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費曼談教育:父親如何啟發我的科學思維

費曼談教育:父親如何啟發我的科學思維

本文由公眾號「把科學帶回家」提供


給孩子最好的科學教育

費曼談教育:父親如何啟發我的科學思維


理查德·費曼(Richard Feynman),上世紀最重要的物理學家之一,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他對任何事物都擁有強烈的好奇心,除了研究物理學,他還有很多傳奇的經歷,比如破解保險柜密碼、演奏手鼓、破譯瑪雅象形文字、繪畫甚至調查太空梭失事。


費曼的天分很大程度上來源於父親的教育。費曼的父親會維修收音機,會帶小費曼觀察自然,並擅長用簡單的語言傳達深刻的道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費曼如何回憶自己父親帶給自己的啟發。


小小科學家

在我出生前,我父親對母親說,「要是個男孩,那他就要成為科學家。」 當我還坐在嬰孩椅上的時候, 父親有一天帶回家一堆小瓷片,就是那種裝修浴室用的各種顏色的玩藝兒。我父親把它們疊壘起來,弄成像多米諾骨牌似的,然後我推動一邊,它們就全倒了。


過了一會兒,我又幫著把小瓷片重新堆起來。這次我們變出了些複雜點兒的花樣:兩白一藍,兩白一藍……我母親忍不住說, 「唉,你讓小傢伙隨便玩不就是了?他愛在那兒加個藍的,就讓他加好了。」


可我父親回答道,「這不行。我正教他什麼是序列,並告訴他這是多麼有趣呢!這是數學的第一步。」我父親就是這樣,在我還很小的時候就教我認識世界和它的奇妙。


恐龍到底有多大?


我家有一套《大英百科全書》,父親常讓我坐在他的膝上,給我念裡邊的章節。比如有一次念到恐龍,書里說,「恐龍的身高有 25 英尺, 頭有 6 英尺寬。」 父親停頓了念書, 對我說,「唔,讓我們想一下這是什麼意思。這也就是說,要是恐龍站在門前的院子里,那麼它的身高足以使它的腦袋湊著咱們這兩層樓的窗戶,可它的腦袋卻伸不進窗戶,因為它比窗戶還寬呢!」就是這樣,他總是把所教的概念變成可觸可摸, 有實際意義的東西。

費曼談教育:父親如何啟發我的科學思維



我想像居然有這麼這麼大的動物,而且居然都由於無人知曉的原因而滅絕了,覺得興奮新奇極了,一點也不害怕會有恐龍從窗外扎進頭來。我從父親那兒學會了「翻譯」——學到的任何東西,我都要琢磨出它們究竟在講什麼,實際意義是什麼。


如何觀察自然


那時我們常去卡次基山,那是紐約市的人們伏天避暑消夏的去處。孩子的父親們工作日都在紐約幹活,周末才回家。我父親常在周末帶我去卡次基山,在漫步於叢林的時候給我講好多關於樹林里動植物的新鮮事兒。其他孩子的母親瞧見了,覺得這著實不錯,便紛紛敦促丈夫們也學著做。可是這些丈夫們不理她們。她們便來央求我父親帶他們的小孩去玩。我父親沒有答應, 因為他和我有一種特殊的關係, 不想讓別人夾雜進來。

於是,其他小孩的父親也就只好帶著他們的小孩去山裡玩了。周末過去了,父親們都回城裡做事去。孩子們又聚在一起時, 一個小朋友問我,「你瞧見那隻鳥兒了嗎?你知道它是什麼鳥嗎?」


我說,「我不知道它叫什麼。」他說,「那是只黑頸鶇呀!你爸怎麼什麼都沒教你呢?!」

費曼談教育:父親如何啟發我的科學思維


其實,情況正相反。我爸是這樣教我的——「看見那鳥兒了么?」他說,「那是只斯氏鳴禽。」(我那時就猜出其實他並不知道這鳥的學名。)他接著說,「在義大利,人們把它叫做『查圖拉波替達』,葡萄牙人叫它『彭達皮達』,中國人叫它『春蘭鵜』,日本人叫它『卡塔諾·特克達』。你可以知道所有的語言是怎麼叫這種鳥的,可是終了還是一點也不懂得它。你僅僅是知道了世界不同地區的人怎麼稱呼這隻鳥罷了。我們還是來仔細瞧瞧它在做什麼吧——那才是真正重要的。」(我於是很早就學會了「知道一個東西的名字」和「真正懂得一個東西」的區別。


他又接著說,「瞧,那鳥兒總是在啄它的羽毛,看見了嗎?它一邊走一邊在啄自己的羽毛。」「是。」我說。


他問,「它為什麼要這樣做呢?」我說,「大概是它飛翔的時候弄亂了羽毛, 所以要啄著把羽毛再梳理整齊吧。」


「唔,」他說,「如果是那樣,那麼在剛飛完時,它們應該很勤快地啄,而過了一會兒後,就該緩下來了——你明白我的意思嗎?」「明白。」


他說,「那讓我們來觀察一下, 它們是不是在剛飛完時啄的次數多得多。」


不難發現,鳥兒們在剛飛完和過了一會兒之後啄的次數差不多。我說,「得啦,我想不出來。你說道理在哪兒?」


「因為有虱子在做怪,」 他說,「虱子在吃羽毛上的蛋白質。虱子的腿上又分泌蠟,蠟又有蟎來吃,蟎吃了不消化,就拉出來粘粘的像糖一樣的東西,細菌於是又在這上頭生長。」


最後他說,「你看,只要哪兒有食物,哪兒就會有某種生物以之為生。」


現在,我知道鳥腿上未必有虱子,虱子腿上也未必有蟎。他的故事在細節上未必對,但是在原則上是正確的。

費曼談教育:父親如何啟發我的科學思維



又有一次,我長大了一點,他摘了一片樹葉。我們注意到樹葉上有一個 C 形的壞死的地方,從中線開始,蔓延向邊緣。


「瞧這枯黃的 C 形,」他說,「在中線開始時比較細,在邊緣時比較粗。這是一隻蠅,一隻黃眼睛、綠翅膀的蠅在這兒下了卵,卵變成了像毛毛蟲似的蛆,蛆以吃樹葉為生。於是,它每吃一點就在後邊留下了壞死的組織。它邊吃邊長大,吃的也就越多,這條壞死的線也就越寬。直到蛆變成了蛹又變成了黃眼睛、綠翅膀的蠅,從樹葉上飛走了,它又會到另一片樹葉上去產卵。」


同上一例一樣,我現在知道他說的細節未必對——沒準兒那不是蠅而是甲殼蟲,但是他指出的那個概念卻是生命現象中極有趣的一面:生殖繁衍是最終的目的。不管過程多,么複雜,主題卻是重複一遍又一遍。


我沒有接觸過其他人的父親,所以在當時我並不懂得我父親有多麼了不起。他究竟是怎麼學會了科學最根本的法則:對科學的熱愛,科學深層的意義,以及為什麼值得去探究?我從未問過他,因為我當時以為所有的父親都理所應當地知道這些。


簡單卻又深刻的道理


我父親培養了我留意觀察的習慣。 一天, 我在玩馬車玩具。在馬車的車斗里有一個小球。當我拉動馬車的時候,我注意到了小球的運動方式。我找到父親,說,「嘿,爸,我觀察到了一個現象。當我拉動馬車的時候,小球往後走;當馬車在走,而我把它停住的時候,小球往前滾。這是為什麼呢?」


「這,誰都不知道。」他說,「一個普遍的公理是運動的物體總是趨於保持運動,靜止的東西總是趨於保持靜止,除非你去推它。這種趨勢就是慣性。但是,還沒有人知道為什麼是這樣。」你瞧,這是很深入的理解,他並不只是給我一個名詞。


他接著說,「如果從邊上看,小車的後板擦著小球,摩擦開始的時候,小球相對於地面來說其實還是往前挪了一點,而不是向後走。」


我跑回去把球又放在車上,從邊上觀察。果然,父親沒錯——車往前拉的時候,球相對於地面確實是向前挪了一點。

費曼談教育:父親如何啟發我的科學思維



我父親就是這樣教育我的。他用許多這樣的實例來討論,沒有任何壓力, 只是興趣盎然的討論。 它在一生中一直激勵我,使我對所有的科學領域著迷,我只是碰巧在物理學中建樹多一些罷了。


從某種意義上說,我是上癮了——就像一個人在孩童時嘗到什麼甜頭,就一直念念不忘。我就像個小孩,一直在找前面講的那種奇妙的感受。儘管不是每次都能找到,卻也時不時地能做到。


本文摘自費曼自傳


《你幹嗎在乎別人怎麼想?》


更多精彩的科學教育文章,


以及有趣好玩的科學小實驗,


歡迎關注公眾號「把科學帶回家」!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科學 的精彩文章:

那些讓你後悔萬分的決定,都是怎麼做出的?
理解未來第20期——挑戰科學最前沿:生命科學與人工智慧
獨自在實驗室里造黑洞的人
這種玻璃能瞬間從透明變成全黑的
生物醫學前沿講座:創新藝術與再生醫學

TAG:環球科學 |

您可能感興趣

佛陀母親摩耶夫人的懷胎經驗,對孕婦有何啟發?
向黑格爾學習如何做哲學——《精神現象學》的啟發
姜昆:相聲要給人啟發和哲理,相聲演員要科班學習創作
啟發愛因斯坦的五個瘋狂思想實驗
張啟發:水稻育種的研究、思考以及變革
希臘科學的精神是自由,這對中國科學研究有何啟發
杜蘭特:詹姆斯抱團啟發了我,如果不是因為他,我絕不會加盟勇士
蒂特:安切洛蒂手下擁有J羅的皇馬給了我啟發
秦皇漢武的尋仙活動對我們的啟發是什麼?
贊可夫給今天的教師什麼啟發
還在為孩子的藝術教育一籌莫展?也許這篇文章能給你點啟發!
科學家發明軟體發光機器人:受章魚皮膚啟發
有這種擅長啟發式提問的父母,孩子的科學啟蒙自然不在話下
南懷瑾老師:啟發我太多,誰真能領會其意呢?
KD受詹姆斯啟發投勇士?七年前推特曾暗諷詹姆斯,他怎麼說
定弘法師:一則附體事件給學佛人的啟發
教育是什麼,什麼是好的教育?或許這篇文章能給我們啟發!
十本佛教書籍,你都被哪些智慧之語深受啟發?
歷史課本中熟悉的「米諾斯王宮」:受發掘特洛伊古城啟發被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