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五子滌痰湯:趙紹琴治類風濕驗方

五子滌痰湯:趙紹琴治類風濕驗方



中醫書友會第1085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醫人成長



I導讀趙紹琴老師經驗:關節尚未腫大,可按一般痹證辨治,若關節腫大疼痛一旦形成,則應從痰論治,治以滌痰通絡之法,選用性滑利善走竄之品,組成開竅通關之猛劑,以滌除骨節間之留痰濁飲。(編輯/張亞娟)



趙紹琴從痰辨治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經驗

作者/彭建中、楊連柱




類風濕性關節炎屬中醫痹證範疇。其發病多因素體虛弱,風寒濕熱等外邪乘虛侵襲,內客經絡骨節,久留不去,痹阻氣血而成。吾師趙紹琴教授對本病有獨到見解。他認為本病之初,關節尚未腫大,可按一般痹證辨治,若關節腫大疼痛一旦形成,則應從痰論治。




凡關節腫大疼痛多屬有形之邪留滯其間,痰濁、水飲、瘀血皆其類也。類風濕之關節腫大,或為梭形腫大,如指關節病變;或為關節腫脹,凸起一塊,如腕踝關節病變,然其並無骨質增生,但有關節腔水腫或軟組織增生。況其腫脹可反覆發作,其為痰飲甚明。此皆因外邪久留,經絡閉阻,致氣血津液停滯而為痰為飲。此等痰飲生於經絡之中,留於關節之內,徒以健脾燥濕化痰亦不能速去。當治以滌痰通絡之法,選用性滑利善走竄之品,組成開竅通關之猛劑,以滌除骨節間之留痰濁飲。



方名五子滌痰湯(自擬),即三子養親湯加冬瓜子、皂角子而成。方用蘇子10克,白芥子6克,萊菔子10克,冬瓜子10克,皂角子6克(或用皂角代皂角子亦可)。




若病在早期,表現為四肢關節遊走性疼痛,關節並無腫脹,或略顯微腫,其痛忽作忽止,倏忽往來者,皆是痰飲流注欲作窠穴之象,治宜祛風勝濕通絡劑中加入三子養親湯,以祛除經絡中流痰,方用大豆卷10克,秦艽10克,威靈仙10克,絲瓜絡10克,桑枝10克,蘇子10克,萊菔子10克,白芥子6克。



方中白芥子用量雖小,卻是重要的引經葯,因其性通利透達,善祛皮里膜外之痰,走於經絡之中,故為必用之葯。




若其病已成,四肢關節腫脹明顯,疼痛較劇,觸之痛甚。此為痰飲留蓄於骨節間,已成窠穴之勢。舌苔白膩水滑,脈象沉細滑或濡滑皆是痰飲深伏之象。此時痰飲聚於骨節,聚成窠穴,難於速去,三子養親湯已力所不及,可用五子滌痰湯加味。



方用蘇子10克,萊菔子10克,白芥子6克,冬瓜子10克,皂角6克,海風藤10克,絡石藤10克,天仙藤10克,絲瓜絡10克,桑枝10克。方中五子合用,善能滌除骨節間痰飲濕濁,合以三藤及桑枝、絲瓜絡,更能通利經絡,祛風勝濕,痰飲不至復留為患。方中皂角一味,至為重要,其味辛辣猛烈,走竄力強,善開竅通關滌痰除垢,與白芥子協力,領諸葯直達痰飲窠穴,而奏滌痰消腫之功。




若見關節腫脹迅速增加,疼痛劇烈,手不可近,是痰飲之勢猖厥,非峻劑無以遏其勢,宜用上方合控涎丹,裝膠囊吞服2-3分,服後瀉下痰水樣便,即收腫消痛止之效。




若證屬陽氣衰微,寒痰凝滯,漫腫作痛,屈伸不利,六脈沉微,舌淡苔白水滑,面色?白,形寒畏冷,是陽衰不能溫化所致。宜上方合三淡湯,即淡乾薑、淡附片、淡吳萸各6克,重者各用10克,以溫陽逐飲。




若腎陽不足,虛弱症現,伴見腰膝酸軟,神疲乏力,頭暈耳鳴,腰以下冷感明顯,舌淡胖大,苔白且潤,脈沉弱無力者,可於方中加入杜仲10克,川續斷10克,補骨脂10克,以補腎壯骨。




病至晚期,症見關節腫大變形,周圍肌肉萎縮,屈伸不利,運動受限。此屬痰瘀互結,治療較為棘手。治宜滌痰化瘀並舉。上方參入補陽還五湯意,加生黃芪30克,炒地龍10克,再酌用乳香、沒藥、桃仁、紅花、赤芍、當歸、川芎、茜草等化瘀之品。或為丸服,以圖緩效。




依趙師之經驗,從痰辨治類風濕可獲良效,但臨床上尚需要求病人加強患部功能鍛煉和走路運動,避免寒冷刺激,注意清淡飲食等。








I 版權聲明




  • 本文摘自《趙紹琴臨證驗案精選》,學苑出版社出版。作者/彭建中、楊連柱編輯/張亞娟,校對/張術強、惠芬。



  • 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繫協商。


I 投稿郵箱  tg@linglan.com


【全能搜索】解惑,【精選文章】授業,【經典誦讀】傳道,【臨證參考】實戰。歡迎下載靈蘭中醫App,給你的中醫「裝備」升級。請長按識別下圖二維碼或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直接下載,也可在各大應用商店搜索【靈蘭中醫】。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書友會 的精彩文章:

簡易便方愈臁瘡
一次醫家、病家的「質疑問難」
逼著小醫治大病
瀉下藥治不好的便秘,該咋辦?

TAG:中醫書友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