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清很多漢人,死的時候,一定要把這個東西帶進棺材

大清很多漢人,死的時候,一定要把這個東西帶進棺材

1640年,滿清入關,為了強調對漢人征服的意義,刻意讓漢人隨他們的風俗,男人將頭頂的大部分頭髮剃掉,然後將剩餘的部分編成小辮子。

大清很多漢人,死的時候,一定要把這個東西帶進棺材

滿人的這種習俗早年鮮卑族人就有,因此被稱之為「索頭奴」。後來的女真人也是這樣。繼承了女真傳統的滿人,繼續保持了這種傳統,而且逼著漢人也這樣。不用說,滿人的征服恰巧在頭髮這個問題上,引發了漢人的強烈反抗。所謂的嘉定三屠,揭竿而起的漢人,其實不是反抗滿人進駐,而是不願意剃髮易服蓄辮。

強迫漢人剃髮易服,此前的異族征服者也不是沒幹過,但大都不太成功,最終不了了之。在古代,人們對於事關身體的習俗特別敏感。對於漢人來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的聖人信條早已深入人心。這樣的信條,在民間已不僅僅是事關孝道,而且還有點巫術的味道。

人們固執的認為,一旦傷害了頭髮,就會給自己的家庭帶來厄運,而每每要害人的時候,也會想方設法搞一點對方的頭髮,施行法術。

大清很多漢人,死的時候,一定要把這個東西帶進棺材

儘管漢人反抗聲浪不斷,但是滿人特別執拗,在剃髮令中也曾有過妥協,但最終還是強力的推行下去了。而漢人,包括士大夫,也只好以所謂的「生降死不降」聊以自慰,在清朝早中期,很多文人士大夫以及民間百姓,在死的時候,不僅穿著明朝的衣冠,而且把生前剃掉的頭髮也裝殮進棺材。

只不過到了晚清,漢人經過兩百年的努力,已經悄然將剃髮蓄辮的滿人習俗,變成了額頭小部分剃掉,大部分留下編成辮子。漢人頑強地用自己的努力,一分一分的收復失地,弄的滿人也覺得這樣剃髮才好看。

而且對於清朝皇帝來說,只要剃髮和蓄辮這兩個象徵屈服的現象還在,其他的也就無所謂了。但凡在清朝只要是造反,都會有統一的劇情,那就是在頭髮上做文章,一刀剪掉辮子,象徵著和大清勢不兩立。而皇帝只要聽到有人剪辮子,就會神經過敏,要地方嚴查。

大清很多漢人,死的時候,一定要把這個東西帶進棺材

太平天國的洪秀全和各大王,正是利用這個漢人的痛點進行思想工作的,在太平軍控制的區域,不僅不許剃髮,連剃刀都不能有,誰私藏剃刀,就是陰謀投敵把自己變成清妖。對此太平天國一律嚴懲不貸,發現了就要砍頭。

太平軍利用頭髮,講述了一個古老的民主主義故事。楊秀清和蕭朝貴發布了《奉天討胡檄》,上面說:「夫中國有中國之形象,今滿洲悉令削髮,拖一長尾於後,是使中國之人變為禽犬也。中國有中國之衣冠,今滿洲另置頂戴,胡衣猴冠,壞先代之服冕,是使中國之人忘其根本也。」

其實,太平天國打出古老的民族主義旗幟,對爭取漢人,喚醒民族壓迫的記憶,以及喚醒民族仇恨,是一個非常好的武器。再次易發剃服,也是一種很好的策略,只要堅持下去,就可能喚醒人們被壓迫的屈辱記憶。

大清很多漢人,死的時候,一定要把這個東西帶進棺材

但是,最容易有這樣記憶的人,大多是漢人的士大夫。對他們來說,在異族統治下固然不舒服,但是太平天國拜上帝、毀棄傳統、羞辱聖人,令他們更不能忍受。即使有個別民族意識特彆強的人,投奔太平天國以後,也會為這些天國農民領導人的行為所嚇倒。

其實,到了晚清,清初緊張的民族關係早已大大緩解。相對於種族的不同,人們更看重的是統治者的行為。在亂世之中,兩下爭鬥,人們只想要一個比較靠譜的統治者。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慈禧有一個私人物品,每天都要帶在身邊,死了都要把它放進棺材
出殯時為什麼要很多人抬棺材?原因是這個!
這些奇怪的東西,居然都是棺材!打了十年棺材的老王也說沒見過!
古時候人們出殯的時候為什麼有那麼多人抬棺材呢?原來有點恐怖
老木匠做的棺材又小又窄,可把菜放進去居然兩年都沒有壞!
進村偷東西空屋撞上棺材,裡面睡著個老人,說怕死後無人收斂
大棺材裡面還白搭一口小棺材!這便宜占的打死都不多!
大明開國皇帝鋸掉此人的棺材,看到這幾個字,狠狠打了自己的臉
祖墳被霸佔,當棺材拉出的那一刻,裡面那個屍體又是誰
這個巴西老人為什麼一直睡在棺材裡
出殯的棺材明明不重,可還是需要十幾個人抬,裡面有一個忌諱
古代著名暴君:不許自殺被勒死,沒棺材床板埋,今身上只剩這東西
棺材重如山,抬棺大漢一死一瘸,一人癱瘓在床,乞丐道真相
出生後就像個活死人,那人說十八歲後帶著棺材去找他,不然定會死
隋朝一棺材上寫開棺即死四個大字,旁邊還有血跡,眾人不敢再動
這個明朝清官雖官居二品大員,死的時候棺材都買不起,千古流芳名
八個大漢抬不動一口棺材,詭異的葬禮卻要了兩人的命
村中百歲老人願望,一定要在屋裡擺放一個大紅棺材!
老爹死了一個多月 兒子打開棺材一看 裡面竟然是一隻黃鼠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