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沙漠曠野中的游牧民族 1898年的貝都因人

沙漠曠野中的游牧民族 1898年的貝都因人


沙漠曠野中的游牧民族 1898年的貝都因人


貝都因人(Bedouins),是以氏族部落為基本單位在沙漠曠野過游牧生活的阿拉伯人。主要分布在西亞和北非廣闊的沙漠和荒原地帶。(Library of Congress/圖)



沙漠曠野中的游牧民族 1898年的貝都因人


屬歐羅巴人種地中海類型,「貝都因」為阿拉伯語譯音,意為「荒原上的游牧民」、「荒原上的游牧民」、「逐水草而居的人」。是阿拉伯民族的一部分,各地貝都因人均使用當地的阿拉伯語方言及阿拉伯文。




沙漠曠野中的游牧民族 1898年的貝都因人

貝都因人是以氏族部落為基本單位在沙漠曠野過游牧生活的阿拉伯人。主要分布在西亞和北非廣闊的沙漠和荒原地帶,屬歐羅巴人種地中海類型。




沙漠曠野中的游牧民族 1898年的貝都因人


貝都因人一般生活在沙漠、荒原、丘陵和農區邊緣地帶。貝都因人靠飼養駱駝為生。他們按季節和固定路線進行有規律的移動。每次游牧距離常在1000千米以上。在農區邊緣地帶度過最炎熱、乾旱的季節,參加集市,出售畜產品或採集香料 ,買回椰棗、食糧 、手工業品等必需品。每當雨季到來、沙漠水草生長之際,他們便向沙漠深處進發。



沙漠曠野中的游牧民族 1898年的貝都因人


貝都因人分別處於由游牧轉向定居的不同階段,貝都因人以畜牧業為生。山羊綿羊游牧人,主要生活在約旦、敘利亞和伊拉克附近的游牧地帶。




沙漠曠野中的游牧民族 1898年的貝都因人


在西亞、北非的沙漠和草原,因長年乾旱,夏季氣溫經常在40℃至50℃之間,而且降雨量極不均衡,有的地區牧草都被旱死。因而,尋找牧場爭奪水源,就像一條線貫穿在貝都因人的整個歷史。



沙漠曠野中的游牧民族 1898年的貝都因人


貝都因人習慣居住毛氈帳篷,帳篷里用布或氈子隔開,男女分居。南阿拉伯哈達拉毛等地的牧民為躲避強勁的風暴,大多住在岩洞里或懸崖下。



沙漠曠野中的游牧民族 1898年的貝都因人


貝都因男子穿長到腳踝的燈籠褲、肥大的長衫,冬季外加斗篷,腰間插一彎刀或背著長槍。婦女的長衫、外衣、斗篷都繡花,喜歡佩戴各種首飾:手鐲、腳鐲、戒指、項鏈、鼻環以及用金屬、獸角、珊瑚、玻璃等材料製成的胸飾。貝都因女孩自16歲起,在前額、下頦、雙唇、雙頰、手、胸、腳掌上黥染藍色或綠色花紋。




沙漠曠野中的游牧民族 1898年的貝都因人


貝都因人不承認部落傳統以外的任何法律,除了本部落的酋長外,不服從任何政權,不承認任何政治制度,沒有紀律秩序和權威的概念。




沙漠曠野中的游牧民族 1898年的貝都因人


貝都因人是以氏族部落為基本單位在沙漠曠野過游牧生活的阿拉伯人。主要分布在西亞和北非廣闊的沙漠和荒原地帶,屬歐羅巴人種地中海類型。(Library of Congress/圖)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宋義東 的精彩文章:

事實上 大象已經瀕臨滅絕 象群處境危急
我們愛的狼王終究還是沒逃過歲月生涯21個經典瞬間
1983懷舊版射鵰英雄傳 無法複製的經典
草原姑娘就是厲害 騎在馬背上 天地多寬廣

TAG:宋義東 |

您可能感興趣

1300人的游牧民族,非洲最古老部落紀實
全球唯一的海洋游牧民族,沒有土地和國籍,居民不足6000人
18世紀前的俄羅斯皇冠帽,戰鬥民族還是充滿游牧民族的特徵
世界最後的游牧民族:生活在-50℃極寒下,以放牧馴鹿為生
蒙古游牧民族大遷徙 帶上千隻牲口行走150公里
名將蒙恬:第一個徹底打垮游牧民族的人
這個西伯利亞國家,有5個游牧民族,馴鹿是他們最寶貴的財富
21世紀的非洲游牧民族還在鑽木取火,他們的耳洞大如拳頭
酷自拍:納米比亞最後的游牧民族
最後的海上游牧民族
建立在大海上面的村莊,10張圖帶你走近一個海上游牧民族
非洲半游牧民族婚外戀自由,梳頭髮用幾個小時,1年洗1次頭髮
大興安嶺最後游牧民族的詩人維加《犴達罕》
這是一個馴鹿國度:東西伯利亞的游牧民族
泰國海上游牧民族
巴西Awa部落,最後的游牧民族
揭秘:亂世三國時期,馬背上的游牧民族卻被壓制達半個多世紀!
海洋的孩子:最後的海洋游牧民族
美國游牧民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