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長相思·山一程
長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清康熙二十一年二月十五日,康熙因雲南平定,出關東巡,祭告奉天祖陵。納蘭隨從康熙帝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關。塞上風雪凄迷,苦寒的天氣引發了納蘭對北京什剎海後海家的思念,這首詞即在這個背景下寫成。
詞的開篇即指出到達塞上山水漫長路途遙遠,「山一程,水一程」,彷彿是親人送別了一程又一程,山上水邊都有親人的身影,這漫漫長路終究有親人一直不舍不棄地縈繞山光水色心間。「身向榆關那畔行」,榆關在這裡代指山海關,一行人馬由於使命在身皆是行色匆匆,只全身心地奔赴山海關。「夜深千帳燈」則是康熙帝率眾人夜晚宿營,眾多帳篷的燈光在漆黑夜幕的反襯下獨有的壯觀場景。
這裡借描述周圍的情況而寫心情,實際是表達納蘭對故鄉的深深依戀和懷念。二十幾歲的年輕人,風華正茂,出身於書香豪門世家,又有皇帝貼身侍衛的優越地位,本應春風得意,卻恰好也是因為這重身份,以及本身心思慎微,導致納蘭並不能夠安穩享受那種男兒征戰似的生活,他往往思及家人,眷戀故土。嚴迪昌《清詞史》:「『夜深千帳燈』是壯麗的,但千帳燈下照著無眠的萬顆鄉心,又是怎樣情味?一暖一寒,兩相對照,寫盡了自己厭於扈從的情懷。」
「夜深千帳燈」既是上片感情醞釀的高潮,也是上、下片之間的自然轉換。夜深人靜的時候,是想家的時候,更何況還是這塞上「風一更,雪一更」的苦寒天氣。風雪交加夜,一家人在一起什麼都不怕。可遠在塞外宿營,夜深人靜,風雪瀰漫,心情就大不相同。路途遙遠,衷腸難訴,輾轉反側,卧不成眠。「聒碎鄉心夢不成」的慧心妙語可謂是水到渠成。
納蘭思鄉心切,孤單落寞,不由得生出怨惱之意:家鄉就沒有如此吵鬧的聲音。此處「故園無此聲」看似無理實則有理:故園豈無風雪?但同樣的寒宵風雪之聲,在家中聽與在異鄉聽,感受自然大不相同,在家中無論寒風如何呼嘯,心中也是有所歸依的暖著的,而如今身處異地,風聲也就聒噪了起來,雪花也就凌亂吵鬧了起來。納蘭的鄉關之思和怨尤之情在此被表露得尤為明顯。
「山一程,水一程」與「風一更,雪一更」的兩相映照,又暗示出詞人對風雨兼程人生路的深深厭倦的心態。首先山長水闊,路途本就漫長而艱辛,再加上塞上惡劣的天氣,就算在陽春三月也是風雪交加,凄寒苦楚,這樣的天氣,這樣的境遇,讓納蘭對這表面華麗招搖的生涯生出了悠長的慨嘆之意和深沉的倦旅疲憊之心。
從「夜深千帳燈」壯美意境到「故園無此聲」的委婉心地,既是詞人親身生活經歷的生動再現,也是他善於從生活中發現美,並以景入心,滿懷心事悄悄躍然紙上。
天涯羈旅最易引起共鳴的是那「山一程,水一程」的身泊異鄉、夢回家園的意境,信手拈來不顯雕琢,王國維曾評:「容若詞自然真切。」
本詞既有韻律優美、民歌風味濃郁的一面,如出水芙蓉純真清麗;又有含蓄深沉、感情豐富的一面,如夜來風潮回蕩激烈,深受後人喜愛。
納蘭將塞上風景、行軍神態,以及自身的怨思之情婉轉道來,畫面壯美中不乏相思柔情,正所謂「剛柔相濟」,尤其其中「夜深千帳燈」一句,取景新穎豪壯,深受國學大師王國維讚賞。不得不說這是一首描寫邊塞軍旅途中思鄉寄情的佳作。
榆關:山海關,古稱渝關、臨榆關、臨渝關,明代時改為今名,其地古有渝水,縣與關都以水得名。在今河北秦皇島。那畔:那邊。聒:吵鬧之聲。鄉心:思念家鄉的心情。
納蘭詩詞
「最受歡迎納蘭詞容若公眾號 最具人氣的納蘭詞解讀」
詩詞 納蘭詞古文唯美短篇隨筆
王國維:「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當你的善良受到委屈時
※縱使東風依舊,怕紅顏不似。好事近·何路向家園
※人這一輩子,可能覺得活得很累!
※樑上燕,輕羅扇,好風又落桃花片。天仙子·夢裡蘼蕪青一剪
TAG:納蘭詩詞 |
※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納蘭容若
※默然落淚,然後只想說:心湖那畔,彼岸花開,伊人猶在……
※印光法師:對境無心絕瑕纇 徹見威音那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