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孫武為什麼要斬殺吳王的兩位愛姬?

孫武為什麼要斬殺吳王的兩位愛姬?


孫武為什麼要斬殺吳王的兩位愛姬?



孫武的十三篇兵法,大致對吳王闔閭講解了之後,吳王對這個年輕人佩服得五體投地。《吳越春秋》上記載:「每陳一篇,王不知口之稱善,其意大悅。」

吳王高興地問道:「先生,你說的雖然很好,但不知實戰起來究竟如何,能不能找個什麼地方練練?」


「行!沒問題。」


「那就寡人讓你帶上一支隊伍,去教訓教訓楚國蠻子,或者越國鳥人也行,你敢不敢?」


「不行!兵者,國之大事也,沒有正當理由,沒有充分準備,又怎麼能隨意挑起戰爭呢?」孫武一口拒絕了。

吳王笑了笑,又問:「不錯。既然不能輕易攻打鄰國,那我就給你一隻隊伍訓練訓練,怎樣?」吳王闔閭要繼續考驗。


「沒問題,什麼樣的隊伍都可以訓練。」



孫武為什麼要斬殺吳王的兩位愛姬?



《孫子兵法》小楷作品

「什麼隊伍都行?」吳王闔閭想了想,「你說什麼都行,那我把後宮的女人交給你訓練,行嗎?」


「當然行。」孫武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吳王闔閭就把他後宮的三百個宮女召來,交給孫武操練。


孫武讓這三百個宮女分為左右兩隊,挑選出吳王最喜愛的兩名美姬擔任隊長,右姬管理右隊,左姬管理左隊,都穿上盔甲手持兵器,站在那裡聽命。


這些宮女們穿上盔甲後,一手持盾,一手握劍,大家相互看了,都覺得好笑,嘻嘻哈哈笑個不停。

「大家安靜!現在,你們不再是宮女,而是戰士!擊鼓!」孫武命令身後的士兵擊鼓。


行軍打仗,重在步調一致。中軍指揮,鼓旗為號,孫武命令士兵示範擊鼓,怎樣是前進,怎樣是後退,怎樣是左轉,怎樣是右轉,怎樣是停頓, 等等。


交代完畢,孫武開始第一遍演練。


鼓聲響起後,宮女們無動於衷,都嘻嘻哈哈地你看著我我看著你。


孫武為什麼要斬殺吳王的兩位愛姬?



孫武,中國春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尊稱兵聖或孫子(孫武子),被譽為「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的鼻祖」


孫武不動聲色,繼續第二通響鼓。宮女們還在笑,沒有人聽他的命令。因為大家覺得這只是在演戲。


第三通鼓響了起來,有的宮女笑彎了腰,有的蹲了下來,有的乾脆坐到了地上。


孫武的臉色很難看,「大家不要笑,這一次,可能是大家沒有理解,我再重複一遍。」孫武把命令和注意事項又大聲講了一遍。


第二次演練開始了,孫武親自擊鼓。


但是, 這一次還是和先前一樣, 宮女們都不聽他指揮, 沒有絲毫進步。


孫武的臉色更難看了,「我再和大家講解一次,兩個隊長請注意,約束好你們的部下。」孫武又耐心地講了一次,開始第三次演練。


結果,第三次演練與前兩次仍無差別。


「哈哈,哈哈哈!」宮女們笑得花枝亂顫,邊笑邊指著孫武,看他的笑話。


《史記》上說:「約束既布,乃設鈇鉞,即三令五申之。」



孫武為什麼要斬殺吳王的兩位愛姬?



《吳越春秋》,漢趙煜撰


「三令五申」這個成語,就出自這裡。依然不管用,怎麼辦呢?《吳越春秋》上記載:「孫子大怒,兩目忽張,聲如駭虎,髮上沖冠,項旁絕纓。顧謂執法曰:『取鈇鑕』。」


鈇鑕,就是鍘刀。把鍘刀抬了上來。


孫武大喝道:「約束不明,申令不信,那是我這個指揮官的罪過。既以約束,三令五申,你們卻不聽從指揮,這就是隊長的問題了,如何處置?」


一旁的執法官回答:「當斬。」


孫武一聲令下,把兩個隊長抓了出來,就要當眾斬首。


此時,吳王闔閭正在遠處高台上觀賞孫武練兵,看到孫武要斬殺自己的兩個寵姬,急忙下令叫身邊的伯噽趕去救人。


當伯噽飛奔而來時,兩名寵姬隊長已被按倒在了鍘刀之下,嚇得花容失色,渾身發抖。


「刀下留人——!大王有令,請放了兩位寵姬。」伯噽傳王令來了。


「這裡是軍隊。大王已經任命我為將,將在軍中,國君的命令有的也可以不必接受。」孫武轉身對執法的軍士喊道,「還等什麼?快斬!」


大鍘刀咔的一聲落下,兩位美姬頓時香消玉隕了。


三百宮女們鴉雀無聲,嚇得氣也不敢出。


遠處的吳王闔閭也傻了,愣了好半天回不過神來。他好後悔,真不該把他的美姬交由孫武訓練。


接著,孫武叫排在第二的宮女上前,接替兩個隊長的位置。「你們要記好,一切行動聽隊長,隊長若不在了,由下一個自動接替,以後都這樣。」


此時鼓聲再次響起,宮女們戰戰兢兢、小心翼翼地邁著步伐,左右進退, 迴旋規矩,兩隊沒有一個人犯規。


這一招,正是田穰苴第一次領兵時快速樹立威信的狠招。孫武第一次領兵,就套用了這個模式,很快就樹立了自己的個人威信。(當然,這也是後來孫武功成之後需要快速隱退的原因了。)


▌摘自《霸王的春秋:橫空出世吳闔閭》,吳閑雲(著)、電子工業出版社授權合作稿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品讀 的精彩文章:

如果沒有這一戰,四百年前朝鮮就被日本吞併了
這幾支軍隊殺傷力稱得上中國歷史上的「核武器」
若非此人,台灣在康熙時就被丟棄出大清版圖

TAG:歷史品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