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與政策齊推市場升溫 救援機器人將迎行業風口
在機器人產業整體加速發展的大勢下,救援機器人的優勢與前景也正吸引著市場的高度關注。並且,在政府層面,不僅是我國、全球主要國家都在大力發展救援機器人,以更好地應對災害。未來,救援機器人有望發展成為機器人產業中的又一個龐大的新興細分領域。
今年以來,洪水、地震、颱風、泥石流等嚴重自然災害相繼來襲,而火災、坍塌、礦難等潛在危情更是歷來防範的重點,面對日益複雜的災難情勢、日益提升的救援需求,科技與救援的加速融合顯得尤為必要。
在災難面前,生命無比脆弱;在災難面前,救援彌足珍貴。但是,由於災害區域或是災難現場往往情況複雜且十分危險,不僅救援人員自身安全無法保障,而且也難以實施很多特殊救援工作,一些狹小空間,甚至連救援犬也無法進入。這時候,救援機器人的重要性就非常突出了。
救援機器人屬於特種機器人,雖然相對於工業機器人的大規模應用與服務機器人的熱潮迭起,顯得頗為「低調」。但是當出現災害時,救援機器人很多時候都是偵測、救援等複雜任務的「主力軍」,絕對不容忽視。
近年來,全球機器人產業發展持續提速,相關技術水平不斷取得突破。在新興經濟體間競爭加劇,歐美髮達國家開始重新重視製造業的情況下,機器人逐漸被視為提升國家綜合競爭力、吸引製造業回歸、布局未來科技競爭格局的重要手段。我國政府對於機器人產業發展的重視程度也是日益提升,在救援機器人領域發展上提供了重要支持。
早在「十一五」期間,我國政府就已經將「廢墟搜索與輔助救援機器人」項目列入國家863重點項目,由中科院瀋陽自動化所與中國地震應急搜救中心聯合承擔研製,並成功研製出「廢墟可變形搜救機器人」等三款產品;日前,科技部又發布了《「十三五」公共安全科技創新專項規劃》,其中就強調了將強化公共安全技術裝備的應用,推動應急救援機器人等一批自主研發的重大技術裝備投入使用。
不過,就目前來說,歐美及日本等發達國家在救援機器人發展上處於領先地位。以日本為例,日本的機器人產業歷史悠久,技術水平與產業規模都具備高度和廣度。同時,由於地處地震帶,且是四面環海的島國,面臨著自然災害的嚴重威脅,日本在救援機器人的發展上更是十分積極。
近日,日本本田公司就發布了新的一款人形救援機器人。該機器人採用人形概念,可以適應多種地形,避過各種各樣的障礙物。
在氣候變化問題日益突出、地球地質活動趨於活躍的情況下,可以預見自然災害的威脅仍然時刻存在。而隨著全球經濟持續發展,人類社會繼續進步,生產、生活所面臨的意外災難也不可避免。從未雨綢繆的角度出發,大力發展救援機器人,全面提升救援能力與技術水平,不斷加強救援體系建設與國際救援經驗交流、互助,都是應該予以重視的必選題。
由此也可以看到,救援機器人領域在市場需求與政策春風的雙重支持下,將有望迎來行業發展的風口。據相關數據統計,2016年我國特種機器人市場規模達到6.3億美元,增速達到16.7%,救援機器人市場規模突破0.5億美元。隨著救援機器人應用水平的提升與應用領域的拓展,到2020年國內市場將有望達到1.3億美元以上。
災難無情人有情。隨著現代科技的不斷進步,救援機器人等專業性產品將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為挽救人民生命與財產損失提供關鍵幫助。救援機器人市場的風潮湧動將推動這一「冷門」行業的逆勢火熱,從而在市場動能下,繼續推動產品技術突破、品質升級與應用拓展,互相促進發展,形成良性產業生態鏈,最終為人類社會貢獻更大力量。


※「兩架馬車」並駕齊驅 5G與物聯網共驅通信業發展
※借力大數據與機器人 蘇州智慧檢務揚帆起航
※中國機器人「威脅到美國經濟發展」?還有很大差距
TAG:工控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