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郭曹之爭:訴的是情,殤的是錢

郭曹之爭:訴的是情,殤的是錢

等了20天,郭德綱終於以一篇《天涯猶在,不訴薄涼》的六千字長文回應了曹雲金的控訴。曹雲金顯然沒有師父沉得住氣,14個小時後即發文回應,和那篇《是時候了,也該做個了解了》相比,這篇《我的涵養在憤怒之前已經用完了!》行文草率,他甚至直接貼出了曾經的學費發票,以證明自己所言非虛。而緊接著被曝光的「女記者」,又讓這場師徒互撕變得更為狗血。

郭曹之爭:訴的是情,殤的是錢


曹雲金微博曬出的學費發票


回頭看兩人的文章和事態的發展,師徒二人的路數還是很像的。在《是時候了》一文里,曹雲金控訴郭德綱的每一件事都與錢有關。他回憶郭德綱收學費,並非「分文不取」,指責他壓榨徒弟,演出費少得可憐,連五百塊一個月的房租他都錙銖必較,誓要清算個明白。而在《天涯猶在》的回應文中,郭德綱以避重就輕的方式,含糊地反駁曹雲金每一件關於金錢的控訴和指責,極力展示自己的仁慈和徒弟的「養不熟」。


兩個人又都不好意思直接說錢。曹雲金列舉完每一個證據,都要用「我也沒在意」「任勞任怨」和「吃虧是福」來訴諸師徒之情。郭德綱也在文章中展現了少有的大度,甚至捎話「沒人管你,我管你」。

郭曹之爭:訴的是情,殤的是錢


這種擰巴的互撕句句不離錢,又對彼此的道德水準有極高的要求。透過兩人的恩怨情仇,我們看到了相聲這門傳統藝術在這個「談錢不傷感情」的社會所面臨的尷尬。曹雲金的所有利益訴求一紙合同都能解決,但郭德綱又是個老派的藝人,他堅持「規矩」,堅持三節兩壽,從不甘心以現代化的方式解決師徒之間的問題。


曹雲金也一樣,他一面有商業意識,抱怨「合同里全是束縛,沒有發展」,一面捨不得藝名里那個「雲」字。因為他知道,在他給自己選定的這條路上,「雲」字是輩分,更顯示師承,在相聲這個講究師承的行當里,有師父,有輩分才有江湖地位。


當初,郭德綱離開天津,來北京闖蕩,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拜師父。他拜師侯耀文,圖的不是學藝,而是沾個親帶個故,有了師父就有了組織,闖蕩江湖時,腰板也硬得起來。拜師求個名正言順這種事,在相聲圈常有。當年,湘派相聲演員奇志、大兵也不被相聲界認可,後來,兩人分別拜侯耀文、李金斗為師,才算入了正統的相聲界,被這個行當所接受。

郭曹之爭:訴的是情,殤的是錢


郭德綱與侯耀文


郭德綱的相聲段子再與時俱進,他的師徒傳承依然走的是祖宗傳下來的老路子。在曹雲金髮文控訴師父不仁之前,郭德綱曾在網上公開《德雲社家譜》以清理門戶。他在微博中的語氣全然沒有《天涯猶在》一文中的深情:「該清的清,該驅的驅。所謂的清理門戶,是為了給好人們一個交代。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以忠正為本。留下藝名帶走臉面,願你們萬里鵬程。從此江湖路遠,不必再見。」

郭曹之爭:訴的是情,殤的是錢


郭德綱微博截圖


郭德綱不僅修家譜,德雲社的台前幕後依然保留著很多古老的規矩。後台必供祖師爺,供果要定期更換,少主郭麒麟還因沒及時更換供果而被扣過演出費。台上無師徒,但在台下,徒弟就要低到塵埃里,「別說成為藝術家,先努力成為一條好狗」。徒弟學藝,三節兩壽(三年學徒,兩年為師父效力)需遵守,那是古人傳下的規矩。


郭德綱理想中的帶徒弟模式也很古老,徒弟要掃地、做飯,幫師娘帶孩子。白天,師父帶徒弟去園子演出,師父演,徒弟看。晚上回去,徒弟要伺候師父喝酒,洗碗刷鍋,師父高興了給徒弟說上兩句。今天兩句,明天兩句,徒弟就出師了。


而如今,傳道受業的方式不想變,但徒弟出師的方式已經變了。如果在相聲界成名依然只有郭德綱理想中的這一條路,曹雲金絕不敢與師父公開叫板。但世道變了,相聲演出的平台不再只有師父帶進的劇場和園子,還有全國幾百個電視台,有互聯網,有直播,有選秀和真人秀。曹雲金們大多是窮孩子出身,他們看到了機會,也嗅到了錢味,怎可能再甘心被師父打壓。

郭曹之爭:訴的是情,殤的是錢



曹雲金與郭德綱


更何況,德雲社的經營模式也早已不固守郭德綱口中的傳統了。截止到目前,「德雲社」這三個字已經註冊了二百多個商標,行當覆蓋衣食住用行,甚至延伸到金屬建材和高新產業。對外,德雲社已經市場化。單從演出市場來看,德雲社也和趙本山的劉老根大舞台一樣,成了地方特色,著名旅遊景點,票價更是一場高過一場。


很多人會拿郭德綱和趙本山比較。二者都出身草根,都技藝超群,又都在曲藝界形成了自己的幫派。而兩人在《郭的秀》上的一次對話實在令人唏噓,郭德綱感嘆:「我很失敗,我的徒弟都走了。」而趙本山卻底氣十足:「我至今沒走過一個學生。」


這背後有網友分析的樸素道理:趙本山比郭德綱捨得給徒弟花錢。但更實際的原因是,郭德綱在相聲市場只是強勢,而趙本山在二人轉市場幾乎是壟斷。相聲受眾廣泛,徒弟們離開郭德綱,可以另起爐灶,即便不在北京、天津立足,跑到地方開個茶館依然能活得滋潤。相較之下,二人轉市場要小得多,徒弟們離開趙本山的庇護,別說自立門戶,求個溫飽都不是件容易事。

郭曹之爭:訴的是情,殤的是錢



趙本山與徒弟


德雲社對外已經市場化,但對內依然講究規矩、師承和情懷,徒弟們似乎沒在今天的德雲社裡撈到屬於他們的那一筆。曹雲金抱怨「合同里全是束縛,沒有發展」 ,如果是按傳統來,師父與徒弟立規矩,向來都是只有束縛,沒有發展。「發展」屬於互惠互利範疇,屬於市場和現代社會的契約精神。從師父身上牟利,是不敬。而德雲社的問題,就在於陷入了傳統與市場的撕扯中,這個裂痕越來越大,大到弟子出走,師徒反目。


目前看來,郭德綱、曹雲金這場師徒互撕還將向更狗血的方向發展下去。就像郭德綱在《天涯猶在》一文中所說,在相聲的歷史上,師徒不睦的事情發生過很多。但有些有緩和的餘地,有些則沒有。最著名的師徒不睦是侯寶林和馬季,這其中有特殊時代的政治原因,因而顯得情有可原,侯寶林用一句「我的段子你都可以演」化解了這段師徒不合。齊志和大兵分手,外界雖有各種傳言,但二人守住口風,堅持以「創作理念不合」來解釋彼此的分道揚鑣,給足對方面子,也留下了迴轉的餘地。

郭曹之爭:訴的是情,殤的是錢



侯寶林、馬季舊照


而郭德綱與曹雲金的互撕,與創作理念無關,彼此看不上對方的人品也是其次,利益不均和金錢糾葛才是最重要的分歧。這種原因之下的反目很難反轉,不是身處其中的人不能原諒彼此,而是撕相太丑,無法面對自己。


(圖片來自網路)


點擊以下封面圖


一鍵下單新刊「虛擬創造新現實」

郭曹之爭:訴的是情,殤的是錢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聯生活周刊 的精彩文章:

《解剖肥胖》,一部爭議中的紀錄片
辯論中常見的邏輯謬誤
端起一杯英式紅茶的正確方法
最年長的競選人們:身體健康,還是比較健康?
達·芬奇手稿:他明白自然的心靈,而我們從未了解

TAG:三聯生活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