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佛教徒一定要受持過午不食戒嗎?

佛教徒一定要受持過午不食戒嗎?

佛教徒一定要受持過午不食戒嗎?


佛教徒一定要受持過午不食戒嗎?


佛教徒一定要受持過午不食戒嗎?

佛教徒一定要受持過午不食戒嗎?


孔子在《論語》中說:「食無求飽」。莊子在《外篇》中說:「節飲食以養胃,多讀書以養膽。」《黃帝內經》也有云:「飲食自倍,腸胃乃傷。」「飲食有節,重在不『過』。」 所謂飽暖思淫慾,饑寒起盜心,中國古人就意識到吃飯不能太飽,要有一個度,佛教的過午不食也是如此。


過午不食,又作持午、不非時食。佛教戒律規定出家人在日出之後至中午之間,可進食一次,超過中午之時限即不得進食。若過午而食,稱為『非時食』(即破齋)。


上座部佛教國家,如緬甸、泰國,嚴格禁止午後進食。其主要原因有三:一、比丘的飯食由居士供養,每天只托一次缽,日中時吃一頓 ,可以減少居士的負擔;二、以免貪著飲食、飯飽神虛,過午不食有助於修定。最嚴格的只喝白水,牛奶、茶、椰子水都不能喝。佛在《舍利弗問經》中說:「諸婆羅門,不非時食,外道梵志,亦不邪食。」是故佛制諸比丘弟子不可非時受食;三、午時前乃供佛所需,午時後則供鬼所要了。如果午後用餐,鬼道眾生見之而不能食用,會起嗔恨心。


在我國漢族地區,僧侶們除了誦經和料理佛事之外還要耕種勞作,由於生活方式不同,所以他們晚上還得吃點東西,不過,這時的晚餐被稱之為「藥石」。也有少數法師恪守戒律,堅持過午不食。


關於佛教徒是否一定要受持過午不食戒,可根據實際情況去看待。有些人是腸胃不適合過午不食,過午可能會引發更嚴重的胃病,得不償失;有些人是發心不適合過午不食,想通過這種方式修得種種功德利益,速成佛道;有些人是動機不適合過午不食,把過午拿到其他佛教徒面前炫耀自己的學佛功夫。解脫悟道與飲食沒有必然的聯繫,平日不貪求、不過飽即可,學佛只要虔誠用心,修行方式的選擇是可以依各人因緣而定的。

編輯 | 慧弘


插畫 | 智渡


責編 | 素嫻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般若丈室 的精彩文章:

「嫉惡如仇」是不是一種嗔心?
佛教是否允許賭博呢?
菩薩忙得過來嗎?
佛教為何禁止食用蔥蒜等?
《心經》度一切苦厄

TAG:般若丈室 |

您可能感興趣

為什麼一定要受持「三皈依」?
為什麼受持戒律這麼重要?
受持戒律的意義
持誦文殊心咒需要師父受持嗎?
百字明咒需要灌頂才可以受持嗎?
在家居士所受持的「五戒」有哪些?你是幾分戒?
您想獲得清凈莊嚴的相貌嗎?來彌陀寺受持清凈的八關齋戒吧!
受持五戒,它有兩層含義
受持五戒都有什麼利益
「受持正法,而煩惱不除斷」的究竟原因
細數受持八關齋戒給我帶來的益處
信眾如何受持菩薩戒?
受持「這四句偈」為他人說,功德不可限量!
受持菩薩戒需要注意的事項
受持五戒有什麼利益
做人的妙用是受持五戒
做人的妙用是持五戒,學佛的妙用是要受持菩薩戒
受持八關齋戒的殊勝功德
受持五戒有什麼好處?25位善神守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