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在曹魏一幫降將里,張遼憑什麼混得最好?

在曹魏一幫降將里,張遼憑什麼混得最好?

在曹魏一幫降將里,張遼憑什麼混得最好?

作者:我方專欄作家南門太守

三國雖然重忠義,但投降也不是件十分可恥的事。在曹魏陣營就有不少降將,如徐晃、張郃、張遼、張燕、張綉、龐德等人,他們後來都成為名將。他們中間,要說成就和名氣最大、又最受朝廷恩寵的,那應該是張遼。

一:呂布的老同事,董卓的老部下

張遼出身於并州軍,這支隊伍最早由并州刺史丁原帶出來的,除張遼外還有呂布、張楊、高順等人。張遼是并州馬邑人,少年時擔任過郡吏,武力過人,被丁原召為從事。

漢武帝曾在馬邑策划過一場對匈奴人的大戰,史稱「馬邑之謀」,參與謀劃的有王恢、聶壹等5位名將。漢武帝調動了30多萬軍隊,包圍圈弄好了,就在匈奴單于快要中計的時候,守衛烽火台的亭尉向匈奴人透露了漢軍的計劃,匈奴撤退,漢武帝大怒,王恢下獄自殺,聶壹等人受到誅連。

《三國志》說張遼「本聶壹之後,以避怨變姓」,大概指的就是這件事。張遼雖為名將之後,卻只能從基層默默干起。從事是州政府里的屬官,大概相當於一名處長。當時呂布在丁原手下任主簿,相當於辦公室主任。二人是同事,互不隸屬,「級別」差不多。

當時大將軍何進謀除宦官,丁原是何進一黨,率并州軍前往洛陽助陣,何進嫌并州軍人太少,又命張遼回去募兵,在此期間何進被殺、董卓竊取朝政、呂布殺丁原投董卓,等張遼帶著新召募的1000多人馬回到洛陽時,局勢已發生巨變。

在曹魏一幫降將里,張遼憑什麼混得最好?

張遼投降了董卓,《三國志》說張遼「以兵屬董卓」,被任命何職不詳,但不會太高,司馬的可能性最大,也就是團長。呂布因殺丁原有功被任命為中郎將,相當於大校師長,又封為都亭侯,但張遼歸董卓領導,與呂布仍沒有隸屬關係。

二:入曹操法眼,白門樓上幸留一命

後來董卓被呂布殺了,張遼「遷騎都尉」。「遷」是升職的意思,騎都尉相當於騎兵旅旅長,沒有中郎將高,呂布這時已經成了奮武將軍,又「儀比三司」,也就是以軍長的身份享受「副國級」待遇,張遼與呂布之間的距離拉大,張遼「以兵屬呂布」,成為呂布的下級。

回顧二人的歷史,是想說張遼與高順、成廉、宋憲、魏續等呂在內的其它手下,張遼最早是呂布的同事,後來才成了呂布的下級。長安之亂後,張遼跟著呂布經歷了一番波折,呂布從劉備手裡佔了徐州,張遼被任命為魯相,相當於郡太守,《三國志》說張遼「時年二十八」。

這一年推算起來應該是建安二年(197),根據史書記載,呂布死時大約37歲,時為建安三年(198),按照這個來推算,呂布比張遼大了8歲。

呂布這個人,帶兵主要靠個人魅力,謀略和戰略規劃方面一直是弱項,手下看著有一批忠心耿耿的人,但這只是表象,呂布待人也分親疏彼此,高順就常受其他人的排擠。還有私德方面,據《英雄記》記載,曹操曾當面批評呂布:「你背著老婆霸佔手下將領的太太,這怎麼叫厚道?」

曹操攻破呂布,把呂布、陳宮、高順都殺了,卻留下了張遼,並給予重用說明在曹操眼裡張遼跟呂布也不是一類人。

三:屢立戰功,受到曹操喜愛

曹操任命張遼為中郎將,此時關羽、張飛等人也在曹營,幾個人的職位都差不多,張遼與并州同鄉關羽建立了良好的私人友誼。

在曹魏一幫降將里,張遼憑什麼混得最好?

推測起來,呂布集團保留下來的力量經過整編後,就由張遼來統率。曹操敢這麼用人,得益於他不同一般的識人智慧和用人膽略。曹操善於發現人才,善於辨別人才的品行和節操,一旦認定就用人不疑,讓各種人才發揮最大的潛能。

張遼後來參加了官渡之戰、征討昌豨之戰、征服河北之戰以及征烏桓的白狼山之戰,都立下赫赫戰功,尤其在白狼山之戰中,曹操「自以所持麾授遼」,讓張遼擔任戰地總指揮,體現出對張遼的高度信任。

在征討東海郡昌豨叛亂中,曹操派張遼作夏侯淵的副將,曹軍將昌豨的大本營三公山圍了起來,昌豨依託有利地形堅守,由於地勢險要,三公山久攻不下,夏侯淵考慮撤軍。

張遼覺得可惜,他隻身來到三公山下,約昌豨下山來對話。張遼力勸昌豨投降,昌豨居然聽勸,表示願意投降。張遼為了取得昌豨的信任,又獨自一人隨昌豨上山。

張遼到了昌豨的家,像老朋友一樣拜訪昌豨的家人。張遼的真誠打動了昌豨,昌豨隨張遼下了山,後來又一同拜見曹操。曹操對昌豨既往不咎,仍然讓他擔任東海郡太守。

曹操想到張遼上三公山有可能遇到的危險,有點替張遼感到後怕,責怪他說:「這可不是大將能做的呀!」張遼說:「明公您的威信著於四海,張遼奉命而行,昌豨必然不敢加害!」

張遼一生最輝煌的時刻當然還是在逍遙津,此戰打出了張遼的威名,留下了「張遼止啼」的典故和傳奇。唐代曾追封64名古代名將,三國時期有9人入選,張遼就是其中之一,逍遙津之戰當是他入選的主要理由。

在曹魏一幫降將里,張遼憑什麼混得最好?

四:曹丕刻意拉攏,恩寵超過常人

曹操晚年拜張遼為征東將軍,相當於東部戰區司令,在「諸夏侯曹」把控重要軍權的情況下,張遼以一個異姓將領的身份、同時又是降將的出身而居此高位,是一種特殊榮耀。

關羽發起襄樊戰役,曹操把東部戰區的張遼調來解圍,張遼軍還沒到,關羽就被孫吳方面偷襲了,襄樊之圍已解。當時曹操駐摩陂,張遼率部來見曹操,軍至之日,「太祖乘輦出勞之」。

曹丕繼王位後,立即提拔張遼為前將軍,地位在張郃、徐晃、朱靈之上,又「賜遼帛千匹,谷萬斛」,同時分封張遼的兄長及一子為列侯。曹丕稱帝後,進封張遼為都鄉侯,都鄉是個縣,所以這不是鄉侯而是縣侯,是侯爵裡面最高一級,再往上就是稱王了,可見對張遼恩寵之重。

曹丕命張遼仍駐守合肥,當時孫吳的士兵聽到張遼的名字,都會忍不住哆嗦一下。張遼那時已經50多歲了,身體狀況很不好。曹丕對張遼極為尊重,賜輿車給張遼的母親。張遼在合肥駐守,曹丕破例派兵馬護送其家人到駐軍地團聚,事先專門告示沿途各地,命地方及駐軍官員出迎,張遼家人每過之處,軍士將吏都列隊迎候,「觀者榮之」。

曹丕還下令在洛陽為張遼建造屋舍,為張遼的母親專門修建了堂室,當年跟隨張遼在逍遙津一役中臨時應募的敢死隊成員,活著的一律加虎賁頭銜。

在曹魏一幫降將里,張遼憑什麼混得最好?

曹丕聽說張遼在駐地又病倒了,專門派侍中劉曄帶著太醫前往慰問視疾。按漢朝禮制,三公生病皇帝也只派黃門問病,魏、晉時又降為黃門郎,張遼不是三公,曹丕派部長級的侍中前往外地慰問,是十分破格的尊崇。

那段時間張遼在雍丘,即今開封附近,為了及時了解張遼的病情,曹丕專門派虎賁士往來傳達病況,由於曹丕催得急,派出去的虎賁士很多,以至在今天洛陽到開封這一段路上他們常在可以碰到,史書記載「虎賁問消息,道路相屬」。

曹丕後來親自出征,聽說張遼仍未痊癒,就命人把他接到自己的行營,曹丕親自探望,握著張遼的手加以慰問,又賜給張遼御衣,還每天派宮裡的人送來御膳。

五:公私分明、捨身忘我,職業軍人的典範

魏文帝黃初三年(222),張遼在江都逝世,得年53。一代名將就此隕落,曹丕為之流涕,謚張遼剛侯,爵位由其子張虎嗣任。

張遼不僅成就了名將的威名,而且生前身後都獲得了極高的恩寵,在曹魏朝張遼就享有從祀曹操於廟庭的殊榮。這些榮譽的取得,與張遼一生的拼搏努力分不開,更與他明確人生定位、堅持做人原則密不可分。

後人評價「曹魏多名將,而張遼為第一」,看中的或許只是張遼的戰績,但其實從曹操和曹丕的視角去看,張遼敢於犧牲、忠誠不二、心無旁騖才是更可取的,這些都是職業軍人應有的典範。

在曹魏一幫降將里,張遼憑什麼混得最好?

作為猛將,關鍵時刻要能頂得上、豁得出,逍遙津一戰成為經典,但當時情況極其惡劣,如果沒有敢打、敢犧牲的精神,恐怕也不敢拿自己的「八百」去硬碰敵人的「十萬」,也就不可能發生後面的奇蹟。

職業軍人不是政治家,不能與政治關聯太多,想法也不能太多,張遼的一生較好地詮釋了職業軍人的定義,對政治不摻合、不干預,不拉幫結派,任何時候都公私分明,這才讓曹操和曹丕更安心。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