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登泰山,保平安

登泰山,保平安

登泰山,保平安



登泰山,保平安,人們無不期望通過登山的途徑,實現潛意識裡登山的心靈訴求和美好憧憬。然而一座大山與一個民族的文明史同步卻是罕見的。泰山被譽為中華民族的神山、聖山,自古就有「五嶽獨尊」、「天下第一山」的美譽,更有「泰山安則天下安」之說流傳至今。

泰山,這座起於25億年前地殼運動的大山,經歷過滄海桑田之後,展露給世人的不但有自然的造化神工,更成為人類靈魂世界的一片心靈凈土。「登泰山,保平安」逐漸成為一個美好的願景。泰山也成為一種平安的象徵,謂之「平安泰山」。


平安是泰山文化的核心元素之一,在泰山文化的語境中,平安是一個關鍵詞,在泰山的信仰里,最普遍最虔誠的則是平安信仰。

登泰山,保平安


而這要追溯至上古時期,泰山之麓的大汶口遺址出土了距今六千四百到四千五百年間大量的陶器和骨製品,屬於新石器時代典型的文化遺存。大汶口原始人類的活動區域基本上在泰山周圍,他們在泰山腳下耕種、狩獵。泰山作為勞動對象和居住場所,與早期人類發生了最為密切的關係,成為他們對於自然的最初印象。不僅如此,原始農業完全靠天吃飯,陽光和雨水對於植物的生長最為重要,泰山高接雲天,每天沐浴第一縷陽光,而興雲布雨也是在泰山上進行的,還有在黃河泛濫的時候,泰山便成為天然的避難所。因此,在整個大汶口文化時期,乃至以後的龍山文化時期,泰山周圍都是早期人類聚集的地方,形成了龐大的海岱文化圈。


正是泰山的重要作用,使它在早期人類的心目中逐漸具有了某種神力,並且聲名遠播,於是,原始部落的重要活動,如部落間的會盟便越來越多地選擇在泰山上進行,傳說炎黃二帝也曾在此結盟。


這種儀式到舜帝的時候得到進一步發展,《尚書》舜典中記述:「(舜)歲二月,冬巡守,至於岱宗,柴望于山川。」舜帝在泰山頂上,迎著朝陽,燃起柴火,向上天報告,他代天理民,替天行道,願天護佑。這就是所謂的「柴於上帝」;與此同時,四方諸侯也各自登上境內的高山向泰山遙祭,也就是所謂的「望秩山川」,整個儀式合起來叫「柴望」,這種儀式被以後的帝王長期沿襲,成為最為神聖的封禪大典。《史記·封禪書》中記載:「古者登封泰山,封可見者七十有二。」如今泰山頂上玉皇廟內懸掛的「柴望遺風」匾額說的就是這件事。

登泰山,保平安


在其後漫長的歲月進程中,泰山信仰和祭祀經歷了幾次大的轉變。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乾隆帝御筆《重修岱廟碑記》中闡述了這種演變:「蓋由柴望一變為封禪,由封禪再變為神仙。」其結果,是形成了以東嶽大帝、碧霞元君為代表的神仙信仰和以泰山石敢當為代表的靈石崇拜,成為泰山信仰中獨具特色的內容。


東嶽大帝,即泰山神。對泰山神的信仰起於遠古,史籍中有許多關於東嶽大帝的記載,東嶽廟也遍及全國大多數地方。由於歷代統治者借泰山神道設教,把封禪作為「統和天人」的盛典,泰山神逐漸由自然神人格化為有帝王之尊的神靈,在道教諸神中享有崇高地位。


據正史記載,在三代之前祭祀泰山就被列入國家常祀,歷代綿延不絕。清代以前形成朝廷祭祀泰山神、黎民百姓禮拜碧霞元君的信仰格局。泰山神在歷史上屢受褒封,史志碑銘中有許多記載。據《唐會要》記載,武則天先後封泰山神為「天中王」、「天齊君」。唐玄宗封禪泰山時,封泰山神為「天齊王」。宋真宗則先是詔封泰山神為「仁聖天齊王」,後又加封為「天齊仁聖帝」。元世祖也曾加封泰山神為「天齊大生仁聖帝」。明清兩代雖多有祭祀泰山,但從未再加封神號,相反,朱元璋去歷代封號,以「東嶽泰山之神」名之,東嶽大帝又重返自然神––「泰山神」的原貌。

登泰山,保平安


相對於歷史上東嶽大帝信仰濃厚的政治色彩,碧霞元君信仰則更具有民間基礎。碧霞元君是道教尊奉的女神,俗稱泰山奶奶,道教尊稱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道經《太上老君說碧霞護世弘濟妙經》言,碧霞元君是西天斗姥精運元氣化身,在泰山修道成真,證位天仙,受命玉皇統攝岳府神兵,護國佑民,洞察人間善惡。傳說碧霞元君能福佑眾生,有求必應。


宋代以來,民間對碧霞元君的信奉,千年不衰。清韓錫胙在《元君記》中記載,「通古今天上神,首東嶽。東嶽祀事之盛,數碧霞元君……自京師以南,河淮以北,男婦日千萬人,奉牲牢幣喃喃泥首下。」明清時,元君廟遍及全國。查《岱史》可知,凡遇事,如猛虎為害、飛蝗為災、旱澇、皇儲未建等,帝王或官員都會遣使或親自致祀元君,求元君賜佑。乾隆帝母親八十大壽時,乾隆帝仍登岱頂拜元君。時至今日,每年仍有逾百萬的香客遊人登泰山朝拜碧霞元君,心香一瓣,祈神福佑。

登泰山,保平安


泰山石敢當靈石信仰,也是泰山非常典型、並且在全國很有影響的信仰。民間自唐以來,取泰山石立於橋道要衝或砌於房屋牆壁,上刻(或書)「石敢當」或「泰山石敢當」之類,以禁壓不祥,相衍成俗,廣為流行。至今,人們依然喜歡在建築中安置「泰山石敢當」,它也逐漸成為一個平安的符號,遍布大江南北。


自然的泰山,彰顯著自然的神奇,文化的泰山,印證著文化的神聖。在中國乃至全世界,還沒有一座山像泰山一樣,在數千年的歷史發展中,始終維繫著一個古老的民族「國泰民安」的信念,泰山已成為一種象徵,在人們生生不息的活動中,泰山一直寄託著每一個炎黃子孫對生活「和諧」「平安」的期盼與嚮往。泰山是和平的承諾,和諧的保證,在她的偉岸身軀默默地保護下,無論你在何時何地,都會感覺到來自泰山的力量,聽到她一聲平安的祝福。(圖文整理自網路)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泰山碧霞祠 的精彩文章:

五大夫松——秦始皇敕封古松「五大夫」
求仙訪道如登山 達道需九步
為什麼國外只認可道教是中國的「國教」?
真正的修行是為了遇見自己
玄門必讀——邱祖論出家

TAG:泰山碧霞祠 |

您可能感興趣

鈔上攬勝 山東泰安泰山
但願人長久,平安永相伴——泰山碧霞祠隆重舉行中秋拜月祈福法會
柳下跖與泰山盜跖廟◎泰山?泰安文史拾零系列十九
泰山呂洞賓、鐵拐李、何仙姑塑像曾獲李健吾在《雨中登泰山》盛讚,陳毅指示撥款保護
中華泰山 國泰民安
為臨摹金剛經,曾抱病三登泰山,書家甘澤平作品得張海稱讚
我在泰安天頤湖泰山花海賞菊花
華山、泰山、黃山、嵩山,哪個山最值得去?
東嶽泰山天仙,庇佑九州生靈
在泰安:實拍從索道里看泰山美景
青龍白虎能目睹泰山老姑和泰安君的愛情,死而無憾
18日泰山現奇觀,登泰山如入仙境!
孔子登東山而小魯,這座東山在山東僅次於泰山
慶賀東嶽大帝的誕辰與泰山廟會定製
圖集:泰山石刻,歷史風流人物在東嶽泰山留下的印記
中天門是泰山登山東、西兩路的交匯點
「布衣將軍」和「倒戈將軍」馮玉祥,位於泰山的陵墓
泰山碧霞祠呼籲廣大信眾文明環保敬香——讓青山綠水常在,洞天福地永存
泰山碧霞祠舉行中元地官聖誕祝壽祈福法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