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哮喘兒童都會有多汗的癥狀,到底要不要治療?
部分哮喘兒童會有多汗的癥狀,白天稍微運動就會流汗,夜間睡眠中常滿頭大汗,蹬被子受涼後又會造成感冒,誘發哮喘。
多汗症是指局部或全身皮膚出汗量異常增多的現象,分為生理性多汗和病理性多汗。
真正的全身性多汗症少見,局部性多汗症則多發於兒童或青少年時期,往往有家族病史,有些在成年後會自然減輕。
生理性多汗
嬰幼兒處於快速的生長發育期,新陳代謝旺盛,同時汗腺發達,且因為身體表面積小,分部就更加密集,此外,嬰幼兒體溫調節中樞不成熟。
具體來說,誘發生理性多汗症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第一,夜間吃奶後,人體代謝加快,會導致出汗更多。第二,父母擔心孩子受涼,多蓋被子,導致多出汗。第三,疾病恢復期,往往汗比較多。第四,天氣悶熱且室內空氣流通不暢。
以上這些嬰幼兒本身的生理特徵、環境因素、家長行為不當等,導致的夜間多汗,就叫生理性多汗。和缺鈣、體虛、脾胃不好、抵抗力不佳無關,一些家長堅信缺鈣會多汗,給孩子吃了一堆補藥,結果還是多汗。
病理性多汗
和生理性多汗不同,病理性多汗是由於疾病造成的多汗。很多家長擔心肺結核、佝僂病等導致的多汗,其實這些疾病的發病率都非常低,不是主要原因。
一般來說,導致嬰幼兒多汗的疾病,多為腺樣體肥大、扁桃體重度腫大、甲狀腺功能亢進、垂體疾病、先天性心臟疾病等,有些感染性疾病也會導致孩子多汗。這些疾病的甄別並不困難,到醫院檢查,一般都可以查出原因。
科學對策
嬰幼兒夜間多汗絕大部分只是寶寶為了保持自身產熱和散熱平衡的一種重要調節方式,是寶寶在特定的生長發育階段特有的生理現象。如果多汗特別明顯,同時伴有其他臨床癥狀,應該及時諮詢兒科醫生,做必要檢查,排除病理性多汗。
哮喘兒童多汗
對哮喘兒童來說,多汗又分為兩種情況,由其他情況引起的多汗,和哮喘本身引發的多汗。哮喘兒童夜間迷走神經功能亢奮,容易引起支氣管平滑肌收縮,誘發咳嗽與哮喘,同時也會促進汗腺分泌,導致多汗。哮喘兒童多汗,可諮詢醫生根據不同體質進行合理調理。從中醫角度理解,部分歸結於先天稟賦,部分則屬於氣虛或脾虛,一般在使用黃芪或太子參之後,多汗現象明顯改善。
文/殷勇(上海兒童醫學中心)
微信用戶可關注 中國家庭報官微(zhongguojiatingbao1)。


※總有些媽媽因為各種原因而奶水不足,但食物催奶也因人而異!
※現家長間流行起讓孩子學架子鼓風潮,但孩子打鼓要不要戴耳機?
※笑笑媽的女兒總是要吃零食不給就哭,到底該不該給孩子吃零食?
※阿明總是上班打瞌睡不知如何是好,看看哪些疾病能引起嗜睡發生?
※新研究發現,打哈欠會傳染是好事,它能夠幫助治療神經障礙!
TAG:中國家庭報 |