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大宝法王带你诵读梵文版《心经》!

大宝法王带你诵读梵文版《心经》!

本文中,在下收集了梵文及英文版《心经》,与中文版对比,大家会发现一些微妙的差别,对于深入学习之人了解《心经》我想会有一些帮助。


首先我们跟随十七世噶玛巴千诺一起诵读梵文版《心经》!

大宝法王带你诵读梵文版《心经》!


《波若波罗密多心经》


(梵文版)


那吗哈 萨尔瓦嘎雅

阿亚 阿哇罗吉地梭啦


菩提萨埵 甘比那然 布拉加 巴拉密达庵


查哩庵 查拉玛诺


唯亚哇罗 嘎雅帝斯玛


般扎斯干达 阿斯加 斯帕瓦 斯哩庵

巴夏地斯玛


一哈 莎哩布特拉 鲁伴 循泥庵达


循泥亚地 瓦鲁伴


鲁伴呐 普鲁他舒妮亚达


舒尼亚达亚

呐普鲁他普鲁伴 雅嘟鲁伴


洒循泥亚达 雅西泥亚达 达嘟鲁伴


一哇庵 维达呐 桑加 桑斯卡拉 维几亚呐尼


一哈 莎哩布特拉 萨尔瓦达马哈

舒尼亚达 拉加呐 阿鲁巴那 阿尼如达


阿玛拉 那唯马拉 诺那 那巴里布鲁呐


达斯玛 沙里布达


循泥亚打亚 那鲁伴


那维达呐 哪三加 哪三斯咯啦 哪唯加南


哪扎素罗首特啦 格拉哈 基傍 嘎雅马呐穆西


哪鲁伴 萨布达 干达 拉洒 斯巴拉苏达唯亚 大诺玛哈


哪扎苏 达笃 呀瓦哪玛诺达笃


哪唯第亚


哪唯第亚


哪唯第亚洽尤 哪唯第亚洽尤


亚瓦那 洽啦玛啦南 呐洽啦玛啦南洽尤


那嘟卡洒目达亚泥罗达拉玛嘎哈


那伽南 哪巴地端


菩提萨多下,普拉加巴拉密谈


阿斯哩第亚 唯哈啦地


积打阿哇啦哪 积打哇啦哪


哪期第笃阿


哪特啦斯都


唯吧拉亚 洒阿第咯然多


泥斯打泥哇南


啼哩亚笃哇唯亚斯第打哈


洒诺哇布达哈 伯拉加吧啦密淡


阿西里地亚 阿奴打啦 三藐三菩提 阿比三菩达哈


他斯玛 泥亚打唯庵 伯啦加巴拉密打 曼都


玛哈唯第亚曼都


阿奴打啦曼都


阿洒玛洒玛曼德啦


洒鲁哇嘟卡伯莎玛呐玛德拉 萨地庵呐米地阿笃哇


伯地亚巴啦密打亚


呕都曼达啦 打第亚他嘎地嘎地


吧哈嘎地


吧哈三嘎地菩提梭哈


以地布加巴拉米达 思达亚苏旦 萨玛旦


特别注释:


通过大宝法王诵读,我们可以明确:」般若「读作」bo re「,」揭谛「读作」ga ti「。


《波若波罗蜜多心经》


(英文版)


The Heart Sutra


When Avalokiteshvara Bodhisattva was practicing the profound prajna paramita, he illuminated the five skandhas and saw that they are all empty, and he crossed beyond all suffering and difficulty.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Shariputra,form does not differ from emptiness; emptiness does not differ from form. Form itself is emptiness; emptiness itself is form. So, too, are feeling, cognition, formation, and consciousness.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Shariputra, all dharmas are empty of characteristics. They are not produced, not destroyed, not defiled, not pure; and they neither increase nor diminish.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Therefore, in emptiness there is no form, feeling, cognition, formation, or consciousness; no eyes, ears, nose, tongue, body, or mind; no sights, sounds, smells, tastes, objects of touch, or dharmas; no field of the eyes up to and including no field of mind consciousness;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and no ignorance or ending of ignorance, up to and including no old age and death or ending of old age and death.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There is no suffering , no accumulating, no extinction, no way, no understanding and no attaining.


(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Because nothing is attained, the Bodhisattva through reliance on prajna paramita is unimpeded in his mind.Because there is no impediment, he is not afraid, and he leaves distorted dream-thinking far behind. Ultimately Nirvana!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All Buddhas of the three periods of time attain Anuttara-samyak-sambodhi through reliance on prajna paramita.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Therefore, know that prajna paramita is a great spiritual mantra, a great bright mantra, a supreme mantra, an unequalled mantra. It can remove all suffering; it is genuine and not false.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That is why the mantra of prajna paramita was spoken. Recite it like this:Gaté gaté paragaté parasamgaté bodhi svaha!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特别注释:


Sutra:佛经


Prajna:般若


Paramita:波罗蜜多


Bodhisattva:菩萨


Avalokitesvara:观世音


Mantra:真言


此英文版本来自著名佛经英译专家Edward Conze,他精通14门语言,包括梵文,此君并非佛门中人,其对佛经的理解是基于文本的理解,用词不同于玄奘的情感取向,如rupa被玄奘译作了「色」,而被Conze译作了form,现在还是有很大情感差异的。


《波若波罗密多心经》


(中文版)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特别注释:


通过大宝法王诵读,我们可以明确:」般若「读作」bo re「,」揭谛「读作」ga ti「。


《波若波罗蜜多心经》


(白话版)


话说观音菩萨在修持达到觉悟境界的时候,领悟到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所有的物质、感受、思想、心念以及认知这五种概念 ,其实都并非真实存在,能理解这个问题的话,就可以摆脱所有烦恼了。


菩萨对弟子舍利子说:其实物质世界并非我们所看到的那样真实存在,而是虚空的,反过来也可以理解为虚空就是物质世界本身;整个物质世界和虚空是一样的,并没有区别。另外四种概念:感受、思想、心念以及认知也都是如此,都不是真实存在的,都是虚空的。


其实一切法也都是无形的,也谈不上法的产生与幻灭,不会被污染也不需要洁净,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


既然一切都是虚空,并没有物质的真实存在,于是也就不存在对物质世界的感受、思想、心念和认识,继而认识到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意识这六中感官其实也并非真实存在,当然也就不存在这六种感官所产生的:颜色、声音、香气、味道、感觉以及心念,看到的一切都是虚空的,进而感受意识也全部都是虚空的。


没有了错误的认知,也就谈不上对于错误认知的终尽,乃至生老病死也都不存在了,更不再有生死轮回。没有生死烦恼,没有贪婪恐惧,不再需要消除什么,也不再需要依从法理,不再需要智慧,也不再需要获得什么。因为不再需要任何所得,所以才会觉悟,因为拥有了觉悟的智慧,心中才会没有任何牵挂和妨碍,因为没有任何牵挂,所以才会没有任何疑虑,远离了错误的认识,消除了一切烦恼。


过去、现在和将来所有一切觉悟成佛的人,依靠这样的智慧达到无上正觉成佛的境界。所以这种智慧是不可思议的心法,是普照一切的心法,是最伟大的心法,是超越一切的心法,可以解除一切生死烦恼,真实不虚。


想修持般若智慧抵达觉悟境界就念诵:去吧去吧,走过所有的道路,一起去向彼岸,迎接觉悟吧!


(一觉释 )

大宝法王带你诵读梵文版《心经》!


大宝法王带你诵读梵文版《心经》!


大宝法王带你诵读梵文版《心经》!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漫话佛学 的精彩文章:

回向是什么意思?怎么回向?

TAG:漫话佛学 |

您可能感興趣

二孩家庭福利!小宝离不开,大宝没人陪?暑假带娃好方法!
俄罗斯小伙郊外闲逛挖到二战德军大宝贝:欧美枪迷一片尖叫!
世界三大宝刃:中国太值钱,镶一千多块宝石钻石,英德一比全得哭
大宝照书养,二宝“当猪养”,所以就能放弃做这件“小事儿”?
人类史上最富可敌国的三大宝藏,解开任何一个财富都可以超越美国
这个妈妈回来接孩子时「5个月大宝宝已经死了」,验尸时宝宝的肛门状况让她当场哭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