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道教不傳之秘,呼吸吐納功法!

道教不傳之秘,呼吸吐納功法!

道教不傳之秘,呼吸吐納功法!



道教修性煉命之術,首先講究祛病健體,其次著重延年益壽,最後追求長生久視。蓋道教鍊氣,遵循「道法自然」,行之得法,不可能出現任何偏差,誠乃延年益壽之寶筏。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日:「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 人心好靜而欲牽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就是要人常用止念功夫,有念即止,使前念消除,後念不生,日久自然心底清靜無物。如《老子》所言:「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


如此方可言行炁之法。 《青華秘文》論述止念之法時說:「但於一念妄生之際,思平日不得靜者,此為梗耳,急舍之,久久純熟。 夫妄念莫大於喜怒,怒里回思則不怒,喜里知抑則不喜,種種皆然,久而自靜。」又說:「心求靜必先治眼, 眼者神遊之主也,神遊於眼而役於心,故抑之於眼,而使之歸於心。」即言內觀返照,亦可止念。入靜功夫,主要還在自己悟解。


對於調息修鍊的適宜時辰,唐人孫思邈在《千金要方·調氣法》中說:「夜半後日中前,氣生得調;日中後夜半前,氣死不得調。」這是說調息要選在夜半後到日中前的這一氣生階段,而不能選在日中後到夜半前這一氣死階段。


至於調息的具體方法,孫思邈則推薦一種仰卧姿勢:「鋪厚軟,枕高下共身平,舒手展腳,兩手握大拇指節,去身四五寸,兩腳相去四五寸,數數叩齒,飲玉漿,引氣從鼻入腹,足則停止,有力更取。久住氣悶,從口細細吐出盡,還從鼻細細引入。出氣一準前法。閉口,以心中數數,令耳不聞,恐有誤亂,兼以手下籌(指用手指計數),能至千則去仙不遠矣。若天陰霧惡風猛寒,勿取氣也,但閉之。」(《千金要方·調氣法》)

這種調息之法,還可結合吐穴之法,祛除臟器疾患。方法是:「若患氣冷痛,氣即呼出;若熱病,氣即吐出;若肺病,即噓出;若肝病,即呵出;若脾病,即唏出;若腎病,即呬出。」次數是:「夜半後八十一,雞鳴七十二,平旦六十三,日出五十四,辰時四十五,巳時三十六。」(同上)呼吸隨意念,吐「吹、呼、噓、呵、唏、呬」六字,但不要吐出聲音。


一、功理篇


吐納者,呼吸也。莊子雲,「吹噓呼吸,吐故納新,為壽而已矣。」意即吐出濁氣.納入人體所需之清氣,以幫助培蓄人體內部之元氣,達到養生長壽之目的。


道教修鍊,重視氣對人體的作用。認為「氣聚則生,氣亡則死」,天地萬物無不需氣以生。葛洪《抱朴子》說:「服藥雖為長生之本,若能兼行氣者,其益甚速,若不能得葯,但行氣而盡其理者,亦得數百歲。」吐納術就是一種行氣之法,至簡至易,常年堅持,則可終生受益。


道教認為,人在受生之初,胞胎之內,以臍帶隨生母呼吸受氣,胎兒之氣通生母之氣,生母之氣通太空之氣,太空之氣通太和之氣。那時並無口鼻呼吸,任督二脈息息相通,無有隔閡,謂之胎息。及至十月胎圓,裂胞而出,剪斷臍帶,其竅閉矣。其呼吸即上斷於口鼻,下斷於尾間,變成常人呼吸。常人呼吸隨咽喉而下,至中脘而回,即莊子所云「眾人之息以喉」是也。其氣粗而浮,甚至呼長吸短。從此太空太和之氣不能下行於腹,而腹內所蓄之先天祖氣,謂之先天元氣,「動而愈出」(老子語),反失於太空。久而久之,先天氣喪失過多,腎部脈虛,根源不固,百病皆生。隨著年齡增長,呼吸長短亦發生變化:初生嬰兒,則吸長呼短;漸至青年,而呼吸平均;中老年人,則呼長吸短;及至臨終,只呼不出,而生命亡矣。

蓋人身稟天地之數有限,要知保氣即保生也。故不求長生之術,亦應求延年之法。道教修鍊就是要返本還原,回到嬰兒先天狀態。吐納使呼吸歸根,保住先天元氣,氣足則百病可治,固住性命之本,始可言其上層修鍊。丹經謂「欲點長明燈,須用添油法」是也。


二、功法篇


須擇空氣清新之地,或山林、公園、田野皆可,室內可以打開窗戶,時間選擇在子、午、卯、酉四正時,且此時工作一般較少,也便於自我安排。


1、身法


練功時最好不要穿過緊的衣服,腰帶可以松一松,以利氣血流通。姿式不限,行立坐卧均可。行,可緩步徐行,神態自若,安然行氣;立,自然站立,腳同肩寬,雙膝微曲,雙手自然下垂放在體側,或雙手相疊,放在臍下;坐,最好盤坐,雙手相疊放於臍下,或掐訣最好,亦可坐於凳上,手撫兩膝;卧,可平躺,手心向上置干體側,先轉動頭部,使脊椎正直,或雙手相疊置於臍下,或者側身卧最佳,一手置於頭側或枕肱,另一手放於臍下。以上四種姿式,求其自然安適,以易入靜。

練功時雙目微閉,含光內視,眼觀鼻,鼻觀心,心觀丹田。觀丹田者,觀丹田之氣是也。所以微閉者,太睜容易滋生雜念,全閉容易昏迷入睡,皆於養氣不利。微閉時上眼皮自然下垂,以看到眼前之物,而又不能辨清為度。


兩耳須屏卻外界一切干撓,如入萬籟俱寂之境,凝韻聽息。莊子雲,「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後人稱為「莊子聽息法」。要求兩耳返聽於內,聽其呼吸出入。呼吸本求無聲,所以聽息者,是求其絕利一源,專一養氣。


練功時要求舌抵上齶,即舌反卷以舌尖底面上抵。因人之上齶有兩個窩,叫做天池穴,上通泥丸,最易漏神漏氣。故練功時必須堵住,如嬰兒哺乳之狀。


2、心法

行功前必須排除雜念,慾念不除,則無法鍊氣。


《太上老君清靜經》曰:「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欲牽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就是要人常用止念功夫,有念即止,使前念消除,後念不生,日久自然心底清靜無物。如《老子》所言,「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如此方可言行氣之法。


《青華秘文》論述止念心法說,「但於一念妄生之際,思平日不得靜者,此為梗耳,急舍之,久久純熟。夫妄念莫大於喜怒,怒里回思則不怒,喜里知抑則不喜,種種皆然,久而自靜。」又說,「心求靜必先治眼,眼者神遊之主也,神遊於眼而役於心,故抑之於眼而使之歸於心。」即言內觀返照,可以止念。


入靜功夫,主要還在自己悟解。


3、息法


命功有為之法,復歸無為。


首先開口,緩緩吐出體內濁氣,再自鼻中吸氣,用意咽入下丹田(約臍下二指許),以補呼出之氣。呼必呼盡,吸必吸滿,吸時小腹圓起,呼時小腹微收,叫做順呼吸,初學吐納必須如此,這樣口呼鼻吸三次。


然後抿口合齒,舌頂上齶,收視返聽,鼻吸鼻呼,一呼一吸,皆令出入丹田。務必做到以心領氣,以氣隨心,吸氣時隨意念下注丹田,呼氣時以意念領出竅外,謂之心息相依。


開始人的呼吸之氣,並不能直達丹田。人之心臟原有一管,上繫於肺,下通丹田,乃是虛空一管,無中生有,原來在胞胎時是相通的,下生之後變為肺呼吸,這根管就逐漸迷塞了。《老子》說:「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就是指的這根管。有人練氣功為什麼會發生胸悶胸痛呢?就是由於行氣不當,把橐龠管沖壞的緣故。所以行氣之時,不可強迫壓氣,也不可強制憋氣,勿執著,勿勉強,只要不痛就往下一點,發悶就往上一點,時間長了,慢慢沖開,自己是有感覺的。


吐納還有一個重要口訣,叫做吸長呼短。吸氣進入丹田,略存一存,然後才能收腹呼氣。作用在於吸人空中太和之氣,注潤丹田積蓄下來,坤腹先天元氣不得外流,才能達到吐納的真正目的。


人身如一小天地,心為天,腎為地,隨著行氣,心性漸漸伏下,與腎氣交合,《老子》日「天地相合,以降甘露。」口內自然生出甘涼津液,此津液乃練氣所生,比起平日唾液,大有補益之效。待至滿口,送至咽喉,引頸吞之,汩汩有聲,亦可幫助人靜。津液為人養生之寶,蓋津可化氣,潤澤周身,謂之「煉津化氣」,肺主氣屬金,金能生水,水為腎主精,亦為補精捷法也。隨著修鍊功夫的長進,津液愈加甘美無比,若非修真之士 誰能知之。呂祖喻為「長生酒」,「白飲長生酒,逍遙誰得知。」


行氣既久,成為自然,即使不用意領,氣息自回丹田之內,彷彿有力吸引,橐龠已通矣。這時只將微意守于丹田,仍是丹田呼吸,吐惟細細,納惟綿綿,若存若亡,似有似無,方為真息。此時逐漸將有為之法,歸於無為,先存後忘,知而不守。丹經雲,「真意往來不間斷,知而不守是功夫。」積久純熟,有心化為無心,有意化為無意,則可使心神得到極大休歇,達至無念無欲之境,心神清定可致無夢,《莊子》日「古之真人,其寢不寐,其覺無憂。」其中效驗不可思議。


最後神氣合為一體,不知不覺打成一片,心人氣中,氣包心外,混沌交合,氤氳不散,津液愈生愈旺,香甜滿口,丹田溫暖,周身融融,呼吸開合,周身毛竅皆與之相應。靜到極處,但覺氣如根根銀絲,透入毛孔,空洞暢快,妙不可言。鼻無出入之氣,臍有噓吸之能,好似嬰兒在胞胎之中,謂之胎息。《老子》說,「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真正存神達化之功即在此也,到此地步,仙道不遠矣。


但是達到如此境界,隨各人賦性有早有晚,要在慎終如始,勿懶勿怠。《太上老君內觀經》說:「信道易,行道難;行道易,得道難,得道易,守道難。守道不失,身長存也。」


三、吐納須知


1、外出路途所阻,而生饑渴,可就地靜心吐納服氣,則無饑渴之感,所謂「氣滿不思食」。種種功效,日久自知,不必詳述。


2、練吐納最好結合太極拳之類的動功,道經曰:「有動乎中,必有其靜,」動靜相兼,互相增益。練武術者,亦可以此作為輔助,只知蠻用拙力,不知以意領氣,以氣領形,終究落於下乘,且於養生無益。


3、《老子》說:「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欲行真道,須如上士勤而行之。此法貴在堅持,行立坐卧之間,隨時可用丹田呼吸,不必拘泥時日。常人多在大病之後方去尋求養生功法,一旦病有好轉卻又置之不理,學者切忌此種憋端。


4、平日注意保養元和,話宜少說,言多傷氣,《老子》說,「多言數窮,不如守中,」「虛其心,實其腹。」所謂「大巧若拙,大辨若訥,」內含養生之旨也。更要注重修德,德正則心安,心安則氣順,試看哪位氣功高深之人沒有德行。


5、葷膽香辣之物不利養氣,應少食或不食,老年人尤應注意。蓋腥葷屬沉濁之氣,食之必使先天之氣粗而難伏;香辣之品,性主輕浮,食之必使先天之氣散而不聚。故均宜避之。飲食宜清淡,以養真氣,食可則止,不宜過飢過飽,過飢傷氣,過飽傷神。此飲食之道,修真練氣者不可不知。


6、不可當風吐納,練到好處,全身發熱,毛孔開張,更不可見風。若盤腿打坐久了,下肢酸麻,不可驟然下地,最傷筋骨,先把兩腿伸開,手撫兩膝,養靜片刻,待覺身輕,方可下地。


7、練氣當禁煙酒,煙為火之象,火能爍金(肺),故抽煙多者肺先損,肺損則無以生氣。酒者,入於心經則多說話;人於肺經大聲叫喊,入於腎經則情慾不節……種種危害,皆令人性亂而氣耗,故宜戒之。


道教修鍊者認為,氣有與天氣自然相通的呼吸之氣,有與生俱來的先天之氣及水谷滋生的後天之氣等等。調息(一呼一吸稱為一息),就是調整呼吸,即把自然的呼吸逐漸調整成深、慢、細、勻的自然的腹式呼吸。人的呼吸表現為兩種,一種是臟腑的一舒一縮,氣體的一出一入,這是十分明顯的,人人都能感覺到,是人體最大的呼吸,是由呼吸系統來完成的。另一種呼吸則是幽微的內呼吸,是由血球、血液、神經、體液和全身細胞來完成的,其每每被人們所忽略。這種先天就具有的內呼吸是人在母腹中就存在的。調息修鍊的目的,就是要使先天祖氣與後天胸中之大氣融為一體,成為一個先後天一元化的整體,使在人體的所有經脈運行的氣血能四通八達,暢所無阻,充滿活力。


如果感覺有用,就分享給您的朋友們吧,這就是您支持小編每天更新的最大動力。


目前100000+人已關注加入我們


無需加好友掃描下方二維碼就可支持我們的平台


感謝您的支持!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修鍊探索 的精彩文章:

世間最苦是淫慾
藥師佛:修藥師法門為什麼能讓戒律清凈
六字真言-大明咒修習之法,長期持誦實有不可思議之功德!
打開人體最大葯庫的秘匙
人跟人之間的相逢,那得有緣

TAG:修鍊探索 |

您可能感興趣

道教呼吸吐納功法!
道教呼吸吐納功法
道家秘傳練呼吸樁功
不太痛的順產秘笈!拉瑪澤呼吸法
秘傳回春呼吸法
左鼻與右鼻-南懷瑾教你瑜伽呼吸的不傳之秘!
道家呼吸法
道家修鍊的主要呼吸形式,逆腹式呼吸法!
道家修鍊的主要呼吸形式,逆腹式呼吸法!
道家修鍊的主要呼吸形式,逆腹式呼吸法!
這樣呼吸才對,5大鍛煉法,讓呼吸更暢通!
你知道怎麼呼吸么?你知道跑步正確的呼吸方法么?
道教呼吸益腎養生法,第一種呼吸法我最常用
你,知道怎麼呼吸嗎?
也談太極拳的「呼吸之道」
秋養肺的呼吸功法:從腹式呼吸
瑜伽呼吸之「鼻孔呼吸」方法步驟
道家修鍊的主要呼吸形式,逆腹式呼吸法
預防豬場呼吸道病頻發祖傳三秘法 豬倌們再也不用頭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