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白岩松:門開了,我不會讓它關上

白岩松:門開了,我不會讓它關上


白岩松:門開了,我不會讓它關上


(張默然/圖)


從2010年的廣州亞運會,到2012年的倫敦奧運會,白岩松都在進行「白說」嘗試。六年後,里約奧運會上的「白說」,依然成為熱門話題。


因為迥異於央視1套與5套的解說,里約奧運會剛剛開幕時,白岩松被網友捧為「國家級段子手」;到奧運結束,因為他激烈或諷刺的一些觀點,白岩松又遭遇到一波批評。


從巴西回來不到一周,白岩松接受南方周末專訪,他的嗓子有些沙啞:「你經受過很多誇張的表揚,憑什麼不能接受誇張的批評呢?」


最大的改變是絕不低頭看稿

南方周末:里約奧運會的段子,來自你一個人,還是一個團隊?


白岩松:新聞頻道的開閉幕式直播,只有三個人:我,一個男孩兒,一個女孩兒。我來告訴他們怎麼幫我。


我看了不少於200萬字關於巴西的東西。甚至可以去糾正一些資深的了解巴西的人。


這次直播最大的一個改變,是我全程都不低頭看稿。你準備得越精心,越可能會被它限制。你低頭看,說完再抬頭,畫面就錯過了。


倫敦奧運會給了我這個警示。這次我就說,一定不被文字限死,重要信息都必須縮到二三百字之內。

我讓那個男孩兒在直播間上網,搜尋關於開閉幕式的即時信息。這哥們兒坐在我旁邊,看到英國代表團的閃光鞋,很快就在屏幕上打出來:已經有推特透露,這是專門為奧運準備的。我馬上把這個資訊說出來了。閉幕式上,吉賽爾·邦辰發了條推特,我馬上就會表達:她在刷閉幕式上的存在感。貝利發推特,我馬上去說。資訊變成了活的、即時的,流動起來了。這是方式的改變。


南方周末:他們幫你把解說變得更年輕?


白岩松:你可能說反了。這跟年紀無關,可能是我的想法更年輕。這些事情都是我安排他們做的。


南方周末:「白說」從2010年廣州亞運會就有,到現在思路上有什麼變化?


白岩松:2010年亞運會,給了新聞頻道一次機會。以前,大型運動會開幕式是統一動作,沒什麼選擇餘地。但那次一套、五套並機。新聞頻道弄不弄,可以自己選擇。當時分管新聞頻道的副台長孫玉勝,就誕生了個想法:我們自己來試一個新路數吧。

2008年奧運會時,孫玉勝分管體育。我相信,那時他可能就萌生過這樣的想法。


從廣州亞運會到倫敦奧運會開幕式,是完成對新聞式解說的一種實踐。倫敦奧運閉幕式,我就更輕鬆,把信息蘊藏到鬆弛下來的語言中。倫敦奧運會閉幕式一完,就有了鋪天蓋地的報道,說這裡有各種吐槽。


我沒有想過吐槽。我只想著,當新聞類解說實踐後,下一步向哪走。中央電視台大型賽事開閉幕式解說,既然要兩個版本,一定是要求不一樣。五套和一套開閉幕式的解說,已經跟以前不一樣了:不再是詩化的語言,已經傾向於新聞背景式的解說。我想,這很好,是不是要在這個基礎上,再向前邁一步。


所以里約這次,不過是更集中、更主動、更有意識去這麼做而已。

這次在代表團入場時,我的改變是巨大的。作為觀眾,我覺得這是最冗長的部分。我想聽到更多有趣的資訊、好玩的語言,讓冗長的入場變得輕盈起來。


這二十年做奧運、三十多年看奧運,每到入場式,我總聽到身邊人說「太長了」。解說說什麼,其實他沒聽見。你聽不見,因為你不期待它。一聽不一樣了,他可能會坐下來看。


南方周末:孫玉勝當時覺得亞運會需要什麼樣的改變?


白岩松:從1993年他創辦《東方時空》起,我們合作多年。


1999年,澳門回歸,我們請了個外籍嘉賓,這是孫玉勝邁出的重要一步。他很緊張,在演播室門口跟我說:小白,這是咱們第一次這樣直播。我說:您放心,門開了,我不會讓它關上。


廣州亞運會他有了改變的想法,我就去做。倫敦奧運會做完,我跟他開玩笑,說咱倆合作不錯吧,你有什麼想法,我是能給你完成的。


里約奧運會開幕式後,他給我發簡訊表示祝賀。我說這其實是您想法的延續,這是您的作品。他現在不直接管這件事,但我在把他六年前的想法進一步豐富、向前走。


我覺得有三點很重要:尊重規律,尊重時代,尊重期待。前兩點大家都在談,第三點很少談。每一次的成功變革,都是對期待的正確回應。1993年,《東方時空》創辦,迅速成功,原因就在於它正好對撞了人群中已經產生的對新語態的期待。


南方周末:如何捕捉公眾的期待?


白岩松:做新聞就是在跟社會心理打交道。一個搞新聞的人,如果不了解大家在關注什麼、期待什麼,很麻煩。在北京,我幾乎每天都會逛報攤。我不怎麼用微信,但手機上有很多app,我要查新聞。《新聞1+1》每天要跟這個社會的熱點發生碰撞。做出一期節目,要討論N個選題。你怎麼可能脫離這個時代?


更重要的,我從1996年做奧運會報道,到現在二十年了。我自己也喜歡運動,對奧運的關注也足夠多,當然應該知道公眾的期待。從個體來講,你願意看那些四平八穩的、形容詞堆積的奧運會開閉幕式解說嗎?你問問自己。自己也是期待中的一部分,你應該尊重這種期待。


勝利才是成功之母


南方周末:這次奧運會有很多變化,比如寧澤濤,他沒有拿獎牌但很滿意自己的成績。這種表態以往很少見。你怎麼看待這種變化?


白岩松:我們經過北京奧運後,對金牌的看重度已經發生了很大改變。大家更願意在這找樂、享受。這次奧運會,我反而認為是另一個拐點。


任何事情矯枉不能過正。我們如果真是「唯金牌論」,到2008年可能達到了巔峰,之後人們就開始轉變,覺得好玩、開心,然後享受這過程。但是到里約奧運會,你要知道,僅僅是玩,那還參加奧運會幹嘛?這次的獎牌、金牌數出現這麼大規模下滑,有相當多的成績我們不滿意。


女排引起如此大的轟動,因為它是人們關注的大型球類項目、集體項目。恰恰在這個領域,我們在奧運會上一直乏善可陳。其實女籃曾經拿過奧運會亞軍,女足在亞特蘭大奧運會上也拿過銀牌,所以才有我那句話:經過20年,我們幾代人艱苦的努力,我們終於不如以前了。


經過這次奧運會,在重視金牌、獎牌和快樂享受的過程中,我們可能會達到一種新的平衡。偏向哪一邊,恐怕都是不對的。奧運會,哪個地方會拿他們村、拿他們企業的旗子?咱們個別人這麼做,大家都覺得太添堵了。這就是一個揮舞國旗的地方,我們要重新理解奧運。


2000年,大家更多地談論獎牌、金牌,我做直播時一直在強調的是人,是情感。等到這屆奧運會,我反而要去強調,奧運會就是奧運會,如果你不敢勝利,你不能勝利,淡化金牌,那是鴕鳥、阿Q,還是什麼?


南方周末:你如何看「女排精神」?


白岩松:科學管理難道不就是精神的一部分嗎?我在節目中說:我非常不喜歡一句話,在體育賽場上「失敗是成功之母」,錯,勝利才是成功之母。失敗是成功之母的話,中國足球有多少媽呀,它怎麼沒成功過?女排勝利過,就會有勝利的基因,關鍵時刻就拿得出來。


這背後,有一套系統的科學保障。女排奪冠,有個外國小夥子穿著中國隊服,也跟女排姑娘擁抱,開心得不得了。他是女排的體能師。郎平也走南闖北,是開放的。這裡是有一種精神,但不是大家理解的那個口號,它是嚴謹的流程、科學的管理。


但勝利又有一種基因,它是精神的一部分。勝利過,才敢於勝利,關鍵時刻才知道該做什麼。單純從牌面實力來說,中國女排在小組賽上是真正完敗塞爾維亞。為什麼決賽會贏?塞爾維亞從來沒進過奧運會決賽,中國女排進過四次,郎平自己拿過冠軍。這種遺傳性的東西,會在關鍵時刻起作用。塞爾維亞最後幾乎崩盤,最後一局主攻都被換下來,坐在替補席上。這就是沒成功過和成功過的區別,成功不一定會轉化成勝利,但起碼是勝利的助推器。


乒乓球沒有精神嗎?問劉國梁,奧運會你會睡不著嗎?他說不會,為什麼呢?他說:我遇到問題,可以去問蔡振華;蔡振華遇到問題,可以去問李富榮啊。長期的成功,使大家擁有這樣的系統,心裡是有底的。總失敗,你去問誰?我覺得這也是一種精神:乒乓球的精氣神就在這兒,我就是贏家。


所以劉國梁會說:「別人打一場是一場,我要輸一場會輸一輩子。」這個壓力的確夠大,但另一方面,就是一種傳承。很多詞在我們這兒被異化了,但是回到這個詞本身,它沒錯。


南方周末:這屆奧運會,你最關心哪些項目?


白岩松:除了球類項目,我當然很關注田徑。


今年我們某些優勢項目突然出現嚴重下滑,比如體操、射擊。過去我們談「五朵金花」,就是為中國拿金牌最多的幾個項目,但這次體操一枚沒有,球類項目黯淡,團隊項目黯淡。


反而田徑邁了很大的一個坎兒,拿到了兩金。2004年奧運會也是兩金,但今年多了兩銀兩銅。而且有些項目還會讓你期待,比如跳高。


回來的路上,我一直跟闞福林指導聊這件事。我說現在中國田徑有些項目達到了一定實力,但我們接下來要挑戰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不會比賽。你平常的跳高成績是2米37,怎麼會在奧運會只跳2米22。2米22跟平常成績差15公分,明顯不會比賽。我說,很多年之後,我們可能會懷念劉翔。劉翔是個很會比賽的人,在田徑世錦賽上,能第八道奪冠,在奧運會上也能創造出極好的成績。



白岩松:門開了,我不會讓它關上


(東方IC/圖)



能經受誇張的表揚,憑什麼不能接受誇張的批評呢?


南方周末:中國隊遇到很多麻煩,你批評霍頓和陳欣怡,措詞可能很直白。


白岩松:當別人說你是騙子時,我不知道你該用什麼樣的詞去回應才禮貌,我也會注意。但我提醒大家,說霍頓「混蛋」,是我一篇文章里的內容。它並沒有出現在我的節目里。


說是「傻子」當然是對的。服用興奮劑,她是傻子還是瘋子?背後這群人是傻子還是瘋子?一個18歲的姑娘,她自己決定嗎?中國從2000年悉尼奧運會就實行了最嚴厲的血檢,為什麼又生出一些事?我相信,中國體育界接下來會用更嚴厲的方式去面對興奮劑。


我在奧運期間寫了首小詩:「成績誠可貴,金牌價更高,若為清白故,兩者皆可拋」。奧運剛閉幕,2008年首金陳燮霞,包括另外兩名女子舉重選手的興奮劑問題被披露。接下來面對東京,成績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你必須做到清白。


這個時代,不同意別人說的話,我也要維護別人說話的權利。別人有意見,說你應該用什麼樣的詞,他有權利去說。但他說完後,也會有別人批評他的觀點,很正常。都過去了,對於我來說,奧運會結束了。


南方周末:即使批評措辭很猛烈?


白岩松:合理的我會接受,不合理的一笑了之。我早就覺得,我是無法匿名的。現在大量文章,不管是表揚你、批評你,甚至流言,你都不知道他是誰,可別人永遠知道我是誰。前車筐裝表揚,後車筐就得裝批評。


南方周末:閉幕式視頻里基本沒有中國選手,你開玩笑中國女排「得罪」了人,「國際玩笑」現在不那麼敏感了?


白岩松:在探索開閉幕式解說的過程中,不僅僅需要我們從業人員的解放,可能也需要很多觀看者的解放吧。有時候,解放要從自己這兒開始。自由首先是自己的。


南方周末:怎麼把握尺度?


白岩松:長達四小時的開幕式和接近三小時的閉幕式,主體內容還是大量新聞信息,背景介紹和資訊,只不過大家會把其中的段子擇出來。


很多人說:「白岩松,你怎麼在做節目的時候不笑?」做新聞節目,我說,面對礦難,面對毒奶粉,你笑著說?好多人說:「你怎麼在奧運會變成另一個人?」我說,是奧運會決定的。


我為什麼經常用「鏡像」這個詞?一個鏡子放在這兒,這是新聞事實,新聞人永遠要以這個新聞事實作為鏡像,然後反映出你的狀態。當新聞悲傷的時候,你就悲傷;新聞快樂的時候,你就快樂。它首先是由這個新聞事實決定的。


奧運會難道不是人類為自己創造出的最大的娛樂的一部分嗎?包括世界盃也是。這是開奧運會,不是開會。更何況,開會會風也應該改。


「彩色電視更花哨,辨黑白的人越少」


南方周末:貝利預測塞爾維亞女排贏球,這件事其實不存在。但很多人信以為真,這算不算新媒體的副作用?


白岩松:我們現在看到公眾號有近兩千萬個。它每天會發布大量的文章、資訊,真正有價值的不多。


過去我們學新聞,講傳媒之所以會成為一種重要的社會力量,與它把關人的角色緊密相關。傳媒人要有自己的責任感和職業感,它跟審查是兩回事。現在,當把關人這種角色全面消失時,你怎麼辦?


說是郎平寫的信,郎平馬上證實不是自己寫的。為什麼沒有追責:誰炮製了這樣的文章?每天有多少這樣的文章在炮製?能一直這樣向前走下去嗎?還是找到一種平衡?


現在有一個很讓新聞人擔心的東西,就是新聞事實和情感事實。有的人不關心這事是不是真的,但情感上認為它是真的,就更加縱容很多糟糕的東西出現。


南方周末:奧運會期間,你參加了網路直播,有新感觸嗎?


白岩松:不管它怎樣發展,最後一定會內容為王。直播常態化,可最後真正能讓你看的,一定是有內容的直播。如果沒內容,剛開始新鮮,能看多久?就像羅大佑三十多年前唱的:「彩色的電視變得更加花哨,能辨別黑白的人越來越少。」


南方周末:以前你擔心,在央視「超越我們這批人的年輕人」還沒有出現,現在情況怎麼樣?


白岩松:經常有身邊的人跟我說,你們央視誰又走了。我說你別樂,他們走了之後,是去哪兒了?不是去媒體了,而是去資本或者其他的領域。這是在告別媒體,不是在告別央視,你怎麼還樂呢?


我真正擔心的,不是央視怎麼著,而是媒體。現在一流人才願意進入媒體嗎?如果媒體不是讓世界變得更好的一種力量,而是變得更糟的一種力量,那才真正死路一條。


在這點上,我又謹慎樂觀。現在很多邊界被突破,大家快速向前走,很多東西沒有價值,但有價值的東西,最終一定會來到你眼前。我平時不用微信,但也會關注「正午故事」「單讀」,包括我朋友做的「讀庫」這些,好東西跑不了。


不管新舊,如果媒體不能走到更好的內容,今天做的一切又有什麼價值呢?


南方周末:你辦了個「新聞私塾」,每個月上一天課。第一屆有11個人選擇去新聞單位,你很欣慰。


白岩松:我早就告訴他們:你選什麼職業,在「聯大」學到的東西都會幫助你。的確,「聯大」畢業的孩子從事媒體工作的比例極高。其實我一直在「踹」他們去新媒體,但到現在為止,都沒人去新媒體。


可能是兩個原因,一是新媒體不解決戶口,二是新媒體沒有採訪權。這對學新聞的人來說很難。好多人問我:「白岩松,你怎麼還在央視啊?」我說:你告訴我,我能去哪家互聯網?比如奧運會,央視是唯一版權持有者。作為新聞人,你就是想靠近新聞。奧運期間,奧運就是新聞,我在央視才有機會跟它直接靠近。


南方周末: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現在的媒體狀況,你覺得是什麼?


白岩松:我覺得叫雜草叢生,深不見底,中國很多事情是這樣。這裡可能蘊藏著一個更好的未來,但表象雜草叢生。可歷史就是這樣,問題從沒停歇過。王子、公主過上幸福的生活,都是一瞬間,問題第二天就會到來。(文/宋宇)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方周末 的精彩文章:

和火災後的莎士比亞、湯顯祖聊了聊
400年里這次打了個平手 倫敦西區的中國故事
《水滸》里的人情
追念頡剛先生
欲「生前退位」,200年來第一遭 日本天皇以「退」為進?

TAG:南方周末 |

您可能感興趣

關於上帝關門開窗說的幾點異想
風水禁忌:你家的門開對了嗎?
兩幫狗狗隔著鐵門咬架,結果門開了後,都跑光了
內涵圖:門開了,隔壁老王可以進來了
十條笑話:正喊著,門開了,婆婆笑著出現在門口
七月半,鬼門開,晚上約會你來不來?
本以為上面是個停車場,一腳油門開上去,司機氣的想打人
廁所門開著的汪星人卻被困在裡面:這無數道貓坎,我不敢過呀哈!
每次敲門開門後門外總沒人,但是細心男子發現了地上腳印
對付牙疼,比電門開關都靈!
門開了,男人戴著金屬面罩,拿著鉗子,向我走來……
將繩子塞進車門縫內,不用鑰匙也能把車門開了!
搞笑:教室後門開了越來越覺得危險
對付牙疼,比電門開關都靈!請保存著吧!
對付牙疼,比電門開關都靈!請收著吧!
出門開賓利,路上遇見一輛五菱,最後硬是沒敢超車!
七月鬼門開,鬼月來臨,既不嫁娶,也不搬家!如何應對鬼月禁忌!
安以軒結婚了,據說老公在澳門開公司,網友:太突然,她老公是誰
早起時看到門開著,本以為寵物都跑了,結果卻看到二哈趴在客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