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瓦爾特·謝爾:唱著民歌的「聯邦德國先生」

瓦爾特·謝爾:唱著民歌的「聯邦德國先生」

瓦爾特·謝爾:唱著民歌的「聯邦德國先生」



瓦爾特·謝爾(1919-2016)

德國前總統


唱著民歌的「聯邦德國先生」


文|楊不風


(德國圖賓根大學哲學博士)

上世紀90年代的一次講話中,德國政治人物、自民黨籍政治家瓦爾特·謝爾(Walter Scheel)說道:「我曾兩次積极參与聯盟陣營的更換,1969年和1982年,每一次自民黨都陷入生存危機之中。」在另一次親密圈子的講話中,他不無自豪地宣稱:「聯邦德國歷史上,沒有哪一次重要轉折我未曾親身與之。」


謝爾在1974年到1979年間任聯邦總統,是戰後西德的第四任總統。他以口才和親民著稱,被視為聯邦德國最受歡迎的政治家之一,德國歷史學家巴陵(Arnulf Baring)曾稱之為「聯邦德國先生」。


1969年,社會民主黨在維利·勃蘭特的帶領下贏得了聯邦議會的多數席位。取得這次勝利,謝爾領導的自由民主黨的加盟功不可沒。

瓦爾特·謝爾:唱著民歌的「聯邦德國先生」


維利·勃蘭特


自民黨在政治光譜上處於中間偏右位置,靈活的政治身段使其在聯盟黨和社民黨之間兩次更改陣營,從而成為聯邦德國歷史上參與入閣執政時間最長的政黨。儘管不時被譏諷為機會主義者,但就事而論,自民黨的中間立場多次調和了基民盟和社民黨的政治分歧,促成了政黨共識,提供了折中的解決方案。


自民黨的這種政治技藝,淋漓盡致地體現在1968年當選主席的瓦爾特·謝爾身上。上述1969年的聯邦議會大選,自民黨僅獲得5.8%的政黨選票,勉強過了5%的政黨席位分配門檻。大選之夜,謝爾撥通勃蘭特的電話,達成兩黨合作協議,開啟了此後29年的聯合執政時代。


在與社民黨正式聯盟前,謝爾就清楚知道自己將出任副總理和外交部長,後來他果然於1969年履新,任期至1974年。


勃蘭特政府取得的最大成就,就是改變此前以西歐為中心的外交理念,調整對東部政策。這段時間裡,在與謝爾的協商下,勃蘭特先後與蘇聯和波蘭簽訂協議,確認了兩德之間以及德國和波蘭之間的邊界神聖不可侵犯;與民主德國簽訂協議,聯邦德國方面繼續承認任何從民主德國移至聯邦德國居民的公民身份,放棄長期以來聯邦德國作為全體德國人民惟一合法代表的聲明。聯邦德國與社會主義陣營的關係也逐漸緩和,消除了戰後西德人一直對成為東西衝突前線的擔憂,為日後兩德統一設定了起點。

瓦爾特·謝爾:唱著民歌的「聯邦德國先生」



勃蘭特在華沙猶太人街區殉難者紀念碑前下跪


憑藉這些成就和後來在華沙猶太人街區殉難者紀念碑前的下跪,勃蘭特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謝爾本人則在1971年成為首位訪問以色列的大使,一年後訪問中國,建立了聯邦德國與中國的外交關係。在內政上,兩黨的合作則標誌著德國工人階層和啟蒙後的市民階層的和解。

瓦爾特·謝爾:唱著民歌的「聯邦德國先生」



謝爾訪問中國


1972年年底重新獲得絕對多數席位,社民黨是以45.8%的得票率第一次成為議會第一大黨,被國際上普遍視為聯邦德國人對兩德協約的認同。


上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的民調顯示,高達45%的西德人認為兩德統一是當時最重要的問題,到了70年代中期以後,這一數字再也未超過1%。20多年後,謝爾將兩德統一視為是其在任時東德路線的最終結果,儘管他承認當年看不到任何一點可能。但不可否認的是,後來無論是施密特還是科爾,都未再偏離這一外交路線。


1973年謝爾為「關愛兒童行動」錄製了他演唱的德國民歌《高坐在黃馬車上》,僅到次年初唱片就售出了30萬張,謝爾一時間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離開政壇多年後,他在德國人心目中就定格在這個唱著萊茵河畔民歌的歡快形象上。

瓦爾特·謝爾:唱著民歌的「聯邦德國先生」



謝爾一直以親民著稱


1974年謝爾勝過後來成為總統的基民盟候選人理查德·馮·魏茨澤克,當選第四任聯邦德國總統,但他的政治聲譽似乎在之前就已達到頂峰。參與總統選舉只是再次證明了他對政治時機的把握。不過謝爾在任期內並沒有特別的表現,也沒有流傳後世的演講。他最突出的表現是其政治克制。1976年,他拒絕在取消對拒服兵役者進行良心審查的法案上簽名,理由是必需聯邦參議會認可;在極左恐怖主義危險不斷擴大的時期,他呼籲聯邦政府的各個機構保持克制,,不要因此損害公民的民主權利。


謝爾不認為自己的政治影響力會終結在總統任上。卸任後,他擔任自民黨高級資政,接受了一系列經濟領域的職位。1982年,他支持逐漸與社民黨離心離德的自民黨二次倒戈,重投基民盟城下。

瓦爾特·謝爾:唱著民歌的「聯邦德國先生」



謝爾晚年


謝爾晚年罹患老年痴呆症。2014年他女兒向法院起訴,稱父親被繼母虐待,要求為父親增派看護。2016年8月24日,瓦爾特·謝爾逝世,享年97歲。


刊於《財新周刊》2016年第35期。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財新文化 的精彩文章:

張釗維:年輕人適不適合拍紀錄片?
開一間民間流動圖書館,改變更多人的命運
趙越勝:動蕩時代的心魄
他如教父般,君臨足球的天下
啟蒙在當今能起什麼作用?

TAG:財新文化 |

您可能感興趣

斯大林的最愛!喬治亞民歌《蘇麗珂》
傳統民族文化傳承與守望 新疆哈薩克族民歌唱出美好心聲
王二妮&阿寶,民歌大聯唱,太珍貴了!
國慶第一天:獨家專訪川籍歌唱家霍勇 為祖國為人民歌唱是我的責任!
外國人認為這些民歌完爆賈斯汀·比伯
世界音樂季|烏克蘭民歌、拜占庭音律與低音提琴大師
喚醒中俄兩國人民記憶的蘇聯民歌
探秘四川宣漢馬渡關:石林、荔枝古道、民歌之鄉
俄羅斯民歌,口哨《田野靜悄悄》
房縣詩祖尹吉甫詩經民歌講座演唱轟動武漢音樂學院
才旦卓瑪:民歌是一個民族的「根」
首屈一指的澳大利亞民歌
優雅的民歌:古箏獨奏《山丹丹主題變奏曲》
民歌是有靈魂的:歌者澤岱
民歌的盛宴 藝術的禮讚
震撼!八省區民歌手齊唱陝北民歌《山丹丹開花紅艷艷》
新民樂新民歌音樂會成功舉辦 央措柯秀與李雙江老師同台獻唱
「茉莉花開」首屆江蘇民歌大會唱響永不落幕的鄉情
竹枝詞:古代民歌中的「豪門望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