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熊玲:為何叛逆自我願望?

熊玲:為何叛逆自我願望?

熊玲:為何叛逆自我願望?



K記者來電話採訪的問題:許多女性反應,她們購物時,經常性買了錯誤的,或不想要的東西,之後很後悔。請熊老師從心理學的角度談談這個現象意味著什麼?

聽到這一問題,感覺平平,因這現象很常態呵。轉眼一想,「經常性買錯東西」,也挺怪異的。我的回答是:女人通過購物,購好的物品,以使自己有掌控和擁有的快感。但為什麼經常性(購錯物)失誤?有點費解。這一現象像類似心理學上的「口誤」行為。


先理解口誤,會令我們容易去理解失誤行為。我們都知道,口誤是說了違背自己本意的話,但如果人經常性口誤(或詞不達意),就有些非常態了。那麼常口誤的人,說明在他內心有很強的違禁衝動,即:違背自己禁忌的願望,比如,一個人有阻止自己吸煙的想法,但同時也存在背叛這個想法的願望,只是後者被壓抑了,沒有覺得。


被長期壓抑的願望,不等於熄滅了,它會通過各種怪異的途徑暴露出來,口誤是一個常見的途徑之一。

熊玲:為何叛逆自我願望?


行為失誤也一樣。


經常性買錯東西,充其量是行為失誤中的「感冒」,但若經常性發生意外事故,可算是行為失誤中的「中風」,後果嚴重得多。跟口誤一樣,經常性買錯東西,說明在當事者內心有著被抑制的違禁願望,他常常做了(買回了)自己不想做的(不想要的東西)。這背後有兩個動因可解釋,一是追求的購物行為本身,而非購到物。即,是「購」這一過程令人有掌控的快感,擁有物品不是目的,領享購物的過程才是目的。只不過是無意識的,因為意識層面是想要購到物。


購錯物的第二個動因是:被壓抑的破壞慾望,也即是前面說的違禁願望。有買到東西的願望,但同時有違背買到東西的潛在願望,最終通過買了不如意的東西,實現了這個違背。違背,是一種以破壞目標,實現與意識相悖的想法。所以,違背也是一種破壞行為。如前所講,人的失誤行為,是通過怪異的途徑暴露了內心被壓抑的違禁慾望。


這個採訪話題,令我聯想到有人感覺痛苦的問題:為什麼我總是做些自己很討厭的事情?或者,為什麼我最不願的事情總是發生?

熊玲:為何叛逆自我願望?



例子:30出頭的Rongli過得很不快樂,他講了兩大困惑:(1)一直做作自己很不想做的事,有些是不喜歡的,有些是很討厭的。比如,現在的文秘工作,學習開車,是我最討厭的事情;還有鍛煉身體,帶孩子,是我不喜歡做的。(2)不相信自己會好,會成功。比如學開車,本來練習得比較熟悉,但一旦考試就緊張,身體僵硬,影響考試。出現類似的問題時,內心都會有個強勁的聲音說「不行」或「考不過」,結果也如此。


這兩個困惑與「失誤行為」是同性質的問題,只是比其「總購錯東西」造成的困境要嚴峻,其緣由也更深層。


人做作自己不喜歡,甚至很討厭的事情,如果排除情非得已的原因(比如為了生存),而他的這一做法又令自己很糾結很痛苦,如Rognli的情況。那麼這一現象本身,表達著當事者內心需求的紊亂,或在當事者的個性里有著分裂樣的自我意識。

一般而言,當人覺得所做事情不是自己感興趣的,會心生厭煩或無動力感,然後會放棄。Rongli就像強迫性患者一樣,明知應該放棄不感興趣、不開心的事情,但就是放不下,令我們很容易理解到,或許他的潛意識就不想放下。換句話,是他潛意識有種強烈的感覺很喜歡做那些不快樂的事情。這實際就是內心的一種破壞欲。


一個人,只有在他的內心深處埋有強烈的違禁慾望(或是反叛衝動),才可能幹著悖論行為。凡是控制不住地違背自己意願的行為,都說明了,人的無意識力量遠大於人的理性。


好像Rongli是一個勇於背叛自我的人,他總是與自己唱反調,一直做作悖逆自我意願的事情。那麼,Rongli哪來那麼大的無意識力量,令他總是干著自己討厭的事情呢?


借他的話進一步解析。他說:在我緊張焦慮時,我心裡總會有個背景音樂冒出「不可能順利」「不會好」。還說,這個背景樂音衍生到了生活的各處,只要做些需要成績的事情,就一定會緊張。一旦緊張焦慮,肯定是不好的結局。(這樣的預期實現,又加強了他「不會好」的認定)

他的表達,很清晰反映出他內心駐紮的自我角色:一個是做不好事情的壞我;一個是定義並監審壞我的判官;還有個害怕判官的怯我。 同時可看出他心裡的關係模式:壞我反抗的是判官;怯弱的我,因恐懼而既躲避判官,也迴避壞我。用客體關係來看,他內部關係的配對,存在兩對冤家關係:一對是「控制的父母—憤怒的小孩」,一對是「瞧不起人的父母—破壞性的小孩」。


這就好理解他的現狀,為何「總是做些自己不喜歡甚至討厭的事情」。原來,他完全無意識在重複早期父母與他的關係。即,他的過去:愛指責的父母——錯誤的他,互動的語言「你真是沒用的傢伙——我的確沒用」;他的現在:代表判官的自我——做錯事的自己,互動的語言是「你做得不夠不好——我真的做不好」。


現在他逆反自己的意願,猶如在逆反父母的意願;做作自己不喜歡的事情,猶如做作不被父母不喜歡的自己。


人內心自我的好壞,和好壞我的多少,是來自形成價值感的早年,被賦予了什麼和賦予的多少。孩提的人,是純凈的天籟之身,本不該有好壞之分的。壞與好的自我形成,是每一代父母有對好壞界定的分別心所致。


不過,每個人的心裡都有好的自我也有不好的自我。若一個表現很糟,或沒有滿足感的人,其內心不好的自我占強勢,他要麼很自卑,要麼很有破壞性的攻擊。反之,內心好自我佔優勢的人,常感覺到自足自信。


通常情況,內心壞我感強烈的人,一定說明壞我的正常需要嚴重缺失。比如被愛、被接納、允許表達不滿、釋放憤怒等,這些是個體最真實的自我需要。可惜這些需要,在許多人的經歷中,是被代表判官的父母(漸漸被內化為自己的判官)所忽視、所壓制,從來就沒有被滿足過。更糟的是,內化的父母,從此變成了討厭壞我、不接納自己的自我判官。


在「不知道自己真實需要」的人那裡,都因為他的真實自我,早被自己的假我埋葬,準確說,是被自己的假我所拋棄。因此他早已不知道自己還有什麼真我。

熊玲:為何叛逆自我願望?



心理學把不被自己認可但又甩不掉的自我(需要),稱為假我。雖然那些假我,也是自己的部分,但是自己不喜歡的部分。


自身不被喜歡的部分,正是從小感受到的自我角色:怯弱,笨蛋,不聽話,沒出息,等等。這些角色被定格在內心,總令人不爽也不想要。於是有的人,為改變壞角色而努力使自己變得有出息;有的卻很不幸,為消滅壞角色成為了終其一生的使命,而陷入與壞色作鬥爭的強迫性循環。


因此說,人的類型,或人的個性是由無數的自我組合而成。人的慾望衝動,取決於哪些自我佔上風。而人的行為取向,也肯定取決內心哪些自我的聲音更強烈。


同理,人的生活質量是和諧還是糾結,是取決於你內心活躍的什麼樣的角色。也取決於內心必須的選擇:是帶著憤怒繼續跟不好的自我抗爭,還是善待自己的每個部分,即接受自己的每個自我面向?


如果說人小時候是沒辦法選擇自我角色,那麼當你真的長大了,完全是可以按自己的喜好,選擇你想要的,拒絕你不要的。關鍵是,你能否清醒地認識自己,內心有多少是你討厭的、不接受的角色?能否開始逐一摘掉他們是壞角的帽子?


一切改變均有可能。當然前提是:你願否改變自己,又能否認識自己。


四川成都藍天心理諮詢機構熊 玲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熊玲心理諮詢 的精彩文章:

熊玲:有多少婚姻毀於了解
對愛的病態需要
做事過分追求完美怎麼辦
恐懼不僅僅是愛滋病
熊玲:母愛,我不想要

TAG:熊玲心理諮詢 |

您可能感興趣

帶上你的小魚乾,告訴我,你的願望是什麼?
漫畫七言:我的願望就是,你的願望里有我
楊冪生日願望:別再傳離婚,我們好著呢,從小就愛上劉愷威了!
《王者榮耀》:如果你撿到了阿拉丁神燈,你會許什麼願望?
你說你只想兒女雙全,可是願望成真後你的自私暴露無疑
願望
龍珠超:神龍給你一次許願的機會,你會許什麼願望?
您的願望,我們的約定!
晚安心語:我的願望就是你的願望里有我
「半邊臉」孩子寫下願望信,他的願望讓人揪心!
楊冪生日唯一願望:不要再說我離婚的事,從小就愛上劉愷威!
你希望他能實現願望還是想成為實現他願望的恩人呢?
恐怖漫畫《自習》你可以幫老師實現願望嗎?
明星生日願望,清新脫俗「薇薇安」,趙麗穎神秘的願望你猜得中?
如果我可以許一個願望?
若將離世,你最後一個願望是什麼?
爆笑萌寵:我的願望,願世界和平
我的旅行願望清單,約么?
互動 | 新月將至,你想許下什麼願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