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第一次寫學術論文無從下手怎麼辦?

第一次寫學術論文無從下手怎麼辦?

圖片:barnimages.com / CC BY

第一次寫學術論文無從下手怎麼辦?


李晨,密大ME PhD Candidate


感覺其他答主回答的都差不多了,我來稍微歪個樓,說說我對於寫極高 IF 期刊文章的寫作經驗,說是經驗其實也只是剛剛投出去一篇 high impact paper (簡稱 HIP lol)-_-#, 不過我的許多經驗來自領我入門兒的學長,他有兩篇 Nature Materials 一作,其中一篇三年內已經有了 350+ citations


Here we go~


1. 最重要的就是 abstract,introduction 和第一張圖!

你可能不信,好的摘要和介紹段落重要性占整篇文章的 80%……為什麼呢,因為這些期刊的編輯們最關心的是自己期刊的逼格,而對逼格的判斷往往是從閱讀摘要和 intro 的第一印象而來,逼格不夠連編輯這關都過不去,而在編輯這裡 >80% 的文章都被刷下去了。反過來說,只要你送審後發現編輯開始聯繫審稿人了,你已經成功了一大半。用數據說話:侵立刪 (Nature Materials 11, 743–744,2012)

第一次寫學術論文無從下手怎麼辦?



2005-2012 期間,Nature Materials 真正到 peer review 這步的文章只佔交上去文章的 13%。而被送審的文章 60% 最後發表。


那麼怎麼寫一個印象鮮明而逼格滿滿的摘要呢,結構如下:

1. 總結性地講一下自己文章涉及的大領域的重要性 --自曝家名


2. 指出領域內的瓶頸或者還沒研究透徹的地方 --指明文章 attack 的核心問題


3. 籠統地概括一下本文章核心實驗/計算方法為何能解決 2 里的問題


以上都是眾所周知的東西,不夠令人激動。


下面一句,

4. 用很簡單化的語言「漫不經心」地說明自己研究的創新和與眾不同之處,keyword 是「漫不經心」,如果是小保方晴子的成名作,她這句該寫「在大家汗流浹背而得幹細胞不成的時候,我們通過在分化細胞內施以微量醋的方法……」


5. 最後一句是 killer(致命一擊!),要在編輯已經掉以輕心,讀完第四句內心 OS「你這狗屁方法能幹毛啊」的時候,冷不丁地一拳打碎他們的玻璃心,「老娘多次成功搞到了多能幹細胞PS:其實並沒有 *^o^* )


最後這蓄謀已久的一拳能不能通過第四/五句之間形成的心理落差而讓編輯眼前一亮襠下一濕,就是成功的關鍵


來舉個真實例子吧,就之前說的那篇 citations 350+Nature Materials 的摘要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to the thermoelectric figure of merit ZT have emerged in recent years, primarily due to...


第一句,講明自己是個搞熱電材料的


However, many present high-ZT materials are based on low-abundance elements that pose challenges for scale-up... Here we demonstrate a strategy to improve ZT in conductive polymers...


第二句和第三句,無機熱電材料面臨如下 challenges,所以我們搞一搞有機熱電啰


By minimizing total dopant volume,we show that all three parameters constituting ZT vary in a manner so that ZT increases...


第四句:我們就不過是減小一下摻雜物的體積 n...


... we achieve ZT = 0.42 at room temperature.


背景知識,ZT 是表明熱電材料轉化效率的標誌性參數,之前有機熱電歷史最高值 ZT=0.25, 所以 0.42 超過當時世界最高值 70%


看到這兒你可能會說,這文章能發 Nature Materials 是因為結果足夠好。首先,當然結果要夠好(廢話 -_-#),但結果好是發 HIP 的必要而非充分條件。如果你在 literature 里泡了足夠久,會發現某些組的文章和其他組相比工作質量(有時甚至內容……囧)都差不多,但前者就是通過這種「高冷的拔高」方式搏得了編輯的歡心從而上了高 IF 的期刊


這就是摘要部分了,下面簡單地說一下文章主體,下面的內容應該適合各個等級的 journal,歡迎大家一起指教探討


2. 具體的文章主題結構別人已經答了八九成了,我來從語言風格的角度逼逼


作為非英語母語的人,英文學術寫作最值得修鍊的地方就是簡潔,簡潔是證明文章作者高智商(or appears to be...)的最有力證據。顯然,如果你把別人三句話才講清的事兒用一個從句和一個"short linker(一般是介詞 or 前置詞)"講明白,讀者會覺得文章的邏輯密度瞬間上升,一般不會出現句子讀了一半人家已經想好了你接下來會說什麼的情況(這點其實跟電影的拉片技巧有共通之處,即:展現比觀眾期待的下一鏡頭超前一步的場景往往使影片更加引人入勝)


多說無益,舉例子,還是上面的那篇文章:


背景知識:高 ZT 材料需要高電導率,低熱導率,這在無機材料裡面由於 Wiedeman-Franz law 而不大好實現,而在有機熱電里去掉沒有電離的摻雜物(dopant)能升高電導同時降低熱導


啰嗦版:We minimizedopant volume to increase Seebeck coefficient and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This, however,is not accompanied by an increase in thermal conductivity like the case in most inorganic materials.Using this method, a significant ZT equal to 0.42 has been achieved.


精簡版:In contrast toinorganic materials,minimizingdopant volume is shown to move organic materials constituting properties of ZTin a way thatthey all contribute positively to ZT enhancement,leading toa ZT equal to 0.42.


加粗部分是精簡的核心。首先,「we」 開頭的句子一般都能用當句的動詞 ing 形式作為主語,畢竟誰都知道這是「we」的工作……其次,however,therefore 雖然好用但是在轉折關係不是很強烈的時候完全可以用「unlike」「in contrast to」等替代,而在組裝三個句子的時候,用兩個 that/which 從句顯得很啰嗦,用之前提到的 short-linker,銜接緊密乾爽,「leading to」 ,「giving rise to」,「resulting in」都是極好的


在文章中連續幾次運用以上精簡方法,「短平快」地將三句話(或三個邏輯點)有機地組裝在一起,會使文章信息密度大增。


這是第一步,第二步是讓句子顯得豐富多彩,即,用不同的詞表示相同的意思。在上述精簡版的後半部分,「ZT」出現了三次,這裡就可以用「TE(for thermoelectric)properties」 或者「conversion efficiency」替代


粗略精簡版:In contrast to inorganic materials, minimizing dopant volume is shown to moveorganic materials constituting properties of ZT in a way that they all contribute positively toZTenhancement, leading to aZTequal to 0.42.


打磨精簡版:In contrast to inorganic materials, minimizing dopant volume is shown to movetheir organic counterparts constituting properties of ZT in a way that they all contribute positively toenergy conversion efficiency, leading to a ZT of 0.42.


這裡改的就很明顯了,對比一下就發現打磨後的句子顯得豐富多彩一點。當然,不要絢麗地過頭了以至於使句子晦澀難懂,揀了芝麻丟了西瓜。


嗯,先說這麼多,有時間再更 --讓子彈飛一會兒!


客官,這篇文章有意思嗎?


好玩!下載 App 接著看 (????) ?


再逛逛吧 ˊ_>ˋ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乎日報 的精彩文章:

動物會覺得「好羞恥」嗎?那得先說羞恥到底是什麼
科學嗎?它是如何追蹤用戶的睡眠周期的?
小事|油條愛情故事
心理|「不撞南牆不回頭」的人,也許內心更想要依賴
張譯說,話劇、電視劇和電影,演起來有不同的尺寸

TAG:知乎日報 |

您可能感興趣

【重磅】是一篇怎樣的論文登上了世界頂級學術期刊?
祭出那篇讓你愛不釋手的論文吧!
一言不合就飆論文 技術男是這樣開「趴踢」的
施一公手把手教你寫論文
頂尖學術期刊的同行評審存在問題?一篇《自然》論文引發爭議
論文標題,這麼寫才算好!
下一步,AI 要審你的論文了?
為什麼會有「三十塊一本」的博士論文?
施一公在《科學》同一期發表兩篇論文,這是第二次!
怎樣寫好論文?一位大學教授、審稿專家的經驗談
DCU博士講解蘋果第一篇獲獎論文,不容錯過!
造假論文算什麼,見過釣魚論文嗎?
同一篇論文查重結果怎麼不一樣?
這是畢業論文順利一辯後的第一個好消息
你寫過論文嗎?那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留學論文寫法介紹《第二期》
孫楊參加碩士論文答辯,這論文選題大概只有他能寫吧!
一孕傻三年!終於被自然雜誌的科學論文證實了!
超膩害!留學畢業論文就這麼寫,准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