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外國傳教士怎麼學習潮州話、廣東話、上海話?

外國傳教士怎麼學習潮州話、廣東話、上海話?

2016.08 .10|No.31


A Chinese Chrestomathy in the Canton Dialect《廣東土話文選》是西儒編撰的第一本漢語方言課本,也是漢語方言學史上的第一本方言課本。語言學家游汝傑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方言學和社會語言學,曾實地調查漢語方言一百多處,發表論文近百篇。近年來他留心於西洋傳教士的漢語方言學著作與19世紀漢語方言研究,通過他的介紹和分析,我們可以了解到《廣東土話文選》的重要價值和中國各大方言早期課本的面貌。2016年7月,「復旦中文學術叢刊」推出第二種《方言接觸論稿》,正是游教授語言接觸論研究的結集。


一、各大方言最早的課本簡介及比較

漢語各大方言最早的課本都是西洋傳教士編寫的,書名、作者和出版年代見表1。


表1 各大方言最早的課本


表1 列出粵語、閩語、吳語和客家話課本各一種,其中粵語和閩語的課本都出版於1841年,成書的年代還應稍早,應該是在鴉片戰爭之前。大量的漢語方言課本是在「五口通商」稍晚之後出版的,此前出版的漢語方言課本可以說是鳳毛麟角。


粵語課本《廣東土話文選》是在澳門出版的,篇幅長達600多頁。閩語課本《潮州土話初階》則是在泰國曼谷出版的,當地有很多來自潮州的中國移民。全書內容較簡,只有60多頁。本文著重研究《廣東土話文選》,入題之前,略為介紹同時代的《潮州土話初階》和《上海土話功課》。

(一)《潮州土話初階》

外國傳教士怎麼學習潮州話、廣東話、上海話?



圖1 《潮州土話初階》封面書影


William Dean, First lessons in the Tie-chiw Dialect,48p, Bangkok,1841. 編者

中文名璘為仁。1841年12月序刊。原書筆者見於荷蘭萊登漢學院(Sinologisch Instituut,Leiden)。此書封面有《潮州話》三個漢字,書名擬譯為《潮州土話初階》。


《序言》說,廣東西部人聽不懂潮州話,而福建鄰縣人多少可以聽懂一些,不過兩者的差別還是很大、很明顯的。曼谷的中國移民估計有25萬至40萬,其中有三分之二說潮州話。潮州話和當地的泰語有互相借用的關係。泰語從潮州話借入許多辭彙,包括數詞、各種用具名稱、各種蔬菜名稱、一些動詞和小品詞。這些詞完整借入,或僅稍有改動。


作者璘為仁是基督教美國浸信會傳教士,先在曼谷潮州籍華人社區傳教,1842年鴉片戰爭後璘為仁決定把東南亞的浸信會總部從曼谷遷往香港,並於1843年5月在香港建立了第一個講潮州話的浸信會教會。當時潮州人中國和暹羅之間的貿易,大量潮州人都是經過香港來來往往的。


全書內容較簡,只有幾十頁。正文前有一張母音表, 沒有聲母表和聲調錶。全書分數字、單詞與短語、天文、地理、方位、人體、心智、疾病、親屬、人品、建築、傢具、文房用具、農事用具、航行、印刷、文體、中文圖書、野獸、鳥類、爬蟲與昆蟲、金屬、樹木與水果、蔬菜、廚藝、時間、服裝、量詞、每月日子、四季、一年的十二個月、一星期的每一天等32課。各課只收辭彙、短語或短句,先出英文,再出漢字,最後是潮州話的。

外國傳教士怎麼學習潮州話、廣東話、上海話?


圖2 《潮州土話初階》正文書影


(二)《上海土話功課》


Benjamin Jenkins所撰的Lessons in the Shanghai Dialect(1850年),書前扉頁有用鋼筆寫的英文題籤,內容如下:Lessons in the Shanghai Dialect from Ollendorff Systems. Romanized words on Keith』s system. Supported & have been arranged by Dr. B. Jenkins, Shanghai, about 1850.題籤應是裝訂者或收藏者所為。屝頁上並有一方印章,內容如下:Private Library of John Fryer,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California。由此可以推測,這一稿本可能最初是傅蘭雅的私人藏書,後捐贈給加州大學。此書本無書名,筆者根據扉頁題籤和全書內容,將其命名為《上海土話功課》。作者不詳。

此書是毛邊紙毛筆手抄本,高22厘米,闊27厘米,紙張對摺成一葉,兩面用毛筆寫字。全書分六卷合訂成一本,共三十一課。第一冊為第一日功課至第第八日功課,第二冊為第九日功課至第十五日功課,第三冊為第十六日功課至第十九日功課,第四冊為第二十日功課至第二十三日功課,第五冊為第二十四日功課至第二十七日功課,第六冊為第二十八日功課至第三十一日功課。書脊上有「上海土白」四字,可能是藏書者傅蘭雅(John Fryer)所題。每課每句都先出漢字,再用羅馬字和另一種拼音符號逐字翻譯。課文內容據Ollendorff系統,羅馬字據Keith系統,拼音系統據Crawford系統。這種拼音系統是以方塊漢字的筆劃為基礎創製的。全書約有一半有用鋼筆手寫的英語譯文,寫在插頁上,夾在一葉的中間。全書不標頁碼。據筆者點算結果,各冊頁數及六冊總頁數如下:89頁+89頁+89頁+100頁+99頁+104頁=574頁。無標點符號。方塊漢字約有兩萬七千五百個。除有一般通用的漢字外,有個別方言字,如「亻+那」(你們)、「囡」(小孩)等。並有個別方言同音詞,如「邱」(差、壞)、一顏(一點兒)。用發圈法標單字調,不標變調。聲母分尖團,如槍tshiang、心sing。入聲韻尾分-h和-k兩套,如筆pih,只tsak。此書今藏趙元任美國加州大學(伯克萊)東亞圖書館,1997年秋天筆者到訪時將其檢出複印帶回。書前扉頁的複印件見圖1。為便了解此書正文的格式,茲將第四課最後一頁複製如下,見圖3,此頁的英文譯文見圖4。


圖3《上海土話功課》書前扉頁複印件

外國傳教士怎麼學習潮州話、廣東話、上海話?


外國傳教士怎麼學習潮州話、廣東話、上海話?



圖4 《上海土話功課》第四課最後一頁


二、《廣東土話文選》的主要內容和學術價值


《廣東土話文選》(A Chinese Chrestomathy in the Canton Dialect)是第一部漢語方言教材,在漢語方言學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學術價值。原書無中文書名,日本學者曾譯為《廣東語模範文章注釋》《廣東語句選》等,曾有中國學者譯為《廣東方言讀本》(顧鈞 2013)。筆者認為譯為《廣東土話文選》較妥。

外國傳教士怎麼學習潮州話、廣東話、上海話?



圖5 《廣東土話文選》封面書影


此書編者是裨治文(E. C. Bridgman, 1801-1861),他是美國第一位來華傳教士,於1830年初抵達廣州。此書於1838年編成,並於1841年在澳門出版(S. Wells Williams),大8開本,698頁。


據作者1841年6月10日寫於澳門的序言,此書的寫作得到「Society for the Diffusion of Useful Knowledge in China」的會員的贊助。馬禮遜(J.R. Morrison)審讀了書稿的大部分,並作了修改,Robert Thom 寫了「日用品」和「貿易」部分,衛三畏(S.W.Williams)寫了「自然歷史」部分及其他小段落,並編了索引。另請一些本地學者協助編寫。正文前的「導言」對拼寫法作了說明。其中「漢語語法」一節說本書不少材料取自Premare所著Notia Linguae Sinicae。又認為Remusat所著Elemens de la Grammire Chinoise 在研究方法上更有用。正文分為17章:習唐話篇、人體篇、親屬篇、人品篇、日用篇、貿易篇、工藝篇、工匠務篇、耕農篇、六藝篇、數學篇、地理志篇、石論篇、草木篇、生物篇、醫學篇、王制篇。每篇皆分成若干部分,每部分包含若干條目,以詞、短語或句子出條,每條用英文、漢字和廣東話拼音羅馬字相對照。再用英文對較難條目作注釋。


此書《導言》內容甚為豐富,分為十節。第一節講到寫作本書的目標有三:一是幫助外國人學漢語;二是幫助本地人掌握英語;三是試探能不能用羅馬字拼寫、表達廣東話。書中指出官話和閩語都出版詞典,幫助學習,但中外人士在廣州互相交際、交流已有長達兩個多世紀之久,但有關廣州話的讀物除了馬禮遜的篇幅短小的《廣東土話字彙》(1829年)外,沒有別的出版物提供給學習廣東話的學生,希望本書的出版能夠得到大家的認可,並且對學習者有用。第二節論述廣東方言字,指出方言字只是用來記錄語音,多加「口」字偏旁,如「喊【口+棒】【口+冷】」(意謂「所有」),記錄常用詞可不帶「口」字偏旁,如「美士」(Mr.)、「先士」(cents)。第三節是正字法,列出標寫單母音、雙母音和輔音的33個字母或字母組合。第四節「附加符號」,母音有長短的區別,長音用在字母上面加一撇表示。在字母有上角加逗號表示省略一個不完全的母音。在字母有上角加一個倒寫的逗號表示送氣,相當於h。


用中國傳統音韻學的發圈法表示平上去入各分陰陽的八個聲調。第五節「聲調說明」,根據《康熙字典》對四聲的解說,逐一詳解。並以四聲為綱,分133組,列出廣州話的所有音節,每一音節以一個字為代表,字後注廣東話讀音。並詳細解說每一組的字音。最後一段還指出廣州話和澳門話的語音差異。第六節「通用語言」, 即書面語或官話。作者指出書面語的跨方言性質,及其悠久的歷史。並列出官話的所有音節,每一音節以一個字為代表,字後先注官話讀音,後注廣東話讀音。第七節「漢語語法」,提出幾條語法規律,如語序是:主語—動詞—直接補語—間接補語;修飾語前置於被修飾語等。又解釋了傳統文法中的幾個概念:實字、虛字、死字、活字、起語詞、接語詞、嘆語詞、歇語詞等。第八節「中國文獻」,將《四書》《五經》與《聖經》和希臘、羅馬的古文獻作了比較。介紹了兩種文獻目錄,一種只列書名和作者,另一種還有內容簡介。第九節「學生圖書館」,以《四庫全書》的「經史子集」四部為綱,分類介紹中文圖書。第十節「學習方法」,作者強調學習漢語需要經常「說、說、說;讀、讀、讀;寫、寫、寫」,像小孩學語言一樣。在學了本書第一章後,將學會1500到1800 個字,應將這些字按《康熙字典》的214個部首進行歸類和分析。在漢語教師、馬禮遜的《華英字典》或《康熙字典》的幫助下,很容易做到這一點。熟讀本書的若干章後,可以去讀《三國演義》和《四書》。在掌握本書和這兩本書後,可以根據各人的興趣選讀其他書籍。


全書的詞語和語句,皆採用廣東土話,僅有個別章節用文言文原文,加廣東話注音。如《農耕篇九 · 農本第三章》是雍正對康熙《聖諭》之一「重農桑以足衣食」的詳解,共661字。《六藝篇十 · 禮儀類第一章》引《曲禮》的第一段等。故此書對於研究十九世紀中期的廣東話的語音、辭彙和語法是非常珍貴的資料。同時,此書內容涉及社會生活的許多方面,所以對研究19世紀中期的廣東社會和文化也是寶貴的資料。

外國傳教士怎麼學習潮州話、廣東話、上海話?



圖6 《廣東土話文選》正文第1頁書影


在本書出版之前,已出版兩種詞典性質的著作,可供學習廣東話之用。較早的一本是:Sir John Francis Davis, a vocabulary, containing Chinese words and peculiar to Canton and Macau and to the trade of those places.(《港澳商用辭彙集》)Macau: printed at the Honorable Companyás Press.1824.77p. 15cm.。篇幅較短。


第二種是:Robert Morrison(1782—1834), A Vocabulary of the Canton Dialect(《廣東省土話字彙》),600多頁(未標頁碼),東印度公司於1828年出版澳門。此書是東印度公司發起出版的,目的是為貿易和商業活動提供中文單詞和短語。分三冊,第一冊英漢辭彙,第二冊漢英辭彙,第三冊中文詞或短語。作者在導言里指出,船員和生意人對外國的商品名稱的說法,五花八門,很不規則,有時用全用外語,有時用中文翻譯,偶爾半中文半外文。全書內容豐富,篇幅長達600多頁。此書為馬禮遜所編,裨治文編寫《廣東土話文選》時有所參考。我們在研究《廣東土話文選》時,可以拿《廣東土話字彙》來比較。

外國傳教士怎麼學習潮州話、廣東話、上海話?



圖7《廣東土話字彙》封面書影


三 、《廣東土話文選》所見外來詞


(一) 《字彙》和《文選》所見外來詞的特點


這些外來詞是用廣東話翻譯的。所採用的廣東話音節與英文原文接近,例如用「吉」(Kat)字對譯cutlet的cut或England 的g;用「煙」(ín)字對譯inch的in;用「亞」(á)對譯Asia的A。用-p,-t,-k結尾的入聲音節對譯相應的英文音節,例如用「吉烈」(Kat lít)對譯cutlet;用「噠」(tát)對譯tart;用「的」(tik)對譯Atlantic的tic;用讀音尚未顎化的「嘰(kí)、機(kí)、咭(k?)」對譯ge,k,g;因為廣東話來母和泥母不分,所以可以用「波羅」(Pó lo)對譯Borneo;而《澳門紀略》(1751年)所錄「lemon」的葡語發音的漢字直音則是「利盲」,這也說明「泥來不分」。


廣東方言字常在通用漢字左邊加「口」,也用這類字來翻譯英文,例如噠、啤酒、[口+架]啡、[口+莽]菓、嗶嘰、佛囒仁、罷囒地酒、荷囒、咪唎加國、[口+英]咭唎國、佛囒哂國。上海來源的外來詞沒有「口」字偏旁的特點。《上海話功課》(1850)將coffee寫作「加非」,沒有「口」字偏旁,但將法國人、英國人寫作咈囒西人、英咭利人,有「口」字偏旁,顯然是參考廣東的寫法。


(二) 《字彙》和《文選》所見英語里的漢語來源外來詞

外國傳教士怎麼學習潮州話、廣東話、上海話?



表2 中國茶葉名稱的英譯


這些茶葉中有4種是綠茶,有7種是紅茶。綠茶來自安徽,紅茶來自福建。紅茶的英文名稱譯自閩語。例如「武彝」,今廈門音讀bu3 ji2,英文譯為「Bohea」,兩者相近。廣東人用廣東話讀「武彝」兩字,讀音是「Mow e」,顯然與英文不合。馬禮遜的註解是錯誤的:Bohea-tea. the name is derived from the Chinese word mow-ee。

外國傳教士怎麼學習潮州話、廣東話、上海話?



表3 各種紅茶名稱的廣東音、廈門音和英語比較


三種綠茶,即熙春、屯溪和松蘿來自皖南的徽語區。但這三種茶葉的英語讀音卻與徽語相差甚遠,而與廣州話相近。屯溪是古徽州一帶茶葉的製造和集散中心,表4比較這三種茶名的廣州音、屯溪音和英語。可知英語是根據廣州方言音系翻譯的,例如臻攝字(「屯」)廣州音韻尾保留-n,徽語音韻尾脫落,而英語有-n 尾;見系三四等字(「溪」)廣州音保留舌根音,讀kh-,徽語顎化或舌尖化,讀t?h-或tsh-,而英語讀kay;通攝(「松」)廣州音仍讀u?,徽語已將主母音變讀前低母音a,而英語讀-ung。可見當時的廣州人是用廣州音來讀這些綠茶的中文字眼,而英國人再從廣東音,將其譯為英語。


表4各種綠茶名稱的廣東音、屯溪音和英語比較


黃皮,一種中國水果,果皮黃色,故稱。葡萄牙人譯為「vompit」,《廣東土話字彙》譯為「Wong pe」,《廣東土話文選》(446頁)譯為「Wong p?i」。


(三)外國地名翻譯問題


本節通過同時代的《油拉八國》《廣東土話文選》和《海國圖志》三書的比較,討論外國地名的翻譯問題。


首先介紹《油拉八國》一書。此書可能是一本世界地圖集的文字註解,為手寫本,筆者2008年複印自日本關西大學亞洲文化交流研究中心。全書殘缺不全,共97頁,只包括歐洲和亞洲兩部分,即《油拉八國》和《愛息阿》。總書名無考,為稱述方便,暫名《油拉八國》。全書用上海土話寫,內容為歐亞兩大洲各國的地理和人文概況,涉及外國地名甚多。作者應是上海本地學者,書中常稱「耶穌降下來」云云,故很可能是基督徒,姓名事迹不可考。書中寫道:「中國政令末、妒忌外國人個、格末許伊通商、只得五個海口,廣東、福建廈門、寧波、福建、上海」。故寫作年代應在19世紀40年代五口通商之後。

外國傳教士怎麼學習潮州話、廣東話、上海話?



圖8《油拉八國》書影


《海國圖志》六十卷,湖南邵陽人魏源著,道光丁未(1847)序刊。


《海國聞見錄》,福建同安人陳倫炯著,清雍正八年(1730)刊行。《海國聞見錄》所見國名有:英圭黎/英機黎、荷蘭、佛蘭西、多爾其、俄羅斯、葡萄牙、是班呀(西班牙)、普魯社(德國)、吝因(丹麥)、黃旗(德國)等。


茲將《油拉八國》《廣東土話文選》和《海國圖志》三書所見外國地名列成比較表。


表5 《油拉八國》《廣東土話文選》和《海國圖志》外國地名比較

外國傳教士怎麼學習潮州話、廣東話、上海話?



注1:美理哥,最初有一個名為「Amerigo」的歐洲人到今美洲久住,故美洲或美國得名「America」。裨治文介紹美國歷史的中文著作《美理哥合省國志略》(1936年),書名即用「美理哥合省國」稱美國。


注2:Canada ,《廣東土話文選》譯為「干拿大」,上海話譯為「加拿大」。這似乎是唯一由上海話譯法取勝的外國國名。


從表中可知外國地名的翻譯在初始階段有多元化的傾向,同一個地名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出版物往往有不同的譯法,甚至同一個地名在同一本書中也有不同譯法。例如《海國圖志》所見地名異譯:


義大利:意大里/意大里亞/以他里/以他里/伊達里/羅汶/羅問/羅馬


西班牙:大呂宋/斯扁/西班亞/是班牙


葡萄牙:葡萄亞/布路亞/博多爾葛


法蘭西:佛蘭西/佛朗西/佛郎機/拂蘭祭


瑞典:瑞丁/瑞典/「粵人謂之藍旗」


璉國/雪際亞/蘇厄祭/吝因(來粵互市)


丹麥:大尼國/丁抹/盈里馬祿加/「來粵用黃旗」


這些不同的譯名經受地域和語言結構本身的競爭,最後會有某一個形式取勝。


就語言結構本身的競爭而言,大致有音節簡化的規律,如果是多音節,大都最後變成雙音節。例如歐邏巴歐洲;亞細亞亞洲;亞非利加非洲;咪唎加國美國;英吉利英國;佛囒西國法國;瑞典國瑞典等。


就地域競爭而言,廣東的譯法以絕對的優勢取勝於上海的譯法。上海的譯法很快就退隱。


例如Asia,廣州話譯為「亞細亞」[á sai á],上海話譯為「愛息阿」[? ?i a]。各自的翻譯都符合英文的原音。但最後流行開來的是「亞細亞」。《油拉八國》里的外國地名譯名幾乎全部廢棄不用。


四、現代漢語外來詞的兩大方言來源


現代漢語中的音譯外來詞,包括地名,就來源來說,大都是通過廣州方言和上海方言輸入的。大致說來,五口通商之前產生的外來詞,來自廣東話,例如見於本文的「啤酒、架啡、檸檬、芒果、波球、嗶嘰、亞細亞」等。五口通商之後產生的外來詞,廣東話和上海話有不同的譯法,最終進入漢語書面語的往往是上海的譯法。


表6 現代漢語外來詞粵語和上海話寫法比較

外國傳教士怎麼學習潮州話、廣東話、上海話?



五、結語


作為最早的漢語方言課本,《廣東土話文選》內容豐富、注釋詳瞻、鴻篇巨製,遠勝同時代稍晚的其他方言課本。此書對於研究19世紀中期的廣東話的語音、辭彙和語法是非常珍貴的資料,對研究19世紀中期的廣東社會和文化也是寶貴的資料。


外國地名的翻譯在始生階段有多元化的傾向,不同形式的譯名經受地域和語言結構本身的競爭,最後會有某一個形式取勝。近代漢語中出現的外國地名大都通過官話和廣東話譯為中文,併流行至今,通過上海話翻譯的外國地名存留至今的極少。

外國傳教士怎麼學習潮州話、廣東話、上海話?



游汝傑《方言接觸論稿》,復旦大學出版社,2016年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翻譯教學與研究 的精彩文章:

名詞與學術互動:元話語分析的新進展
王文斌,崔靚《試論英語的西方音樂特徵與漢語的中國繪畫特徵》
十八世紀歐洲人對於梵語與歐洲語言有相同點的發現
【每日一詞】Meterology

TAG:翻譯教學與研究 |

您可能感興趣

白俄羅斯師生在廣東學習中國傳統文化
山東道教界雲集碧霞祠參訪學習
「杏林醫痴」唐飛舟:遵國醫大師鄧鐵濤教誨走中醫學習正途
安徽一座山上驚現「俄羅斯村」金髮碧眼也來學習中華武術?
天下教育一家親——廣東省湛江市教師走上講台,掀起跟崗交流學習活動新高潮
濟南道教界齊聚泰山參訪學習
學習中國文化的美國道士
一分鐘佛訊:北京龍泉寺僧團英語學習班開班
南京大學俞揚博士萬字演講全文:強化學習前沿(上)
洛坤府少年學習皮影戲 傳承泰南傳統文化
新華小記者參觀皂河船閘 學習「航道安全」知識
銀川市財政局學習貫徹石泰峰同志來銀調研講話精神
外媒:中國影視劇熱播帶動越南年輕人學習漢語熱
教師節這個周末,海創院特邀東京大學博士、日本醫工協會會長門洪濤先生作客海創學習沙龍第三場
「老九報道」民生書法課堂在東城社區「學習屋」正式啟動
色譜西遊三部曲之二:「門外漢」潛心學習
典傳各地區學習教室「小管家」查詢指南
九首流傳最廣的東坡詞,欣賞學習!
中國PS大神引網友拜師學習 外國網友:原圖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