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太空電梯」能否送人上宇宙

「太空電梯」能否送人上宇宙

《完美末日》作者、物理學博士劉洋預測,隨著「太空電梯」技術的應用,會產生一個有意思的新興職業,即「太空電梯」清潔工。

「太空電梯」能否送人上宇宙


隨著天宮二號的一飛衝天,近來一則名為「200年後回望天宮二號」的視頻,在網路上流傳開來。節目的最後,當太空工作艇對天宮二號進行「考古」發掘後,畫面中出現了一個宏偉的空間站,「太空電梯」網路正在快速、有序運轉……


「人造天梯」的概念,其實早在1895年就已經誕生。1979年,科幻大師克拉克進一步完善設想:「如果空間的物體能夠保持與地面的相對靜止,那麼為什麼不能從這個物體上方下一條纜索,用它把宇宙連接起來?」


國際科學界相信,這種以前只存在於科幻小說中的場景,「在21世紀將成為現實」。如此自信到底基於何種理由?在送人上天的過程中,還有哪些障礙有待破解?


首先面臨「選址」問題

一根特製的3.6萬千米長纜繩,一端固定在地球赤道或東太平洋的浮動平台上,另一端緊緊抓住半空中的衛星或空間站;一列列形似膠囊的吊廂,載著人和貨物沿著纜繩駛向太空……這就是「太空電梯」的工作場景。


科學家推斷,「太空電梯」運送一個人和行李的費用,大致相當於目前太空梭運送費用的0.25%。同時,它可以重複使用,且無需對遊客進行太多的專業訓練。這將大大節省人類探索太空的成本,讓空間站乃至外星球真正成為人類的度假勝地。


「太空電梯」本質是一座永久性的纜繩式建築,將地面與太空中的某一點連接起來,並允許運輸工具沿著這條纜繩行駛。這聽起來和我們常見的電梯確實大同小異,但難點首先在於兩個點的「選址」問題:一方面,在地球上,需要選擇合適的平台建造點。最好位於暴風雨、閃電和巨浪都較少的海域或赤道陸地區域,且應遠離飛機航線;另一方面,要保證「太空電梯」相對於地面不發生飄移,另一端則須連上與地球同步運行的航天器或平衡物。


由於引力等因素影響,目前在地球上嘗試建造「太空電梯」面臨著較大的考驗,因此有科學家提出去月球試驗的方案———從月球上空處建造垂向月球表面的「太空電梯」。


這是因為,月球的引力只有地球的1/6,並且月亮上基本沒有空氣,依靠目前科技水平製造出的合成纖維纜繩就足夠滿足強度要求。另外,月球周圍也不存在廢棄的火箭推進器、衛星及其他太空垃圾帶來的危險,從而使得這一試驗得以免除「不測風雲」。

纜繩要「結實」不要「太重」


選好了「起點」和「終點」,接下來面臨的就是纜繩問題了。


從理論上計算,「太空電梯」纜繩的材料強度,必須達到鋼鐵的180倍。只有這樣,它才算得上足夠結實,可以抵禦強風衝擊、硫酸腐蝕等。研究表明,地球上幾百米高的摩天大廈,在風力的作用下會產生幅度10米以上的左右搖擺。對於暴露在太空中的纜繩來說,承受的風力更是成千上萬噸。


同時,纜繩也不能「太重太粗」,以免因自重過大而發生斷裂。要知道,普通的鋼絲就算從9千米的高空中垂下來,也會被自己的重量所拉斷。


1991年,製造「天梯」纜繩的材料終於有了突破。它就是碳納米合成纖維,其密度只有鋼的1/6,強度卻是鋼的100倍。一根縫衣線大小的碳納米管,可以神奇般地承受一輛汽車的重力。

然而,現在的碳納米合成纖維僅能做出毫米級的實物,尚無法編織出長長的纜繩。這是因為,碳納米管「生長」過程中,高溫環境會導致催化劑很快失去活性,從而限制碳納米管的長度。同時,隨著催化劑失去活性,碳納米管的密度也急劇下降。


除了電梯自身的擾動,月球和太陽的引力作用以及太陽風的衝擊,還會使纜繩不斷搖晃。解決這一困擾,最簡單的方法是放慢「天梯」的爬升速度。但這種以穩定代替速度的做法,對於超遠距離的航天運輸或旅行來說,顯然難以接受。


防輻射和動力供應也棘手


電梯艙的防護性能,是另一個較為棘手的問題。地球外層分布著一條強度很高的輻射帶。穿越這個區域時,人們容易受到致命的輻射。

為此,有人建議在「太空電梯」外部建造一個防護層。但這會讓「太空電梯」變得笨重和複雜,從而難以克服地球引力的影響。


還有人提出,可在「太空電梯」周圍構建一層人造磁場,以此來抵禦各種危險的射線。但研究顯示,此舉會嚴重削弱「太空電梯」的升力,導致能量消耗大幅度增加。


假設這些問題有朝一日都得到解決,那麼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這個「東風」,就是「天梯」的動力供應。


現有的火箭發動機不是太可取,費錢費燃料,控制起來也比較複雜。電能倒是穩定,可電從何來?難道要再建一條太空輸電線?太陽能電池板提供的電能,就現有技術來看又不夠用。


有科學家想出了一個辦法———發展和利用激光技術。在電梯艙底部安裝光電池板,從地球平台發射激光,照準光電池板,從而把光能轉化為電能。


保養、維修又該怎麼辦


這樣的奇思妙想一旦成真,「太空電梯」就可以送人上天了。可是,新的麻煩又來了———保養、維修怎麼辦呢?


此時,該輪到科幻小說作者出場了。《完美末日》作者、物理學博士劉洋預測,隨著「太空電梯」技術的應用,會產生一個有意思的新興職業,即「太空電梯」清潔工。


比如,除冰就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高空的水蒸氣很容易依附於「天梯」纜繩,形成微小的冰塊。早期,人們常採用電熱法進行除冰。但這種簡單粗暴的方法,日積月累會對纜繩本身造成損傷。畢竟,在加熱的情況下,碳納米管中的很多碳原子會產生錯位、空缺的情況,從而對材料整體的強度和韌性造成影響。


所以,後來逐漸淘汰了這種方法,而改為化學吸附法、電磁排斥法等非破壞性方法進行除冰作業。這些工作主要由人工智慧控制系統來完成,但也需要維護人員定期進行實地檢查。


除了不能讓水分子吸附之外,清潔工有時候還要負責「驅雲散霧」,將靠近「天梯」的雲層進行驅離。這既是除水的需要,也是為了減少閃電的威脅。


根據理論模擬的結果,在「太空電梯」近距離發生閃電的概率,大概是每13年一次。看上去概率不大,但若真被閃電擊中,「太空電梯」將遭受毀滅性的打擊。


再如,對「太空電梯」正常運行危害最大的成分是氧氣。一般來說,碳納米管被氧氣分子侵蝕的速度為每個月一微米。有鑒於此,纜繩外部通常要包裹一層抗氧化層。但是,電梯艙依附於纜繩上下運行時,轎廂與纜線的摩擦往往會造成抗氧化層的磨損。此時,清潔工又要化身檢修人員,定期檢查抗氧化層的磨損情況,並及時予以維修。


此外,隨著高度的增加,太空垃圾的分布密度隨之上升。「太空電梯」在運營時,最大的威脅來自於直徑小於10厘米的小型碎片———它們很難被單獨追蹤,而且數量龐大。唯一的方法就是,在「天梯」上分布眾多的探測裝置和推進裝置,就近發現這些小碎片,並推動纜繩及時避讓。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海觀察 的精彩文章:

劉慈欣:人工智慧不宜走「擬人」技術路線
人民時評:激烈的科學「對撞」,勝過圈子內部的「竊竊私語」
機器人「小靈」邀少兒參加全國科普科幻原創大賽
地球到底會變得有多熱
波蘭開挖「納粹黃金列車」,傳聞中的寶藏或現天日

TAG:上海觀察 |

您可能感興趣

轟炸機,能否在航空母艦上起飛?
測你能否當上闊太太
一塊「阿司匹林」能把衛星撞殘?太空垃圾能否清除
運動 奢華 無人駕駛 這款長續航電動汽車能否打開市場
鋰電池 充電樁下周能否風雲再起?
太空垃圾能否被清除
太空啪啪啪能生孩子嗎?嬰兒能否在太空中出生?
互聯網電視品牌能否搭上人工智慧快車嗎?
潛水航空母艦,能否成為未來海上新霸主
劉暉鈺:黃金空空已空空,非農周攜美聯儲能否帶來轉機?
電動車能否取代燃油車,東芝「完美電池」有話說……
鋰電池 充電樁本周能否風雲再起?
威脅衛星安全的太空垃圾能否清除
易到官方客服電話變空號 能否獲得網約車資質存疑
也要送宇航员登月 日本能否开启空间探索新玩法?
私人企業也能造太空梭?馬雲字化騰等大佬們的眼界能否開闊一下
小家電扎堆智能 能否拯救「亂現象」?
一隻電子信息 人工智慧最強黑馬橫空現世,明天能否強勢拉升?
新生兒能否在車裡吹空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