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書瘋魔痴狂的名人

為書瘋魔痴狂的名人

為書瘋魔痴狂的名人

為書瘋魔痴狂的名人

古往今來大凡有成就的人,都與書結下了不解之緣,他們嗜書成性,愛書成癖,甚至為書瘋魔痴狂。

曲波「挖書」:當代文學名著《林海雪原》的作者曲波,12歲時讀《說岳全傳》,對書中秦檜非常痛恨。一怒之下,將書中所有的「秦檜」二字都用刀子挖掉,未曾想連背面的字也給挖掉了,他怕父親責怒,趕緊向父親解釋。父親不但沒有責怪他,反而給他又買了一套《說岳全傳》以示嘉許。

魯迅「補書」:魯迅先生從少年時代起就養成愛護圖書的好習慣。每次看書,他總是先洗手,一旦發現書髒了,就小心將它擦乾淨。他還學會了補書的本領,備有一套小刀、錐子之類的工具,如發現書有破損,便立即修補,使之面目一新。

余光中「玩書」:書是用來讀的,而台灣詩人、散文家余光中,閱讀之外,還要對書「欣賞把玩」。所謂讀,即讀書的內容;所謂玩,即玩書的外表裝幀、插圖之類。一般人買書,多視其內容來決定取捨;而余光中先生,看到精美華麗抑或裝幀考究的書籍便一見傾心,也顧不得內容是怎樣的。他曾經這樣來形容自己「欣賞把玩」書籍的情形:「資深的書獃子通常有一種不可救藥的毛病。他們坐在書桌前,並不一定要讀哪一本書,或研究哪一個問題,只是喜歡這本摸摸,那本翻翻,相相封面,看看插圖和目錄,並且嗅嗅(尤其是新的書)怪好聞的紙香和油墨味。就這樣,一個昂貴的下午用完了。」

華羅庚「猜書」:華羅庚拿到一本書時,首先要對著書名思考片刻,然後閉目靜思,猜想書會分為幾章幾節去寫,斟酌完畢再打開書。如果作者的思路與自己猜想的一致,他就不讀了。華羅庚這種「猜讀法」,不僅節省了時間,而且培養了自己的思維力和想像力,不至於使自己淪為書的奴隸。

鄭所南「沉書」:宋代著名學者鄭所南,他把文天祥抗元、張世傑崖山保衛戰等重大歷史事件記載下來,寫成《心史》一書,為避過元兵的焚毀,他把書稿裝進鐵匣里,外加密封,沉入蘇州承天寺古井裡。明代崇禎十一年,因久旱井枯,鄉民掏土時意外發現書稿,使這部沉埋350多年,絕無僅有的史書重見天日。

劉紹棠「敬書」:作家劉紹棠愛藏書,他家中的書十個書櫃也裝不下。他說:「其實我這些書沒有一本貴重的,只是不忍定時清理,賣『破爛兒』換酒喝,我出身於文盲世家,我家沒有文化的老人視字為聖物,教育我自幼敬惜字紙。」

王亞南「綁讀」:我國《資本論》第一個完整三卷中文全譯本的譯者之一、經濟學家王亞南,1933年在由紅海向歐洲駛去的船上,因遇風浪,大船顛簸得叫人無法站穩,他便請服務員將他綁在椅子上,聚精會神地讀起書來。

聞一多「醉書」:詩人聞一多新婚那天,親朋好友一大早就前來賀喜。可好久不見新郎出來,大家都以為他更衣打扮去了。直到迎親的花轎快到家門口時,人們才在書房裡找到他。他仍穿著那件舊袍,手裡捧著一本書,興味正濃。家人都說這個大喜時刻不能讓他看書,因為他一看上書就「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善本古籍 的精彩文章:

昇平署戲曲人物畫冊《慶賞昇平》
《周髀算經》:數學亦是哲學
國內各大圖書館藏家譜簡介
徐鍇與《說文解字系傳》

TAG:善本古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