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明王朝最後的軍神,他因愛惜百姓而失敗,讓中國黑暗了兩百年

大明王朝最後的軍神,他因愛惜百姓而失敗,讓中國黑暗了兩百年

李定國,大明王朝最後十年的擎天之柱,被昭宗永曆皇帝封為晉王。他以雲貴偏僻之隅,對抗統一了全國絕大部分地域的滿清帝國,論局勢比諸葛武侯北伐更險惡和艱巨百倍。

在此危難時局,他扶明抗清,矢志不渝;顧全大局,對同陣營的內爭多方避讓;論個人品行,論所部軍紀,皆無懈可擊;於西南人民有遺惠,川滇黔之地多建「李晉王祠」,英名傳說流傳至今。


大明晉王李定國

大明王朝最後的軍神,他因愛惜百姓而失敗,讓中國黑暗了兩百年


李定國在明末是反抗封建壓迫的英雄;清初是抗擊滿洲貴族武力征服和暴虐統治的傑出統帥。如果不以成敗論英雄,在明清之際各方面的人物當中,他是光彩四耀的一顆巨星,其他任何人都無從望其項背。】———顧誠《南明史》

南明永曆皇帝朱由榔:

大明王朝最後的軍神,他因愛惜百姓而失敗,讓中國黑暗了兩百年

李晉王出滇東征,面對的第一個強敵,便是當時封藩廣西的滿清定南王孔有德

滿清定南王孔有德

大明王朝最後的軍神,他因愛惜百姓而失敗,讓中國黑暗了兩百年孔友德其人,原為東江軍毛文龍部第一悍將,亦是帶領東江軍登州兵變,攜西洋火器大炮和新式陸軍投靠滿清的罪魁,尚、耿兩藩皆對其馬首是瞻。

無論攻朝鮮、戰松山還是入關後,其所部天祐兵火器部隊,都是滿清攻城掠地的頭等利器,補上滿清善野戰不善攻城的短板,可稱對滿清壯大幫助最大的漢奸將領之一。

經過一系列戰役,李晉王連破孔有德部將,終在榕江決戰中,巧用五十頭象陣大敗孔有德所部精騎,是役清軍「棄甲斷骼遍於溪谷」,偏向滿清方的史料甚至稱「象陣前列,勁卒山擁,塵沙蔽日,馬聞象鳴皆顛厥」「王師大奔,死亡不可勝計,橫屍遍野」。

在相當長時期,象兵一直被當做我國古戰史上的雞肋,留下大量笑柄戰例。而李晉王竟能因地制宜,以象兵大破東江鐵騎這一明末強兵,足可見其已臻岳王「兵法之妙,存乎一心」之境。此役亦可算做他在古代軍事學上的一大貢獻。

孔有德精銳俱亡,絕望之下,全家自焚,也是明清戰爭中滿清方面陣亡的第一個親王級將領。李晉王擊殺滿清漢軍第一名王,進而光復廣西,自此名揚天下。

是役後,滿清遣努爾哈赤之孫、敬謹親王尼堪為定遠大將軍,率三貝勒、八固山貝子部,滿漢大軍合計十萬精銳南征。


滿清敬謹親王尼堪

大明王朝最後的軍神,他因愛惜百姓而失敗,讓中國黑暗了兩百年

李晉王于衡陽迎戰,定下四面埋伏之計,先親率主力四萬,與清軍接戰,佯敗二十餘里。尼堪一路俘獲大象四頭、戰馬八百多匹,不疑有他,遂鑽入李晉王早給他埋好的伏擊圈。

四萬明軍伏兵殺出,李晉王部亦轉身迎戰,清軍猝不及防,陣勢大亂,尼堪衝殺突圍不得,被明軍陣斬當場,清軍失去主帥,潰不成軍。

衡陽之戰,李晉王以八萬對十萬,野戰中陣斬滿清皇子尼堪,殲其大部,一舉打碎了自努兒哈赤起兵幾十年來,八旗兵野戰戰無不勝的神話。被時人稱為「兩蹶名王,天下震動,此萬曆戊午以來全盛天下所不能有」的卓越戰績。戰後清廷震怖,滿清順治帝一度竟準備放棄西南七省,與李晉王講和。明末將星,以此為最。

大明王朝最後的軍神,他因愛惜百姓而失敗,讓中國黑暗了兩百年

大明王朝最後的軍神,他因愛惜百姓而失敗,讓中國黑暗了兩百年

大明王朝最後的軍神,他因愛惜百姓而失敗,讓中國黑暗了兩百年

而最令人遺憾的,便是導致李晉王復明事業功敗垂成的關鍵性戰役:新會之戰。其中更蘊含著對歷史和人性的深切拷問。

1654年(永曆八年)四月,李晉王揮師入廣東,圍攻廣州西面的門戶新會,卻水土不服患病。廣東清軍趁此良機,亦集中主力兵力於此據守。

在部將數月攻城不克後,十月,大病初癒的李晉王親率包括步兵、騎兵、炮兵和象隊的主力大軍攻城,挖掘地道、燃放地雷,火炮猛攻,炸毀多處城牆。豈料守城清軍驅趕城中百姓,冒炮火搬運磚石,甚至以血肉之軀堵住缺口。李晉王因不忍傷及百姓,被迫暫停進攻。

李晉王又用「捆青」法,把蒲葵樹榦捆紮,塞平河床,再疊高成架,堆於城下,準備堆高至與城垛齊平,藉此攀踏登城。清軍又挖開牆洞,以刀劍迫使城中百姓爬出洞口,搬取葵樹榦進城。李晉王仍不忍傷及無辜,此計又不成。

李晉王連營分守,準備持久作戰,將清軍困死城中,豈料城中清軍將百姓口糧盡數勒取,以至民盡無食,捕鼠羅雀已盡,以樹皮草根為生。

兵圍兩月後,清軍大肆宰食人肉充饑,累計屍骨逾萬,甚至連有舉人、貢生、秀才等功名的士紳,也紛紛成了清軍的腹中餐。

因明軍頓兵城下數月不克,又遭逢瘟疫,病死枕藉,士氣不振。清軍大量援軍開進兩廣,而盟友鄭成功部又失信不至,李晉王被迫撤軍,只得放棄之前光復的粵西各府,退守南寧。

總結此戰關鍵敗因,除了李晉王自己途中生病、部將指揮不力;後方主持政務的孫可望又對他心懷嫉恨,斷絕物資援助;

大明王朝最後的軍神,他因愛惜百姓而失敗,讓中國黑暗了兩百年

而且李晉王確認為長期圍城,敵方終有撐不住而投降的時刻。如此便不違本心,不負將士,何況還有延平王鄭成功援軍這張底牌。沒預料到長期圍城,瘟疫橫生;同時鄭成功又失約不至……

當然歸其根本,李晉王正是敗在了他自己的愛民之心上。


孫子兵法雲,【將有五危,必死可殺也;必生可虜也;忿速可侮也;廉潔可辱也;愛民可煩也】

李晉王此戰大忌,正是被守城清軍利用了他的「愛民可煩」。戰爭是反人性的,「慈不掌兵」不止是對麾下將士,也包括對交戰區的百姓。

以李晉王當時在新會城下面對情形,若他能狠心不理會城內百姓的死活,只需集中火炮猛攻,破城原是輕而易舉。可他卻為了儘可能保全當地百姓性命,選擇了長期圍城,終於因此決策失誤,導致戰敗。

更令人心懷悲涼的,是那些百姓又如何回報於他?按清廷戰後記載,這些人竭力助清軍守城,誓死抵抗明軍,甚至在城內斷糧之後,每家自願獻出一隻兩腳羊,以供清軍食用。有眾多的節婦、烈婦自願充當軍糧,以救下父兄和丈夫,在戰後給自家掙下許多貞烈牌坊、相應表彰。誠然,這些可憐女子未必當真自願,但她們的父兄和丈夫恐怕就兩說了。


「自被圍半載,飢死者半,殺食者半,子女被掠者半。天降喪亂,未有如是之慘者也。」——《新會縣誌》

「定國至高明,擒敵將郭虎、杜豹,遂圍新會。久之,城中食盡,略人為脯,死者男女七萬餘。人謂旦夕必降,按兵以待。」——《皇明四朝成仁錄·卷十二·異姓親王死事傳》

「歲甲午,新會縣被圍,城中糧盡,守將屠居人以食。有莫氏者,諸生林應雒之妻,姑將就烹,莫請於兵曰:『姑老矣,肉不可食,妾幸膏腴,可以供君大嚼也。』兵從之,姑得釋,而莫就死。

「有李氏者,兵欲食其夫,哭拜曰:『吾夫五十無子,請君食我。』殺之,以首還其夫,使葬焉。」

「有梁氏女者,其父諸生學謙,女年十一,請代父死,兵不忍殺。女謂兵曰:『君以女兒身小,不足以充一飽乎?』將奪兵刀自剄,兵乃殺之。諸生吳師讓妻黃氏,亦代夫死,兵哭而殺之。是為新會四孝烈。」——《廣東新語·女語·四孝烈》

此事聽起來似乎荒謬絕倫,完全不合常理,其實不然。數年之前,清軍屠殺超過七十萬人廣州大屠殺,已經嚇垮了相當多一部分人的膽氣和民心。


【繼茂與可喜攻下廣州,怒其民力守,盡殲其丁壯。】——《清史稿·卷二百三十四》(根據清廷官方記錄編撰)

【初二日,清陷廣州,屠之。……百萬人民,盡死於內。】——南明·戴耘野《行在陽秋》

【城前後左右四十里,盡行屠戮,死者六十餘萬人。相傳城中人士竄伏六脈渠約六七千人,適天雨,瀆溺幾盡,其所存僅二人,雙門底劉中山其一也。止有七人躲入大南門瓮城關帝廟神像腹中,得免誅戮。】——清人方恆泰《橡坪詩話》

【清順治七年(1650),清軍攻廣州,死難70萬人,在東郊烏龍岡,真修和尚僱人收拾屍骸,『聚而殮之,埋其餘燼』,合葬立碑。】——《廣州市志--宗教志》

而清軍當時慣行軍法,是「從賊」之城必屠。


【其據城逆命者,並誅之。】——《順治實錄》

【諭南朝官紳軍民人等知道:……所過州縣地方,有能削髮投順,開城納款,即與爵祿,世守富貴。如有抗拒不遵,大兵一到,玉石俱焚,盡行屠戮。】《爝火錄卷四》載清軍屠城布告

這些士民認為滿清已統治全國,根本非西南一隅的南明所能抵抗,因此李晉王即使破城,也終究會被清軍奪回。為了避免將來被滿清屠城、舉族無遺類的命運,他們寧願犧牲幾個婦孺來做大清朝的忠貞烈士。

反正在他們想來,李晉王既如此仁義愛民,就算守不住城破,多半也不會因之前幫助清軍守城而為難他們。

莫以為對清軍暴行的威懾力是誇大其辭,李晉王撤軍回廣西時,粵西各府縣的幾十萬百姓同樣寧可拋棄家園,跟隨明軍逃難。史載晉王安撫隨軍難民,竟至「哭號失聲」。結果反為清軍集合十萬大軍追擊,「戈甲棄載道,死者無算,亡十三象」,李晉王部主力大損,南明從此亦再無反攻廣東可能。

這就是人性的自私一面,對英雄,可以讚美,可以敬仰,可以感激;但真正關係到自家切身利害或舉族身家性命時,確實有相當一部分人寧可去選擇助紂為虐、為虎作倀。

是以兇狠毒辣的禽獸軍團,往往反能擊敗仁義愛民的王者之師,類似例子在史上不勝枚舉。

蒙古軍和滿清軍皆是殺人如麻、屠城盈野,竟能從無到有打下了疆域遼闊的大帝國,然後做為勝利者編寫史書,自有一幫無行文人替其塗脂抹粉,至今仍有無數不明真相或是非之擁躉。

而那些品行高貴的君子,襟懷坦蕩的英雄,往往只因做不到如對手一般無恥和狠心,反而只能在史冊留下千秋憾恨……

不知道當李晉王彌留之際,眼見殘兵困滇西深山,抗清大事再無希望,是否會後悔當日在新會城下的抉擇:畢竟和中興大明、守衛華夏的大業相比,數萬、十數萬百姓性命,似是不值一提。

可惜他雖被封為大明藩王,也算是爵高而權重,卻至死也沒學會當時上位者視黎民性命如草芥的那套做派。

也許他還記得,當年身為流民軍一員,對著高呼「不作安安餓殍,效尤奮臂螳螂」的楊嗣昌們,是如何逆勢奮擊,將那些高高在上的官老爺打垮。


「小尉遲」李定國,二十四飛騎下襄陽

大明王朝最後的軍神,他因愛惜百姓而失敗,讓中國黑暗了兩百年在九泉下,楊嗣昌們的亡靈或許可以一直嘲笑他:「什麼名將?區區幾萬愚氓竟然就困死了你,真是婦人之仁,難成大事!」

但我想,李晉王更可以理直氣壯地笑對:「老子雖敗,卻是問心無愧,頂天立地。老子投了大明,可不是為了做和你們一樣的人!」

是啊,若大明也非要去學蒙古滿清那套禽獸法則方能存活,則那樣的大明,雖存亦亡。

這正是華夏文明之所以不同於游牧文明的關鍵所在,除了弱肉強食,更有天理公道,是非人心。

華夏文明屢經挫折、卻能浩氣長存不衰的至理,正因為有李晉王這樣的人來傳承我們的民族魂魄。

願吾遼人,無忘孫承宗;願吾冀人,無忘盧象升;願吾晉人,無忘曹變蛟;

願吾蘇人,無忘閻應元;願吾滬人,無忘夏完淳;願吾越人,無忘張煌言;

願吾桂人,無忘張同敞;願吾楚人,無忘文安之;願吾秦人,無忘李來亨;

願吾川人,無忘秦良玉;願我閩人,無忘鄭成功;願吾滇人,無忘李定國……


生則中華兮死則大明,寸丹為重兮七尺為輕,存天地兮千載,盡人世乎倥傯,曄曄其曜兮日月,慨慨其貞兮悼行。

大明王朝最後的軍神,他因愛惜百姓而失敗,讓中國黑暗了兩百年

這些明末英烈,正是那個衣冠淪喪、神州陸沉的黑暗年代,不屈強虜、守護文明的民族脊樑。也正是他們的存在,方能在此後二百年激勵著一代代漢人英雄不懈抗爭,終於憑自己的努力博得華夏重光之日。


胡風南渡盡草偃,大義捐嫌王出滇。一身轉戰千里路,只手曾擎半壁天。諸葛無命延漢祚,武穆何甘止朱仙。板蕩膻腥忠貞顯,江山代代頌英賢。

凜凜孤忠志獨堅,手持一木欲撐天。磨盤戰地人猶識,磷火常同日色鮮。老草坡前草樹香,磨盤諸將墓堂堂。殘碑讀罷呼雄鬼,生死都從李晉王!

謹祭李晉王,祭甲申國難三百年來,為華夏民族和華夏文明不懈抗爭的無數英雄先烈:

月雖明亮,終將沉淪;日雖微薄,終將東升。日燼西湖,月渡東樓。天風碧海,再守神州。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幾百年前菲律賓曾要求併入中國,因為中國一位皇帝,最終失敗了
隋煬帝之前百戰百勝,為何三征高句麗都失敗了?背後原因讓人害怕
歷經近三百年的大清王朝,最後覆滅,失敗於這四點
太平天國失敗後,慈禧要對付曾國藩,湘軍殺了一人,慈禧認慫了!
劉邦一生中四次最大的失敗,竟給後人留下了這樣的教訓?
隋煬帝之前百戰百勝,為何三征高句麗都失敗了?真實原因令人恐懼
日軍侵華戰爭失敗後中國幾百萬漢奸去了哪裡?他們的下場如何?
同樣是和越南打仗,為什麼美國失敗了,而中國卻獲勝了?
鄭爽兩次戀愛失敗,而他在其身後守護三年,他會是小爽的真命天子嗎
失去軍心,不得人和,這才是越戰中美軍失敗的重要因素之一!
他是中國的老朋友,曾多次流亡中國,美國暗殺他三次都失敗
越南戰爭,美國實力勝過越軍好幾倍,為何打了十幾年還是失敗了
這幾個星座總是經歷過多次失敗的戀愛之後,才知道什麼是愛
中國四大能當皇帝,卻不當皇帝的人,兩人因此失敗,兩人保得性命
中甲兩土豪沖超失敗讓人失望,這兩大神鋒卻讓人看到希望
珍珠港事件後美國海軍最慘痛的失敗,製造這起慘案的是他?
當年令盟軍不寒而慄的狼群戰術最後是怎麼失敗的?
日本失敗後,在中國留下二百萬移民,結局如何,在蘇聯的都很慘
百萬富豪失敗後睡在地坑裡,但是當地人卻說他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