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別拿「罰俸」說事了,一個知縣的合理收入是俸祿的上百倍

別拿「罰俸」說事了,一個知縣的合理收入是俸祿的上百倍

知縣作為明清的基層公務員,牧一方百姓,他們的收入到底是什麼水平呢?而在影視作品中皇帝動不動就對官員進行罰俸幾年的懲罰,那官員豈不是要喝西北風嗎?要搞清楚這個問題,就不得不分析下明清時期官員的具體工資制度了。

別拿「罰俸」說事了,一個知縣的合理收入是俸祿的上百倍

一、俸祿收入

明朝工資相對其他朝代來說,收入普遍低下,但也並非我們理解的到了窮的地步。明代正一品的歲祿是1044石,從九品的歲祿60石,差額有17倍之多;清朝京官一品年奉銀是180兩,從九品年俸銀是31兩,差額已不足6倍。級別相差不大,也就導致了俸祿相差不多。

知州是一個從五品的官(乾隆三十五年改直隸州知州為正五品),知縣是正七品,按照俸祿規定,知州的俸銀是80兩,知縣年俸銀為45兩。

明朝萬曆以後,由於一條鞭法的推行,州縣官吏的月俸銀基本上是發放銀兩,而徵收賦稅也由稅銀取代了實物。伴隨著朝廷對官員的處罰條例越來越多,州縣官以及京官被罰俸銀基本上成為了常態,常有在任一兩年,而罰俸五六年,甚至十餘年的情況。因此俸祿的收入已經變得不重要了,其主要收入則在各種補貼和灰色收入上。

別拿「罰俸」說事了,一個知縣的合理收入是俸祿的上百倍

清朝的官員俸祿完全是發現銀,如康熙時期各知縣俸銀大都保持在45兩左右,各地略有區別但是差別都不是很大。

官員的俸祿在典制度中都有明確規定,就好像現在的基本工資,所佔的基數是非常小的,但是在王朝初期,其額度也是相當可觀。如明初的社會物質並不豐富,所定的俸祿就相對合理。同樣清初的時候,經濟還不發達,人口不多,物質相對豐富其價格也較低,薪酬雖然不能說多高,但也足夠滿足生活。

康熙二十五年(1696年)物價水平是這樣的:鮮肉每斤22文,棗子每斤12文、桃20文、糖每斤20文、桂圓4文,是時米價每升7文。

但是每逢災年,其物價水平也會隨之升高,值得注意的是,官員的工資並沒有隨著物價的上漲而進行調整。以土地而言,順治初年,一畝良田不過二、三兩,康熙年間漲到了四、五兩。到了乾隆年間為七、八兩,而到了嘉慶年間竟然漲到了五十多兩。

別拿「罰俸」說事了,一個知縣的合理收入是俸祿的上百倍

物價的上漲及貨幣的貶值,朝廷並沒有考慮,俸祿不但沒有增加,而且還經常被罰俸,那些廉潔奉公的官員多少會受點影響,而那些千里做官只為財的官員,他們所依賴的只有其他收入了。

二、俸祿之外的各項補貼

明清的知縣俸祿月銀不過四兩,按當時的物價,只能買兩擔白米。實際上這些縣太爺不但要供養自己的父母妻小,還要支付幕僚的費用,以及親戚朋友的周濟,還要置辦產業。除此之外,迎來送往,孝敬上司賄賂權貴。即便是如此,他們滿任回鄉之時,也是財產百車,金銀無數。

很顯然,俸祿之外的各項補貼遠遠超過俸祿的收入,而這些又不在罰俸的範疇,足以讓官員過上體面的生活。

清代的官俸以外,還發放養廉銀和恩俸,京官一品的年俸銀是180兩,恩俸則是270兩;外官的年俸銀也是180兩,養廉銀則有15000兩;知縣年俸45兩,養廉銀500兩,這些收入要超過俸祿的數十倍甚至是上百倍。

三、各項公費開支

公費開支名為公費,其實可以看做是官員的變向收入或是灰色收入,明清的大小官員都有一定的公費支配權,這些公費雖然不能作為官員的個人收入,但也是有增加收入的效果。

別拿「罰俸」說事了,一個知縣的合理收入是俸祿的上百倍

各地官員把這些公費開支化為己有是很普遍的,如招待上司,官員往來送禮都是公費的支出大頭,只要在其中動動手腳油水可能是工資收入的數倍。

只要這些公費開支不直接轉入私人腰包,就不算是貪污,因此,所有官員對於揮霍公款都是行家裡手。為了限制官員揮霍公費,清朝後期開始規定各官的公費銀數目,每年軍機大臣為24000兩,尚書10000兩,各部院官員從2400兩到180兩不等,共分為七等,節餘的歸各官員所有。這種形式上為了控制公費開支的做法,其實是使公費開支轉為個人所有的合法化。

所以,作為一方官員,即使不貪污,其工資待遇和補貼已經非常高了,要是懂得花心思,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應該不是什麼難事。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五個人集資買了一個知縣,一年撈20萬兩銀子,這筆買賣划算
小知縣把百姓分九等,富戶成一等很高興,一看規定傻了眼
清朝:一個七品知縣的工資跟你比,你能比他多多少?
一個銅錢買知縣
一座「天降神湖」,兩知縣爭搶都說是本縣的,欽差來此喝酒定歸屬
古代的舉人最高能當多大官?一般來說是知縣,唯獨有兩人是例外
明末時期,一盜匪冒充知縣上任,沒想到後面來個大反轉!
揭秘現如今的三年清知縣,是怎麼弄到十萬雪花銀的!
一知縣收到乾隆聖旨:視若珍寶死後將內容刻在墓碑上,結果悲劇了
古代舉人能當多大官?一般來說最高是知縣,唯獨有兩人例外
從邊地的窮小知縣,到康熙的封疆大吏,于成龍如何創造廉能第一?
秋瑾被斬,巡撫丟官,知府改名換姓,知縣自殺,誰在懲罰行兇者?
清朝的縣衙里,除了知縣外,還有哪些公務人員?
拒頂頭上司,燒皇帝詔書,這個知縣咋這牛?!
隋朝最牛詼諧秀才,打賭讓知縣學狗叫,罵人不用帶髒字!他是誰?
知縣、知府甚至巡撫,在清朝滿兵眼裡,想打就打想罵就罵
一個小知縣刨了李自成家的祖墳 李自成捉住後又放了他?
日本愛知縣有一萬棵櫻花樹,一年開兩次花,此刻,櫻花紅葉秋意濃
明朝一年少知縣,巧用「神話」化身斷奇案;結果讓人拍案叫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