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去日本看什麼,看那些隱匿的日常

去日本看什麼,看那些隱匿的日常

第一次見到家貓,是2013年初冬,我正供職於一家老牌出版社,專註旅行類圖書的出版工作,為了更多的了解和必要的答謝,我們邀請了十家以內容取勝的旅遊業翹楚,探討這一領域中內容產品的更多可能性。


那剛好是螞蜂窩(家貓至今供職於此)風頭正盛的一段日子,北京地鐵各線路被它的標誌橘色所覆蓋,門窗廣告上寫著大大的「螞蜂窩」。研討會上有人提及此,不無羨慕地說螞蜂窩在品牌運營方面的創新。家貓的回應我一直印象深刻,她打趣著繞過那些風光的營銷案例,把話題引向內容,在複雜的網路環境和更複雜的旅遊行業中,她希望能夠在內容方面有所堅守。

去日本看什麼,看那些隱匿的日常


那個時候,我還不知道家貓是較早的那一批傳媒人轉型,5年的記者生涯帶給她在品牌經營方面唯一的直覺,是內容。所以一年後,當我收到她的一封只有創意點的郵件時,我幾乎興奮地跳起來,當即回復她:我一定出。


她在信中提到三點:圍繞一個國家的文化,將旅行者應當知道的文化細節、歷史脈絡抽絲撥繭;不求諱莫如深的專著,只做一本真正幫助旅行者更好認知的旅行指導,實用而不百度百科;無論是誰,無論有否名氣,對寫作者的第一要求,是懂這個國家,鑽研某一領域為佳。這是一個系列計劃,名為「旅行美學」,日本是第一本書。

去日本看什麼,看那些隱匿的日常


在我的觀察里,自2013年起,旅行類出版物開始遭遇瓶頸,除了搭上末班車的幾部作品,大部分因同質化嚴重而草草退場,直到今天,這個瓶頸期仍在持續。所以很長一段時間,我幾乎不碰旅行題材,無論人氣多高、所到之處多麼令人驚奇,亦或走遍了整個世界,都不足以打動我,讓我放下那偏執到趨近「成見」的判斷。作為曾經的旅行類出版物讀者,我自己也在等待一本專註文化體驗且不裝的作品,所以從最開始起,我就將這本書作為一種嘗試,試著在夾縫中再往前探探路。


我把這個想法當面告訴了家貓,如同一年前一樣,她思考片刻,說了四個字:言之有物。我不知道在我興奮地答應她又狠狠地潑了一桶冷水後,家貓是如何調整思路,只是在那之後我們再也沒有提起過「瓶頸」二字,只一心去做,沿著「言之有物」這四個字。


我們一遍又一遍地討論策劃方案,時時刻刻,即便深夜12點,也自然地留言,若是當面更會爭執不休,關於寫作者多寡問題一直是我們最大的分歧,她堅持眾創,我執著於某一人,她問我:如果你去旅行,尤其是國外,你會詢問一個人還是盡量多的徵求大家的建議?大家。我脫口而出,然後停在了那兒。對,關於一個國家,誰能鑽研多個領域,誰能實現面面俱到,為什麼不找專業的人獲得更為準確的解答?能否拋開MOOK或合集這類老舊的概念,以旅行者的需求為唯一考量?所以時常在沉思之後,我們打電話給對方:我想了一下,昨天還是你那個想法好。就這樣,好幾個下午,我們攤了整張桌子的書,一本又一本,取長補短,直到最後,兩個人飢腸轆轆,癱倒在沙發上。

去日本看什麼,看那些隱匿的日常


方案的確定只是開始,由於簽約前沒有樣章,我對於第一批約請的寫作者,多少有些苛求。驚喜的是,無論是學者還是旅居日本的達人,在我們設定的領域中,總能找到最合適的那一位。當然會有周折,也會在修訂策劃、排布文章的過程中,選擇放棄已經約好的稿件,一面在收件夾里驚喜的收稿,一面又抱歉地回復著「對不起」,在往複的郵件中,這本書漸漸有了模樣。


家貓說,螞蜂窩以前也出版圖書,但此前的宗旨是幫助那些內容優質的用戶,將遊記整理出版,完成夢想。而這一次,她想幫助更多的人。


所以我特意去詢問那幾位看過書稿的朋友,他們說得最多的,是知道了去日本應該看什麼以及看到的是什麼。


比如日式那種做減法的美學背後,是對傳統美學的傳承,讓人放下周身累贅、功名利祿,去想像整個春天、去想像浩瀚的宇宙;而為什麼日本人在吃飯前會樂此不疲地對著餐食畢恭畢敬地說一句「我開動了」?除了對料理人辛苦準備的感謝,還在感謝著食物:謝謝你以己命續我命,他們深信「舉頭三尺有神明」,連最常吃的米飯里,也藏著88位神明;禪對日本的影響更為強烈,它深入到了日本國民文化生活的所有層次中,禪指引日本人認識到自然也是一個有聲有色而情趣盎然的侶伴,他們在春天寫道「月在夜空行,手掌散落櫻」,在夏天寫道「夜捕螢火蟲,少年指尖綠」,他們不斷地從自然中發現驚奇……

去日本看什麼,看那些隱匿的日常


去日本看什麼,看那些隱匿的日常


去日本看什麼,看那些隱匿的日常


去日本看什麼,看那些隱匿的日常



有趣的是,在這本書中,對文化的深入解讀應當算作「表象」,家貓始終堅持著另一條隱線:為讀者所用。所以你會看到不同季節里日本人的祭祀傳統;在和風旅館深處被定格的江戶時代;從川端康成筆下靦腆又遲疑的男人,到村上春樹故事裡沉溺於肉體快感的少年,日式溫泉的發展與禮儀中那些有趣的文化變遷;日本茶產區、日料特色產地、手工藝原產區、博物館、美術館、鐵道尋蹤,這些對旅行者而言實用的乾貨指引,也專門請人配圖作畫,以手繪的方式呈現,幫助讀者從遊客到行家旅人。

去日本看什麼,看那些隱匿的日常


去日本看什麼,看那些隱匿的日常


去日本看什麼,看那些隱匿的日常



就在今天,我拿到了樣書,第一時間給家貓閃送。在電話的兩邊,我們突然又回到了第一次策劃的那個下午,一面誇讚著印刷多麼精美、手感多麼舒服,一面又挑剔著各種不滿意的細節,暢想著如果有機會加印,將如何調整和更改。


做這本書的過程,有一種單純的快樂,把自己完全放進去,想像著要前往一個國家,把在旅途中的慌張、遺憾甚至恐懼,和盤托出,一一面對,我要了解哪些文化、要閱讀哪些歷史,我是否需要一個便攜手冊,幫助我不至迷失在這個國度。指腹輕劃著面前這本書,在內心的隱逸角落,多少有了些安定。

去日本看什麼,看那些隱匿的日常


去日本看什麼,看那些隱匿的日常


去日本看什麼,看那些隱匿的日常



相關圖書

去日本看什麼,看那些隱匿的日常



《日本,隱逸的日常》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做書 的精彩文章:

《三體》在美國的成功,為我們打開了一扇門
一本書所挑戰的思維邊界
每個書封都該被當成藝術品來做
從古埃及到今天,貓是如何一步步佔領書店的?

TAG:做書 |

您可能感興趣

別總看什麼日本片,今天一起來看個韓國的。
每日一笑,看什麼看,朕就抱你了怎麼著吧!
當你不知道看什麼的時候,看看這個號
你們看春晚的時候,到底在看什麼?
心裡空落落的,看《前半生》的這段日子,我在看什麼?
那些見多識廣的孩子,都是看什麼書長大的?丨明日團
看看什麼才是時尚髮型, 看了之後……
暑假不知道看什麼?來看看日本的科幻電影變遷
日本宅男改造特殊顯示屏:戴上眼鏡想看什麼就看什麼
搞笑段子:看什麼看,沒看過天山童姥嗎?
那個「面試女研究生看胸看臉」的教授,現在去看什麼了?
這個周末不看《變5》,我TM還能看什麼?
看什麼看,都給我笑
那些見多識廣的孩子,都是看什麼書長大的?丨最後一天
死魚眼,看什麼看,再看我就把你瞪回去!
擼多了的人看什麼都是花的,不信?點進來看看?
他們這麼拉好感,除了看臉還看什麼
當我們看抽象畫的時候,我們到底要看什麼?
一起來看看什麼是青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