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細看清末民初,體會不一樣的民間風情

細看清末民初,體會不一樣的民間風情

伊麗莎白·基斯(1887 - 1956)出生於蘇格蘭。她是一位自學成才的畫家,擅長水彩畫和素描。她遠東寫生的作品包括中國的北平、上海、蘇州、香港等地。下面是她用木版畫記錄的清末民初的中國風情。



細看清末民初,體會不一樣的民間風情


黃色的瓦、紅色的牆。屋檐上的鐘,風過一聲脆響。熟悉的畫面里,沒有喧囂,只有過往路人的竊竊私語。



細看清末民初,體會不一樣的民間風情



走在燈紅酒綠的大街上,周圍都是陌生人;走在小橋流水間,每張面孔都很親切。


細看清末民初,體會不一樣的民間風情



瓦藍的天、碧綠的水,每個人都那麼閒情逸緻。不需刻意為之的日常生活,卻是今天花錢享受的旅遊風景。



細看清末民初,體會不一樣的民間風情


皇城牆下做生意,沒有城管樹下也可以開「鋪子」。賣東西的大哥扛擔子,擔子里裝著專賣品,賣出去了就是好漢子。



細看清末民初,體會不一樣的民間風情



阿嬸提著竹籃子,大哥放下重擔子,女人抱著小孩子,富人開著菜館子。提籃子的阿嬸,不知啥時候能走回家;抱孩子的女人,不知所向一臉迷茫;挑擔子的大哥,不知道賺多少方能享受一頓佳肴。



細看清末民初,體會不一樣的民間風情


漫天飛雪,刷白了磚瓦,鋪滿了街。撐一把油傘,擋得了雪,躲不過風,風吹散了雪花,卻吹不淡女子一臉情愁。



細看清末民初,體會不一樣的民間風情


舊時觀前街,臨街商鋪盡繁華,人人撐把油紙傘,街邊姑蘇老太在吆喝:梔子花~白蘭花~



細看清末民初,體會不一樣的民間風情



米店、糧倉和布莊。置辦家什的人們熙熙攘攘,買好菜的老爺爺喜笑顏開,趕著回家做一頓豐盛晚餐。



細看清末民初,體會不一樣的民間風情



民國時期的駝峰石橋,橋邊的姑娘晾竹簍,橋下的船夫劃木舟,岸邊的白鵝排隊走,邊唱邊搖走回家。



細看清末民初,體會不一樣的民間風情



在蘇州的冬天,裹著厚厚的棉衣暖著腳爐,從小就開始和長輩學蘇綉,一針一線都是江南的別緻和美。



細看清末民初,體會不一樣的民間風情



奶奶。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文地理 的精彩文章:

TAG:人文地理 |

您可能感興趣

一起體驗鄉村風情,在民間被稱為的「果中之寶」
他們是來自民間的明星臉,最後一張真是一模一樣的
生活中細數的這些瞬間,都是藏在民間的老司機,看了讓人後怕!
四個邪門的民間禁忌,看了最後一個很多女的會做噩夢
盪鞦韆是很傳統的民間活動
高手在民間 看看這些割麥神器 不得不感嘆勞動人民的智慧
溶解痛風石,全靠民間一土方,堅持吃痛風不發作
不能不信!這些民間小風水在關鍵時刻很靈!
不幸得了鵝掌風,那些不起眼的民間偏方也會起作用!
民間故事:狐狸六十年不忘恩情,世間的所有都變了,可它的心沒變
飯後做這些,對身體都不好,民間說法不可全信
民間風俗禁忌:家有孕婦這些事情最好不要做
民間流傳的吃魚膽可以明目,這個是真的嗎?
清代老照片,盡顯滿清民間風情!
所有民間判斷胎兒性別的辦法都在這裡了,來看準不準
治療咳嗽民間偏方,不知道的看看
牽牛花不但好看,結的籽還是一味民間治療消化不良的好中藥!
這個清末的民間首富,我們該如何評說
民間故事:愛情的錯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