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號外!號外!號外!「馬克思」評德雲社家譜事件

號外!號外!號外!「馬克思」評德雲社家譜事件

圖 | D.G 王鐵蛋


壹讀微信號:yiduiread


文章轉自公眾號 X博士

已獲授權,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1


相對於聽相聲,大家更愛看熱鬧。我瞎扯兩句。


這個事件引起全民大討論,什麼人品、恩怨、八卦、陳年隱私,其實只是大分裂一些細枝末節。一是這些是非的真假外人也說不清,二是這些料並不是鬥爭的核心。

究其核心,這次師徒撕破臉的本質就是利益分配不均,導致的大分裂。

號外!號外!號外!「馬克思」評德雲社家譜事件



馬克思主義一再強調一個客觀規律:生產關係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當二者發生矛盾,必然產生撕裂。


根據馬克思主義定義,生產關係是人和人之間在生產活動中的相互關係。其中包括經濟主體內部人們同生產資料的關係、勞動過程中人們之間職能分配關係,和生產過程結束時人們收入分配的關係。說白了就是產權、分工、分配。

而具體到德雲社,曹、何等人都是當時的台柱子,屬於團體內的先進生產力。但是在生產後的分配上,出了問題。


何雲偉、李菁的不滿,本質上無他,就是在錢的分配上和上峰產生矛盾。當時已經是台柱子的何李,每月就拿個幾千塊工資,這收入分配和其所產生的價值不符,產生矛盾。


曹雲金的不滿,是在簽長期合同時,感到合約太長,違約金太高,覺得吃虧,覺得限制了發展。


當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發生了矛盾,以傳統革命理論的解決辦法是徹底砸鍋,一拍兩瞪眼,干!鬥爭!但老馬說的都是在極端情況下的大鬥爭。


但是在現代商業社會有更多的解決辦法,一種是談判加薪,提出加強分成。二種是提出解約,主動跳槽。當初曹何也是選擇了現代生產關係的調整模式:不幹了,走之,獨立門戶。

這種由於生產力的變動,導致生產關係調整的現象,是社會生產中一定會發生的必然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即使是個人意志影響力較大的幫會組織也不例外。例如《教父》中,當老教父手下兩大將泰西歐、克萊門扎羽翼豐滿時,老教父承諾他們兩個可以自立門戶,並繼承柯里昂家族在紐約的黑色產業,成為盟友關係。

號外!號外!號外!「馬克思」評德雲社家譜事件



克萊門扎(左)後來和平自立門戶

所以,德雲社的跳槽事件完全可以做到和平解散:既然能人留不住,那就做人留一線,有空一起吃吃茶泡飯,成為一個戰略同盟不也挺好。

號外!號外!號外!「馬克思」評德雲社家譜事件



做人留一線,有空一起吃吃茶泡飯


但事情就是沒這樣發展,起了變化


2


這次互磕大戰,導火索就是德雲社頒布了新家譜,而且在裡面說了曹、何等人「欺天滅祖,悖逆人倫」。


「欺天滅祖,悖逆人倫」好像一個遠古幽靈,彷彿是應該出現在金庸、古龍這種武俠小說中的詞兒,形容啥丁春秋、成昆、伏地魔、黑武士之類的人物,就這麼猝不及防的蹦到了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搞的我們觀眾都有點小怕怕,以為相聲界出了不世出的大煞星。

號外!號外!號外!「馬克思」評德雲社家譜事件



還以為這樣似的


但仔細一想想,這個「欺天滅祖,悖逆人倫」,其實不就是解約、跳槽么。這樣的跳槽行為,怎麼就上升到了如此嚴重的道德層面了呢?


究其原因,德雲班主一直用另外一種生產關係的視角來看待他們的離去。德雲班主所堅持的生產關係,總結起來為兩個核心:師徒制、班社制。按照這種評價體系,他們的跳槽就是欺師滅祖級的背叛。


其實這種班社制度早不新鮮,中國舊社會、歐洲中世紀就有類似的學徒、行會制度。


按照馬克思主義定義:行會制度是師傅權益的維護工具, 行會師傅壟斷行業准入權,把持了勞動權,學徒得完全聽從師傅家長制的規範,誰要是違反了行規,就得受到師傅的懲罰。所以學徒並不是獨立勞動者,而是其師傅的依附物。簡而言之,馬克思認為行會是一種落後的生產方式,阻礙再生產和資本增值。


這種生產關係,靠著一套道德包裹下的江湖規矩和門派譜系傳承,作為其組織制度的法理依據,有其不明確性和不穩定性。


比如江湖規矩的道義性是建立在諸如仁、孝、忠、義等道德觀上的。這種道德規矩的確聽起來帶著感人的光輝。沒錯,有誰不為《趙氏孤兒》、《忠臣藏》的故事感動得熱淚盈眶呢?

號外!號外!號外!「馬克思」評德雲社家譜事件



忠臣藏


但是冷靜下來,大家發現這些個道義講是人性最光輝的集合,裡面講了一萬種無私奉獻的光榮和必要性。就是沒講講事成之後,這個錢怎麼分配呢?


人性不是無私的,人性是有私的,充滿了灰色的、潮濕的、疙疙瘩瘩的部分。不是仁、孝、忠、義這種概念不好,很好,但是不能把這種理念當成一個盈利團體的組織規範。這種人身依附型的師徒關係,就是個不健全的僱傭關係,裡面權利、義務、回報都是一團模糊。


這種產權、分工、分配都不清晰的生產關係,缺乏效率,難以維繫。難免會讓組織內的弱者濫竽充數,強者覺得分配不公,不斷造反撕B。所以把家譜和行規寫成一萬頁,也不如一紙勞動保護法、一頁合同的約束力和清晰度。契約和法律取代行規,這是常識,也是必然。


而且,馬克思主義認為,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它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和規範。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階級有不同的道德觀念,沒有任何一種道德是永恆不變的。


所以早在1951年,周總理在《關於戲曲改革工作的指示》中就明確提出了:


舊戲班社中的某些不合理制度,如舊徒弟制、養女制、"經勵科"制度等,嚴重地侵害人權與藝人福利,應有步驟地加以改革。

號外!號外!號外!「馬克思」評德雲社家譜事件



《關於戲曲改革工作的指示》,注意紅杠,可放大


所以,這種共和國初年就開始被廢除的說法,突然冒將出來,難怪人民群眾感到有點怪異,隱約有點用前朝的劍斬本朝人的感覺。


3


對於相聲這個行業,郭師傅是個天才,這點事實已經證明。


當年相聲行業都快不行了,體制內的昏昏沉沉,體制外的掙不著錢,眼瞅著這行快閉眼了。值此之際,郭德綱橫空出世,紅遍中國,把相聲商演做到了極致。對此,沒人說郭德綱不代表相聲界的先進生產力。


但郭生在產業做大了之後,就是建立不了一個與之相適應的先進生產方式,反而回歸了舊式的班社制度。


圈定領地,把持名分譜系,建立一個鐵桶一般的班社制度,在民國時代玩這套還是靠譜的。正如在解放前,江湖上把沒有門戶、沒拜過師的藝人稱作「海青腿兒」「沒爹的孩子」,海青腿兒技藝再高,也無法在天橋落地賣藝,因為經營資質全部被壟斷了。


但是現在是一個自由市場、自由競爭的草莽時代,遍地全是「海青腿兒」,自己能不能站到生態位的上風,全靠自己有沒有本事,全靠觀眾喜不喜歡,沒人還綁著師承闖天下。


對此現象,先鋒藝術家陳小二早就做過精闢評論:「你管得著我,你還管得著觀眾愛看誰嗎?」。

號外!號外!號外!「馬克思」評德雲社家譜事件



在這個互聯網傳播時代,真的管不了


而且有趣的是,陳佩斯也開設了喜劇培訓班,完全採取現代教育方式:學生交學費,老師教課程。權利義務清清楚楚,既培養了人才,又賺了錢。對於他和學員的關係,陳小二是這麼說的:


「我這個不作為師傅,我是老師,就跟現代教育是一樣的概念,你也甭給我磕頭,將來我也不靠你養,我也不需要你養。將來您要是翅膀硬了,您看哪兒合適您高就」。


此外,日本的漫才,是很類似中國相聲的一種表演形式,也是一門歷史悠久的行當。但是漫才可是沒有師承和門派的。日本有專門搞笑藝人養成學校,相當於成人教育,想吃漫才飯的人去這裡交學費進修,這裡的老師對其進行專業化的現代教育。畢業後學員自己去娛樂圈裡闖蕩,完全靠市場檢驗,憑自己的人氣和能力吃飯。所以今日的日本漫才界是一個高競爭、高回報的行業,批量產生漫才師。

號外!號外!號外!「馬克思」評德雲社家譜事件


號外!號外!號外!「馬克思」評德雲社家譜事件



漫才


所以馬克思主義一再強調:


生產關係一定要適應生產力!


生產關係一定要適應生產力!


生產關係一定要適應生產力!


這句話不是白說的,但凡有點志向,掌握資源的人,都應該貼書房客廳里,天天看,日日讀。


因為沒有格局,什麼都白費。


X博士


如果你覺得今天的文章還不錯


動動手指,給壹讀君點個讚唄

號外!號外!號外!「馬克思」評德雲社家譜事件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壹讀 的精彩文章:

號外!「馬克思」評德雲社家譜事件
人為什麼會走神?
為失智老人找到「愛的回家路」
武漢,一個從「味」安分的城市
孩子,你不是去大學學挖掘機的

TAG:壹讀 |

您可能感興趣

號外!「馬克思」評德雲社家譜事件
德雲社家譜有錯字!這些常錯繁體字,你中招了嗎?
TEENTOP-UP10TION所屬社家族總動員,一起舉辦演唱會(GET IT K)
TEENTOP-UP10TION所屬社家族總動員,一起舉辦演唱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