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是牛棚里的糞便 棚頂的水滴就是「幻想現實主義」
《假面舞會》
「幻想現實主義」這個戲劇名詞源於俄羅斯戲劇大師葉甫蓋尼·瓦赫坦戈夫。他生前曾主張將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為首的「體驗」理念與梅耶荷德為首的「表現」理念融為一體,以即興排練和拓展劇本額外的內容為主體進行戲劇創作。「幻想現實主義」到今年才在中國流傳與認知,距離瓦赫坦戈夫去世已經過了94年。
讓這一風格流派真正被中國觀眾認知的,是我的導師——立陶宛與俄羅斯的導演大師里馬斯·圖米納斯。近兩個月,他在中國演出了三部作品:立陶宛維爾紐斯劇院的《三姐妹》與《馬達加斯加》以及俄羅斯瓦赫坦戈夫劇院的《假面舞會》。
三部作品打開了中國觀眾的眼界,原來一部經典的戲劇文本可以被「寫實與寫意」結合演繹得如此生動,可以既忠於原著又能額外延伸內涵。《三姐妹》中簡潔的舞台設置,《馬達加斯加》中充沛的人文情懷,《假面舞會》中絢麗的形式處理……這些都有別於傳統意義上我們對戲劇的理解。尤其是近日上演的《假面舞會》,劇中大量的象徵手段、肢體與音樂的運用以及詼諧幽默的處理,讓這部原本被認為是「抨擊上流社會虛偽罪惡」的萊蒙托夫詩劇擁有了新的呈現與解讀。
「人在命運的捉弄中生存。一件事情、一個想法、一個約定,在這一秒的決定也許是正確,而到了下一秒就會成為錯誤,而再下一秒又可能變得正確……這一切不可避免,舞台上那個越滾越大的雪球將人滾入歷史的輪迴之中循環往複,無論你是否接受,無論你是否痛苦。」這是導演圖米納斯聊起《假面舞會》時談到的。很明顯,這是他創作的思維,而不僅僅是再現作者萊蒙托夫對於上流社會的批判。
之前我在莫斯科觀看該劇時,發現俄羅斯觀眾最喜歡的段落是最後主人公阿爾別寧那大段的自責,在中國的演出因語言差異讓觀眾的欣賞出現了隔閡,畢竟光靠字幕無法讓普通觀眾體會到台詞的魅力。但中俄觀眾都非常認可的是《假面舞會》中那絢麗的漫天飛雪與節奏感極強的肢體設計。這是一部罕見的、沒有用面具的「假面舞會」!因為舞台上所呈現的每個角色都可能是真實的,也都可能是虛假的,根本無需依靠面具來提示,正如同現實中人的面具就是其各具特色的面孔。
這部戲最大的亮點也是將原劇本中人物的內心世界用各種形式進行外化,把原作中許多沒有的部分進行增加與設計。比如那個小丑樣式的僕人,比如那個賭博而死的屍體,比如幾個大談女權的婦人……形式與內容更加豐富,是充實了原劇本並形成了新的寓意與呈現的立體演出。手段,所依靠的正是創作者的「幻想」;而其相應表達的內涵,正是環境與內心的「現實」。
導演圖米納斯的作品來到中國後,戲劇業內外也有許多討論:幻想現實主義的創作核心是什麼?我們是否也可以擁有自己的「幻想現實主義」?
「重要的不在於形式,形式設置是最簡單的,新的解讀稍微難一些,但最難的是用戲與世界、與上天進行溝通。」圖米納斯的教誨如在耳畔,「現代的幻想現實主義」是體驗與表現的結合,重要的不僅是形式與內容,更是對於生活悖論的認知與表達。在舞台上把生活中的不幸徹底呈現,給予觀眾一絲感悟或希望,但不是答案。
中國戲劇缺少的是後者:用戲劇與世界、與上天進行溝通。我們更加強調戲劇的可看性和演出意義,總想告訴觀眾點什麼,或者說讓觀眾懂得和明白些什麼,再加上急功近利與拔苗助長,對於西方現代戲劇,往往僅是模仿其外在,而忽略創作靈感與思路。我們習慣拿一個名詞框定某一種舞台樣式,而忽略了其本質的創作精神。
「現代的幻想現實主義」已經不再是瓦赫坦戈夫時代的理想化產物,而是在近百年之中被各國藝術家傳承和發展後的藝術成果。而最核心的東西,正如圖米納斯所說,是對生活悖論的認知與表達。如果缺少了對於世界、對於人的憐憫與感悟,那麼一切創作都僅僅是沒有靈魂的空殼,絕不可能達到這三部作品給予中國觀眾的震撼。
在和圖米納斯的交往中,我能夠感受到他本身的魅力。相比其他國際大導演,他更善良和寬容,不會去憎恨什麼,因此他的作品中沒有更多的「批判」。諸如《假面舞會》中因誤會與猜忌殺死妻子的阿爾別寧,在圖米納斯看來,他的行為雖然錯誤,但並非是本人天生十惡不赦,而是無法戰勝自己的心魔,無法擺脫自己的性格弱點,對他最大的懲罰就是讓他永遠沉浸在悔恨之中,無需更多道德譴責。當然,善良與寬容並不代表圖米納斯會對世界的罪惡、政治的醜陋、社會的不公妥協,他甚至是一個認為「永遠沒有幸福」的悲觀主義者,但是他可以用微笑去面對周圍所發生的一切,並通過作品傳遞自己的世界觀與價值觀。
雖然是國際大導演,但圖米納斯卻因為自己的身份而不被任何國家當作官方的戲劇領袖。身為俄羅斯瓦赫坦戈夫劇院的藝術總監,立陶宛人不認為他代表著立陶宛的當代戲劇;由於是立陶宛國籍,無論他取得什麼樣的成就,俄羅斯人也不會將他列為「俄羅斯的戲劇大師」。身為立陶宛與俄羅斯混血,他雖然精通兩國語言與文化,卻彷彿沒有自己的家園。就像《馬達加斯加》中尋找世外桃源的主人公一樣,圖米納斯正因為要表達自己這種情感困惑才選擇了創作這部作品,讓編劇結合歷史上的真人真事與自己的情感表達構架劇本,與其說觀眾被劇感動,不如說被創作者自身的情懷吸引。
劇院就是自己的家,哪裡有舞台,哪裡就是歸宿。而圖米納斯所有的作品,都是因為有強烈的話語想要向上天表達。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契訶夫式的善良」與「萊蒙托夫的英雄主義」:他可以和藹對待每一個人,也可以嚴厲開除劇院里的蛀蟲。
瓦赫坦戈夫生前曾這樣形容:幻想現實主義就是「流真實的眼淚,用戲劇的方式讓觀眾看到」。而圖米納斯則這樣描繪:現實就是鄉下牛棚里難聞的糞便,然而它揮發後會在棚頂結成星星一樣的水滴,夜晚時看在眼裡很美,當它落在嘴裡已經純凈——這一滴水就是「幻想現實主義」。
現實永遠存在,而幻想需要每個人用真誠去體味與創造。至於「與上天的溝通」其實無關宗教,而是讓人們擁有和喚醒自己的信仰與使命。
值得慶幸的是,無論是戲劇演出、理念研究還是方法推廣,幻想現實主義已經進入中國。值得擔心的是,中國戲劇喜歡用「主義」來標榜,喜歡用固定概念來界定。然而在幻想與現實之間,遠非一個「主義」的百科全書版的解釋可以囊括。對劇本的解讀、對想像力與表現力的開發,有許多方法與練習,但假如不釋放內心,不去感悟和理解自己、他人與世界,那麼「幻想現實主義」只是空中樓閣,結局不會比已經被曲解的「現實主義」下場好多少。
攝影/凌風
-END-





TAG:北青藝評 |
※這種魔幻現實主義的味道,像芥末一樣直嗆鼻子
※雞湯是理想,毒雞湯才是現實,現在就讓你認清現實
※這就是現實的你: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現實生活中人們幻想得到的能力,這兩種惡魔果實可以實現
※綺麗的幻想鑄就詭譎的現實
※超詭怪現實的照片,真是讓人想破頭也想不明白啊
※啃手機的喵,現實就是這樣!
※用夢想支撐現實,還是用現實粉碎夢想?
※這就是理想跟現實的差距
※眼淚真正的作用是洗凈眼睛,讓你看清現實!
※現實是幻覺嗎?
※夢幻還是現實,進入真正的「冰雕城」
※這就是現實!
※這就是想像和現實的差別,扎心了
※想像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
※嬰兒聖誕藝術照的想像與現實的差距,現實還是太骨感啊
※狗與狐狸,這就是現實!
※逼真的超現實主義畫像
※上半身是理想,下半身是現實,這就是現實與理想的模樣,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