表變得精緻而美麗,翅膀變得透明,而體壁薄而有光澤,常常呈現淡黃色或白色,腹部末端有一對很長的尾毛。與此同時上顎退化消失,下顎也退化,失去咀嚼能力,不再進食。此時它唯一的任務就是繁殖:雄蟲交尾後即死去,雌蟲產卵後不久也會死去,一般來說成蟲的壽命僅僅數小時至3天,最多也不過7天。新的生命輪迴隨之開始。




朝生暮死?錯,蜉蝣才不是短命鬼


為了能在短暫的生命中提高繁殖後代的幾率,在春夏季的下午及夜晚,時常能看到有大量蜉蝣在同一時間羽化成蟲,瘋狂交配。也即「婚飛」。前些日子還有新聞說成群的蜉蝣入侵了某美國小鎮,道路上堆疊的蜉蝣最厚可達15厘米。




朝生暮死?錯,蜉蝣才不是短命鬼


出現這樣駭人的場景也不是件壞事啦,交配之後便死去的蜉蝣成蟲正好成為魚類的美食。蜉蝣對於環境監測也具有重要的作用,不同種類的蜉蝣稚蟲對水中含氧量的喜好不同,而含氧量則是衡量水體污染程度的指標,因此它們便成了水體污染程度的暗示生物。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遇見未來 的精彩文章:

悼念 一位不知疲倦「到宇宙去旅行」的人 他走了
科學家直播—遺傳學家馬潤林探討生命與健康的秘密

TAG:遇見未來 |

您可能感興趣

網友發現此生物朝生暮死,存活不足24小時只為繁衍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