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小和尚:師父說了,好好說話,少些煩惱

小和尚:師父說了,好好說話,少些煩惱





良言一句暖三冬,惡語傷人六月寒。這句民諺說的是我們要好好說話,因為話說得不好,殺傷力很強;若說得合適,也可以是暖心丹。好好說話有很多學問,學問多了,你的煩惱可能就會變得更少。



心直可以,口不能快

很多人說話時,特別心直口快,還老愛強調,「我這個人就是直腸子,有什麼說什麼,絕不遮遮掩掩。」他們往往還會這樣想:我總比那些有話藏在肚子裡面不說,裝陰使壞的人好些吧?
 
這樣的人是缺乏智慧的。
 
自己認為的好話不一定就是好話,心直口快也很容易傷人。心直口快的人,可能是一個古道熱腸的人,但說出來的話,卻讓人不能接受。
 
沒有智慧的人,怎麼能體會到你的慈心悲心呢?人家聽到的,全是你很直的「傷人之語」。
 
在佛家看來,心直是好事,口快卻是沒有智慧,是不善巧的。
 
還有人認為,心直口快的人往往不會說假話。其實,這個也不一定。
 
比如,某人看見一個什麼現象,馬上就說了,這是我先看見的,我認為是事實。但是,你看到的這個現象可能是另外一回事。如果他認定他看到的才是事實,衝突必然發生。所以,千萬別認為心直口快的人說出來的話就一定是實話。也許對他而言,這可能是實話;但對於事實來說,不一定就是實話;對別人來說,不一定就是真相。
 
過去,佛經里就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個比丘,半夜裡在山洞裡打坐。突然有一個女子進來躲風雨,當時,比丘也沒有注意到有人進來,靜靜地獨坐了一夜。第二天,比丘出來了,女子也出來了。有人就說「我親眼看見了,這個比丘破戒了。」然後,佛就跟這個傳話者說,你千萬不要這樣講,雖然是你看見的,但不一定是事實。但這個人就一口咬定:他倆就是衣冠不整從裡面出來的……後來佛就反覆地勸他不要這樣,但是他最後還是堅持自己的看法,最後遭受到很嚴重的果報。
 
這個例子告訴我們,心直口快確實不一定是好事,直率常常是傷人的借口。

說話不知輕重
因為內心糊塗

說話不知輕重,這實際上是內心糊塗的一種表現。
 
比如父母愛孩子,這是毋庸置疑的,但很多父母對孩子說話時卻不知輕重,像「你看看,張三學習怎麼樣,再看看你……」這種話對孩子來說是很重的話,會深深傷害孩子的自尊心。這樣的父母,雖然不乏對孩子的慈悲心,但是沒有智慧,內心是糊塗的。所以當他看到孩子有一些缺點或不良習慣時,就會迫不及待地去強行改造,說話不知輕重。
 
為澄清糊塗的內心,避免經常性輕言、狂言、多言,我們有必要對自己進行止語的訓練。
 
曾經,有過節的甲乙兩公司的代表見面商討和解大事,因兩位都是嚴謹之人,對他們而言,講錯一個字都是大事。於是,見面以後,甲掏出一個紙條說:「我怕把公司領導的話轉達錯了,所以就把他托我帶給你的話念出來給你聽。」於是他就拿出紙條念了起來。念完了,另外一個公司的代表就說,好,我受誰誰的委託,然後給您帶過一句話。
 
其實,在寺院里也有這種訓練,就是每隔一段時間,弟子們要把最近發生的一些事情記錄下來,以免自己的言行舉止不妥當,而自己又不知道。
 
另外,弟子們每晚一定要做功課,睡前要反省,反省當天說錯了哪些話,做錯了哪件事,然後,第二天改正。

為什麼人歲數越大越煩惱?

一位居士講過這樣一個故事。他說,小孩子的思維方式特別有意思。「我兒子小時候,有一次給他剃頭,頭頂留一撮,周圍都剃掉。剃完後孩子照鏡子,覺得很奇怪,問我為什麼頭頂要留著頭髮,卻把周圍剃掉了。我就跟兒子說:『因為你是小孩,這樣會顯得比較可愛。』孩子想了想:『哦!我明白了,大人是把頭頂中間的剃掉,周圍留著顯得比較可愛。』
 
「在上小學前,孩子會講這樣的話,但在上學後他的作文已經開始這麼寫了:『今天秋高氣爽,萬里無雲,我懷著愉快的心情走向了學校。』」
 
這位居士說,現在他的兒子告訴他,如今再也說不出小時候的這些話了,因為他已經學會了用制式語言的方式去表達了,找不到初心和本心的那種狀態了。
 
這位居士問禪師:「是不是說人長大的過程,實際上就是由本真、初心的那個狀態,慢慢走向無明?」
 
禪師回答他:「某種程度上是這樣。有可能一開始就無明,後來越來越無明,增加了無明。」
 
也就是說年紀越大越無明,越糊塗。試想一下,如果我們還沒有領悟到生命的真相,生命就這樣衰退了,是一件多麼可憐的事。
 
我們沒有聽說過哪位修行的老和尚老糊塗了,老和尚都是越老越明白,越活越明白。一座寺院里,如果有一個80、90歲乃至100歲的老和尚,那就是寶了,鎮寺之寶。

人最需要提防的是自己的煩惱

當今社會,我們的物質生活越來越富足,但精神上卻很難說越來越愉悅。雖然購物、上網、旅遊以及生活中的種種便利會給自己帶來一些愜意,然而我們發現,短暫的快樂之後,自己的煩躁與焦慮依舊存在,甚至越來越多,鬱悶、迷茫的心境也會不時籠罩心頭。
 
我們的不快樂是很微妙的。有時候,雖然有了一份體面的工作,我們卻悶悶不樂,暗暗抱怨很長時間都沒有得到提升,工資沒有別人漲得多;還有的時候,同事得到讚美和賞識,我們的內心會酸酸的,黯然神傷;夜深人靜,本是安然入夢的時候,我們卻為了人際關係複雜、利益分配不均等事徹夜難眠……
 
是買房購車的壓力,是老闆的苛刻,還是同事之間的矛盾讓我們失去了內心的安寧與祥和?為何即便我們有車有房,跳槽換了公司、換了老闆,內心的苦惱仍舊得不到解決?
 
究其根本,我們的痛苦不是源於外在的人、事、物,而是源於我們內心,外在只是一個「緣」罷了。
 
從小到大,我們眼睛看到的,耳朵聽到的,內心感受到的,都是這個「我」——我的想法,我的感受,我的喜好,我的自尊,我的利益。有了「我」,也就有了「他」,在我們的觀念中就會形成種種與他之間的對立。
 
但這種對立並非真實存在,只是自己的一種感受。由於我們常常本能地以「我」為中心看待周圍的一切,這就造成很多想法是片面和錯誤的。
 
其實,這個「我」,說穿了不過是一個因緣和合的產物。就像是一幅畫,畫上四肢和臉,加上喜歡的衣服,再加上一些附屬物,比如親人、地位、房子、財產、喜好的東西等,就成了生活中形形色色的「我」,成了我們每個人都認為實實在在的「我」。這個「我」是變化無常的,年輕會變得衰老,新的會變成舊的,權力、財產、名利都會時過境遷。
 
我們不得不承認,身邊的一切人、一切事每時每刻都在變化之中,我們真的預測不了,更掌握不了。而最大的變化,莫過於當我們化作一把泥土,重新回歸大自然懷抱的那一刻。
 
所以,為了滿足、美化這個變化無常的「我」而拼死拼活、生悶氣,實在是划不來。
 
我們對他人常抱有一份戒備之心,其實最需要提防的倒是自己的煩惱。煩惱一旦出現,我們的內心就會失去安寧,喪失理性與智慧。
 

要想減輕煩惱,享有快樂,就要從去除煩惱產生的因入手。比如,我們習慣了只在意自己,那現在可以嘗試多用一些心思去體會他人的處境和心情,多去關心他人。關心他人的時候,自己那顆緊繃而僵硬的心會變得輕鬆而柔軟。療治自己的煩惱心病,最好的醫方在於利他。






《好好說話》


作者:學誠法師


出版社:廣東人民出版社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們免不了跟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無時無刻不在與人溝通,《好好說話》不僅是講說話之道,更是改善人際關係,改變人生命運的經典之作。本書作者是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北京龍泉寺方丈學誠法師,《好好說話》也被稱為史上首次將佛經中的說話之道化用到日常生活、工作中的書。






好好說話是門大學問。對於「好好說話」這個話題,你有什麼感想,可以留言告訴小編哦!小編會隨機選出5幸運讀者,贈送由北京紫圖圖書提供的學誠法師簽名本《好好說話》1本,趕快來參與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年文摘 的精彩文章:

搶鮮看|《青年文摘》第20期豐碩上市
壽司、多肉和喵星人,彈奏它們只需要這樣做……
穿越有風險,但我還是想試試
看看自己那張熬完夜的臉!
你這麼愛記仇,肯定過得不好吧?

TAG:青年文摘 |

您可能感興趣

師父說:除了要好好說話,還要好好聽話!
我師父的《好好說話》——有好的念頭,就能說好話
我師父的《好好說話》——你知道嗎,有些話是不能直說的
我師父的《好好說話》——有的話,永遠不能從別人的嘴裡說出來
我師父的《好好說話》——在最微小處也想著別人,就能讓人難忘
我師父說:心裡沒有大志向,剩下的就只是小情緒
我師父說,心大了,事就小了
我師父的《好好說話》——溝通,絕不是為了說服別人
我師父的《好好說話》——「法師,你最近好像長個了?」
我師父的《好好說話》——人之所以苦,是因為心裡裝錯了東西
我師父說:我們嘴上說信佛、誠心,可是真的做到了幾分呢?
我師父的《好好說話》——既然已經走到谷底了,就無所畏懼了
我師父的《好好說話》——你親眼看到的不一定就是真的
我師父的《好好說話》——沒有一種生氣是值得的
我師父的《好好說話》——不是路好路壞的問題,而是心態的問題
我師父的《好好說話》:你的話可以給別人莫大的慰藉和療愈
我師父的《好好說話》——看破,不說破
我師父的《好好說話》——「你嘴上所說的人生,就是你的運勢」
我師父的《好好說話》「為了玫瑰,也要給刺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