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亂世弦歌:硝煙中的民國大學

亂世弦歌:硝煙中的民國大學


亂世弦歌:硝煙中的民國大學



1935年的12月9日,在一年即將結束的時候,處在危機四伏漩渦里的北平燃燒起來了。自從八年前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後,華北的中心城市北平雖然依舊雍容寧靜,卻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但顯然這一天的嚴寒沒能夠阻擋住學生們的熱情,在國民政府迫於日本的壓力擬實行華北自治之際,東北大學、中國大學、北平師範大學等校五六千名學生走上了街頭,憤怒的學生們喊出了「反抗華北自治,抵制日本侵略」的口號。人在上海的魯迅得知了「一二·九」運動的消息後,興奮地寫道:「誰說中國的老百姓是愚庸的呢?被愚弄誆騙壓迫到現在,還明白如此!石在,火種是不會絕的。」然而,嚴重的局勢還是讓身陷北平的師生們痛切地感受到,以華北之大,已經放不下一張書桌了。

其時,北平已是一座圍城,駐在宛平的日軍晝夜演習、不斷挑釁,戰爭一觸即發。和朱自清一樣,清華大學歷史系主任蔣廷黻也為北平這一文化重鎮的行將淪亡感到悲哀。他建議清華遷往湖南,這一建議得到了校方的採納。


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日軍發動全面侵華戰爭。隨著北平、天津的相繼失陷,一些著名的大學遭到空前的浩劫,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被佔領,私立南開大學則在日軍的狂轟濫炸中淪為一片廢墟。南開的創辦人張伯苓在一生的事業化為灰燼時大義凜然地宣告:「敵人只能摧毀我南開的物質,毀滅不了我南開的精神。」至1938年8月,全國108所高校中有94所遭日軍破壞,其中25所因損失慘重被迫停辦。在此民族生死危難時刻,中國的高等教育也步入存亡之際。為保留中國數千年來的教育精髓,使中華文脈得以延續,並使無校可歸的師生不致當亡國奴,中央研究院院長蔡元培、北京大學校長蔣夢麟、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南開大學校長張伯苓、北平研究院院長李煜瀛、同濟大學校長翁之龍、中央大學校長羅家倫等102人聯合發表聲明,提出「教育為民族復興之本」的口號,要求政府採取果斷措施,將一些高校遷往內地辦學。國民政府召開特別會議後下令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南遷湖南,組建長沙臨時大學;北平大學、北平師範大學、北洋工學院和北平研究院北遷陝西,組建西安臨時大學。



亂世弦歌:硝煙中的民國大學


抗戰初期,在內地辦學的長沙臨時大學與西安臨時大學面臨的一個共同難題是,戰時的大學限於條件無力容納潮水般湧入的失學愛國青年,而年輕的學生們又爭先恐後地要求參軍保家衛國,教育界也圍繞「戰時的教育」掀起了激烈的辯論。有的教授主張在國家危難之際調整教育方案,開設國防課,強化學生的軍事訓練。但不論是教育部還是各所大學,都從長遠的角度考慮反對將課程作較大的變動。西安臨大校長徐誦明在開學典禮上說:「抗戰期間,高等學府學生應當如何抗戰救國?不一定非得拿著槍杆子到前線去才是救國,我們在後方研究科學,增強抗戰的力量,也一樣是救國。」教育部長陳誠也勉勵學生,中國有成千上萬的士兵,但最缺乏的還是有知識的人,而「你們是國家最後的希望」,是當之無愧的「國寶」。陳誠的口才更具說服力,不僅安撫了學生們的熱情,也堅定了他們在戰火硝煙中鑽研學問的決心。


只是隨著戰事的升級和政府軍的失利,未及喘息片刻的長沙臨大和西安臨大又不得不繼續向大後方遷徙。「暫駐足衡山湘水,又成別離」,後來的西南聯大校歌道盡了此中的艱辛與無奈。長沙臨大選擇了「帶著些許法國情調,地處僻遠而又寧靜的東方城市(陳納德)」昆明組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雲南省主席龍雲興奮地告訴他的孩子,「現在全國最出色的人才將在我們的城市生活」,他給予了聯大師生各種支持。聯大師生在剛毅堅卓的精神感召下,寬厚容忍、和衷共濟,克服了種種困難弦歌不輟,終


于堅持到抗戰勝利。而西北聯大所處的陝南漢中,雖不是抗日主戰場,但國共之間時有摩擦,國民黨軍對解放區不斷圍困,同時又距離抗戰前線較近,這些不穩定的社會環境造成師生很難安下心來進行教學和研究。1939年,陳立夫派特務駐校監視,電令解聘校內進步教授,徐誦明抗命不從,並與北平大學40餘名教員憤而辭職,西北聯大遂被解散。


當西南聯大師生在昆明簡陋的條件下為保留中國的文脈而弦誦不絕時,北平淪陷區的基督教燕京大學和天主教輔仁大學因西方背景成為了孤島中的綠洲。燕京大學校長司徒雷登表示燕大不會離開北平,不會背叛中國,也不會接受任何一項使燕大畢業生蒙羞的政策。他在燕園升起了星條旗,並以校長名義致函日本駐軍,宣告燕京大學是美國財產,堅決反對日軍入校搜捕進步學生。燕大校友在多年後感嘆道:「星條旗啊!多少年來你曾在這塊土地上留下令《獨立宣言》蒙羞的可恥記錄,可這一次卻使你頓增光彩。」但在太平洋戰爭全面爆發後,燕京大學卻不得不面臨日益惡化的危機。1941年12月,日軍封鎖燕京大學,拒絕給予完全教學自由,燕大抗爭無果被徹底關閉。於是北平碩果僅存獨立辦學的就只剩輔仁大學和中國大學了。


輔仁大學是天主教在亞洲所設的唯一一所大學,當華北各大院校因日軍攻佔北平而風聲鶴唳紛紛南遷辦學時,輔仁由於德國聖言會的資助關係,仍在刺刀與槍炮聲中正常招生。北平淪陷後,輔仁大學奉國民政府教育部密令,繼續依循中華民國政府學制,保持行政獨立,堅守學術自由,不懸偽旗,同時積極擴充學系以延續民族教育。校長陳垣對他的弟子輔仁國文講師啟功說道:「一個民族的消亡,是從民族文化開始的,沒聽說,民族文化不消亡,民族可以消亡。我們要做的是,在這個關鍵時刻,保住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把這個繼承下去。你我要堅守教書陣地,只管好好備課,教書,這也是抗戰!」陳垣閉門謝客,率輔仁師生抗敵不屈,學校因此而講誦如恆,孑然屹立,得以保持一片故都學府的「凈土」。中國大學也在校長何其鞏的極力周旋下維持至抗戰結束。

二十世紀中國史上的八年抗戰,中國的大學教育並沒有因為戰爭的摧殘而中斷。在那戰火硝煙的動蕩年代,各大學或被佔領、或被破壞,甚或泯滅於戰火中,學生與教授們忍飢耐寒、顛沛流離,可是民族精神仍然興旺,士氣亦因敵人的炮火而變得更加剛毅。「多難殷憂新國運,動心忍性希前哲。待驅除仇寇,復神京,還燕碣。」昔年馮友蘭作詞的這首西南聯大校歌,其每一個樂章、每一個音符都躍動著一種難以抑制的民族「新生」的渴望。抗戰時期的民國大學與學人,在這一苦難的歲月中堅持弦歌不輟,維繫著中華教育與學術的香火不滅,寫下了中國教育史上悲壯的一頁。


「同學們,莫忘記失掉的家鄉,莫辜負偉大的時代,莫耽誤寶貴的辰光。趕緊學習,趕緊準備,抗戰、建國,都要我們擔當!」弦歌中的時代已然遠去,但弦歌寄託的理想卻將永恆。



亂世弦歌:硝煙中的民國大學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談文讀史 的精彩文章:

抗戰名將孫明瑾:殉國前仍部署向德山猛進
希特勒為什麼鄙視日本 卻對中國極為尊重
李鴻章英倫趣事看球賽:為什麼不雇些傭人去踢?
中國第一家族:2000年出59位宰相59位大將軍
中國古代第一個因貪腐被公開查處的丞相是誰?

TAG:談文讀史 |

您可能感興趣

歐洲終拋棄原則選擇美國 中國VS歐美貿易戰硝煙瀰漫
中國海軍陸戰隊05式硝煙中突擊,硝煙滾滾,大片范十足!
毛主席:戰火硝煙中的詩人
硝煙中綻放的鏗鏘玫瑰
韓國民眾重演朝鮮戰爭 現場硝煙滾滾
回顧歷屆美國大選電視辯論 唇槍舌戰硝煙瀰漫
戰火硝煙+性感姑娘:美國大兵的太平洋戰爭
VR AR遊戲娛樂現狀:國外自嗨 國內BAT硝煙四起
二戰的硝煙:得知日本襲擊美國珍珠港,希特勒竟破口大罵
她們的青春熱血灑在硝煙瀰漫的戰火中,她們是民族巾幗英雄!
龍珠版大富翁:無硝煙的戰鬥
伊朗鄰國生亂中東硝煙再起,中國這款戰機能派上大用場
李文慧:為找到硝煙瀰漫的戰爭感受跑遍大半個中國
近代中國禁煙歷史:是誰促成了林則徐虎門硝煙的壯舉?
炮痕累累的「天下第一關」:抗戰硝煙中的山海關
《捍衛者》後傳:淞滬會戰硝煙散盡,中國改寫國運,日軍不敗而敗
硝煙瀰漫的街頭!在西貢市區大打出手的美軍裝甲部隊
《建軍大業》熱映 觀眾:重溫歷史,戰火硝煙下有溫情
槍火硝煙之——九十高齡德國櫓子子彈狂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