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美國政治選舉背後的商業色彩

美國政治選舉背後的商業色彩


美國政治選舉背後的商業色彩



美國競選一直被詬病為金錢與政治的遊戲,金錢與政治緊密糾纏在一起,是美國民主政治的倡導者和實踐者們所無法迴避的事實,並且愈演愈烈。從籌備、制定計劃開始,到實際投入競選,把自己的政治理念傳達給選民,採取各種手段拉票,最後贏得選民的支持,整個過程的花費越來越昂貴。政治籌款過程中的商業化運作,是美國選舉制度的一大特色,也是競選經費能夠吸金千百萬甚至上億的原因之一。

美國競選經費數額成倍增加


隨著權力鬥爭的日趨激烈和複雜,美國總統競選的花樣與形式不斷翻新,競選的準備時間也在不斷拉長,所以競選經費也在與日俱增。據統計,1860年林肯競選總統時,其競選經費為10萬美元,1936年民主黨和共和黨的競選費用總計為1400萬美元,1948年競選總額為5000萬美元,1952年猛增至1.4億美元,1972年達4億美元,1980年再次翻番達10億美元。1992年競選經費高達5億美元以上,據稱,佩羅在此次競選中曾平均每天花去100萬美元。1996年的總統競選是一次最為複雜的競選,此次競選是有史以來耗資最大的一次是一次「最昂貴的競選」。各種競選活動的耗資總額達30億美元以上,遠遠超出除日本以外的其它資本主義國家在這方面的開支。


美國競選資金的籌措


美國是一個成熟的商業社會,商業策略、商業手段、商業模式,商業人士通通被引入政治領域。首先,候選人大多聘請資深商業人士統領自己的籌款隊伍,總統候選人更是如此。如2004年大選時,布希陣營籌款隊伍的領軍人是俄亥俄州的金融家雷諾茲,其競爭對手克里競選陣營的財經主席則是花旗集團全球市場副主席蘇士曼。

就總統候選人而言,籌款過程分為前、後兩個階段,其中有的步驟是公眾看得見的,有些則是隱形的。前期是從候選人決定競選開始到獲得黨內提名,在黨內發動的一系列籌資活動,這類活動包括募捐晚宴、針對個人或機構的捐獻演講以及黨部關係圈的外展籌資等等,前期募款對象以候選人的親朋好友、政治同僚、黨內支持者為主。當候選人獲得黨內提名並向社會公布之後,籌款便進入第二階段,這時才是真正意義上面向社會籌措競選經費的開始。


籌款團隊的骨幹籌款人大多為精明強幹的商人,他們是籌款的主力軍。對籌款隊伍的統領依照市場的營銷方式來運作。2004年大選中,如布希團隊設有三級榮譽稱號,籌款10萬以上者授予「先鋒隊員」稱號,20萬以上者為「別動隊員」,30萬以上者為「超級別動隊員」,共有500多人獲得這些稱號。克里陣營中,籌款10萬以上者可獲得「競選副主席」的頭銜,獲此頭銜者近300人。事實證明,這套源於商業領域的獎勵機制是卓有成效的,2004年的總統候選人籌款總額分別打破了兩黨各自的歷史記錄。


在籌款方式上,除個人遊說外,傳統做法主要有舉辦餐會、晚會、拍賣會、音樂會、體育賽事等聚會形式,想方設法設計名目,使籌款活動事出有因,讓捐款人在捐錢時獲得愉快的參與感。隨著時代的變遷,籌款方式也時有創新,最新一種便是網上籌款。在高科技互聯網的迅速普及之下,網路籌款成了籌集競選經費越來越重要的手段。第一個成功使用此法的是現任民主黨主席狄恩,他在2003年角逐黨內總統候選人提名時,招攬了一批互聯網專家進入自己的競選班子,結果在互聯網上籌得數千萬元的充足經費。


一般來說,因候選人的理念和主張不同,其支持者是有地域傾向和行業傾向的,因此競選陣營在籌款時必須對此做縝密的分析,為籌款活動界定出方向和範圍,有效地利用自己的社會資源。依目前美國社會的政治傾向來看,共和黨的大額捐款人多來自證券金融、能源、電力、房地產、製藥、農業、煙草、交通等傳統行業,民主黨的金主則多來自律師、教育、媒體、影視娛樂、醫療健康、高科技等觀念較自由的行業。


收人之財,自然要為人辦事。美國民間組織「公民」的資料顯示,美國國會的不少立法措施都與「軟捐款」有關,涉及葯業、煙草業、汽車業、能源業、電視廣播、外交等領域。以能源業為例,年收入曾近千億美元的美國最大能源交易巨頭安然公司宣布破產後,輿論披露該公司負責人是手握重權的白宮領袖們的座上客。當年老布希任總統時,安然公司主席肯尼斯·萊就曾幫他籌措過競選經費。小布希競選州長、問鼎白宮,安然照樣鼎力資助。有報道稱,從1993年迄今,安然對小布希的政治獻金近200萬美元,向政客和政黨共捐款600萬美元。同時,100名參議員中的71人及眾議院435名眾議員中的187人在過去10年中都曾收受過安然公司的捐款。

美國競選經費的使用


在所有競選經費中,開支最大的是廣告宣傳費用,因為候選人競選的基本目標就是要將自己的政治理念傳達給選民,以獲得他們的認同與支持。這部分費用主要用於廣播和電視上。兩黨候選人之所以都把競選廣告作為入主白宮的殺手鐧,是因為它在大選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們利用廣告來陳述自己的政治見解,攻擊對手,反駁批評對方的攻擊以及塑造個人形象。誰的錢多就意味著誰能請最好的媒體策劃人員,誰就能購買最黃金的電視時段。電視廣告是總統候選人最青睞,同時也是最昂貴的宣傳手段,它所能傳達的信息量遠遠超過於其他任何傳媒手段,能短時高效地將信息傳至千家萬戶。在總統競選中,50%-60%的競選經費都花在%告上,如2000年的美國總統大選中,民主共和兩黨候選人戈爾、小布希兩人所花%告費累計達9000萬美元。電台%告之所以受到重視,是因為美國是汽車文化,美國人每天要花很長時間在汽車裡度過;汽車使美國成為一個流動城市,而廣播電台是連接它的唯一媒體。


隨著新媒體時代的來臨,信息高速公路得到廣泛普及,這一新技術很快被候選人看中;奧巴馬、希拉里、麥凱恩等爭先恐後在網路上安營紮寨,希望利用互聯網為自身參選創造有利的輿論環境。隨著新技術的開發,總統候選人相互競爭的戰場己從白宮新聞發布會、各州巡講會、電視辯論賽蔓延至SMS、lphone、Web2. 0等新技術上。


比如,美國聯邦選舉委員會公布的資料表明:2008年1月份,在奧巴馬團隊募集到的3600萬美元捐款中,有2800萬來自於互聯網;其中90%的單筆款項金額都少於100美元。這些款項雖然數目不大,但卻恰恰成了奧巴馬陣營在新媒體時代總統角逐的巨大財力支持。另外,在開發電子遊戲方面,奧巴馬競選團隊同樣沒有忽視;如他們通過購買「Uuitar Hero」和「Madden 09」這兩款熱門遊戲的廣告牌來號召玩家參與總統預選。可以說,奧巴馬是美國競選歷史上首個實施在遊戲中植入廣告策略的候選人。當然,新式昂貴的技術開發及其應用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沒有相應的資金來源,一切都是空談。作者頭條號:笑笑說事 微信號:xiaoxiaosummer72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互聯網金融觀察網 的精彩文章:

TAG:互聯網金融觀察網 |
您可能感興趣

英國執政黨在地方議會選舉中大勝
數學與選舉:揭開美國總統大選背後的秘密
國民黨中央委員選舉 黨主席選戰延長?
這部韓國電影揭露了韓國政治選舉的秘密《超級市長》
選舉造勢之舉?韓國總統候選人發布《星際爭霸》地圖
在德國選舉軟體中發現的漏洞,安全部門擔心俄羅斯干預德國大選
韓國電影推薦《特別市民》首爾市長選舉過程中政治界的明爭暗鬥!
從台灣打到港澳,國民黨主席選舉激戰正酣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新總幹事選舉開啟 中國唐虔競逐
韓國正式進入下屆總統選舉日程:韓中央選舉委員會發表國民談話
歌聲與抗爭:美國婦女選舉權運動中的歌曲
【德國選舉】「德國統一以來最艱難的選舉」德國大選時間已定!
安倍:或將修憲國民投票與國政選舉同時實施
美國總統選舉前加強安保
美國總統選舉,《自然》雜誌支持誰?
喬治亞特別選舉:混美國政壇還是要看臉
德國基民盟意外贏得地區選舉
馬克龍贏得法國選舉意味著歐洲民粹主義失敗?德國大選才是關鍵
韓國總統選舉:民眾希望總統以「韓國優先」敢於對美國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