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與棉花「癌症」「死磕到底」,中科院微生物所有望攻克植物黃萎病

與棉花「癌症」「死磕到底」,中科院微生物所有望攻克植物黃萎病

與棉花「癌症」「死磕到底」,中科院微生物所有望攻克植物黃萎病



郭惠珊8年前的那個心愿終於實現了。9月26日,《自然—植物》雜誌發表了郭惠珊團隊的新成果,該研究揭示了他們利用基因「小剪刀」——RNAi創建的抗黃萎病棉花新品系,來有效狙擊棉花「癌症」黃萎病的秘密。

2008年8月,中科院微生物所研究員郭惠珊第一次在新疆看到綿延不斷的棉田。然而,她看到的不是令人欣喜的豐收景象,而是一片枯黃,遍地落葉,還有棉農絕望的面孔。這一幕像釘子一樣扎在她心裡,讓她瘋狂地想了解黃萎病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最近,郭惠珊團隊先後發表了3篇文章,他們首次在全球揭示了黃萎病真菌如何「敲開」進入棉花體內的「大門」;首次運用新型基因沉默技術——RNAi基因「小剪刀」阻止進入棉花體內的病菌肆意擴散,並在陸地棉中培育出對黃萎病抗性較高的棉花新品系。


「這些研究理清了黃萎病致病機理,並創建新的抗病技術,對於減輕病害,提高棉花產量、改善棉纖維品質,對實現脫貧致富和社會穩定發展提供了科技支撐,是實現從理論研究走嚮應用,突破行業技術瓶頸的典型範例。」微生物所副所長東秀珠評價說。


揭示真菌如何進入棉花體內

「棉花黃萎病會造成棉花植株葉片、蕾鈴乾枯脫落,產量嚴重損失。」9月26日,郭惠珊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時說。


我國棉花年產量600萬~800萬噸,約佔世界總產量30%,居全球首位,受黃萎病危害最為嚴重。作為中國最大的優質棉生產基地,2015年新疆棉花種植面積達3400餘萬畝,但黃萎病發病面積超過50%。


然而,由於引起該病害的病原在土壤40厘米的土層生活,且變異頻繁,傳統殺菌劑和化學藥劑防治難以奏效。而且其寄主多達120餘種植物,傳統輪作抗病模式短期效果也不理想。


抗病先要找到致病機理,課題組通過反覆試驗最終揭開了黃萎病菌的「遮羞布」,在全球首次揭示了黃萎病的「罪魁禍首」——大麗輪枝菌的侵染結構。


「大麗輪枝菌是一種半活體寄生的真菌,平時以微菌核的形式在土壤里潛伏。一旦接觸到植物組織,它們就會像變形金剛一樣,產生『釘子』狀的侵染結構,擊穿植物的細胞壁,鑽入根維管組織內部,然後逐步佔領整個維管組織,導致植物萎蔫生病。」郭惠珊解釋說。

「然後,它又開始利用死亡的植株腐生,在植物養分被耗盡後,回到地下,等待機會開始新一輪危害。」郭惠珊說。


「小剪刀」讓致病基因沉默


防治棉花黃萎病最有效的方法是利用抗病品種。然而,我國大部分棉區90%以上的栽培品種屬於陸地棉,由於缺乏抗病種質資源,抗黃萎病種質創新舉步維艱。


郭惠珊團隊另闢蹊徑,採用RNAi對這個狡猾的植物「殺手」展開了攻擊,設法研製新的陸地棉抗病品系。


RNAi是雙鏈RNA產生的一小段RNA,可以對同源靶標RNA進行切割或抑制轉譯,郭惠珊將其比作基因的「小剪刀」。東秀珠介紹說:「這種新型基因沉默技術就像打靶,打到哪裡,就不再讓目標靶基因發作。」

就是用這把「小剪刀」,研究人員利用RNAi技術,在早熟陸地棉中培育出了抗黃萎病的新品系,經鑒定,其抗黃萎病性相對對照品種提高了22.25%。相關成果今年6月發表於《分子植物》。


「通過RNA干擾技術,棉花可以讓大麗輪枝菌進入其體內,但不會讓它通過棉花的維管束系統正常擴展,不會讓它走到棉花的每個細胞。」郭惠珊課題組博士後高峰補充說。


在中科院先導專項B類評審會上,陳宜瑜院士、匡廷雲院士等認為,這項研究意義重大,有很大的應有價值。


新品系自帶「跨界」抗病療效

那麼,新棉花抗病品系是如何抵抗黃萎病的呢?課題組進一步研究發現,抗病性較好的植物會誘導積累一類植物內源小核糖核酸(miRNAs),它們能夠跨越植物和病菌之間的界限,轉運到病菌細胞中,降解病菌的致病基因,從而達到抗病的效果。這項發表於《自然—植物》的研究首次證明了,植物—真菌跨界小RNA誘導病原靶基因沉默的抗病新途徑的存在。它為HIGS技術在棉花抗黃萎病的有效應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支持,也為將來宿主—病原菌互作研究開闢了一個新領域。


「郭老師針對植物病理學進行的研究屬於一個重大的基礎戰略問題。」微生物所植物基因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錢韋說,中國用世界上7%的土地養活了世界上30%的人口,其代價是我國農藥施用量也佔全球的30%。他認為,用農藥殺滅病菌、昆蟲已經走到了窮途末路。


「植物病理學家都有一個夢想,發展綠色農業。」錢韋認為,郭惠珊課題組此項研究的意義在於,首次發現了「寄主把自己的小RNA打入真菌體內,來控制真菌的生理活動」的方法。相當於利用了植物已有的免疫系統,加入了RNAi「小剪刀」,提高了棉花的抗病能力。


「這是重大基礎研究真正帶動了重大技術障礙的突破的範例。」錢韋說,「中國正在討論基礎研究要不要投那麼多?是不是白花錢?事實上並非如此,好的基礎研究就是最好的技術。」


不過,在郭惠珊看來,這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這只是利用一個『小剪刀』將棉花的抗黃萎病水平提高了22.5%,是『0到1』的工作。」她表示,未來還有從1~100的工作需要完成,她將與黃萎病「死磕到底」。接下來,團隊將建立各種各樣的高效RNAi「小剪刀」靶標庫,篩選出更多更高效的抗黃萎病棉花新品系,讓更多新疆的棉農能夠早擺脫黃萎病帶來的痛苦。


本公眾號由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信息中心承辦


微信公眾號:中國生物技術網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生物技術網 的精彩文章:

前方高能預警!鏟屎官們要注意了!
注意你的言談!胎兒在子宮裡能聽到你在說什麼
超級細菌在污水中不斷進化 或將危及人們的飲食安全
肝癌可控或成可能 湖南大學研究取得新突破

TAG:中國生物技術網 |

您可能感興趣

蔓延的枯萎病 進擊的香蕉抗病苗
蔬菜枯萎病和青枯病的识别与治理
西紅柿枯萎病危害癥狀及防治
厚皮甜瓜發生枯萎病,農業防治為主、藥劑防治為輔
蘭花在什麼環境條件下會發生枯萎病?
姜花的枯萎病如何治理
學好這幾招,不再「受氣」於香蕉枯萎病
2017年香蕉細菌凋萎病防治,15年香蕉種植乾貨分享
颱風、枯萎病都不怕!這個公司5年計劃託管10萬畝香蕉,海南香蕉振興成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