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國補」千呼萬喚始出來 將引燃植保無人機新熱潮

「國補」千呼萬喚始出來 將引燃植保無人機新熱潮

近年來,隨著農業發展需求的提升與科技水平的進步,植保無人機逐漸成為域內冉冉升起的市場「新星」。在國家正式拉開補貼大幕的新形勢下,植保無人機行業有望迎來新一輪爆發,推動「智慧農業」建設持續加速。

過去,農民基本依靠經驗施肥、噴洒農藥,既無法提前準確預測、防止病蟲害,也不利於農業規模化發展,同時還造成了一定的潛在安全隱患。

隨著我國農業發展開始向規模化、數字化、智能化深度發展,傳統粗放式的生產經營模式已經漸趨落後,更科學、更精準、更自動化的技術手段正加速進步,推動「智慧農業」的快速建設。

在「智慧農業」的建設過程中,植保無人機的發展與普及使用是非常關鍵的組成因素。面對當前農業發展的新形勢,廣大農戶亟需提高農業植保效率、降低相關成本,以繼續擴大農業生產效益,跟上時代步伐。

農業植保無人機不僅可以將農民從過去複雜、繁重的農藥噴洒作業中解放出來,還推動了一系列專業植保服務商與飛防團隊的發展。在效率、安全、成本、效果、環保等方面,植保無人機全面優異於人工作業。而隨著農業規模化發展進一步推進、無人機技術水平持續提升,植保無人機的優勢會愈發明顯。

因此,無論是出於助推農業現代化發展,還是出於保障農業基礎安全的角度,國家對於農業科技的進步一向十分重視與支持。日前,我國農業部、財政部和民航局聯合發布《關於開展農機購置補貼引導植保無人飛機規範應用試點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宣布將選擇浙江、安徽、江西、湖南、廣東、重慶等6省市在2017年開展植保無人機補貼試點。

多年來,業內一直期待能夠將植保無人機納入到國家農機補貼,如今終於取得突破性進展。雖然補貼「有限」,但是對於植保無人機企業來說已經是巨大的支持,因為這不僅是在財政層面體現對這一產業發展的支持,也體現了政府對於植保無人機優勢的看好,以及未來前景的期待。

根據三部委此次發布的補貼額度細節來看:《通知》中明確,各試點省份總量要求控制在1000萬元以內,每檔產品補貼金額不超過該產品2017年市場銷售均價的30%,單機補貼最高不超過3萬元。雖然相對於植保無人機單機高昂的售價相比,補貼力度不算太大,但是與另一項數據對比,就能發現「國補」背後對植保無人機行業的巨大影響。

根據首屆中國農業無人機創新論壇發布的數據,2015年國內植保無人機保有量僅為2324架,2016年則達到了6000架。從目前市場上的植保無人機價格分析,「國補」總體覆蓋量將有望超過兩千架。而與前兩年保有量數據一對比,就會發現此次補貼實際力度之大、影響之深。

未來,隨著土地流轉加速,農業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植保無人機的市場需求還將持續增長,並發展成為農業生產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在國家與地方相繼出台補貼措施的巨大利好下,植保無人機行業將有望迎來新一輪的爆發。

不過,在火熱的市場發展形勢下,行業發展也需要重視避免低端化、價格戰等惡性趨勢。目前,國內植保無人機企業已經達到數百家之多,除了大疆、極飛等少數擁有核心技術的大中型企業之外,大部分地方性的小企業雖然不斷湧出,但是大多技術能力有限,銷售的無人機基本都是簡單組裝、拼湊而成,而補貼政策的出台與完善給了許多小企業打「價格戰」的底氣。

因此,為了植保無人機行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不僅行業需要統一認識,加大研發投入、規範標準體系,國家和地方政府也需要建立完善的評選機制,把補貼真正給到生產優質產品的企業,從而避免「國補」政策失去原有積極意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工控中國 的精彩文章:

需求與政策齊推市場升溫 救援機器人將迎行業風口
技術進步與出行難題共推智慧交通提速
多國發力加速3D列印應用落地 核工業萌生新氣象
「兩架馬車」並駕齊驅 5G與物聯網共驅通信業發展
借力大數據與機器人 蘇州智慧檢務揚帆起航

TAG:工控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