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林懷民屬於現代舞的舊神系

林懷民屬於現代舞的舊神系

林懷民屬於現代舞的舊神系



《水月》是林懷民1998年創作的作品,時隔現在已經快要20年了。2007年的時候因為有觀眾拍照,發生了轟動一時的保利劇院喝斷觀眾終止演出的事件。時隔9年這部作品再次來到國家大劇院,林懷民及時在演出前提醒了觀眾——當然不能排除有「愛之甚切」又「罔顧斯文」的觀眾再次衝動,但觀眾顯然也進步了好多,演出期間連咳嗽都聽得見。

連咳嗽都聽得見,足見作品之靜。《水月》之美就在於靜寂,在於空無。同時這也的確是一部不容干擾的作品。因為靜寂之外,它內部的力量源源不斷,一分神一差錯都會讓氣息散掉。


談論《水月》須先談舞美。春水東流,月上柳梢,中國詩人一代又一代的詠唱讓水和月逐漸成為傳統文化中最優美的兩個意象。要想在水、月、鏡的靜寂之後,到達心靈的空無需要一種特殊的場域,此刻舞台的魅力就凸顯出來。我們可以看到,在舞台上草草鋪陳出來的白色漣漪,與右上方的一面三角鏡面互成映照,而在舞台背面的巨大的鏡面則讓整個空間,增加了一塊虛空和反射。這樣的舞台設計堪稱完美,恰如其分地呈現出東方哲學裡的「鏡花水月終究一場空」的世界觀。


穿著白色長褲的舞者緩慢地開場了,我感覺他就像驚起池塘的一朵水花,一瞬之間,靜寂的世界開始晃動起來。絕妙的開場。他輕輕地伸開長臂,看那隱藏在身體里的舞魂遊盪穿梭,此起彼伏。接著另一位舞者緩緩地走上了舞台。在這之後作品在一系列的疊加和重複中慢慢地展開。《水月》是一部能讓舞者陶醉在身體里的作品。它能喚醒舞者對身體的感知。2003年雲門舞集在紐約演出《水月》,並獲得了當年紐約時報年度最佳舞蹈作品的榮譽。紐約時報給出的評論是這樣的:「林將太極導引的動作衍化為意涵豐富的舞蹈語彙,這是一項傑出的成就。」而歐洲舞蹈雜誌更是稱,「《水月》呈現獨特成熟的中國編舞語言。這項亞洲舞蹈的進化性絕不亞於威廉弗塞斯的法蘭克福芭蕾舞團對古典芭蕾的影響」。


評價如此之高,就是因為現代舞的編舞語彙中出現了「太極導引」這樣一個東方辭彙。這種編舞語言讓身體呈現出一種靜寂、安詳和堅定的氣質。所以當舞者慢慢舒展身體的時候,一股古典之美就源源不斷地散發出來,而非西方現代舞里關注的骨骼結構、肌肉力量、運動方式等。台灣另一個宗師型的人物劉鳳學曾在1968年發表宣言:「現代舞是尊重個性和表達思想感情的一種創作舞蹈。目前世界各國的現代舞,有一個共同的新趨向—創作具有自己民族傳統精神的舞蹈。……依據我國古代樂舞及國術中的動作,透過寫實與抽象的表現法,非對稱多於對稱及空間立體化的現代美學觀念,強調主題動作的變化,(即表現運動)而創作的。使我國傳統舞蹈藝術和創作相結合,產生具有傳統精神的中國現代舞蹈。」林懷民找到的「國術中的動作」即是太極導引。太極導引已經成為林懷民編舞中的程式化語言。

需要補充一點的是,雲門舞集的成就不僅僅是因為太極導引。它另一個創作源泉是林懷民的漢語言功力。中文系的出身讓林懷民多了一個編舞之外的維度。所以在舞台呈現方面你會看到,獨舞、雙人舞、三人舞以及群舞的處理像極了古典詩詞中的比賦興。「言之不足,歌之詠之,歌詠之不足,舞之蹈之」。這些古典修辭成為這部作品的靈魂寄託之所。


對於普通觀眾而言,這部作品的上半部分(即水尚未漫上舞台之前)是沉悶乏味的。這之前的舞段完全集中在人體的腹部以上。人的身體如松煙,雲朵,虛無又緩慢,只是在天地間、人群中緩慢地移動。沒有淡漠的慈悲,只是冷冽地呈現。這之間只有一個短暫的動作迅速的女子獨舞讓我精神一振,彷彿在迷茫的水面之上看到一隻「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的白鷺,不甘沉寂,想要掙脫出這種虛無。


下半場終於水漫上來了,水聲嘩嘩,時而如山泉叮咚,時而如大浪滔天。此一刻,舞台背後的鏡面徹底打開,三個空間相互映照,舞者光彩四射,充滿了整個空間。


《水月》是林懷民的標誌性作品。即使在今天看來仍舊是一部傑作,完整、完美。尤其在處理過場的手法上,林懷民讓這部作品沒有一絲懈怠和鬆弛,能夠牢牢地抓住觀眾。所以任何對於它結構、地位和意義的評論都顯得畫蛇添足,它已經成立了,無需評說。準確地說《水月》《行草》等一系列作品為林懷民確立了他自己的在中國現代舞中的地位。


看完這場舞蹈我一面感嘆作品如此之美一面唏噓林懷民在舊神的光環里光芒萬丈,一直未能走出巢窠。

在我看來林懷民屬於中國現代舞的舊神系,它的精神導向的是那個過去的時代,古典意象、田園風光、禪宗況味、書法迷戀——雲門舞集呈現的作品一直屬於那個遙遠的可以被想像的東方。從這個意義上講,林懷民是一個繼承者也是一個開拓者——他繼承了這個文化的基因,開拓出現代舞的東方語彙,但同時他又把它固化了。作為一個評論者,我當然沒有資格告訴他怎麼走,我只能呼喚新神的確立。然而新神在哪兒呢?


攝影/王小京


-END-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青藝評 的精彩文章:

現實是牛棚里的糞便 棚頂的水滴就是「幻想現實主義」
盧浮宮冷宮裡的孤單寂寞美
探討人類心靈「兩難處境」的《野鴨》
面對舌燦蓮花的政客,留個心眼吧!
感動人的身體像天堂像海洋

TAG:北青藝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