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我治闌尾炎的常用三法

我治闌尾炎的常用三法



中醫書友會第1105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醫人成長



I導讀小編上大二跟診時,見過老師用大黃牡丹湯治慢性闌尾炎,記得當時效果非常好,所以對中醫治療闌尾炎印象特別深刻。學習了郭永來老師的這篇文章,則知治療闌尾炎大黃牡丹湯只是其中一法的一方而已。郭老師通過二十年來的臨床總結,結合自己的切身體驗,參考前輩醫家的經驗,總結為治闌尾炎的常用三法:清熱解毒通下法;溫中散寒法;理氣和胃法。(編輯/張亞娟)



我治闌尾炎的常用三法

作者/郭永來




在六七十年代時,假如聽說誰得了闌尾炎,大家準會大吃一驚,因為這屬於大病,須要住院,須要手術,那時人們普遍都認為手術會有很大的危險,而且還傷人元氣,因為元氣是聚在腹中的,手術時這一開膛破肚,元氣散去,何時再復聚起?(這顯然是受了中醫的影響),所以誰也不願手術,非手術不可者,術後也都得大休好長時間,才能漸漸復元。(可能與恐懼心理有關?)




在當時的西醫治療闌尾炎的方法,主要的也就是手術,凡一經診斷為闌尾炎者,無論化膿與否,一律手術,有點好象為了練刀,而且這手術最低也得在縣級醫院才能做,可見其不易。



進入八九十年代,醫學突飛猛進,醫學知識的普及,人們對手術已經習以為常,不再象以前那樣恐懼了。從醫生方面來說,做一個闌尾手術是很容易的,凡是經過進修過的外科醫生,幾乎都能做。可西醫似乎對此病也有了新的認識,認為很多人不必手術,通過保守治療就多可獲愈,所以臨床上除非已經開始化膿者,也多勸病人先不手術;可西醫的所謂保守療法,基本上就是消炎療法,不管是口服或是注射劑,都是消炎藥為主,往往愈而複發,纏纏綿綿。所以現在反而是不少病人自己要求手術,認為可以好的痛快。




闌尾炎是西醫病名,那麼中醫中藥有沒有好的法子呢?回答是肯定的。大家都知道,闌尾炎它大概基本等同於中醫的腸癰,早在一二千年前的《金匱要略》中,就有比較詳細的論治方法,而且在中醫界也一直在延用著這些有效方劑,雖然後世醫家也有不少創新的名方傳世,但在我看來,總不出乎大黃牡丹皮湯和薏苡附子敗醬散的範疇。



但有一個問題是,現在的中醫,也多受西醫的「感染」,只要一聽說是「炎」,就開清熱解毒藥,因為現代都認為中藥中的清熱解毒藥即略等同於西藥的消炎藥,往往一掉到這個框框中就再也跳不出來,圖現成的就用大黃牡丹皮湯加減,走捷徑的就照抄名醫的驗方,雖處方略有異同,但都以清熱解毒泄下為主,病人初服有效,再服則無效,腹痛綿綿,久而不愈或愈而複發者多,究其原因,這正等同於西藥的單用消炎藥的弊病。




我通過近二十年來的臨床總結,結合自己的切身體驗,參考前輩醫家的經驗,總結為治闌尾炎的常用三法,如果真能作到辨證準確,靈活運用此三法來處方選葯,鮮有不效者。下面分別論述之:





  • 清熱解毒通下法




清熱解毒通下法的代表方劑是大黃牡丹皮湯,由大黃,牡丹皮,桃仁,冬瓜仁,芒硝五味葯組成,方中大黃芒硝苦寒瀉下,蕩滌腸中濕熱瘀結之毒,使之速下,桃仁活血化瘀,丹皮涼血清熱,冬瓜子主散腹內結聚,為治內癰之要葯,五葯相合,功能瀉熱破瘀,散結消腫。主治腸癰初起,右少腹疼痛拒按之證。方雖千古,功效卓箸,許多時候,原方即可,無須加減,歷代醫家雖然各有發明,但其處方卻總不能離此方之範疇。此方治闌尾炎,臨床報道很多,下面試用我治的一例患者來說明之。




患者張某,65歲,88年12月13日診,先是從20天前,每晨自覺口中粘穢,舌苔厚,干,大便偏於燥結,於10號,因腹痛來院診治,金院長診為慢性闌尾炎,因證情不重,年歲又高,故採用保守療法,一方面用靜點消炎藥,(每日用液體1500ML加紅霉素,氫可)一方面用中藥內服,經治三天,無效。




適今日院長有事去和龍,囑我照顧患者,患者家屬復求余診。現證狀:右下腹連脅下脹痛,大便已三日未通,也無矢氣,自言數日來所服藥物都聚於胸腹中,至令胸中嘔惡欲吐,脈沉實而略數(正在靜點),舌苔穢濁,我說闌尾炎似無疑意,(院長是西醫,診斷闌尾炎本是小菜一碟)但不知所服中藥處方為什麼葯,即到藥房查前日處方,乃大黃牡丹皮湯和薏苡附子敗醬散加減方。




方本無大謬,要在用量不對,方中大黃僅用5克,薏仁反用50克,其他葯都在5-15克不等,大概意在排膿,然腑道未通,膿從何排?此證痞滿燥結俱全,方中大黃僅用5克,況且摻雜於諸葯之中,焉能奏功。我重新為他開方:大黃25克,牡丹皮15克,桃仁10克,冬瓜子10克,枳實15克,川朴10克,芒硝10克分二次兌服,囑其靜點完後,馬上回家煎服,若至半夜大便仍不能通,(因當時已屆傍晚)則把二煎再服下,因為患者噁心,又囑他也可以採取一次少服,分多次服的方法,如果葯後出現腹更痛的情況,不必害怕。




14日晨,患者自己步行來院,(前幾日都是用車拉來),自己說,昨夜頭煎服後,至夜半覺腹鳴,轉矢氣,但大便仍未通,於是服二煎,天亮6點鐘前,腹中突然大痛難忍,少頃瀉下大便,先是硬塊,後是稀水,量甚多,腹中頓輕,今腹中已不覺痛,只是有點不適的感覺,右腰部覺有痛處,三天來飲食未進,今晨已能吃飯。查其脈,比昨日略軟,視其苔,腐膩脫去大半,露出舌尖部質紅,前方去芒硝,枳,朴,加公英,銀花,元胡,大黃改用10克,續進二劑。加服紅霉素片,一次25萬,一日三次。(這紅霉素片是原來院長開的葯)停用其它西藥。




16日複診,前二付葯已服完,腹未再痛,仍微覺不適,大便又二日不通,舌苔腐膩已退,舌質紅,略有薄苔,脈滑數,有矢氣,此為餘熱難清,復用第一次處方加減4劑,大黃15克,丹皮15克,桃仁10克,芒硝10克(讓他自己掌握用量)枳實10克,川朴10克,冬瓜子10克,公英20克,銀花20克。葯後即愈。




按:治闌尾炎服用大黃牡丹皮湯必須瀉下,服藥後五六小時如仍不能瀉下者,可再續服之,一般來說以一日之間不超過三次左右為原則,過多則體虛,少則效果不明顯,瀉下後體虛者,處方中可酌加人蔘之類以護正氣,也可採用現代液體療法配合治療。方中大黃既是攻逐瘀滯之先鋒,又是「抗菌消炎」之主葯,不可或缺,如有化膿傾向或已化膿者,可以合用薏苡附子敗醬散方加減以療之。腹脹明顯者,可加理氣葯如枳朴之類以消之,總之,靈活權變,在於醫者。




王智賢老中醫用薏苡附子敗醬散治驗《見三十種病治驗錄267頁》




按:薏苡附子敗醬散之原方,我在臨床中沒有單獨用過,今錄王老驗案一則,以證此方之效。




任某,女性,12歲,本縣吉家莊人,素體健壯,嗜食甜味,既往有蛔蟲病史。發病已二十天,始為陣發性腹痛,臍周較重,吐蛔蟲二條,自服一粒丹三十粒,便出蛔蟲十餘條,略帶紅色,腹痛稍有減輕,但仍頻發不已。五天後突然腹中劇痛難忍,輾轉呻吟,頭汗肢冷,繼而周身發熱,腹部膨脹變硬,按之痛甚。尿量少,便干,少有矢氣。延醫數治,服四環素及中藥等,見效甚微,腹脹漸增,疼痛不減,病情日重,體質日衰。或一日臍部破潰,流出黃白色惡臭膿液半碗許,混有十餘條腐敗已死之蛔蟲,長六七寸,粗如筷狀。此後逐日流膿不止,併流出死蟲二十餘條,部分已成殘骸。脹痛轉輕,身熱漸退。就診時形瘦體弱,面白無華,神疲聲低,皮膚干皺,一派嬴露之象。體溫37,8C,白血球18000立方毫米,中性80%,腹部膨隆,腹壁緊張,有壓痛及反跳痛,腸鳴音明顯減弱。潰口流出較淡之膿液,脈細數無力,舌乾瘦,苔黃而燥。




患兒素日蟲盛,吸吮腸道精微,久而臟腑虧虛,氣血不足。偶遇寒溫失調,則蛔蟲搔動,進而穿破腸腑,糟粕外泄,氣血瘀滯,腐敗化膿而積里成癰。日久耗營傷血,正氣衰敗,不能濡潤肌膚,滋養臟腑,故有面白色淡,神疲體衰,肌膚甲錯,脈細數無力等正虛邪戀之象。眾醫諸葯皆無箸效,可謂難證。細查金匱要略,腸癰浸淫病脈證並治第十八指出,「腸癰之為病,其身甲錯,腹皮急,按之濡,如腫狀,腹無積聚,身無熱脈數,此為腸內有癰膿,薏苡附子敗醬散主之,」此證癰膿雖非腸內,但脈證基本相同,屬膿癰里積,日久正衰之證。方用:薏苡仁30克,敗醬草30克,附子3克,大黃10克,厚朴10克,甘草3克,三劑,每日一劑。二診,脹痛大減,膿液變淡,精神轉隹,食納有增,脈始轉旺,舌始潤澤。葯中病減,效不改方,再服三劑。




三診,破口初愈,諸證俱息,唯覺口舌乾燥,但飲水不多,脈雖轉旺尚且無力,舌紅而少津,此乃毒熱傷陰,大病傷氣,致氣陰不足之象,當補氣陰以善其後。生芪20克,党參10克,乾地黃20克,山藥20克,白芍10克,黃精10克,花粉10克,甘草3克,四劑。至此再未服藥,身體漸復,無後遺證,今已二十餘歲,為健壯青年。




按:薏苡附子敗醬散,即由此三味葯組成,功能清熱解毒,利濕消腫,排膿。主治腸癰已經化膿者,根據金匱要略的觀點,膿已成者用此湯,膿未成者用大黃牡丹皮湯,唐宋以降,歷代醫家多持此觀點,但也有認為此方乃是治內有癰膿之方而非是治腸癰之方者(如曹穎甫),證之臨床實踐,中醫的方劑,適應證廣,原非專治某病而不及其他,只要證相類,即可用之,今再以王老所治驗以證之,更是不辨自明,故學者不必拘執,而本方能治已成膿的闌尾炎,當是毫無疑問的了。




又,歷代醫家於此方雖然多有論述,然單用此方治癒如此重證者並不多見,王老此案,實為不可多見者。此患者雖然不是闌尾炎,但蛔蟲引起的腸穿孔合并腹膜炎,既便現代醫學來治療,也是頗感棘手的,而王老用這樣的處方愈此重證,豈不神乎哉也。在現在一切都依賴西醫的年代,不知以後還會不會碰到敢用這種方的人了






  • 溫中散寒法




提到治闌尾炎,人人皆知用清熱解毒法,而今我提出用散寒的方法來治闌尾炎,未免駭人聽聞,或者有人會說我是在標新立異,請讀者先不要過早下結論,耐心看完我下面的病案,自會明白。




自治闌尾炎之經過




90年元旦剛過,2號我即感冒,一月7日,天將曉,睡夢中覺腹痛,以致痛醒,醒後發現痛點正在右下腹闌尾區,因我經常有腹痛之疾,未在意,仍堅持上班,至中午,痛漸加劇,心疑是闌尾炎,即服復方新諾明片,為止痛,又服阿托品,每次二片。至8號,仍痛如故,也不覺脹,痛處不移,手不敢按,行走也須略哈腰才行,否則疼痛難忍。堅持又服藥二日,痛雖不再增重,也不減輕。只好按闌尾炎試治之。用大黃牡丹皮湯加減:大黃15克,牡丹皮10克,地丁30克,桃仁10克,冬瓜子15克,三劑,一日一劑,水煎分三次服。連服二日,每天便瀉5-6次,腹瀉後覺痛略減,但旋復如故,體力漸虛,剩餘一劑即不敢再服。




余細思癥狀,確是闌尾炎,但服藥腹痛不減,顯系葯不對證,為解腹痛,想開芍藥甘草湯,暫時以緩解腹痛,抬手開方,忽思這幾日所服藥物,均偏苦寒,余素體虛,陽虛之體,現四肢不溫,凜凜畏寒,舌苔淡白,也均屬寒象,平常就經常有腹痛腹瀉,這些都是中焦虛寒的現象,我的脈象平時就細弱,此時自然不足憑,但若診為一般的中焦虛寒性腹痛,應該多有串痛,此則已經數日,卻一直固定於闌尾區,疼痛不移,也無矢氣,確應診為闌尾炎,闌尾炎治以大黃牡丹皮湯,本應對證,何以不效?




轉念又想,中醫治病,應以辯證施治為原則,不當拘於什麼闌尾炎之類的名詞,既是有寒,自當溫之,乃意遂決,用:党參15克,乾薑15克,白朮10克,甘草10克,二劑。一日一劑,又慮痛有定處,恐是有瘀,因用血竭5克,研細裝膠囊12粒,每服二粒,取其活血散瘀止痛(這在後來的再實踐中證明是多餘)11日上午服第一煎,服藥後即覺辛辣甘暖傳遍全腹,腹痛漸輕。當天下午服二煎,即不再痛,且腹中也頻轉矢氣,12日,二劑服完,霍然病癒。余深嘆辨證之難,又嘆方葯對證之神驗,故不厭其煩而詳記之。




如果我自己的治療還不能證明確實是闌尾炎的話,我還有數例以證之。建築公司原來的工會主席,也患闌尾炎,原來他有一次去淄博開氣功學術會議,突然得病腹痛,在淄博醫院診斷為闌尾炎,經消炎治療緩解,回來後又服紅霉素數日而愈。又過十幾天,腹痛又犯,向我詢方,我為開大黃牡丹皮湯,服六劑,又愈。臨近春節,又犯。只覺隱痛,余觀其脈舌,不見有熱象,正好我自己服理中湯而愈,見他的證狀也象我一樣,遂如法炮治,也服藥三劑愈。




96年12月11日,鄰居謝某妻妹的女兒,年9歲,因腹痛在鄉鎮衛生院住院三天,醫院說可能是腸梗阻,也可能是闌尾炎,因不能確診,故讓轉院來到縣醫院,診斷為闌尾炎,採取保守療法,灌腸,靜點,始終痛不止,住院五天就花了五百多元,又讓再交500元押金,因到其姐姐家借錢,而謝某即來求我診治,患兒除腹痛外,有輕度脫水貌,身體捲縮,闌尾區壓痛明顯,我細審脈證,一派虛寒之象(脈舌俱同於我的脈證),遂大膽為開理中湯一付試服,晚間煎服後,至夜12點痛即止,12日又一劑即愈。二劑藥費共花三元八角錢。




此之後,同院高醫生的叔叔家有一女兒,年12歲,也得闌尾炎,先是小高請他在縣醫院的同學為之診治,也是採用了保守療法,主要用青黴素靜點,共點了十二天,痛也不再增重,但也不見輕,問我可否用中藥治,我審查脈證,也是虛寒之象,於是竟用理中湯三付,複診已基本不覺疼痛,患者父親怕複發,於是我又為她開溫運中宮湯(理中湯和二陳湯加烏葯,木香,砂仁,神曲)三付葯,服完而愈。見我用此等方治闌尾炎,訝為從來沒見過。




我自從悟出闌尾炎有寒熱之分,中焦虛寒者可以治以熱葯,而且用理中湯如此價廉的方劑即可治癒如此重證,很覺得意,以為乃是自己一得之見,及至後來看了中醫內科急證醫案輯要,才知前人早已有之,雖然有點讓我失意,但卻也更能證明我的所見決不是臆語,故再把此案引用過來以證我言不虛。




腸癰寒凝,氣血壅聚




祁某,男,30餘歲,少腹疼痛,以右邊腹痛急劇,長達七日,西醫診斷為闌尾炎。診其脈,弦緊不數,舌苔白微膩不燥,時有腸鳴,但小便清長,而大便不通。結合脈證,認為系:下元陽虛,寒氣凝結,結則不通,不通則痛。遂以溫經助陽,祛寒散結之劑,以真武湯加味治之。處方:麗參三錢,附片二錢,白朮三錢,杭芍三錢,生薑三錢,茯苓五錢。囑其水煎分二次服,傍晚服第一煎,約莫片時,呻吟漸止,已入酣睡。將至午夜,家人意欲喚醒服藥,余告以勿驚,令其安睡。方至雞鳴,患者睡醒,自服二煎。約莫半時,又連續呻吟,訴其腹痛,俄爾腸鳴後重,急欲登廁,先多矢氣,後下綠水樣便,量雖不多,腹部疼痛從此消失。可見腸癰不僅多是溫熱蘊積,血瘀氣滯,在臨床上也有陽虛陰盛,寒凝水結,腸道不通所致之證。《席梁丞治驗錄,腸癰》




按:腸癰瘀熱者多,陰盛寒凝者亦有之,不可不知。此案以脈證診斷為陽虛寒凝,氣血壅聚不通,以真武湯扶陽溫通,俄傾病除,亦經方之妙用者也。






  • 理氣和胃法




理氣和胃法,主治慢性闌尾炎之屬於氣滯型者,或由上二型的治療期中,轉為此型,或一開始是用西藥消炎的方法,久治不愈而成。以腹痛綿綿,腸鳴漉漉,或舌苔厚膩等為主證。常用處方有二:




一:如果沒有瘀熱證狀,而現一派虛寒加氣滯者,即用《溫運中宮湯》(即理中湯和二陳湯加烏葯,木香,砂仁,神曲。寒重加用附子)醫案見上例。




二:慢性闌尾炎湯,方由香附9克,烏葯9克,檳榔6克,半夏10克,陳皮9克,沉香3克,丹皮10克,黃芩10克,白芍30克,蘇梗10克,生薑5克,谷芽10克,麥芽10克,香連丸9克(分吞)。




是方以香附,烏藥行氣活血,主瘡瘍之癰瘀,檳榔破滯攻堅,又治癥結,黃芩清熱活血,沉香蘇梗行氣,芍丹止痛,夏陳和胃,香連調氣,全方行氣活血,清熱涼血,治氣滯血凝之癰瘍,確可消散止痛,本方來源於上海早年一名醫,後由沈仲圭先生廣為介紹,療效可靠。




二方均見於《百治百驗效方集》(盧祥之編著)




我自得此二方後,也數次用之於臨床,最為典型的一個病例便是趙某,趙與我原來住隔壁,現在搬到小區去住了,當年他的大兒子趙明患咳嗽數年不愈,是由我治癒的,所以對我十分信任。97年,趙某自己得了闌尾炎,因他的弟媳在縣醫院中當護士,所以就到縣醫院中住院治療,醫生採用保守療法,每日靜點,住院五六天,腹痛如故,一位病友告訴他說,一般的闌尾炎可以用中藥治療,而且效果很好,並把自己以前吃過的處方拿給他看。




他突然又想起了我,於是打電話來問我能不能用中藥治闌尾炎,我肯定的回答後,他便出院回家了。我到他家中為之診後,開了此方的加減方,他說:你用的處方和我那位病友給我的處方為什麼不一樣?(那人服的處方是大黃牡丹皮湯加減的處方),我為之解釋說,你的病情和那人的病情不一樣,那人的病情我沒有見過,但從他服大黃牡丹皮湯加減方而愈來看,他是屬於闌尾炎初起,必氣血瘀滯,毒熱證狀明顯,故服之有效,你現在已經用大量的抗生素靜點這麼多天,雖然病沒有全好,但毒熱證狀基本已除,現在唯有腹痛綿綿,腸鳴漉漉,自覺微有胸腹痞滿之意,這都是腸胃氣滯的表現,正應用此方來治療,趙為之首肯,服三劑輕,又三劑愈。




我用此方治慢性闌尾炎,雖然病例還不算多,但正所謂嘗一臠而知一鼎之味者也,故我對此方之效也是深信不疑。但我的觀點是,處方要活用,比如此方主旨是理氣和胃,在此前提下,盡可靈活加減藥味,不必照搬原方可也。為了便於記憶,我曾編順口溜如下:慢性闌尾理氣先,和胃活血帶「消炎」,理氣諸香群藥用,和胃二陳芍藥甘,活血桃紅牡丹皮,清熱大黃芩與連。




結束語:闌尾炎是臨床中常見病之一,其治療方法也不是唯一的。中醫中藥對它也有很好的療效,但由於受西醫「炎證」這一理論的影響,致使現在的醫生在治療此病時,不管病人脈證如何,似乎也只剩下了清熱解毒泄下法這一條途徑了。如果有效,便沾沾自喜,若無效,也不知原因出在哪裡。西醫也說,中醫不過如此,連個闌尾炎也治不了。真的治不了嗎?我通過自身的治驗而及於他人,證明了這個問題。而且溫中散寒法同樣可以治好闌尾炎,為治療闌尾炎拓寬了思路。




尤其是在治療用「消炎」方法而沒能取得好的療效,從而轉為「慢性闌尾炎」者,用溫中散寒法和理氣和胃法往往能取得十分理想的療效。




另外,我閱《羅芷園醫話》,見其附有外治灸法一方,很有參考價值,臨床可以試用。方法見原書,文長不錄。








I 版權聲明




  • 本文摘自《杏林集葉》,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作者/郭永來。編輯/張亞娟。



  • 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繫協商。


I 投稿郵箱  tg@linglan.com


【全能搜索】解惑,【精選文章】授業,【經典誦讀】傳道,【臨證參考】實戰。歡迎下載靈蘭中醫App,給你的中醫「裝備」升級。請長按識別下圖二維碼或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直接下載,也可在各大應用商店搜索【靈蘭中醫】。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書友會 的精彩文章:

認識秋燥
慢性蕁麻疹可用烏梅丸
高立山:常用灸穴15個
胡希恕:四逆散加龍骨牡蠣治療陽痿

TAG:中醫書友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