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孩子才3歲,就能背200首古詩,這樣真的好嗎?

孩子才3歲,就能背200首古詩,這樣真的好嗎?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從詩經到樂府再到唐詩、宋詞,其詩詞語言之美、音韻之妙、意境之深遠,美不勝收。

讓孩子學詩,不僅可以讓他接觸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還可以鍛煉孩子的語言能力,提高文學修養,並在孩子內心播下一顆美的種子。

正因如此,家長們比較重視孩子的詩詞啟蒙教育。但是,有很多家長,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讓他背詩。比如汪涵的孩子小沫沫,不到三歲就能背很多古詩。

這樣好不好呢?

事實上,讓孩子在太小的時候就開始背詩,可能會有負面影響。

一兩歲的小寶寶,還在學說話的階段,多念念詩句,或許能幫助練習發音,但對於愛上詩,並沒有幫助。

如果強行讓孩子背誦他不理解的詩句,這個過程對他來說是很枯燥的。剛開始他可能會願意背,但是時間久了,難免會膩煩。當別的孩子開始認字,並且願意接觸詩的時候,他可能已經對詩詞反感了,從而錯過詩詞啟蒙的最佳時機。

四五歲,孩子的求知慾最旺盛,這個時候讓孩子接觸簡單的詩句,再加以合適的引導,孩子會自然而然地喜歡上詩。

那麼,如何循序漸進地引導孩子學古詩呢?

一、選擇簡單直白的詩句

有很多簡單卻蘊含意境的句子,可以作為入門詩來接觸。

登鸛雀樓 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前兩句寫景,非常大白話,說的就是「太陽沿著山峰落下去了,滔滔黃河水流入大海。」簡單向孩子解釋下這些詞的意思,孩子就能理解了。

後兩句蘊含了豐富的人生哲理,但是不建議跟孩子說得太透徹。對於詩句的解讀,每個人的人生經歷不同,理解也不盡相同。

把字面的意思解釋給他聽:「如果想看更遠的景色,就要登上更高一層的樓。」讓孩子自己去想像,給他留一點思考的空間。等他長大了再想起這個句子,自然會有更深的感悟。

送元二使安西 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前兩句寫景, 「客舍青青柳色新」,寫柳葉上的灰塵被雨水衝掉了,顏色青翠,很「新」,給孩子看圖片就很好理解了。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詩句很簡單,但有些字詞對孩子來說是陌生的,家長要給孩子解釋。

比如後兩句「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陽關」對孩子來說是陌生的,你要告訴他,這是一個地名。這個地方是一片沙漠,沙漠就是到處是沙子的地方,很少有植物和動物,也沒有什麼房子,所以那裡的人很少。所以啊,詩人的好朋友要去這種地方,就很少有朋友陪他一起玩了。

「故人」是指老朋友,提醒孩子不要看成「敵人」。第一句里的浥,念易的音,是濕潤的意思,也要解釋。最後再和孩子翻譯一下全文。

二、讀一些帶有故事情節的詩句,培養想像力

簡單直白的詩句里,還有一些帶故事情節的,比較生動,可以跟孩子一起感受。

夜宿山寺 李白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這首詩描繪的故事蠻有意思的,跟孩子一起讀,隨手就可以畫畫。一個高高的樓,樓頂上空有好多星星。一個人站在樓頂,伸出手,幾乎就夠到星星了。

如果孩子說他不會畫,可能是因為詩句中的一些形象,距離孩子的生活太遙遠了。比如詩詞中的百尺高樓,是古代的高樓,孩子可能沒有見過,那我們可以讓孩子畫一下生活中見過的高樓。

古詩應該是充滿生命力的,用一首古詩畫出都市生活,既能在生活中增添詩意,又能帶領孩子觀察生活,一舉多得。

尋隱者不遇 賈島

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

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賈島的詩用字非常簡潔嚴謹。這首詩用短短的二十個字傳達出了很豐富的場景,有很強的畫面感。

但是,家長千萬不要拿教科書上的解析來照本宣科。「用蒼松比喻了隱者的風骨」,這樣的解釋,孩子還理解不了。就讓孩子用自己的思維去解讀,讓他描述出來。這非常有利於培養想像力,以後寫作文也需要這樣的功底。

念詩的時候,家長可以順帶教孩子認字,不認識的字,告訴他讀音,筆畫描一遍。不必強求記住,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我們不要求他們記住太多的字,認字的事情學校老師會教他,但是美感的啟蒙,更適合在家庭里完成。

部分詩詞推薦:(適合4歲以上的孩子)

《江雪》柳宗元

《回鄉偶書》賀知章

《草 / 賦得古原草送別》白居易 前四句

《靜夜思》李白

《梅花》王安石

《樂府詩集 / 長歌行》後四句

《詠鵝》駱賓王

三、讓孩子接觸各類詩詞

等孩子長大一些,大概到十一二歲,他能看懂一些句子的時候,你會發現,他可能會對某類詩詞有特殊的喜好。具體表現為,遇到喜歡的句子,他會反覆誦讀,或者背下來,而不太喜歡的句子,誦讀比較少,也不會主動背誦。

這種情況一般有兩個原因:一個是詩比較難,或者詩的內容讓孩子感覺陌生,甚至枯燥,自然就不喜歡;還有一個原因跟孩子性格有關。內向的孩子,尤其是內向的女孩,可能會偏愛一些多愁善感的句子。

比如納蘭性德的很多句子,描寫愛情、相思,都是很傷感的。

蝶戀花·辛苦最憐天上月

辛苦最憐天上月,一昔如環,昔昔都成玦。若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為卿熱。

無那塵緣容易絕,燕子依然,軟踏簾鉤說。唱罷秋墳愁未歇,春叢認取雙棲蝶。

這些詩句無疑是很美的,但是這樣的句子念得多了,孩子可能會經常沉浸在一種傷感的心理狀態里。

當然,等孩子到了青春期,這些詩句可能會是一個宣洩情感的出口,總比女孩子去看韓劇,看言情小說要好。但如果家長能從小引導孩子接觸各類詩詞,對於性格的塑造是有好處的。比如蘇軾的《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蘇軾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這首詞,就體現出蘇軾洒脫、豁達的性格。

孩子可能還不能完全理解,但也會獲得一些朦朦朧朧的感受,這種影響是潛移默化的。

還有像毛澤東、曹操等豪放派詩人的詩句,可以讓孩子感受到其中的豪邁氣勢,這種影響也是很深遠的。

我們教孩子學詩,為了什麼?

是為了讓詩意和浪漫播撒在他心間。

這種詩意是超脫於物質的,是無時無刻圍繞身邊的,是一生陪伴孩子成長的。

當一個人內心充滿詩意和浪漫,他對周圍事物的感受會更加豐富,更容易發現生命中的幸福。

願我們的孩子都擁有內心的」詩與遠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詩 的精彩文章:

馬崇新「字」解詩經:鵲巢
古詩中最有趣的21句話,每一句都能讓你捧腹大笑!
這可能是你身邊最全的遼大植物圖鑑——崇山篇
古詩中的這些字,你都讀對了嗎?

TAG:古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