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烙畫:火針上的絕美「刺繡」,栩栩如生!

烙畫:火針上的絕美「刺繡」,栩栩如生!

烙畫:火針上的絕美「刺繡」,栩栩如生!



它用溫度成就了

傲氣十足的雄鷹


賓士自由的駿馬


秀麗可餐的山水


……

它擁有著人工調不出來的色彩


化腐朽為神奇的技法


它就是


「燙」出來的繪畫藝術


漢族傳統藝術珍品

中華最富盛名的傳統工藝之一


——烙畫


烙畫,亦稱烙花、燙花、火筆畫、「火針刺繡」,它是利用碳化原理,通過控溫技巧,不施任何顏料,以烙為主套彩為輔的表現手法,在竹木、宣紙、絲絹等材料上勾畫烘燙作畫,巧妙自然地把繪畫藝術的各種表現技術與烙畫藝術融為一體,形成自己的藝術風格。

烙畫:火針上的絕美「刺繡」,栩栩如生!


烙畫:火針上的絕美「刺繡」,栩栩如生!



烙畫工藝品 《古風仕女圖》


千年歷史積澱

成就中外藝術傳奇


據民間傳說記載,烙畫始見於西漢末年,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由民間發起,逐漸成為達官貴族之間禮尚往來饋贈之佳品。

烙畫:火針上的絕美「刺繡」,栩栩如生!


烙畫:火針上的絕美「刺繡」,栩栩如生!



傳說,南陽城裡有位姓李名文的烙花工匠,是遠近聞名的烙花高手。無論是尺子、筷子,還是手杖、扇墜,經他之妙手,均可在上面烙燙出各式各樣的人物、花鳥、山水、走獸,栩栩如生,躍然紙上,精美絕倫,巧奪天工,人稱「烙花王」。


「烙花王」不僅手藝精妙,為人也忠厚善良。他在城內開了家店鋪,方圓百里人皆知之。傳說當年「王莽攆劉秀」(南陽民間傳說),李文曾救過劉秀並送一隻烙花葫蘆給他作盤纏。劉秀不盛感激,此後歷經千辛萬苦,也不曾將那隻烙花葫蘆賣掉。待劉秀稱帝後,仍不忘「烙花王」的救命之恩,查訪到他後即宣進京,賜銀千兩,加封「烙花王」,並把南陽烙花列為貢品,供宮廷御用。從此,南陽烙花便蓬勃發展,名揚四海,「烙花王」的故事也流傳至今。

烙畫:火針上的絕美「刺繡」,栩栩如生!


烙畫:火針上的絕美「刺繡」,栩栩如生!



除南陽外,河南、廣東、浙江、江蘇和安徽等地的烙畫藝術也十分活躍,高手輩出。清代,雲南武定縣烙畫名匠武恬,能在長不盈尺的筷子上烙畫。唐代著名畫家閻立本的《瀛州古八學士圖》,其人物「須、眉、衣褶、劍、履」,細若絲粟,巧奪天工。

烙畫:火針上的絕美「刺繡」,栩栩如生!


烙畫:火針上的絕美「刺繡」,栩栩如生!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烙畫已形成了一個特殊的手工行業,烙畫品也成為南陽頗有名氣的民間藝術品而享譽國內。當時,南陽城屬方玉堂的「福聚恆」筷子鋪最富成名,生意興隆,日進斗金,產品遠近聞名,遠銷北京、西安、天津、開封等地。


烙畫不僅要求匠人「烙」的技術要過硬,也需要有深厚的繪畫功底作為基礎,更需要強烈的創作靈感,方可完成。如今,烙畫作為一門瀕臨失傳民間藝術,因本身工藝複雜,已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烙鐵為筆 高溫代墨


演繹火針上的「絕美」刺繡


烙畫以烙鐵為筆,高溫代墨,在各種材料上烙繪山水人物、花鳥魚蟲等主題的中國特種工藝美術。


傳統烙畫,藝人常以鐵針為工具,在油燈上炙烤進行烙繪,主要作為筷子、尺子、木梳等小件日用品上的裝飾,故古稱「火針刺繡」。後來,製作工藝和工具不斷改革,由「油燈烙」換代為「電烙」,將單一的烙針或烙鐵換代為專用電烙筆。

烙畫:火針上的絕美「刺繡」,栩栩如生!



無論繪畫工具如何改進,但烙畫創作對於畫畫之人的要求卻始終那般嚴格。匠人在把握火候、力度的同時,也注重「意在筆先、落筆成形」的創作原則。既要融合中國繪畫中勾、勒、點、染、擦、白描等傳統手法,還需靈活運用溫度,燙出了畫幅中豐富的層次與沉穩的色調,賦予畫中之物較強的立體感。

烙畫:火針上的絕美「刺繡」,栩栩如生!



烙畫本色美獨具一格,注重火燙棕的深淺變化,成為烙畫最基本的色調。作品通常呈先出深、淺褐色,表現強烈的水墨感,清晰秀麗,古樸典雅。烙畫特有的肌理變化,高低不平具有一定的淺浮雕效果質感強烈。經渲染、著色後,可產生更加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中華烙畫從成品來看,雖酷似棕色素描和石版畫,但其中的成畫過程,獨具藝術魅力,給人以古樸典雅、回味無窮的藝術享受。它既保持了漢族傳統繪畫的民族風格,又可達到了西洋畫嚴謹的寫實效果,實可謂吸收古今中外之大美於一身的藝術精品。它與華夏文化和歷史有著深厚淵源,其豐富的藝術語言、特殊的材質肌理、獨特的色彩關係都能夠充分展示其裝飾美感。

烙畫:火針上的絕美「刺繡」,栩栩如生!


烙畫:火針上的絕美「刺繡」,栩栩如生!


烙畫:火針上的絕美「刺繡」,栩栩如生!



萬物為載體


鐵筆也能「生」花


烙畫載體豐富,可為紙、為木、為絹帛、為葫蘆、為貝殼……所有可以以火著色的材質均可為烙畫所用,真可謂能化腐朽為神奇!


傳統烙畫常以木板、樹皮、葫蘆等材質為畫板,畫面上自然產生凸凹不平的肌理變化,具有一定的浮雕效果,色彩呈深、淺褐色乃至黑色。現在大膽採用宣紙、絲絹等材質,從而豐富了烙畫這門藝術形式。

烙畫:火針上的絕美「刺繡」,栩栩如生!



筷子是東方人吃飯必備的工具,木烙花筷子選用冬青葯木,質地優良,工藝精湛,性寒涼、色潔白,用香油浸泡後,呈象牙黃色、氣味清香,有助於養生。在方頭筷面上,工匠們用手工烙繪出的畫面,典雅精美,可供欣賞,所以又成為收藏者的所愛。

烙畫:火針上的絕美「刺繡」,栩栩如生!



木烙花筷子

烙畫:火針上的絕美「刺繡」,栩栩如生!



烙畫梳子

烙畫:火針上的絕美「刺繡」,栩栩如生!



絲絹烙畫《孔雀開屏》


在力求繼承傳統花色的基礎上,烙畫作品的內容不斷豐富、創新,多為古典小說、神話故事、吉祥圖案以及山水風景等,圖案清新,美觀大方,永不褪色。


時至今日,烙畫已成為一種風格高雅的藝術欣賞品和國際友人的饋贈禮品,備受世界各地人民的喜愛!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道知行 的精彩文章:

逆輓詩:飛來之筆,別有意趣
原來「衣」與「裳」區別如此之大!
《周易》精選30句,讀懂中國文化的「大道之源」
南梁皇子蕭綜:無奈生於帝王家
「爐瓶三事」:即將無限意,寓此一炷煙

TAG:大道知行 |

您可能感興趣

工筆烙畫,展現不一樣的美!
烙畫可以這麼美!
針頭被連接上電池之後,做成了一件木板烙畫工具
這麼棒的烙畫不多見 牛!
她放下筆桿拿起烙鐵 烙畫作品堪稱一絕
走近烙畫藝術家:廖銀枝
用注射器做出烙畫工具,木頭上也可以雕刻出圖畫
用針頭連接上電源,帶在身上到哪都能用來進行烙畫
木板藝術烙畫
手藝-中國傳統藝術之葫蘆烙畫!
美國藝術家Julie bender在楓木上繪製的精美烙畫作品
帝旺小區趙宗漢 烙畫葫蘆 樂在其中
天石的烙畫作品分享
河南電視台《民生會客廳》大華書畫院院士吳貴海烙畫葫蘆作品展
大門鎮關峽村草根藝術家張建榮和他的烙畫作品
自學葫蘆烙畫傳承小眾手藝
王萬兵主編《新文報》副刊文藝2050期//作家吳振芹:歲月如歌一一當代著名烙畫藝術家孫傳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